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吳鉤】夢華錄:宋朝女孩子的嫁妝

        欄目:鉤沉考據(jù)
        發(fā)布時間:2022-06-23 15:12:03
        標(biāo)簽:嫁妝、夢華錄
        吳鉤

        作者簡介:吳鉤,男,西歷一九七五年生,廣東汕尾人。著有《宋:現(xiàn)代的拂曉時辰》《知宋:寫給女兒的大宋歷史》《宋仁宗:共治時代》《風(fēng)雅宋:看得見的大宋文明》《宋神宗與王安石:變法時代》等。

        夢華錄:宋朝女孩子的嫁妝

        作者:吳鉤

        來源:作者賜稿

                  節(jié)選自 吳鉤新書《宋潮:變革中的大宋文明》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五月十九日辛丑

                  耶穌2022年6月17日

         

        昨天播出的新一集《夢華錄》講到,半遮面茶坊的小姑娘說她要努力工作、多賺點嫁妝,“要想過得好,嫁妝就得多”。嫁妝多是不是就可以過得好,這因人而異,但宋人嫁女兒確實非常看重嫁妝,這嫁妝,宋人習(xí)慣稱為“奩產(chǎn)”。

         

         

         

        宋代厚嫁之風(fēng)極盛,陪嫁的奩產(chǎn)不僅有“首飾、金銀、珠翠、寶器”等財物,還包括“隨嫁田土、屋業(yè)、田園”等不動產(chǎn)。宋理宗朝時,一位鄭姓大戶送給女兒的奩產(chǎn)是“奩租五百畝、奩具一十萬貫、締姻五千貫”;又有一個叫做虞艾的縣丞之子,“娶陳氏,得妻家標(biāo)撥田一百二十種,與之隨嫁”。即便是貧窮之家,也要銖累寸積,為女兒留點嫁資,恰如一首宋詩所形容:“十年辛苦寸粒積,倒篋傾囊資女適?!?/span>

         

        宋代女性的奩產(chǎn),實際上就是她從父母那里繼承到的財產(chǎn),是女性財產(chǎn)繼承權(quán)的體現(xiàn),只不過嫁妝的形式出現(xiàn)罷了。

         

        按宋人婚俗,男女在議定婚姻之時,男方要給女方送“定帖”,帖中寫明“男家三代官品、職位、名諱,議親第幾位男,及官職年甲月日吉時生,父母或在堂或不在堂,或書主婚何位尊長”,如果是入贅,則列明所帶入女家的財產(chǎn)名單,“將帶金銀、田土、財產(chǎn)、宅舍、房廊、山園,俱列帖子內(nèi)”;女主也要給男方回“定帖”,除了說明“議親第幾位娘子,年甲月日吉時生”,還要“具列房奩、首飾、金銀、珠翠、寶器、動用、帳幔等物,及隨嫁田土、屋業(yè)、山園等”奩產(chǎn)。

         

        這個“定帖”具有“婚前財產(chǎn)證明”的效力,可以用來證明哪些財產(chǎn)是新娘子帶來的奩產(chǎn)。區(qū)分是否為奩產(chǎn),從法律上來講,很重要。因為宋朝法律規(guī)定,“妻家所得之財,不在分限”,意思是說,兄弟分家,妻子帶來的奩產(chǎn)屬于小兩口的私產(chǎn),并不是大家庭的公產(chǎn),不需要拿出來分割。我們來看南宋的一起民事訴訟案:

         

        有一戶人家,戶主叫做陳圭,起訴兒子陳仲龍與兒媳蔡氏將陳家田產(chǎn)盜賣給了蔡仁。經(jīng)法官查證,事實是陳仲龍用妻子蔡氏的奩產(chǎn)購置了田產(chǎn),然后典給蔡仁耕種。法官認(rèn)為,“在法:妻家所得之財,不在分限。又法:婦人財產(chǎn),并同夫為主。今陳仲龍自典其妻裝奩田,乃是正行交關(guān)”,不存在盜賣的行為。不過,法官又查實,蔡仁乃蔡氏之弟,瓜田李下,形跡可疑,如今陳圭既然有詞,蔡仁于理不宜久占奩田,且蔡仁在法庭上也表示愿意將田業(yè)退還給姐姐。

         

        因此,法官作出裁決:蔡仁退典,“若是陳圭愿備錢還蔡氏,而業(yè)當(dāng)歸眾,在將來兄弟分析數(shù)內(nèi);如陳圭不出贖錢,則業(yè)歸蔡氏,自依隨嫁田法矣”。亦即裁定爭議田產(chǎn)的所有權(quán)歸蔡氏,陳圭若想取得產(chǎn)權(quán),必須備贖錢給兒媳蔡氏。

         

        由于法律將奩產(chǎn)列為一項獨立的財產(chǎn),有一些存了私心的人,便利用這一立法,“作妻名置產(chǎn)”,將家庭的一部分公共財產(chǎn)登記成妻子的奩產(chǎn),這樣,將來兄弟分家的時候,便能多占財產(chǎn)。按宋人袁采的說法,這種情況“多矣”。

         

        說到這里,我們可以知道,宋朝女性的奩產(chǎn)在取得之后,便不容親族兄弟侵占;成婚之后,即便是奩產(chǎn)的賦予人——娘家父母也無權(quán)追回;夫家的其他成員(包括丈夫的父親)也不可染指。

         

        那么丈夫本人呢?依宋朝法律,“諸婦人隨嫁資及承戶絕財產(chǎn),并同夫為主”;“女適人,以奩錢置產(chǎn),仍以夫為戶”。看起來似乎妻子的奩產(chǎn)歸丈夫所有,或者說,是丈夫占主導(dǎo)權(quán)的夫妻共同財產(chǎn)。事實是不是這樣呢?通過考察宋代的事例,我們相信,“同夫為主”、“以夫為戶”的規(guī)定,乃是因為按當(dāng)時的戶口—賦稅制度,一戶只能立一個戶主,戶主只能登記為丈夫之名(孀婦方可立為女戶),并不意味著丈夫取得了對妻子奩產(chǎn)的支配權(quán)。

         

        我們來看一個事例:南宋末婺州的樓約與妻子王氏,生育有女兒樓妙清?!巴跏蠍勖钋迳?,乃于湖塘上造屋一十七間,別置薪山若干畝,蔬畦若干畝,腴田若干畝,召妙清夫婦,謂曰:‘此皆吾捐嫁貲所營,毫發(fā)不以煩樓氏,今悉畀爾主之,爾其慎哉?!逼浜髽敲钋迥昀?,又將繼承自母親的產(chǎn)業(yè)全部送給外孫王野仙:“吾二人(指樓妙清與丈夫)耄矣,不幸無子,今甥野仙,文而有守,又妻吾侄之女,此而非親,將誰親乎?吾母氏所畀之業(yè),宜具授之?!痹谶@個例子,不管是王氏,還是樓妙清,她們對自己的奩產(chǎn),都具有完全的支配權(quán),丈夫?qū)Υ艘矝]有表示異議。

         

        另一個案例則顯示妻子對奩產(chǎn)的支配權(quán)乃受法律保護:南宋有一個叫江濱臾的讀書人,為休掉妻子虞氏,先是誣告妻子與人通奸,又檢控虞氏“曾令妾搬去房奩器皿”,是盜竊江家財物。換言之,“虞氏盜與奸俱有”,按古禮,“淫佚”與“盜竊”都是“七出”的要件。但法官審理發(fā)現(xiàn),虞氏所搬走的均是她的奩產(chǎn),不構(gòu)成盜竊。最后法官作出裁決:“江濱臾撰造事端,以鳥獸之行誣其妻,虞氏亦人爾,尚何面目復(fù)歸其家?虞士海(虞氏之父兄,替虞氏到庭應(yīng)訴)既稱情義有虧,不愿復(fù)合,官司難以強之,合與聽離。虞士海先放,江濱臾勘杖八十。”法官懲罰了誣告的江濱臾,并承認(rèn)其妻擁有對奩產(chǎn)的支配權(quán)。

         

         

         

        女性對奩產(chǎn)的支配權(quán)還體現(xiàn)為:如果改嫁,她可以將帶來的奩產(chǎn)隨身帶走。改嫁分兩種情況,一是離婚改嫁,一是夫亡改嫁。

         

        先來看第一種情況。南宋有一名姓周的民婦,初嫁曾氏,并生子曾巖叟;再嫁趙副將;于開禧二年(1206)三嫁京宣義,但成婚未及一年,周氏就因為京宣義寵溺嬖妾,離開京家,投奔兒子曾巖叟。四年后,周氏去世,留下一筆奩產(chǎn)。京宣義貪圖這筆奩產(chǎn),便訴官要求周氏歸葬。但這一訴求被法官駁回:“在法:夫出外三年不歸者,其妻聽改嫁”,京宣義棄妻于曾家數(shù)年,婚姻已宣告失效,自是沒有權(quán)利“取妻歸葬”,更沒有權(quán)利繼承周氏的遺產(chǎn)。周氏之喪“聽從曾巖叟安葬”,京宣義“不得更有詞訴”。你看,周氏數(shù)次離婚、改嫁,卻一直保有自己的奩產(chǎn)。

         

        再來看第二種情況。大約宋寧宗嘉定十二年(1219),一名叫做吳汝求的年輕人,跑到法院控告繼母王氏侵吞了他父親的財產(chǎn)。原來,這吳汝求的父親叫吳和中,是一位貢士,家道也算殷實,只是結(jié)發(fā)妻子早逝,留下一子,即吳汝求。在兒子七歲時,吳和中娶了王氏為繼室。老夫少妻,吳和中自然對王氏很是疼惜,并依著她的主意,購置了不少田產(chǎn)、房產(chǎn),都以王氏奩產(chǎn)的名義立契。

         

        嘉定九年(1216)九月,吳和中去世,未久王氏便帶著“自隨田二十三種、以妝奩置到田四十七種”,改嫁他人。此時吳汝求已長大成人,卻是一個“狂蕩弗檢”之徒,不消幾年,便將父親留給他的財產(chǎn)揮霍殆盡,房產(chǎn)都賣光了,連個棲身之所都沒有。吳汝求這才想起,繼母王氏在父親生前,多次教唆父親以她的名義購置物業(yè),父親一死,她又很快將名下的財產(chǎn)全部帶走,這分明是蓄謀已久要侵奪吳家的家產(chǎn)。因此,吳汝求將繼母王氏告上了法庭。

         

        受理此案的法官認(rèn)為,盡管吳汝求自陳“王氏所置四十七種之田,系其故夫己財置到”,但打官司講的是證據(jù),“官憑文書,索出契照,既作王氏名成契,尚復(fù)何說”?法官只能裁定這些財產(chǎn)歸王氏合法擁有。這是對法律與契約的尊重。同時,考慮到吳汝求“一身無歸,亦為可念”,“請王氏以前夫為念,將所置到劉縣尉屋子業(yè)與吳汝求居住,仍仰吳汝求不得典賣,庶幾夫婦、子母之間不至斷絕,生者既得相安,死者亦有以自慰于地下矣”。法官請求王氏,將吳和中生前給她購置的其中一份物業(yè)給予吳汝求居住,但所有權(quán)仍歸王氏,吳汝求不得典賣物業(yè)。如此,王氏的財產(chǎn)權(quán)依法得到保護,而子母的情份也得以兼顧。

         

        丈夫去世、妻子攜產(chǎn)改嫁的事情,在宋代是很常見的,因為宋人自己說,“膏粱士俗之家,夫始屬纊,已欲括奩結(jié)橐、求他偶而適者,多矣?!鼻懊嫖覀兲岬剿未胁簧偃恕白髌廾卯a(chǎn)”,袁采告誡家人:千萬不要這么做,因為這世上,“有作妻名置產(chǎn),身死而妻改嫁,舉以自隨者,亦多矣”。袁采的忠告,其實正好反映了宋代女性改嫁之時有權(quán)帶走奩產(chǎn)的普遍性事實。

         

        只有在一種情況下,孀婦帶走奩產(chǎn)的權(quán)利才會受到限制,那就是在兒女年幼、需要撫養(yǎng)的情況下。孀婦若未生育,那么她帶著奩產(chǎn)改嫁,或者帶回娘家,都被視為是天經(jīng)地義的。

         

        如果孀婦守志不改嫁呢?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她將是丈夫全部財產(chǎn)的第一順位繼承人:“在法:諸分財產(chǎn),兄弟亡者,子承父分;寡妻守志而無男者,承夫分。妻得承夫分財產(chǎn),妻之財產(chǎn)也。”

         

         

        責(zé)任編輯:近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