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專訪】內(nèi)蒙古大學(xué)教授郎寶如:為何說《周易》是中國文化長城的第一塊城磚?

        欄目:演講訪談
        發(fā)布時間:2022-11-09 13:21:06
        標(biāo)簽:《周易》、郎寶如

        內(nèi)蒙古大學(xué)教授郎寶如:為何說《周易》是中國文化長城的第一塊城磚?

        受訪者:郎寶如

        采訪者:李愛平(中新社記者)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十月初六日丙辰

                  耶穌2022年10月30日

         

        到底如何解讀《周易》一書,學(xué)術(shù)界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至今成謎。作為東方文化的智慧之書,今天該如何去讀?《周易》目前在國際上傳播力如何?怎樣做好國際化傳播?

         

        針對上述問題,中新社“東西問”獨家專訪內(nèi)蒙古大學(xué)教授郎寶如。他認為,一定意義上,《周易》是中國文化長城的第一塊城磚。

         

        現(xiàn)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談及《周易》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這是一本關(guān)于占卜的書籍,在您看來它到底是一部什么樣的書?

         

        郎寶如:毋庸諱言,《周易》首先是一部占筮之書。“筮”字從巫從竹,即是巫覡用竹為占,與神溝通。神秘性是占筮所必須,但它的敘事系統(tǒng)卻是一部歷史著作,是西周的開國史。只不過由于占筮的需要,屏蔽了一些關(guān)鍵的歷史要素,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讀起來特別晦澀難懂。但它的作者又特意在每一卦中都設(shè)置了一個信息密碼,只要解開這個密碼,被屏蔽的信息就會一一顯現(xiàn)。

         

        以《蠱》卦為例,它的卦辭“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就是信息密碼。通過六經(jīng)互證,這個密碼就可以解開?!吨芏Y·春官宗伯》:“凡祀大神、享大鬼、祭大示,帥執(zhí)事而卜日?!标惶焐系劬褪谴笊瘢趶R中供奉的祖先就是大鬼,“示”讀為地祇的祇,即社稷之神。在那時只有天子才有資格祭天。

         

        那么,在什么情況下天子才需要把天地鬼神都祭祀一遍呢?《禮記·王制》:“天子將出征,類乎上帝,宜乎社,造乎禰?!薄岸[”,父廟,就是大鬼。那么在商周之際,有哪位天子出征是在甲日呢?《史記·周本紀(jì)》中有記載,武王十一年,二月甲子,王朝至商郊牧野。至此,密碼告破。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結(jié)果都一一呈現(xiàn)出來了。

         

        其實,占筮之書與歷史著作是完全可以兩立并存,不相妨礙的,就像《詩經(jīng)》,既是文學(xué)作品,也是西周的發(fā)祥史。就看從什么角度去觀照它,解讀它。而我最近出版的這本《乾坤藏史策——<周易>密碼解鎖》就是從“被屏蔽的西周開國史”的視角解讀《周易》的。

         

         

         

        受訪者供圖

         

        中新社記者:您為什么會得出《周易》是西周建國史的歷史記錄這個結(jié)論?

         

        郎寶如:首先,從認識論角度來看,存在是第一性的,認識是第二性的。先有歷史事實,然后才會有對歷史規(guī)律的認識。作為中華文化元典的六經(jīng)也必然遵循這一規(guī)律。李澤厚在《美的歷程》中提到,先秦儒家,特別是孔子確立的理性主義,奠定了漢民族的文化結(jié)構(gòu)。

         

        我認為,還須上溯五六百年,是六經(jīng)奠定了先秦的理性精神。因為六經(jīng)乃是孔子思想之源,尤其是《周易》,對孔子思想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孔子讀易,韋編三絕”,“加我數(shù)年,五十以學(xué)《易》,可以無大過矣”可證。再從中華文化史來看,中國最早也是最成熟的人文科學(xué)就是歷史學(xué)。六經(jīng)皆史乃是學(xué)界的共識?!吨芤住纷匀灰彩鞘?。

         

        《易傳·系辭》:“易之興也,其當(dāng)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dāng)文王與紂之事邪?”然而遺憾的是,后世學(xué)者鮮有從歷史的角度去探究《周易》,這就留下了探討空間。

         

        在多年的研究中,我發(fā)現(xiàn)雖云六經(jīng)皆史,但各有側(cè)重?!渡袝肥俏墨I史;三禮(《周禮》《儀禮》《禮記》)是制度史;《詩經(jīng)》是詩史;《周易》是被屏蔽的西周建國史。

         

        分別考察,每一部典籍所記載的都不是歷史全貌,只有把它們放在一起綜合考察才能還原出歷史的本來面貌。這就是六經(jīng)互證的考據(jù)方法。《蠱》卦就是在這種理念指導(dǎo)下解開的。此后便是輕車熟路、水到渠成了?!锻汀坟裕汗殴w岐;《未濟》:王季伐鬼方;《渙》卦:文王遷豐;《比》卦:孟津之會;《損·益》:周公東征;《晉》卦:康叔封衛(wèi)。當(dāng)這些歷史事件一經(jīng)考據(jù)出來,西周建國史的完整鏈條就閉環(huán)了。這就充分證明了《周易》乃是“被屏蔽的西周的建國史”論斷是完全成立的。

         

         

         

        航拍世界文化遺產(chǎn)山西平遙古城。平遙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時期,被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武俊杰攝

         

        中新社記者:《周易》作為東方文化的智慧之書,西方學(xué)界對其了解程度如何?

         

        郎寶如:馮友蘭在《中國哲學(xué)簡史》序言中曾說到語言障礙的問題,認為中國哲學(xué)著作“很難翻譯”。該書譯者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xué)德克·布德博士在英譯版《引言》中說:“我們西方人對中國哲學(xué)的真實知識實在少得可憐。即便是受過良好教育的美國人,如果請他們列舉中國的主要哲學(xué)家,除非是漢學(xué)專家,大概能舉出的中國哲學(xué)家只有孔子,或可能再加一個老子。這個看法,甚至對一般哲學(xué)教師來說,恐怕也不為過?!倍吨芤住吩谥袊浼械恼Z言困難遠超過《論語》《老子》。故西方對《周易》的了解程度遠遠不夠。

         

        《周易》在西方傳播的情況如下:西方人翻譯的《周易》,最早是1882年理雅各(James Legge)從中文翻譯成英文。1923年衛(wèi)禮賢(Richard Wilhelm)從中文翻譯成德文,貝恩斯(Cary F.Baynes)從德文翻譯成英文,這個版本是西方人比較愛讀的版本。還有1965年蒲樂道(John Blofeld)翻譯的英文版。

         

        至于國內(nèi)出版的有代表性的漢譯著作有兩部:日本學(xué)者島田虔次的《中國思想史研究》和法國學(xué)者程艾藍的《中國思想史》。二書都有關(guān)于《周易》的闡述。雖一為東鄰一為西洋,但卻都把《易傳》當(dāng)做《周易》思想來論述。這說明他們對《周易》的認識還較膚淺。

         

        如果能有一部可靠的外文譯本供西方讀者閱讀,讓他們對《周易》有更深入的了解,或許會成為西方人認識中華文明的一部經(jīng)典作品。

         

         

         

        雙鑒樓本《周易正義》。李南軒攝

         

        中新社記者:今天該如何去讀《周易》?如何做好國際傳播?

         

        郎寶如:今天讀《周易》絕不是為了占筮吉兇悔吝,預(yù)測未來的命運,而是為了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不要輕信,要多思考,最好不要只讀一種《易》書,多比較,自然就會明辨哪些可信了。

         

        西方學(xué)者讀不懂《周易》,語言文字障礙和中西文化差異是一個重要原因。而《周易》又是中國文化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如果把中國文化比作巍巍長城,《周易》就是它的第一塊城磚。所以《周易》在海外傳播還有很大的拓展空間。

         

        文化是中外交流的重要內(nèi)容。文化作為軟實力,隨著中國綜合實力的不斷提高,在國際上被了解的意愿也會越來越大。所以加大中華文化的傳播力度,可使國際上對中國文化有一個全面了解。應(yīng)該讓西方人知道,中華文化不僅只有孔子和老子,而且《周易》作為中國文化長城的第一塊城磚,是中華文化“理性精神”的基礎(chǔ)。

         

        為此,首先要有一個可靠譯本,便于傳播。其次,還要把《周易》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介紹出去,既要忠實于原著,又要通俗易懂,要有趣味性、可讀性。這也是講好中國故事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完)

         

        受訪者簡介:

         

         

         

        郎寶如,北京人,內(nèi)蒙古大學(xué)文學(xué)與新聞傳播學(xué)院教授,碩士生導(dǎo)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xué)、中國思想史、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教學(xué)和科研工作,尤其在司馬遷天人思想研究和李白研究上取得一定成果。主持國家古籍整理項目一項,其成果《貞觀政要譯評》由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參與古籍整理項目一項,選注《中國古典詩詞精華·軍旅卷》由內(nèi)蒙古大學(xué)出版社出版。著有《乾坤藏史策——<周易>密碼解鎖》等。

         

        責(zé)任編輯:近復(fù)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