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余東海作者簡介:余東海,本名余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水,現(xiàn)居廣西南寧。自號東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wǎng)名“東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要義》《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
人元小論
作者:余東海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首發(fā)
時間:孔子二五六九年歲次戊戌七月十四日戊子
耶穌2018年8月24日
太極是宇宙生命本體。太極與宇宙生命的關(guān)系,是道與器、體與用、本與末、形上與形下、本質(zhì)與現(xiàn)象的關(guān)系。太極又是乾元與坤元的統(tǒng)一,其中又以乾元為主,坤元是從屬性的。故名為二元,實為一元。
儒道兩家共尊太極,然儒家是乾元主義,乾坤并建,以乾為主;道家為坤元主義,蔽于坤而不知乾,故對于人道也把握不全。自由主義之蔽與道家恰好相反,蔽于人而不知天。不明天道,故對于人道的認知也非常有限。
天道地道人道,一以貫之,相輔相成,一成俱成。天道有乾元,地道有坤元,人道亦有人元。通達乾坤自通人,通乎天地之道,自能達人倫之理,得人道之正。人元這個概念首出于董仲舒《春秋繁露玉英篇》。其言曰:
“故元者為萬物之本,而人之元在焉。安在乎?乃在乎天地之前。故人雖生天氣及奉天氣者,不得與天元本、天元命而共違其所為也?!?/p>
要讀懂這段話,先要理解“元”、“天地”、“天氣”、“天元本”、“天元命”等概念之義。元即乾元坤元之元,宇宙萬物的本源。天多義,“天地”合言,天指自然之天。天氣指乾元之氣,元氣。乾元是形而上之道,元氣為形而下之器。天元本和天元命,即天道、天命。元,就道體而言謂之“天元本”,就生生化化流行不息而言謂之“天元命”,命有流行義。
這段話大意是說,元相當于本原,其義是與天地相始終的。人也是有始有終的,其生死與四時變化相順應(yīng)。所以元是萬物的本原。人類性命由天道變化而來,根源于乾坤二元,人與天地同元,故說人之元也是天地產(chǎn)生之前的元。
宇宙萬物是乾元的現(xiàn)象,乾元是宇宙萬物的本質(zhì)。在顯現(xiàn)出的宇宙萬象之前,乾元就含藏著萬物包括人類生命的信息了,這就是“人之元在乎天地之前”的奧義。乾元不滅,生生不息,宇宙有成住壞空,空而復(fù)成;良知不死,新新不已,人有生老病死,死而復(fù)生。
“故人雖生天氣及奉天氣者,不得與天元本、天元命而共違其所為也?!币庵^人類生于元氣、遵奉元氣,與天地一樣都不能違背“元”的作為。蘇輿說:“天固勿違于元,圣人亦不能違天,故云不共違其所為。元者,人與天所同本也?!?/p>
“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tǒng)天?!眰ゴ蟮那?,是宇宙萬物創(chuàng)始所借資的原始資本,又統(tǒng)領(lǐng)宇宙?!叭酥奔慈市粤贾?,乃是天之所命的人之本性。人之生雖后于天,但與天同本于“先天而天弗違”乾元,“人之元”即乾元。天人合一就合在這個元上。
《乾文言》說:“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贝笕酥甘ト硕形徽?。大人之所以“四合”并且“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就是因為人之元(良知)合乎天之元(乾元),達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東海曰,乾元開天辟地,良知(人之元)開我心之天,辟我身之地。一切榮耀歸于你,我生命的主公,永遠的統(tǒng)帥。借用易經(jīng)之言贊美之:大哉良知,生命資始乃統(tǒng)身。意思是說,偉大的良知啊,你是生命的原始資本或者說最高依據(jù),你統(tǒng)帥著人的身體和心靈。
《易經(jīng)》天地人三才并論,但只說乾元坤元?!斗甭丁返谝淮翁岢觥叭酥边@個概念,有助于人們進一步解悟儒家的天人合一論。物質(zhì)世界是坤元的現(xiàn)象,人類生命是人元的作用,坤元人元只是“方便說”,統(tǒng)歸于乾元。三元歸根結(jié)底是一元,即乾元。
提出人元的概念,是為了說明人道與天道關(guān)系的密切、根本的統(tǒng)一,并強調(diào)政治尊奉、法則天道的重要性。明人元,就能立人極,建皇極。董仲舒接著說:
“故春正月者,承天地之所為也,繼天之所為而終之也,其道相與共功持業(yè),安容言乃天地之元?天地之元,奚為于此?惡施于人?大其貫承意之理矣。是故春秋之道,以元之深,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之政,以王之政,正諸侯之即位,以諸侯之即位,正竟內(nèi)之治,五者俱正,而化大行?!保ā洞呵锓甭队裼⑵罚?/p>
圣王繼天而成治,要遵奉、繼承天道之所作為來完成自己的功業(yè)。乾坤二元怎么落實于人類呢?是因為圣王與天合德,因此有稟承天意之理。《春秋繁露楚莊王篇》:“事父者承意,事天亦然。”能夠稟承天意,就能“五者俱正而化大行”,這就是建皇極,為民立極,就是王道政治。
人道政為大,政治民為貴。董仲舒接著強調(diào)了民意支持的重要性:
“非其位而即之,雖受之先君,春秋危之,宋繆公是也;非其位不受之先君,而自即之,《春秋》危之,吳王僚是也;雖然,茍能行善得眾,春秋弗危,衛(wèi)侯晉以立書葬是也;俱不宜立,而宋繆受之先君而危,衛(wèi)宣弗受先君而不危,以此見得眾心之為大安也。故齊桓非直弗受之先君也,乃率弗宜為君者而立,罪亦重矣。然而知恐懼,敬舉賢人而以自覆蓋,知不背要盟以自湔浣也,遂為賢君,而霸諸侯。使齊桓被惡而無此美,得免殺戮乃幸已,何霸之有!魯桓忘其憂而禍逮其身,齊桓憂其憂而立功名。推而散之,凡人有憂而不知憂者兇,有憂而深憂之者吉。易曰:‘復(fù)自道,何其咎?!酥^也。匹夫之反道以除咎尚難,人主之反道以除咎甚易。詩云:德輶如毛。言其易也?!保ā洞呵锓甭队裼⑵罚?/p>
不合禮制,但受先君之命繼位的,《春秋》以之為危亡之道,如宋繆公;不合禮制又沒有先君之命而繼位的,更是危亡之道,如吳王僚。不過,若能“行善得眾”,《春秋》并不“危之”。因為得到民眾高度支持是很安全的(得眾心之為大安)。注意,這是通過實踐善政獲得的真正的民意支持。
衛(wèi)宣公、齊桓公的即位都不合禮、非其道,來之不正,但都受到《春秋》某種程度的肯定,因為衛(wèi)宣“行善得眾”,“齊桓憂其憂而立功名”。董氏據(jù)此得出二結(jié)論:一、“凡人有憂而不知憂者兇,有憂而深憂之者吉。”二、“匹夫之反道以除咎尚難,人主之反道以除咎甚易。”
“匹夫之反道以除咎尚難,人主之反道以除咎甚易?!狈吹莱蹋庵^返回正道、消除罪過。這句話值得“人主”深長思。大權(quán)在握,壞事一干就大,好事也容易干大。領(lǐng)導人若能下決心過而改之,返回正道,比普通人容易得多,功效特別顯著,利澤特別久遠。2018-8-22余東海
責任編輯:柳君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