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的為人處世
作者:李林芝
來源:“書院研究”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四年歲次癸卯九月廿五日庚午
耶穌2023年11月8日
《論語》是中國古代儒家經(jīng)典之一,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其中包含了許多篇章,每一篇都有獨特的主題和教誨。在誦讀過學而篇、為政篇、八佾篇、里仁篇、述而篇、雍也篇、堯曰篇、子罕篇、顏淵篇、憲問篇、衛(wèi)靈公篇、先進篇、陽貨篇、公冶長篇、季氏篇、泰伯篇這些篇章后,思維的啟發(fā)讓我對為人處世有了更多思考。
學而篇中,了解到了儒家強調(diào)的學習的重要性??鬃訌娬{(diào)要持之以恒地學習,不斷追求知識和道德的完善。這讓我深刻體會到了學習的持久性和不斷進步的重要性。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和修身養(yǎng)性,才能成為一個有德有才的人。
為政篇中,學到了做一個好的政治家需要具備的品質(zhì)和能力??鬃犹岢收椭t遜的態(tài)度,他認為一個好的政治家應該以仁愛之心來治理國家,而不是以權力和利益為目的。這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感知了一個好的領導者應該是以人為本,為人民謀福祉的。
八佾篇和里仁篇中,深刻領悟到了孔子對于禮儀和仁愛的重視。禮儀對于人的修養(yǎng)和社會秩序的維護起著重要的作用,而仁愛則是人與人之間的基本關系。通過學習這兩個篇章,我意識到了作為一個人,無論是在家庭、社會還是工作中,我們都應該注重禮儀和仁愛,以和諧的方式與他人相處。
述而篇和雍也篇中,懂得了言行一致和修身養(yǎng)性的重要性??鬃诱J為一個人的行為應該與言辭一致,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起信任和尊重。同時,他也強調(diào)了個人修身養(yǎng)性的重要性,只有通過修身養(yǎng)性,才能在言行中體現(xiàn)出高尚的品質(zhì)和道德。
堯曰篇和子罕篇中,思考了孔子對于君子和小人的區(qū)別的看法。他認為君子有道德和品質(zhì)上的高尚,而小人則缺乏這些品質(zhì)。通過學習這兩個篇章,我認識到了一個人的品質(zhì)和道德在人際關系和社會地位中的重要性,只有做一個有道德操守的人,才能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顏淵篇和憲問篇中,體會到了孔子對于學習和探索的重視。他鼓勵學生要有追求真理和不斷思考的精神,要勇于提問和探索。這讓我明白了學習并不僅僅是死記硬背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有批判性思維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衛(wèi)靈公篇和先進篇中,聆聽了孔子對于為人處世和修身養(yǎng)性的教誨。他強調(diào)了君子要有高尚的品質(zhì)和道德操守,要以身作則,以德服人。通過學習這兩個篇章,明白了一個人的品質(zhì)和道德對于個人的成長和社會的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陽貨篇和公冶長篇中,明白到了孔子對于人際關系和社會交往的看法。他強調(diào)了友誼和親密關系的重要性,認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應該建立在信任和誠實的基礎上。通過學習這兩個篇章,知曉了人際關系對于個人成長和幸福的重要性,只有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才能獲得他人的支持和幫助。
季氏篇和泰伯篇中,感悟到了孔子對于領導者和下屬之間關系的看法。他認為領導者應該尊重和關心下屬,而下屬則應該忠誠和盡職盡責。通過學習這兩個篇章,我明白了一個好的領導者應該是有責任心和擔當?shù)?,而下屬則應該忠誠和敬業(yè)。
通過閱讀《論語》中的這些篇章,對于儒家思想和孔子的教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體會到了儒家思想對于個人修養(yǎng)和社會和諧的重要性,同時也對于個人的成長和發(fā)展有著積極的影響。
我將繼續(xù)學習和踐行儒家思想,將其中的智慧和道德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以成為一個有德有才的人。
作者簡介:
李林芝,蘭州交通大學文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2022級學生,平時愛好閱讀、書法、繪畫、音樂、美食、電影、捕捉美的瞬間。2023年9月3日加入明明德讀書會,現(xiàn)已打卡60天。在誦讀經(jīng)典期間,讓我深刻體會到了孔子的智慧和道德觀念。他的言行充滿著仁愛和謙虛,教導我們要尊重他人、寬容待人。他也強調(diào)了學習的重要性,只有不斷學習進取,才能成為更好的人。這讓我意識到,要做一個有品德、有修養(yǎng)的人,需要不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希望和讀書會家人共勉??!
責任編輯:近復
【下一篇】【房偉】立冬:庭前木葉半青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