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落筆書院2023年第九期讀書簡報

        欄目:青春儒學(xué)
        發(fā)布時間:2023-10-27 23:14:10
        標(biāo)簽:

        落筆書院2023年第九期讀書簡報

        來源:“海南落筆書院”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四年歲次癸卯三月十六日癸亥

                  耶穌2023年5月5日

         

        2023年4月29日上午九點,落筆書院舉行了本學(xué)期第九次讀書會。全體師生向大成至圣先師行禮后,一同繼續(xù)研讀并讀完《禮記·喪大記》。本次書會由宗奕杉同學(xué)對本次所讀內(nèi)容進行串講,隨后,其他師生依次分享自己的闡釋和觀點。

         

         

         

        王立葳同學(xué)認(rèn)為通過對服裝的不同處理方式,體現(xiàn)了古人對喪禮的重視,并且認(rèn)為古人在守喪時居住的依廬,不僅有發(fā)乎情的自然情感,也有需要被他人認(rèn)同的社會功能。 并分享了關(guān)于君之喪和大夫之喪的不同之處,重點在于“君撫之”可以表達(dá)對逝者的哀悼,同時讓其他臣子看到其身為人君的仁愛之心。

         

        仵俊偉同學(xué)提出了對“抱著尸體痛哭,跳起來跺腳”夸張性的質(zhì)疑,認(rèn)為跺腳是為了增加喪事禮儀的濃重程度。他還講到了棺槨的修建,不同的地位修建不同的棺槨,歷朝歷代的貴族都重視辦喪禮。

         

        鄭欣澤同學(xué)認(rèn)為跺腳的夸張性已經(jīng)無從考證,對禮記中的喪禮做了一個初步概括,認(rèn)為喪禮是以身份地位為核心,以空間、材質(zhì)、數(shù)量為主要要素的一種理性選擇。

         

        達(dá)列美朵同學(xué)認(rèn)為喪禮是嚴(yán)肅的事情,跺腳應(yīng)當(dāng)不是特別夸張,符合對禮儀的尊重狀態(tài)。

         

        謝明慧同學(xué)表示讀喪記解決了自己關(guān)于抬棺的疑惑,抬棺隊伍如此壯大是因為等級越高棺材越重,同時體現(xiàn)了尊卑之分和天地鬼神之說。

         

        羅文博同學(xué)講解了坐北朝南的建筑、站禮、撫摸胸口以示安慰,重點分享了習(xí)俗消失的合理性。

         

        祁品嘉同學(xué)認(rèn)為喪禮規(guī)范社會秩序,分享了姚雪瑩小說中關(guān)于禮和等級秩序的看法。他認(rèn)為,對等級和秩序的看法需要辯證看待,核心在于秩序讓大眾各自安于其道還是致使民不聊生。

         

        邵彥同學(xué)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認(rèn)為推翻舊朝不等于反封建,我們?nèi)匀惶幱跁r代局限性之中。他還引申出了中國當(dāng)代作家魯迅,認(rèn)為只有超越時代的文章才能流傳下來。

         

        陳皖荻同學(xué)提出喪禮對死者沒有任何意義,但對和死者有密切聯(lián)系的生者有意義。

         

        包玉辰同學(xué)認(rèn)為對棺槨的要求嚴(yán)格可以讓我們后人有所分辨。他提出了關(guān)于棺槨尺寸的疑問,需要通過發(fā)掘來確定。這些“禮”可以用來判斷墓主人的身份。

         

        陳彥軍老師的總結(jié)充分展現(xiàn)了對《喪記》中喪禮習(xí)俗的深入思考和分析,同時也對古代社會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問題提出了有啟發(fā)性的見解。他強調(diào)了喪禮對于減輕親人悲痛的作用,同時也借此分析了等級秩序的合理性。他也指出了在推翻舊秩序的過程中需要辯證看待,同時提倡理性的思維方式,通過考古學(xué)、社會學(xué)等學(xué)科來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他的講解對于同學(xué)們對于《喪記》和古代文化的理解提供了很好的幫助和啟發(fā)。

         

        王宏海老師認(rèn)為,宗法時代的中國是小農(nóng)社會,自給自足的生存狀態(tài),沒有現(xiàn)代意義上的消費和貨幣流通,因此不適合現(xiàn)代經(jīng)濟學(xué)理論。而喪葬禮儀則反映了中國古代的政治結(jié)構(gòu)和秩序,通過組織儀式來達(dá)到規(guī)范行為、凝聚社會成員的目的。禮記作為一部文獻,更加反映當(dāng)時的社會習(xí)俗和理想中的禮制,融合了儒家思想和各種流行信仰。因此,需要跨學(xué)科的視角來理解,如哲學(xué)、歷史學(xué)、社會學(xué)等。同時,在喪葬儀式中,肢體語言是最古老的溝通方式,如跺腳、拍胸等動作旨在喚醒靈魂、表達(dá)感情,這些習(xí)俗源自民間信仰。而“三綱五常”作為中國兩千年的政治理念,應(yīng)作為一種歷史必然性存在,而不是道德判斷,它有助于社會穩(wěn)定和組織動員,需要從社會學(xué)的視角理解它在歷史中的作用。中華傳統(tǒng)社會是“熟人社會”,各種社會活動需要依靠人際網(wǎng)絡(luò)來組織和動員,這種組織形式不同于現(xiàn)代的黨派政治。這些觀點可以幫助我們從更廣闊和深層的角度來理解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性質(zhì)和機制。而禮記作為中國古代社會規(guī)范的重要載體,其所反映的社會結(jié)構(gòu)、組織形式和思想內(nèi)涵,都需要我們綜合各學(xué)科的知識進行解析和理解。

         

        本周所讀內(nèi)容及譯文

         

        原文:

         

        小斂于戶內(nèi),大斂于阼。君以簟席,大夫以蒲席,士以葦席。小斂:布絞,縮者一,橫者三。君錦衾,大夫縞衾,士緇衾,皆一。衣十有九稱,君陳衣于序東;大夫士陳衣于房中;皆西領(lǐng)北上。絞紟不在列。大斂:布絞,縮者三,橫者五,布紟二衾。君大夫士一也。君陳衣于庭,百稱,北領(lǐng)西上;大夫陳衣于序東,五十稱,西領(lǐng)南上;士陳衣于序東,三十稱,西領(lǐng)南上。絞紟如朝服,絞一幅為三、不辟,紟五幅、無紞。小斂之衣,祭服不倒。君無襚,大夫士畢主人之祭服;親戚之衣,受之不以即陳。小斂,君大夫士皆用復(fù)衣復(fù)衾;大斂,君大夫士祭服無算,君褶衣褶衾,大夫士猶小斂也。袍必有表,不禪,衣必有裳,謂之一稱。凡陳衣者實之篋,取衣者亦以篋升,降者自西階。凡陳衣、不詘,非列采不入,絺绤纻不入。

         

        凡斂者袒,遷尸者襲。君之喪,大胥是斂,眾胥佐之;大夫之喪,大胥侍之,眾胥是斂;士之喪,胥為侍,士是斂。小斂大斂,祭服不倒,皆左衽結(jié)絞不紐。斂者既斂必哭。士與其執(zhí)事則斂,斂焉則為之壹不食。凡斂者六人。君錦冒黼殺,綴旁七;大夫玄冒黼殺,綴旁五;士緇冒赪殺,綴旁三。凡冒質(zhì)長與手齊,殺三尺,自小斂以往用夷衾,夷衾質(zhì)殺之,裁猶冒也。

         

        君將大斂,子弁绖,即位于序端,卿大夫即位于堂廉楹西,北面東上,父兄堂下北面,夫人命婦尸西東面,外宗房中南面。小臣鋪席,商祝鋪絞紟衾衣,士盥于盤,上士舉遷尸于斂上。卒斂,宰告,子馮之踴,夫人東面亦如之。大夫之喪,將大斂,既鋪絞紟衾衣。君至,主人迎,先入門右,巫止于門外,君釋菜,祝先入升堂,君即位于序端,卿大夫即位于堂廉楹西,北面東上;主人房外南面,主婦尸西,東面。遷尸,卒斂,宰告,主人降,北面于堂下,君撫之,主人拜稽顙,君降、升主人馮之,命主婦馮之。士之喪,將大斂,君不在,其余禮猶大夫也。鋪絞紟,踴;鋪衾,踴;鋪衣,踴;遷尸,踴;斂衣,踴;斂衾,踴;斂絞紟,踴。

         

        君撫大夫,撫內(nèi)命婦;大夫撫室老,撫侄娣。君大夫馮父母、妻、長子,不馮庶子;士馮父母、妻、長子、庶子,庶子有子,則父母不馮其尸。凡馮尸者,父母先,妻子后。君于臣撫之,父母于子執(zhí)之,子于父母馮之,婦于舅姑奉之,舅姑于婦撫之,妻于夫拘之,夫于妻于昆弟執(zhí)之。馮尸不當(dāng)君所。凡馮尸,興必踴。

         

        父母之喪,居倚廬、不涂,寢苫枕塊,非喪事不言。君為廬宮之,大夫士襢之。既葬柱楣,涂廬不于顯者。君、大夫、士皆宮之。凡非適子者,自未葬以于隱者為廬。既葬,與人立:君言王事,不言國事;大夫士言公事,不言家事。君既葬,王政入于國,既卒哭而服王事;大夫、士既葬,公政入于家,既卒哭、弁绖帶,金革之事無辟也。既練,居堊室,不與人居。君謀國政,大夫、士謀家事。既祥,黝堊。祥而外無哭者;禫而內(nèi)無哭者,樂作矣故也。禫而從御,吉祭而復(fù)寢。

         

        期居廬,終喪不御于內(nèi)者,父在為母為妻;齊衰期者,大功布衰九月者,皆三月不御于內(nèi)。婦人不居廬,不寢苫。喪父母,既練而歸;期九月者,既葬而歸。公之喪,大夫俟練,士卒哭而歸。大夫、士父母之葬,既練而歸。朔月忌日,則歸哭于宗室。諸父兄弟之喪,既卒哭而歸。父不次于子,兄不次于弟。

         

        君于大夫、世婦大斂焉;為之賜則小斂焉。于外命婦,既加蓋而君至。于士,既殯而往;為之賜,大斂焉。夫人于世婦,大斂焉;為之賜,小斂焉。于諸妻,為之賜,大斂焉。于大夫外命婦,既殯而往。大夫、士既殯而君往焉,使人戒之,主人具殷奠之禮,俟于門外。見馬首,先入門右,巫止于門外,祝代之先,君釋菜于門內(nèi)。祝先升自阼階,負(fù)墉南面。君即位于阼。小臣二人執(zhí)戈立于前,二人立于后。擯者進,主人拜稽顙。君稱言,視祝而踴,主人踴。大夫則奠可也。士則出俟于門外,命之反奠,乃反奠。卒奠,主人先俟于門外,君退,主人送于門外,拜稽顙。

         

        君于大夫疾,三問之,在殯,三往焉;士疾,壹問之,在殯,壹往焉。君吊則復(fù)殯服。夫人吊于大夫、士,主人出迎于門外,見馬首,先入門右。夫人入,升堂即位。主婦降自西階,拜稽顙于下。夫人視世子而踴。奠如君至之禮。夫人退,主婦送于門內(nèi),拜稽顙;主人送于大門之外不拜。大夫君不迎于門外。入即位于堂下。主人北面,眾主人南面;婦人即位于房中。若有君命,命夫命婦之命,四鄰賓客,其君后主人而拜。君吊,見尸柩而后踴。大夫、士若君不戒而往,不具殷奠;君退必奠。

         

        君大棺八寸,屬六寸,椑四寸;上大夫大棺八寸,屬六寸;下大夫大棺六寸,屬四寸,士棺六寸。君里棺用朱綠,用雜金鐕;大夫里棺用玄綠,用牛骨鐕;士不綠。君蓋用漆,三衽三束;大夫蓋用漆,二衽二束;士蓋不用漆,二衽二束。君、大夫鬊爪;實于綠中;士埋之。

         

        君殯用輴,攢至于上,畢涂屋;大夫殯以幬,攢置于西序,涂不暨于棺;士殯見衽,涂上帷之。熬,君四種八筐,大夫三種六筐,士二種四筐,加魚臘焉。

         

        飾棺,君龍帷三池,振容。黼荒,火三列,黼三列。素錦褚,加偽荒。纁紐六。齊,五采五貝。黼翣二,黻翣二,畫翣二,皆戴圭。魚躍拂池。君纁戴六,纁披六。大夫畫帷二池,不振容。畫荒,火三列,黻三列。素錦褚。纁紐二,玄紐二。齊,三采三貝。黻翣二,畫翣二,皆戴綏。魚躍拂池。大夫戴前纁后玄,披亦如之。士布帷布荒,一池,揄絞。纁紐二,緇紐二。齊,三采一貝。畫翣二,皆戴綏。士戴前纁后緇,二披用纁。

         

        君葬用輇,四綍二碑,御棺用羽葆。大夫葬用輇,二綍二碑,御棺用茅。士葬用國車。二綍無碑,比出宮,御棺用功布。

         

        凡封,用綍去碑負(fù)引,君封以衡,大夫士以咸。君命毋嘩,以鼓封;大夫命毋哭;士哭者相止也。

         

        君松槨,大夫柏槨,士雜木槨。棺槨之間,君容柷,大夫容壺,士容甒。君里槨虞筐,大夫不里槨,士不虞筐。

         

        譯文:

         

        小斂在寢室門內(nèi)進行,大斂在堂上當(dāng)東階處進行。斂床上鋪的席子,國君是覃席,大夫是蒲席,士是葦席。小斂的程序:先鋪好包扎斂衣和尸體的布帶,這種帶子,一根是豎著鋪,三根是橫著鋪;然后鋪上被子一條:國君是織錦被面,大夫是素帛被面,士是細(xì)帛被面;然后再鋪上衣服;總共十九套。國君的小斂用衣陳放在東堂,大夫、士的小斂用衣都陳放在東房,都是領(lǐng)子朝西,由北往南排列,越靠北的衣服越尊貴。包扎斂衣和尸體的布帶、單層被子不計算在十九套之中。大斂的程序:先鋪好包扎斂衣和尸體的布帶,豎的三根,橫的五根;然后鋪上一條單被和兩條夾被,在這一點上.國君、大夫、士是一樣的。國君的大斂用衣陳列在庭中,共二百套,領(lǐng)子朝北,從西往車排列,越靠西的衣服越尊貴;大夫的大斂用衣陳列在東堂,共五十套,領(lǐng)子朝西,由南往北排列,越靠南的衣服越尊貴;士的大斂用衣也陳列在東堂,共三十套,也是領(lǐng)子朝西,由南往北排列,越靠南的衣服越尊貴。包扎斂衣和尸體的布帶、單被,其布料和朝服布料一樣。大斂用的包扎布帶,要把一幅寬的布撕成三條,這三條布帶的兩端就不再撕開。單被用五幅布拚縫,沒有被頭標(biāo)志帶。小斂所用的十九套衣服中,其他衣服可以倒放,以求平展,只有祭服尊貴,不可倒放。國君的斂衣,不用臣下所贈。大夫和士的斂衣,要先盡著自己的祭服用,祭服用完才可以用他人所贈。大功以上親屬所贈之衣,可以接受,但不用來陳列。小斂時,國君、大夫、士用的都是著有絲絮的衣被。大斂時,國君、大夫、士的祭服有多少用多少,不限數(shù)量;國君用的是不著絲絮的夾衣夾被,大夫、士用的衣被還和小斂時一徉。作為斂衣的袍子必須外加罩衣,不能單用袍子;有上衣則必須有下裳,這叫做一套。凡陳列斂衣,都要裝在箱子里;凡把陳列的斂衣取走,也都要用箱子。拿取斂衣的人上堂下堂要走西階。凡是陳列斂衣,都不可折疊。雜色衣服不可陳列,盛暑時穿的用細(xì)葛布、粗葛布、紛麻布做的貼身衣服也不可陳列。

         

        凡是參與大小斂的人都要袒露左臂,這樣才便于做事;凡是參與遷移尸體的人都要穿好袖子,以表恭敬。國君的喪事,由太祝主持小斂、大斂,由眾祝作其助手。大夫的喪事,由太祝親臨指點,由眾祝動手小斂、大斂。士的喪事,由眾祝親臨指點,由死者的朋友動手小斂、大斂。小斂、大斂所用的斂衣之中,凡是祭服就不能顛倒著放。所有的斂衣衣襟都向左開。捆緊斂衣和尸體的布帶子要打成死結(jié)而不是活扣。參預(yù)裝斂的人在裝斂完畢之后一定要哭。生前與士曾經(jīng)共事的人才參與士的小大斂,既然參與了小大斂就為哀悼死者停食一頓。裝斂工作共需六人。國君的韜尸袋,上半截是織錦的下半截是白黑相間的斧形花紋,旁邊打七個結(jié)。大夫的韜尸袋,上半截是玄色的帛,下半截有白黑相間的斧形花紋,旁邊打五個結(jié)。士的韜尸袋,上半截是黑色帛,下半截是赤色帛,旁邊打三個結(jié)。韜尸袋的上半截,長度總與手齊,下半截長三尺。從小斂以后用夷裊覆尸,夷裊被面的質(zhì)料和顏色也分上下兩半截,和韜尸袋的上下半截一樣。

         

        即將舉行國君的大斂,世子頭戴棄經(jīng)在東序南端就位;卿、大夫在堂的南沿東楹以西就位,都面向北,以東邊為上位;未仕的父輩兄輩族人在堂下就位,也都面向北,以東邊為上位;夫人和內(nèi)命婦在尸體西邊就位,面向東;外宗在西房中就位,面向南。由小臣在昨階上鋪好斂席,然后由商祝依次鋪上絞、紛、裊、衣,然后喪祝開始在盤子上洗手,抬起尸體,挪放到鋪好的大斂衣服上。大斂結(jié)束,總管向世子報告,世子就抱著尸體痛哭,跳起跺腳。夫人在尸體西邊,面向東,也像世子那樣地痛哭跺腳。辦大夫的喪事,將要大斂,絞、紛、表、衣都已經(jīng)鋪好,國君突然在此刻來吊,主人就要馬上到大門外迎接。主人先進門,站在門內(nèi)西邊恭候國君進門。國君把隨同而來的巫留到門外,祭過門神,隨同國君而來的祝先進門,登堂;國君進門以后,登堂就位于東序的南端;卿、大夫在堂的南沿東楹以西就位,面都朝北,以東邊為上位;主人站在東房之外,面向南;主婦仍在尸體西邊,面向東。此時,才將尸體抬起挪動到剛才已經(jīng)鋪好的大斂衣服上面。大斂結(jié)束,總管向主人報告,主人就下堂,面北而立,待君下堂。國君撫摩一下尸體,表示君臣從此永別,主人磕頭拜謝。國君下得堂來,命主人升堂憑尸,命主婦升堂憑尸。辦士的喪事,在即將大斂時,由于士的地位低下,國君是不會賞光前往的;除此而外,其余的禮數(shù)都和大夫一樣。在大斂過程中,在鋪絞、紛時,孝子要跳起跺腳;在鋪被子時,孝子要跳起跺腳;在鋪斂衣時,孝子要跳起跺腳;在挪動尸體時,孝子要跳起跺腳;在用斂衣裹尸時廠孝子要跳起跺腳;在用斂被裹尸時,孝子要跳起跺腳;在束緊裹尸的布帶與單被時,孝子要跳起跺腳。

         

        大斂結(jié)束以后,國君撫摸大夫尸體的心口,撫摸內(nèi)命婦的心口;大失則撫摸室老的心口,撫摸侄娣的心口。國君、大夫要趴在父、母、妻、長子的尸體上痛哭,但不可趴在庶子的尸體上痛哭。士可以趴在父、母、妻、長子、庶子的尸體上痛哭;如果庶子有子,則庶子的父母就不趴在他的尸體上痛哭。凡是舉行憑尸之禮時,由父母先憑,妻子后憑。憑尸的方式因人而異,具體說來:國君對于臣下是以手撫按尸心部位的衣服而哭,父母對于兒子是抓緊尸心部位的衣服而哭,兒子對于父母是伏在尸體心口部位而哭,媳婦對于公婆是捧著尸心部位的衣服而哭,公婆對于媳婦是撫按尸心部位的衣服而哭,妻子對于丈夫是扯著尸心部位的衣服而哭,丈夫?qū)τ谄拮雍退男值?,是抓緊心口部位的衣服而哭。凡憑尸時,國君已經(jīng)撫按過的地方要避開。凡憑尸而哭都是跪姿,立起身后一定要跳起跺腳以發(fā)泄其哀痛。

         

        居父母之喪,始死,孝子住在倚廬里,倚廬的棚頂不涂泥,孝子就睡在里邊鋪的草苫上,用土塊當(dāng)枕頭,不說與喪事無關(guān)的話。國君的倚廬,其外有一圈帷布圍繞,作用如同宮墻;大夫、士的倚廬,其外就沒有什么東西圍繞。葬過父母之后,就可以把臥地之媚用柱子支起來,把倚廬的內(nèi)壁涂上泥。此時,國君、大夫、士的倚廬之外就都有帷帳圍繞。凡不是嫡子的庶子,從一開始也住倚廬,但倚廬要設(shè)在比較隱蔽的地方,不可像嫡子的倚廬那祥引人注目。葬畢,孝子可以與人并立,但還不可扎堆;孝子是國君的可以談及天子的事情,但不可談及本國之事;孝子是大夫、士的可以談及國君的事,但不可談及自家的事。孝子是國君的,葬后,天子的政令就又可以暢通于本國了;卒哭以后,就可以為天子奔走效勞了。孝子是大夫、士的,葬后,國君的命令又要照常執(zhí)行;卒哭以后,就是遇到打仗的事也不可推辭。練祭之后,服三年之喪的孝子就可以遷居壟室,不和別人住在一起。此時,是國君的可以謀劃國事,是大夫、士的可以謀劃家事。大祥以后,孝子搬進經(jīng)過粉刷的殯宮居住。這樣一來大祥以后在殯宮門外就聽不到孝子的哭聲了;樟祭以后可以除去孝服,這樣一來殯宮之內(nèi)就聽不到孝子的哭聲了,因為已經(jīng)可以奏樂了。樟祭以后可以讓妻妾服侍,因為吉祭以后孝子就搬回自己的寢室去住了。

         

        服喪一年而住倚廬,并且在服喪期內(nèi)始終不可讓婦人侍寢的,只適用于父在為母和丈夫為妻這兩種本應(yīng)三年而降為齊衰一年的人。為大功親屬服喪的期限是九個月,頭三個月不可讓婦人侍寢。居喪期間,婦人不住倚廬,不睡在草苫子上。婦人遇到自己父母的喪事,就在娘家住到練祭以后再回婆家;如果娘家去世的是期親或大功之親,那就在下葬以后即回婆家。為國君服喪,異姓的大夫要等到練祭以后才可回家,異姓的士要等到卒哭以后才可回家。身份是庶子的大夫、士,在滴長子家中為父母守喪,等到練祭以后就可以回到自己家里;只是在每逢初一和忌日時,應(yīng)再回到嫡長子家去哭祭。為伯父、叔父、兄弟守喪,在卒哭以后就可以回家。作父親的不在庶子家里搭棚守喪,作哥哥的不在弟弟家里搭棚守喪。

         

        一般情況下,國君只參加大夫、世婦的大斂;如果特別賞臉,就連小斂也參加。國君對外命婦的吊唁,要在棺材加上蓋子以后才到場。國君吊士之喪,一般情況下是成殯以后再去;如果特別賞臉,就連大斂也前往。國君夫人對于世婦,一般情況下只參加其大斂;如果格外賞臉,就連小斂也參加。夫人對于諸妻,在格外賞臉的情況下才親臨其大斂。夫人對大夫和外命婦的吊唁,都是在成殯以后前往。大夫、士已經(jīng)入殯,如果此刻國君前去吊喪,要派人通知喪家。主人接到通知后,感到非常榮幸,就要備下豐盛的奠禮準(zhǔn)備祭告亡靈。然后在門外恭候,一見到國君乘車的馬首:就先進門,立在門右。國君把隨行的巫留在門外,由祝代巫在前領(lǐng)路。國君在門內(nèi)祭祀門神,祝先從東階上堂,背靠北墻,面南而立。此時國君在東階上就位,兩個近臣持戈立在國君身前,另外兩個近臣持戈立在國君身后,以避邪氣。贊禮者命主人拜謝,主人于是在堂下面向北磕頭拜謝。國君說些慰問的話,并根據(jù)祝的示意跳起跺腳。主人也跟著哭泣跺腳。此時,如果喪家是大夫,就可以接著舉行殷奠祭告亡靈了;如果喪家是士,主人就要先到門外等著拜送國君,等到國君命他返回舉行殷奠,他才返回舉行殷奠。奠畢,主人要先到門外等候,在國君離去時,主人送到門外,磕頭拜謝。

         

        大夫在病重期間,國君要去探望三次;大夫在停殯期間,國君要去吊喪三次。士在病重期間,國君要去探望一次;在停殯期間,要去吊喪一次。國君在殯后去吊喪時,主人要脫去孝服,重新改為殯前未成服時的打扮。國君夫人到大夫、士的家里吊喪,主人要到門外迎接,一見到夫人乘車的馬首,就先進門,立在門右。夫人入門,升堂就位。主婦從西階下堂,在堂下面向夫人磕頭拜謝。夫人在女祝的示意下哭踴。設(shè)奠的禮儀和國君來吊時一樣。夫人臨走時,主婦送到門內(nèi),磕頭拜謝;主人則要送到大門之外,就不用再磕頭拜謝了。大夫到其家臣家里吊喪,家臣不必到門外迎接。大夫進得門來,在昨階下就位,面朝西;主人立在大夫之南,面向北;眾庶子面向南;主婦等女輩在東房中就位。大夫來吊喪時,如果碰上國君派使者、命夫命婦派使者、或四鄰來吊喪,大夫就讓主人站在自己身后,自己先代表主人向吊賓拜謝,然后主人再拜謝。國君吊喪,要見到尸體或靈樞以后再哭踴。大夫、士在國君來吊喪時,如果事前未得到通知,倉促之中也辦不來殷奠,那就只有在國君離去之后,立即設(shè)奠,祭告亡靈。

         

        諸侯的棺有三重:最外邊的大棺厚八寸,中間的屬厚六寸,貼身的裨厚四寸。上大夫的棺有兩重:大棺厚八寸,屬厚六寸。下大夫的棺兩重:大棺厚六寸,屬厚四寸。士棺一重,厚六寸。諸侯的里棺內(nèi)壁用朱色的嫌作襯里,用金釘、銀釘、銅釘釘牢;大夫的里棺用玄色的嫌作襯里,用牛骨釘釘牢;士的棺不用襯里。諸侯的棺蓋與棺身的接縫要用漆涂合,而且每邊有三處接樺,再用三條皮帶捆緊。大夫的棺蓋與棺身的接縫也要用漆涂合,但每邊只有兩處接樺,再用兩條皮帶捆緊。士的棺蓋與棺身的接合部不用漆涂合,但每邊也有兩處接樺,再用兩條皮帶捆緊。從國君、大夫遺體上梳下來的亂發(fā)和剪下的指甲,要盛放在小囊里,塞到襯里中;士棺不用襯里,所以就埋在兩階間的坑里。

         

        諸侯的殯是將靈樞放在循車上,在循車的四周堆積木材,上面堆成屋頂形狀,最后用泥加以通體的涂抹。大夫的殯是用棺衣罩在棺上,棺放在西序下,一邊靠著西序,其他三面堆積木材,但上面不堆成屋頂形狀。涂泥時只涂外面堆積的木材,不涂棺。士的殯是掘個坑將棺淺埋,露出接樺以上部分,將露出部分用泥涂抹。無論貴賤,停殯期間都要用布慢圍起來。炒熟的谷物放在殯的兩旁:國君是黍、櫻、稻、粱四種,分裝八筐;大夫是黍、櫻、丫粱三種,分裝六筐;士是黍、櫻二種,分裝四筐、每筐還要加上干魚、干肉。

         

        出葬時的棺飾:諸侯的棺材四周掛著畫龍的帷慢,荒下三面設(shè)池,池下懸有振容。棺上的篷頂部分。其邊緣畫有脯形花紋,其中央有三行半環(huán)形花紋,三行敝形花紋。先用素錦做的棺罩罩在棺上,再在棺罩的四周加上帷慢,在棺罩上方加上荒。帷和荒用六條絳色紐帶系連在一起?;捻?shù)凝R,由一串球形物組成,共五個,每個一色,另外還掛有五串貝殼。畫有精形花紋的霎兩面,畫有敝形花紋的霎兩面,畫有云氣的嬰兩面。每面霎的上邊兩角都懸圭為飾。池下掛著銅魚,隨著樞車的行進而上下跳動。用六條絳色帛帶把靈樞捆緊到柳上。設(shè)置六條絳色披帶。大夫的棺材四周掛著畫有云氣的帷慢,荒下前后設(shè)池,池下不設(shè)振容?;牡倪吘壆嬘性茪饣y,其中央有三行半環(huán)形花紋,三行獻形花紋。素錦做的棺罩。帷、荒之間用兩對絳色、兩對玄色的紐帶連接?;捻?shù)凝R,由一串三個球形物組成,顏色分別為朱、白、蒼,另外還掛有三串貝殼。畫有敝形花紋的霎兩面,畫有云氣的嬰兩面,每面霎的上邊兩角都用五彩羽毛作裝飾。池下掛著銅魚,隨著樞車的行進而上下跳動。大夫的用來把靈樞捆緊到柳上的帶子,前邊兩條是絳色,后邊兩條是玄色。披帶的數(shù)目與顏色也是如此。士的棺材四周掛的是白布帷,上面罩的是白布荒,荒下前方設(shè)池,池下設(shè)榆絞。帷、荒之間用兩對絳色、兩對黑色的紐帶連接。荒頂?shù)凝R,由一串三個球形物組成,顏色分別為朱、白、蒼,另外還掛有一串貝殼。畫有云氣的霎兩面,每面霎的上邊兩角都用五彩羽毛作裝飾。士的用來把靈樞捆緊到柳上的帶子,前邊兩條是絳色,后邊兩條是黑色。每邊的兩條披帶都是絳色。

         

        諸侯出葬途中用牲車載樞,下棺入擴時用四條繩子和兩座安置有轆護的碑,用羽葆來指揮送葬隊伍。大夫出葬途中用牲車載樞,下棺入擴時用兩條繩子和兩座安有轆護的碑,用旗幟指揮送葬隊伍。士出葬途中用栓車載樞,下棺入擴時用兩條繩子,不用碑;從起靈以后,用木棍挑著一塊大功孝布指揮送葬隊伍。

         

        凡是下棺入擴,拉繩子的人都是背對碑,向離開碑的方向牽拉,使棺徐徐下落。諸侯下棺時,用一根大木棍穿在束棺的革帶下,再將繩子系在木棍兩端;大夫、士下棺時,都是將繩子直接系在束棺的革帶上。諸侯下棺時,指揮的人命令眾人不要喧嘩,聽著鼓點逐漸松繩下棺。大夫下棺時,指揮的人不用鼓點,只是命令停止哭泣。士下棺時,沒有專人指揮,正在哭泣的親屬互相勸告停止哭泣。

         

        諸侯用松木作撐,大夫用柏木作停,士用雜木作停。棺撐之間的空隙,諸侯要容得下祝,大夫要容得下壺,士要容得下瓶。諸侯的槨,其內(nèi)壁有襯里,其外壁也經(jīng)過精心加工;大夫的停,其內(nèi)壁沒有襯里;士的停,其外壁也未經(jīng)過加工。

         

        責(zé)任編輯:近復(fù)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