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武大國學院院長郭齊勇:像儒家那樣生活

        欄目:當代儒林
        發(fā)布時間:2017-12-09 19:00:45
        標簽:

        武大國學院院長郭齊勇:像儒家那樣生活

        作者:李念

        來源:文匯報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十月廿一日己巳

                 耶穌2017年12月8日

         

           

         

        70 周歲前 17 天,山東曲阜,第八屆世界儒學大會上,武漢大學國學院教授、院長郭齊勇榮膺 " 世界儒學研究杰出人物獎 ",此前共有杜維明、安樂哲、陳來等 9 人獲此殊榮。郭齊勇獲獎感言說了兩個意思,儒學是生命的學問,將活到老學到老;繼續(xù)培養(yǎng)后學,扶持民間儒學。

         

        特殊歲月的認同尋求

         

        黑格爾曾說:" 人不能脫離他的時代,正如不能脫離他的皮膚一樣。"

         

        2017 年 4 月 18 日,郭齊勇和二哥、北師大教授郭齊家一同出席岳麓書院講壇。談到家庭給予的影響,郭齊家教授總結(jié)道," 應該說,我祖父、父親不是精英,而是生活化的民間儒商。他們都遵守儒家的思想道德,誠實不欺,公平守信,還熱心公益,樂施不倦,他們總是以仁義忠信來教育我們。"

         

         


        ▲ 2017 年 4 月 18 日郭齊勇(左)、郭齊家(右)一同出席岳麓書院講壇

         

        然而,因為經(jīng)商的父親曾做過資方代理人,1960 年代郭家被劃為 " 黑五類 "。" 由于有七個子女,我印象中都是父母在貧寒中如何節(jié)衣縮食,縫縫補補,孝敬老人又撫育我們。"

         

        "1965 年我正在讀高二,非??鄲灒屠蠋熣f想去參加新疆建設兵團,以證明自己對革命的忠誠。" 省重點武漢十四中的校長阻止了這位品學兼優(yōu)學生。1967 年元旦,因出身而被屢屢排斥在紅衛(wèi)兵之外的郭齊勇,和其他三位同樣處境的同學,扒火車去了烏魯木齊,由于那年新疆建設兵團不再招人,被迫又返回武漢。

         

        盡管急迫地追尋 " 認同感 ",但是," 應該說,童年時所受的仁義禮智信的耳濡目染和家庭的溫情,還是讓我們保留了做人的底線,并沒有走遠。"

         

            


        ▲郭齊勇,武漢十四中 66 屆優(yōu)秀高中畢業(yè)生

         

        在恢復高考時,郭齊勇一心想報考武大中文系,相比哲學,他的筆頭更親近文學,曾寫詩歌和雜文而獲獎。那是個人人皆文藝青年的時代,凡是能看到的俄蘇文學作品和西方現(xiàn)實主義、浪漫主義思潮的作品,都被知青們踴躍傳閱。" 我反復讀了魯迅很多書,尤其受他雜文的影響。"1978 年 3 月,他報考武大,卻被分到哲學系。

         

        從此,他在哲學系這個 " 小門 " 里繼續(xù)尋找著學術(shù)的 " 認同 "。

         

        蕭萐父引領(lǐng)入學術(shù),從獨辟蹊徑到使命自成

         

        1982 年 2 月至 1984 年 12 月,郭齊勇成為蕭萐父、李德永、唐明邦三位教授的入室弟子。在老師們點點滴滴的手把手垂教下,郭齊勇的學術(shù)能力快速成長。

         

         

        ▲郭齊勇與恩師蕭萐父先生

         

        還在本科生旁聽研究生課程時,郭齊勇聽到蕭萐父提及熊十力的《體用論》,當天,他即在圖書館翻閱,不禁完全被吸引了。在準備碩士畢業(yè)論文的 1984 年年初,郭齊勇鼓足勇氣和三位導師提出,不做司馬遷選題,改為 " 熊十力思想研究 "。這在當時是非常之舉,一則很少有人研究熊十力,二則新儒家還是一個并未完全解禁的禁區(qū)。

         

        蕭萐父先生完全支持。

         

         


        ▲郭齊勇編著的部分熊十力著作

         

        最初的碩士論文尚受極左思潮的禁錮,停留在熊十力的辯證法領(lǐng)域,后來逐步擴展為全面的研究。1987 年隨蕭公讀博后,郭齊勇繼續(xù)以 " 熊十力研究 " 為博士題目。博士論文 1990 年通過后,又改名為《熊十力思想研究》,于 1993 年 6 月列入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重點項目——現(xiàn)代新儒學研究叢書之一。1995 年,該書獲得原國家教委首屆人文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著作類二等獎。從 1990 年開始,蕭萐父先生親自主持了《熊十力全集》的搜集、整理、編校工作,郭齊勇自是主力軍。凡五百萬字九卷十冊,用了十二年時間在 2001 年終于出版。

         

           


        ▲《熊十力全集》五百萬字九卷十冊,耗時十二年,于 2001 出版

         

        " 熊先生有道的飄逸,禪的機趣外,更多的是儒的真性。" 郭齊勇在 2011 年再版的《熊十力哲學研究》新序里這么評價。在他的內(nèi)心,正是由熊十力的研究而深受其原創(chuàng)思想、光輝人格感召,逐步加深了對儒家哲學的 " 認同 "。

         

        而因為研究熊十力,郭齊勇得以遍訪學界前輩,此后學術(shù)眼界大為開闊。

         

        1985 年春,郭齊勇出席了湯一介先生創(chuàng)辦的中國文化書院在北京舉辦的第一屆中國文化講習班。" 這是自己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 "。他親耳聆聽了梁漱溟、馮友蘭、張岱年、周一良、侯仁之、金克木、季羨林等先生的演講,可謂一睹名家風采,大開研究視域。

         

        《中國哲學史》的創(chuàng)新及學術(shù)版十卷本的擔當

         

        參與 1999 年 " 郭店楚簡國際研討會 ",是郭齊勇學術(shù)的一個延伸點。浸潤在新儒家代表人物熊十力先生研究十多年后,他對馬一浮、梁漱溟、錢穆、徐復觀、唐君毅、牟宗三均有自己的解讀。越是深入解讀這些存在差異又有共同問題意識的大家,他越迫切感受到先秦儒學的重要。1990 年初,應龐樸先生主編的 " 中國文化通志叢書 " 之邀,他寫了《諸子學志》一書,為此打下了基礎(chǔ)。

         

        在講解中國哲學史 20 年后,郭齊勇萌發(fā)了自己撰寫 " 中國哲學史 " 的念頭。

         

        2006 年 10 月,57 萬字的《中國哲學史》著作作為 " 十· 五 " 普通高等教育國家級規(guī)范教材出版。該書出版后,銷量極好,歷年印近七萬冊。2006 年 10 月,57 萬字的《中國哲學史》作為 " 十· 五 " 普通高等教育國家級規(guī)范教材出版。

         

        播撒 " 讀書種子 ",國學院垂范全國

         

        作為知識體系,只需做個學問家;作為價值體系,則需內(nèi)心認同后的實踐;作為信仰體系,則在前兩者基礎(chǔ)上,需要靈根再植的系統(tǒng)培育。為此,新世紀后,郭齊勇培育精英、扶持民間儒學雙箭齊發(fā)。他當起了國學院院長和經(jīng)心書院榮譽山長。

         

        2001 年,在武大人文學院院長任上的郭齊勇創(chuàng)辦國學實驗班,以續(xù)張之洞 1890 年開創(chuàng)的兩湖書院的國學文脈。2010 年 6 月 25 日,武漢大學國學院正式掛牌。郭齊勇將院訓定位于取自《論語 · 述而》中的 " 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

         

          

         

        ▲ 2010 年 6 月 25 日,武漢大學國學院正式掛牌。


        國學院辦公室戴芳介紹,國學院采取小班教學,每次在 20 人內(nèi),至今培養(yǎng)了 234 名本科生,50 名碩士生,17 名博士生。僅 2010 級本科畢業(yè)生中,六位被海外名校錄取,四名被國內(nèi)名校錄取。在掛牌幾天后的北大儒學院成立儀式上,郭齊勇強調(diào)了 " 國學研究是中國現(xiàn)代化的內(nèi)在需要 "。兩年半后,全國首屆國學院院長會議在人大召開,郭齊勇肯定了 20 余家高校國學研究院(所)或國學院的成立,但也指出了學科正名的現(xiàn)實壓力。

         

        面對記者,郭齊勇老話重提。" 我并不想擴大招生和規(guī)模,一方面,國學宜靜心潛讀,另一方面,沒有獲得‘戶口’,即便招生容易,找工作也受到限制。" 他笑了笑說,國學院的學生不多,就是如馬一浮先生所說的培養(yǎng) " 讀書種子 " 吧。

         

        除了 " 讀書種子 " 的培養(yǎng),郭齊勇更是認識到民間儒學的重要性。向來批評 " 國學虛熱 " 的他主張重建祠堂、恢復書院。郭齊勇認為,書院必須有學規(guī),規(guī)制等等。" 凡是有利于正講國學,我都予以學術(shù)上的適當支持,但是堅決杜絕打著國學的旗子斂財、誤人子弟的事情。"

         

        在寫稿的國慶假間,郭齊勇靜悄悄地度過了七十歲生日,唯有弟子們的賦詩微信祝賀。

         

        " 我并不想申請資深教授,如果不是國家級名師可以工作到 70 歲,我早就退休。官員不搞終身制,學術(shù)就可以了嗎?" 面對記者,郭齊勇坦言。時鐘倒撥回 2004 年,身為哲學學院院長的郭齊勇派人將一份 " 資深教授 " 表格送至蕭萐父先生處,被先生勒令取回,并言尊重已經(jīng)評上的教授們,自己身體不好,何苦心累而自取其辱呢?

         

        這一點上,郭齊勇與恩師蕭萐父心氣相通,早已看淡名利。

         

        " 儒家是生命的學問,也是學問的生命,像儒家那樣生活 ",獲獎感言從郭齊勇心底流出,更是 " 深度認同 " 后的知行合一了。

         

         

        責任編輯:柳君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