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文化月”系列活動(四)中國傳統服飾展與征稿活動
法大國儒
中國政法大學國際儒學院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廣泛開展儒學的教學、研究、交流、傳播、培訓活動。今年九月至十月,國際儒學院成功舉辦了“孔子文化月”系列活動,開展了中國傳統禮儀講座與展演活動。本次服飾展活動為該系列活動第四場,歡迎各位師友前來觀看!
展廳實景
時間:2023年9月24日——10月30日
地點:中國政法大學海淀校區(qū)科研樓A棟一層大廳
本次服飾展活動部分服飾如下:
獬豸補服(明制)
在展獬豸補服
《明會典》、《明史·輿服志》載,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官吏所著常服為盤領大袍,胸前、背后各綴一補子,一至九品所用禽獸尊卑不一,以辨官品。
獬豸紋為風憲衙門專用,風憲衙門即指明代的執(zhí)法部門—督察院。傳獬豸大者如牛,小者如羊,似麒麟頭有獨角,性忠,能辨曲直,見人相斗,則以角觸邪惡無理者。獬豸有“能辨曲直”之能,后漸演變?yōu)閳?zhí)法公正的象征,法官所戴冠帽又稱“獬豸冠”。
鳳穿牡丹紋紗地仿明制雙鳳紋補服
在展鳳穿牡丹紋紗地仿明制雙鳳紋補服
補子,為補綴于品官補服前胸后背之上的一塊織物。簡稱為“補”,亦可稱“胸背”或“官補”。
明代官服胸前、后背上織綴的一塊方形織物。官位高低不同,紋樣形式亦不同。文官的補子圖案用飛禽,武將的補子用猛獸。補子作為身份、等級的標志,是禮儀制度在服飾中最典型代表之一。明代服制確定后,對東亞周邊國家造成很大影響,李氏朝鮮作為中國的屬國,官服制度一如明朝,胸背制度建立稍晚,于明景泰五年(1454年)正式采用。
鳳穿牡丹是傳統吉祥圖案。在古代傳說中,鳳為鳥中之王,牡丹為花中之王,寓意富貴。丹、鳳結合,象征著美好、光明和幸福。民間常把以鳳凰、牡丹為主題的紋樣,稱之為“鳳穿牡丹”,以之為祥瑞、美好、富貴的象征。
深衣(明制)
深衣起源于先秦時期,有關它的記載目前最早可以追溯到《禮記·深衣》。其得名源于《深衣》中的“被體深邃,故謂之深衣”。
深衣作為中國最為古老的服飾之一,不僅僅是單純的服飾,更代表了中國古代的禮儀與制度。所以中國各個時期的大儒都對深衣情有獨鐘,對其有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有正義深衣、朱子深衣、明制深衣、江永深衣等。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朱子深衣,日韓服飾中有部分禮服都是在朱子深衣的基礎上制作的。
深衣象征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萬物的東方美德。袖口寬大,象征天道圓融;領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背后一條直縫貫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腰系大帶,象征權衡;分上衣、下裳兩部分,象征兩儀;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身穿深衣,自然能體現天道之圓融,懷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間之正道,行動進退合權衡規(guī)矩,生活起居順應四時之序。它不僅僅是一件御寒裹體的衣服,不僅僅是追求美麗的裝飾,更是華夏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是華夏文化復興的一個重要內容。
為了讓大家透過服飾,更直觀地領略古人的審美意趣和體味深厚的文化內涵,我們特地新增了以下四款服飾。
冕服
明制冕服,為明代皇帝舉行重大儀式所穿戴的禮服。
冕服(袞冕)是明代皇帝、皇太子及親王、世子、郡王的禮服和祭服,其中皇帝冕服的等級最高,用于祭祀天地、宗廟、社稷、先農及登極、正旦、冬至、圣節(jié)、冊拜等重大禮儀場合。明代皇帝冕服制定于洪武元年,在洪武十六年、二十四年(按《明實錄》記載)、永樂三年又數次修訂。嘉靖八年,明世宗對皇帝冕服做了較大修改,形成明代冕服的最終款式。本文僅以使用時間最長、最有代表性的永樂三年所定冕服為例進行說明。夏代出現了君王祭祀用的冕服,商代可能已經擁有冕服制度,至周代定制規(guī)范、完善,自漢代以來歷代沿襲,源遠流長,雖冕服的種類、使用的范圍、章紋的分布等等屢有更定、演變,各朝不一,情況較為繁復,但冕服制度一直沿用到明,至清朝“剃發(fā)易服”在中國亦隨之終結。
翟服
在展翟服
翟衣,包括“袆衣、揄翟、闕翟”三種,合稱“三翟”,與男子禮服的“六冕”相對應?!短茣酚涊d,袆衣是皇后受冊,祭奠和參加朝會等大型事務時的禮服,用深青色衣料織成,并飾以十二行五彩翚翟紋,配套中衣為白色紗質單衣,領口裝飾黼紋,蔽膝同下裳色,裝飾三行翚翟紋,袖口,衣緣等處為紅底云龍紋鑲邊。配件中,衣帶同服裝顏色,裨、紐、約、佩、綬與皇帝同級別,配青色襪子,金飾舄鞋。宋代以后袆衣沿用唐制,清朝剃發(fā)易服廢除漢族衣冠,翟服也全部被廢除。
曲裾服
在展曲裾服
曲裾袍可以直觀理解為一種續(xù)衽繞襟的服裝。這種服飾早在西漢時就已出現,是漢服深衣的一種,秦漢時期常見服飾。
深衣根據衣裾繞襟與否可分為直裾和曲裾。曲裾深衣后片衣襟接長,加長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經過背后再繞至前襟,然后腰部縛以大帶,可遮住三角衽片的末梢。這一狀況可能就是古籍資料提到的“續(xù)衽鉤邊”?!榜拧笔且陆??!袄m(xù)衽”就是將衣襟接長?!般^邊”應該是形容繞襟的樣式。漢代婦女的曲裾深衣 漢代曲裾深衣不僅男子可穿,同時也是女服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服式,形象資料中有很多反映。
梁冠
明朝的梁冠是明朝官員穿著朝服祭服時使用的的首服。梁冠上梁的數量有1至7個不等,之后更高級的則加上有貂蟬籠巾,梁的數量代表官員等級,級別越高,梁的數量越多。
但是梁冠并不是明朝獨創(chuàng),它是從漢朝的進賢冠演變而來,明朝之前的朝代,所稱的通天冠、進賢冠、高山冠、遠游冠都可認為是明朝梁冠的前身之一。
祭服梁冠與朝服梁冠為同樣制度,并未見有別制祭冠的記載。梁冠冠體為金黃色,承梁部分為黑色,系帶垂纓為青色,打結虛懸于頜下。
大綬
一品:綬用綠黃赤紫四色絲、織成云鶴四色花錦、下結青絲網。綬環(huán)二、用玉。
二品:綬用錦雞,綬環(huán)用犀。余同一品。
三品:綬用黃綠赤紫四色絲、織成云孔雀花錦、下結青絲網。綬環(huán)二、用金。
四品:綬用云雁,余同三品。
五品:綬用黃綠赤紫四色絲、織成白鵬花錦、不結青絲網。綬環(huán)二、用銀鍍金。
六品七品:綏用黃綠赤三色絲、織成鷺鷥鸂鶒花錦、下結青絲網。綬環(huán)二、用銀。
八品九品:綬用黃綠二色絲、織成黃鸝鵪鵓練鵲花錦、下結青絲網。綬環(huán)二、用銅。
除了以上服飾外,本次展覽還有襕衫、柿蒂蟒紋袍、馬王堆漢墓信期紋直裾袍、明萬歷皇帝甲胄等服飾,歡迎您前來參觀。
服飾展現場圖?
為了更好地弘揚漢服文化,讓更多人了解、接觸和喜歡漢服,我們舉辦了此次漢服主題的照片征稿。
投稿活動說明:
1. 投稿對象:中國政法全體學生。
2. 作品要求:照片數量不超過5張、每張照片大小2MB以內。
3. 風格不限,既可以在展覽處便裝拍照打卡,也可以自備漢服投稿自己的穿搭照片。
4. 上傳時配以簡短的主題描述。
5. 盡量在校內拍照打卡,更好地展示法大風采。
6. 作品內容積極正面;影像清晰,單人或是多人合照均可。
7. 活動時間:即日起至10月25日
8. 投稿郵箱:cuplgjrxyyh@163.com ?發(fā)送時郵件主題為“漢服”,郵件正文內容為院系班級、姓名、學號、聯系方式、主題描述。將所有照片打包在一個壓縮包中,并將壓縮包放在附件中發(fā)送到投稿郵箱。
9. 活動獎品:我們?yōu)槊课煌陡逭邷蕚淞司赖臅?、本冊作為紀念品。請各位投稿的同學在10月27日上午9:30-12:00在展覽旁領獎處憑投稿記錄領取紀念品。
精美書簽樣圖
投稿時間截止后,我們會從收到的所有投稿中選一部分漢服穿搭照片,作為下一期推送的內容,希望大家踴躍參加!
責任編輯:近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