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董明】國家博物館門前立孔子像之我見

        欄目:天安門廣場立孔子像
        發(fā)布時間:2011-03-08 08:00:00
        標簽:

         

        國家博物館門前立孔子像之我見
        作者:董明(北京師范大學漢語文化學院教授)

        來源:作者賜稿 

         

            今年一月,孔子青銅雕像于天安門廣場東側(cè)的國家博物館北門前落成后,一時間網(wǎng)友評論如潮,叫好者、質(zhì)疑者、非議者皆有之,且質(zhì)疑、非議之聲居多。此種現(xiàn)象出人意外,引人深思。

            認真分析種種說法以后不難發(fā)現(xiàn),有些人之所以對立像一事提出質(zhì)疑、非議,除了認為天安門廣場乃神圣之地、周邊不宜隨意設立永久性雕像外,主要是由于對孔子及儒家學說不甚了解所致。至于極個別人深受“批林批孔”之毒而口出惡言,則愚者亦知其非是。

            眾所周知,國際上在大型博物館門前樹立文化名人雕像,極為普遍。作為中國的國家博物館,門前不設雕像則已,若設雕像,則非孔子這位文化巨人莫屬。且此次所立之孔子像,位于天安門廣場的方形范圍之外,非但不影響廣場的肅穆與神圣,反而相得益彰,給廣場平添了不少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悠遠厚重感,實屬適宜得體。

            談起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雖然歷來有“兩大主干”(儒道兩家)與“三大源流”(儒釋道三家)的說法,但毫無疑問儒家學說乃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軸心。

            我國自漢朝確立儒術(shù)的“獨尊”地位直至近代,2000多年來,歷史上雖也有過法家“走紅”的事實,有過儒法并用、內(nèi)儒外法的治國實踐,有過“內(nèi)用黃老,外示儒術(shù)”的歷史記載,有過儒學不被尊重乃至有人喊出“打倒孔家店”、“打倒孔老二”一類口號的情況,但縱觀中國歷史大勢,大體而言,儒家的獨尊地位始終未從根本上動搖過,儒家思想始終在中國主流社會與民族價值體系中居于主導地位。個中最根本的原因當然主要不是由于歷史的惰性或慣性,而是基于儒家思想超越歷史時空的永恒而光耀千古的淑世主義精髓與普世價值。即以儒家經(jīng)典之一的《論語》而言,其宇宙觀、政治觀、道德觀、人生觀、教育觀等,無不充滿通徹的大智慧。正如著名學術(shù)大師梁啟超所言:“除前所舉可疑之十數(shù)章外,其余則字字精金美玉,實人類千古不磨之寶典?!碧饶茏裾辗钚?,小而言之,用之于修身、齊家、交友,可成君子賢人而為群倫典范;大而言之,施之于治國、理政,必能建功立業(yè)而獲萬民擁戴。宋朝的開國元勛、宰相趙普曾經(jīng)說過半部論語“定天下”、半部論語“致太平”的名言(見宋人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這絕非故作驚人之語,實乃其發(fā)自肺腑的為人處世與治國理政的深切體驗?!端问贰ぺw普傳》載:“普少習吏事,寡學術(shù)。及為相,太祖常勸以讀書。晚年手不釋卷,每歸私第,闔戶啟篋,取書讀之竟日。及次日臨政,處決如流。既薨,家人發(fā)篋視之,則《論語》二十篇也?!?

            不只中國士人深知儒家學說的價值,不少外國人也對孔子的思想智慧激賞有加。譬如法國18世紀著名經(jīng)濟學家弗朗索瓦·魁奈曾經(jīng)斷言:“一部《論語》就勝過希臘七賢?!辈粌H如此,世界上不少有識之士甚至早已認定古老的東方智慧可以拯救災難深重的世界。1988年1月,全球的諾貝爾獎得主曾在巴黎開會并發(fā)表宣言,意味深長地告誡世人:“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顧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宋代大儒張載有著名的四句話:“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可歌可泣,可感可佩。古往今來,真正在學說學理方面做到了這“四為”的,惟儒家一家、孔子一人耳。

            儒家所主張、提倡者: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誠、敬;和、勇、慎、?。恍?、齊、治、平;正心、志道、據(jù)德、游藝;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有恒、弘毅;慎其獨;舉賢才,不貳過;不怨天,不尤人;以德服人;厚德載物;見賢思齊;見利思義;成人之美;泰而不驕;貞而不諒;周而不比;乘勢待時;殺身成仁,見危致命;矜而不爭,群而不黨;養(yǎng)吾浩然之氣;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匹夫不可奪志;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人皆可以為堯舜;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滿招損,謙受益;朝聞道,夕死可也;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上下交爭利,而國危矣;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樂民之樂,憂民之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除上述哲學思想、政治理念以及為人處世、人格修養(yǎng)、道德修為等方面的論述外,儒家尚有很多值得借鑒弘揚的優(yōu)秀思想。譬如:

            儒家的為政理念:《尚書》說:“德惟善政,政在養(yǎng)民。”《論語》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儒家的民本思想:《尚書》說:“民為邦本,本固邦寧?!薄睹献印氛f:“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

            儒家的民主思想:《孟子》說:“左右皆曰賢,未可也;諸大夫皆曰賢,未可也;國人皆曰賢,然后察之,見賢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聽;諸大夫皆曰不可,勿聽;國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見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殺,勿聽;諸大夫皆曰可殺,勿聽;國人皆曰可殺,然后察之,見可殺焉,然后殺之。故曰國人殺之也,如此然后可以為民父母?!?

            儒家的法治思想:《尚書》載:“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撲作教刑,金作贖刑,眚災肆赦,怙終賊刑?!鞴补び谟闹?,放驩兠于崇山,竄三苗于三危,殛鯀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薄叭曜魇棵饔谖逍蹋孕涛褰蹋谟谟柚?。刑期于無刑,民協(xié)于中時,乃功懋哉!”“其或不恭,邦有常刑?!?

            儒家的反戰(zhàn)思想:《孟子》說:“有人曰我善為陣,我善為戰(zhàn),大罪也。”“爭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儒家發(fā)展經(jīng)濟、重視民生與開展教育、建立精神文明并重的思想:《孟子》說:“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儒家的愛護動物、保護環(huán)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想:《論語》:“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孟子》:“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

            儒家的各國和諧相處與天下大同的思想:《尚書》:“百姓昭明,協(xié)和萬邦?!薄抖Y記》: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至于儒家的教育思想,更是出類拔萃,澤被千古,茲不煩例舉。

            以上純屬舉例性的儒家思想觀念,千百年來在中國流布不衰,深刻影響著歷代的政治與學術(shù)思想,滋潤著中華兒女的心靈,陶冶著炎黃子孫的情懷,早已內(nèi)化為中華民族的基因與品格,堪稱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最重要最有價值的內(nèi)容成分。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和集大成者,是至圣先師,萬世師表,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軸心和總代表,是世界文化名人?,F(xiàn)在全球已建有孔子學院300余所、孔子課堂約500個,頗可證明孔子在各國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這絕不只是孔子個人與儒家的光榮,而是中華民族與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光榮,是東方世界的光榮,每個炎黃子孫均應為之鼓舞與自豪。

            當然,我們推崇孔子,并非認為儒家的東西一切都好。恰恰相反,對儒家的學說與思想,必須站在新時代的高度,進行一番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篩選、甄別、揚棄過程,弘揚其最優(yōu)秀最有價值的精華部分,這一點不言而喻。

            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曾經(jīng)說過:“中國不會成為超級大國,因為中國沒有那種可以推進自己權(quán)利的,從而削弱西方國家的具有傳播性的學說……”這段話既發(fā)人深思又令人警醒。發(fā)人深思的是,常令國人引以為豪的我泱泱中華數(shù)千年文明竟被人如此輕視,被如此視為無物!這固然足以從一個側(cè)面表明一些西方人對中華文化的無知,但也可看出中華文化的確遠未走出國門,影響世界。令人警醒的是,撒切爾的言論無意中道出了一個顛撲不破的定律,那就是一個沒有文化影響力的民族是被人輕視的,是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為了中國的未來,也為了世界的未來,中國文化必須走出國門,與西方文明深入“對話”。而走出國門的中國文化,就其內(nèi)容而言,竊以為當如是:在兼顧現(xiàn)當代優(yōu)秀文化的同時,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主;在傳統(tǒng)文化中,以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為主。否則,斷難從根本上杜絕西方“妖魔化”中國的企圖與言行,亦斷難建立和諧和平的世界。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的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物質(zhì)財富日趨豐富,人民的生活水平日漸提高,然而全社會的道德水準卻令人痛心地出現(xiàn)了大范圍的明顯下滑。長此以往,非但勢必危及全國的精神文明建設,亦勢必制約國家物質(zhì)文明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對此,最佳的應對之策無疑是通過教育以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養(yǎng)與道德水準,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包括孔子與儒家的優(yōu)秀思想正可在這種教育的過程中發(fā)揮中流砥柱的作用。

            在國家博物館門前設立仰之彌高的孔子青銅雕像,極具象征意義,影響廣泛深遠,一切有良知的國人皆應持擁護態(tài)度。 

           作者惠賜儒家中國網(wǎng)站發(fā)表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