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教的中國化
作者: coolhot
來源:作者惠賜本站
時間:2014年1月7日
回教傳入中國后與儒家價值相融形成了獨特的凱拉姆體系,即以儒家思想闡述伊斯蘭教義的解釋系統(tǒng)?!氨卷n柳歐蘇之筆,發(fā)清真奧妙之典”、“無論何教,在以儒律之,近于儒者則為正,遠于儒者則為邪”。
明代凱拉姆王岱輿創(chuàng)立“真忠正道”說,提出忠于真主和君王并無矛盾?!爸矣谡嬷?,更忠于君父,方為正道”、“人但順主、贊主、拜主、感主恩,而不能忠君、贊圣、孝親、濟人者,則事亦不足為功”。王亦吸收格物致知之論,提出“知認”、“見認”、“續(xù)認”,彌補了真主本體單一與德性諸多間的義理矛盾。
明末穆斯林馬注提出”人道五典“的倫理觀,“人極之貴,莫尊于君。君者,所以代主宣化。攝理乾坤萬物,各得其所”,“命曰天子,天之子民之父也。三綱由茲確立,五倫由此而立”。回教建筑亦逐步漢化,自明代以降,大食建筑式樣摒棄,逐步改由中國傳統(tǒng)的四合院式樣。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耶教傳入中國后亦有本土化端倪。英國教士楊格非(Griffith John)1882年與人合譯的耶教寓言《紅侏儒傳》即有濃厚的本土化色彩。該書倫敦原版的插圖全部為西人形象(圖中第一排),中譯本出版后為適應晚清讀者口味將插圖全部重畫(圖中第二排),人物修改為國人形象,故事場景亦按中國習俗予以替換。
西方攜堅船利炮打開國門,耶教對華影響不斷強化,加之中國各階層面對西人文明不斷自我矮化致使吾國文明之基被毀?,F(xiàn)今多數(shù)國人以西洋文明為常事,于自家傳統(tǒng)卻以落后愚昧視之,外來文明(包括政治、宗教、文學、藝術等)本土化進程也就無從談起了。
責任編輯:泗榕
【上一篇】【余東?!咳逖劭础笆勒f”——兼評劉強《世說新語—有竹居新評》
【下一篇】【吳鉤】宋朝茶坊勝似星巴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