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新書】北師大舉行周桂鈿《秦漢思想研究》發(fā)布會

        欄目:新書快遞
        發(fā)布時間:2015-03-27 18:05:23
        標簽:

          

         

         

        北師大舉行周桂鈿《秦漢思想研究》發(fā)布會

        來源:《中華讀書報》(2015年03月18日02 版)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正月二十八日癸巳

                   耶穌2015年3月18日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討會暨‘周桂鈿《秦漢思想研究》新書發(fā)布會’”近日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行,北京師范大學哲學系周桂鈿教授、北京大學哲學系樓宇烈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張立文教授等百余名學者出席發(fā)布會。周桂鈿教授回顧了其40余年的學術歷程。樓宇烈、張立文、牟鐘鑒、陳來、許抗生等多名學者圍繞該書,探討了秦漢時期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的理論內涵、思想特征、體系結構、歷史地位與影響。

         

        《秦漢思想研究》(全7冊)為周桂鈿教授最核心的學術成果,也是中國哲學秦漢思想領域極具代表性的作品。該書匯聚了周桂鈿教授40多年的研究成果,包括王充哲學、董仲舒哲學以及秦漢思想三大板塊,既有以前出版過的專著,亦有近年來陸續(xù)問世的新作。該書是周桂鈿教授學術研究的重心,也是研究王充、董仲舒以及秦漢思想的重要參考專著。

         

        周桂鈿教授是北京師范大學哲學學院的著名學者,現(xiàn)任中國朱子學會副會長,國際儒學院副院長。學術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秦漢哲學、中國傳統(tǒng)哲學、中國傳統(tǒng)政治哲學、中國傳統(tǒng)科學等方面,先后在國內外發(fā)表學術論文400多篇,出版?zhèn)€人著作20余種及合著多種。主要著作有《董學探微》《虛實之辨》《秦漢思想史》《天地奧秘的探索歷程》《中國傳統(tǒng)政治哲學》,其中《中國傳統(tǒng)政治哲學》被評為北京師范大學優(yōu)秀教材并在韓國翻譯出版。

         附錄:


        ISBN:9787533466510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叢書名:周桂鈿文集

        開本:16開

        頁數(shù):370

        包裝:精裝

        出版時間:2015-01-01

        版次:1

        印刷時間:2015-01-01

        印次:1

        正文語言:中文

        用紙:膠版紙

        【推薦導語】

        秦始皇并吞諸侯,統(tǒng)一天下,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大一統(tǒng)國家。董仲舒倡議“獨尊儒術,罷黜百家”,奠定了以儒學為中華民族精神主干的思想傳統(tǒng)。秦漢時代形成了中國政治集中與思想統(tǒng)一的傳統(tǒng)。政治集中成為民族精神,使中國雖多經劫難,仍然保持統(tǒng)一,任何分裂行為,都將成為民族的罪人,而統(tǒng)一大業(yè)的締造者,則是民族的功臣。思想統(tǒng)一,儒學的積極進取精神和仁愛寬厚態(tài)度成為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同時產生極強的民族凝聚力。中國現(xiàn)在的政治局勢和思想傳統(tǒng),都是秦漢時代開始逐漸形成的。因此,要研究現(xiàn)代的中國,需要研究秦漢時代的政治和思想。

        【內容簡介】

        秦漢思想史在中國思想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意義。《周桂鈿文集:秦漢思想研究6(秦漢思想史 上)》對秦漢思想進行了全面的梳理和精當?shù)姆治?。《周桂鈿文集:秦漢思想研究6(秦漢思想史 上)》以思想發(fā)展的邏輯順序為線索,把秦漢思想內在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歷史演變的過程進行了有源有流、有理有據(jù)的分析和探究。這是一部銳意創(chuàng)新、獨具匠心的學術研究專著。

        【作者簡介】

        周桂鈿,男,1943年2月15日生于福建省長樂縣。1981年畢業(yè)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哲學碩士學位。同年到北京師范大學哲學系任教,1986年提為副教授。已出版的著作有《王充哲學思想新探》(1984)、《天地奧秘的探索歷程》(1988)、《董學探微》(1989)、《不公平競爭》(1989)、《中國傳統(tǒng)哲學》(1990)、《中國古人論天》(1991)。在國內外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80多篇?,F(xiàn)任哲學史教研室主任,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副秘書長。

        【目錄】

        再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緒論
        一、秦漢時代的政治局勢
        二、秦漢時代的思想融合
        三、秦漢時代的思想特點
        (一)確立系統(tǒng)宇宙觀
        (二)發(fā)展樸素辯證法
        (三)融合各家的新體系
        (四)哲學與科學的結合
        (五)哲學和政治的關系

        第一章 秦漢思想的序曲——《呂氏春秋》
        一、呂不韋與《呂氏春秋》
        二、《呂氏春秋》的哲學思想
        三、《呂氏春秋》的政治思想
        (一)民本思想
        (二)五運之說
        四、《呂氏春秋》的人生思想
        (一)人性有欲
        (二)人情有偽
        (三)養(yǎng)生之道
        (四)形動氣通

        第二章 秦朝思想統(tǒng)一于法家
        一、思想統(tǒng)一于法家
        二、秦亡于農民起義
        三、關于農民反對封建制度問題

        第三章 總結秦亡教訓,探討治國大道
        ——陸賈和賈誼
        一、陸賈與《新語》
        (一)“本于天地”的道論
        (二)“文武并用”的政治思想
        (三)講求實際的思想方法
        (四)圣人史觀
        二、賈誼的民本主義
        (一)民本思想的來源
        (二)民本思想的內容
        (三)民本思想的意義和影響
        (四)積貯與鑄錢
        第四章 黃老思潮的興衰

        第五章 融合諸子學說,建立宇宙論體系
        ——《淮南鴻烈》
        一、劉安與《淮南鴻烈》
        二、《淮南鴻烈》的宇宙論
        (一)宇宙本原論
        (二)宇宙演化論
        (三)宇宙系統(tǒng)論
        三、無為治國的政治思想
        四、乘時應變的辯證法思想

        第六章 理想社會與理想人格
        ——《禮記》
        一、禮論
        二、大同與小康
        三、《大學》和《中庸》
        四、《學記》中的教育思想
        五、《大戴禮記》
        第七章 儒學思潮的興起

        第八章 儒宗地位的確立,天人之學的形成
        ——董仲舒哲學
        一、生卒年與對策之年考
        (一)生年考
        (二)卒年考
        (三)對策之年考
        二、仁義論
        (一)仁
        (二)義
        (三)仁義之分
        (四)義利觀
        三、天人感應論
        四、人性論
        (一)對孟子性善論的駁斥
        (二)對荀子性惡論的修正
        (三)性未善論
        五、教化論
        (一)治天下以教化為大務
        (二)太學養(yǎng)士,實試求賢
        (三)重德教、輔刑罰
        (四)教材與教學內容一六藝與三綱五常
        (五)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博節(jié)、多連、精思達慮
        (六)教師
        六、政治哲學
        (一)董仲舒的哲學是政治哲學
        (二)大一統(tǒng)論是政治哲學的核心
        (三)天人感應論是其理論形式
        (四)獨尊儒術(思想統(tǒng)一)
        (五)結論
        七、漢代公羊學傳授源流考辨

        第九章 大一統(tǒng)論
        一、大一統(tǒng)主要是統(tǒng)一思想
        二、統(tǒng)一思想是百家爭鳴后的必然
        三、統(tǒng)一思想的實現(xiàn)
        四、統(tǒng)一思想的功過
        (一)思想統(tǒng)一于儒學,確立了儒家思想在中華
        民族精神中的主干地位
        (二)思想統(tǒng)一于儒學,奠定了民族精神的思想
        基礎,維護了國家的統(tǒng)一
        (三)思想統(tǒng)一于儒學,壓抑了百家的發(fā)展,維
        護了專制制度
        (四)思想統(tǒng)一于儒學,導致一刀切現(xiàn)象
        (五)思想統(tǒng)一于儒學,嚴重限制了個人思想的
        發(fā)展,殘酷迫害有識之士
        (六)思想統(tǒng)一于儒學,政治干預學術,既破壞了學術,也損害了政治

        第十章 史學家、文學家、哲學家三位一體——司馬遷與《史記》
        一、史學家司馬遷
        二、文學家司馬遷
        三、成一家之言
        四、三富論

        第十一章 關于治國方針的一場全面爭論——《鹽鐵論》
        一、朝廷與地方的矛盾
        (一)爭論的背景
        (二)斗爭的實質
        (三)爭論的重點
        (四)有益的啟迪
        二、天命論與反天命論的矛盾

        第十二章 經學與讖緯
        一、經學產生于獨尊儒術
        二、經學的今古文之爭
        三、經學與政權
        四、繁瑣注經和皓首窮經
        五、讖緯

        第十三章 純任儒術,復古改制——王莽興衰的思想根源
        一、王莽改革
        (一)改名
        (二)改制
        (三)度量衡的改革
        (四)五均六管
        (五)貨幣改革
        (六)稅制改革
        (七)祿制改革
        二、對王莽的評論
        (一)迷信天命
        (二)復古改革
        (三)任意唯心
        (四)新的評價
        第十四章 反天人感應論的暗流

        第十五章 科學思維的超前覺醒——王充辨虛實
        一、王充生平考
        (一)關于“鄉(xiāng)里稱孝”
        (三)關于王充是否到過京師的問題
        (三)關于“師事班彪”的問題
        (四)關于“特詔公車征”的問題
        二、天地本原論宇宙觀
        (一)王充哲學與漢代天文學的關系
        (二)宇宙模式和天地本原論
        三、論鬼
        四、知為力
        五、唯物史觀的思想萌芽
        (一)“漢盛于周”的歷史發(fā)展觀
        (二)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
        (三)關于歷史發(fā)展動力問題
        六、王充哲學與東漢社會
        (一)社會繁榮與《宣漢》《須頌》
        (二)虛妄盛行與“九虛”“三增”
        (三)大一統(tǒng)國家與儒、吏之爭
        (四)尊師重教與世儒、文儒之爭
        (五)復雜原因與逢遇幸命
        七、對王充的評價
        (一)王充與培根
        (二)執(zhí)著求真
        (三)超前覺醒

         


        責任編輯:葛燦燦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