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廬·慢讀”之《孟子》通講第三十一期開講
來源:“洙泗社”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三年歲次癸卯二月廿三日辛未
耶穌2023年3月14日
2023年3月11日下午,由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孟子研究院、曲阜師范大學禮樂文化研究與推廣中心、喀什大學國學院聯(lián)合主辦,洙泗書院、孟子書院承辦的“慢廬·慢讀”之《孟子》通講第31期舉行。本期由孔子研究院副研究員、孔子研究院禮樂文明中心副秘書長房偉老師擔任主講人,孟子研究院副研究館員、孟子研究院傳承普及部部長殷延祿老師擔任與談人,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博士、孟子研究院孟子與儒學研究部部長秦超老師擔任主持人。本期活動在線上舉行,約有50余位學友參與了活動。
▲
主講人房偉老師
講讀環(huán)節(jié)中,房偉老師圍繞《孟子·告子下》12.6-12.9章節(jié)內(nèi)容進行了通講。通講內(nèi)容在詳細解讀文本的基礎上,又結合古代不同思想家的注解進行了詳細闡述。整個內(nèi)容旁證博引、深入淺出、娓娓道來,深受啟發(fā)。
12.6章論知仁識賢,開篇以孟子與淳于髡的對話展開,其對話背景為孟子的仁政主張沒有得到實行,孟子準備辭官回家。淳于髡以名譽和功業(yè)論仁,認為孟子不仁。經(jīng)過房老師的分析,以名譽和功業(yè)論仁是為“外在”;孟子展現(xiàn)君子死守善道、勇于擔當、溫柔敦厚之仁者情懷,是為“內(nèi)在”。一內(nèi)一外,方向不同,境界不同,高下立判。
12.7章論王霸之辨,反映了孟子尊王黜霸的政治理想。孟子具有強烈的歷史觀,他以“三王之法”為統(tǒng)領,指出了“五霸”、“諸侯”、“大夫”的罪行。三王行王道,以德服人,五霸行霸道,以力服人,故五霸是三王的罪人;今之諸侯違背了“五條誓約”,成為了五霸的罪人;今之大夫“逢君之惡”,成為了今之諸侯的罪人。
12.8章孟子借“魯欲使慎子為將軍”之事,論發(fā)“君子之事君也,務引其君以當?shù)溃居谌识选敝笾?。批評慎子“不教民而用之”,主張君子侍奉君主,要以仁義引導其君,不要以兼并土地之利來長君或逢君之惡。
12.9章與上一章意旨相近,繼續(xù)闡發(fā)為臣當“引君向道”的大義。批評“為君辟土地,充府庫”的所謂“良臣”,斥責其為“民賊”,表明孟子對當今霸道政治的一種痛斥。
▲
與談人殷延祿老師
講讀環(huán)節(jié)結束之后,殷延祿老師就通講內(nèi)容做了補充。
▲
主持人秦超老師
互動環(huán)節(jié),在主持人秦超的組織下,學友們分別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房老師和殷老師針對學友們的疑惑,給予了詳細的回應。
(詳細內(nèi)容請見稍后發(fā)布的《孟子》通講第31期講錄版)
“慢廬·慢讀”之《孟子》通講第32期將于本周繼續(xù)舉行,請隨時關注公眾號信息,歡迎廣大學友踴躍參與!
責任編輯:近復
【上一篇】【劉海濱】回歸工夫的經(jīng)典——“新編儒林典要”序
【下一篇】【陳曉霞】山水比德 游必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