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號之后(二)
作者:余東海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首發(fā)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三月初六日庚午
耶穌2015年4月24日
【說恕】曹先生說:“能否寬恕直接傷害自己的人(無論這種傷害是柴玲指控的強暴,還是遠志明陣營指控的誹謗毀譽),才更能看出耶穌的愛是否在這兩個虔誠的基督徒身上顯靈”。東海曰:這種寬恕不問是非,不辨善惡,且有和稀泥之嫌,為儒家所不取。儒家的恕道有其適用范疇,一般過錯和怨隙自宜寬恕,對罪惡和大仇則不輕言寬恕。大仇必復,孔子說以直報怨,春秋經(jīng)特別推崇復仇行為;有罪必懲,嚴重者有義刑義殺義戰(zhàn)。2015-4-21
【說愛】道德不是空洞的,必須以仁為本,充滿仁愛;仁愛不是空洞的,必須親親仁民愛物,層層落實。儒家仁愛,有差等而無局限。無局限則民胞物與大愛無疆,不狹隘;有差等是自近而遠,合情合理合乎人性,不空洞。“宣稱愛全人類但就是不能愛周圍的人”,屬于空頭道德家,恰是道德不足的癥狀。
【開蒙】或謂“崇尚集體主義卻沒有公共精神”為“中國道德的悖論”,其實無悖。集體主義將集體本位化主體化,凌駕于個體之上,最容易損害人權(quán),敗壞人格。沒有人權(quán)自由和人格尊嚴的人,自然談不上什么公共精神。集體主義害個人也害集體,蓋集體是由個體組成的,個體多病弱,集體就沒有健康可言。
【擊蒙】有教授批判“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是“束縛人民行動和思想自由的枷鎖”云,混扯?!八奈稹币姟墩撜Z顏淵篇》第一章,明明白白說的是“克己”功夫,即君子的自我修養(yǎng),不是拿來要求民眾的。反對批判“四勿”,無異于對文化人和政治家非禮言行的鼓勵。
【憶舊】關(guān)于薄氏,曾寫過十多篇文章,這篇《給薄督一點忠告,為重慶獻上三策》最有代表性。作為局外人,不知打黑原來是黑打,更不知他有“奪權(quán)”野心,但東海當時已明確指出唱紅崇毛之邪,呼吁取消毛氏崇拜,叫停唱紅運動,直言儻論,問心無愧。薄氏堅持邪路,其敗也宜,往者已矣,來者鑒茲。
【憶舊】有“外人”提起十年前外網(wǎng)東海與蘆笛君關(guān)于儒學的一場激戰(zhàn),自承當時是反儒派,支持蘆笛,“還很欣賞他的科學鬼子反傳統(tǒng)滅儒大論”,而今成了擁儒派,讓我甚感欣慰。當年我尚未正式皈儒,自慚語言輕狂無禮,自喜文化立場思想觀點正確。
【可喜】有人因我的言論或行為,而改變了對儒家的看法,而喜儒、向儒和歸儒,是對我的努力和心血的最好回報。我寫作不是寫作,講話不是講話,都是在輸血,給這個蒼白的時代和衰弱的社會輸血,給人心輸血。輸完一生熱血之后,我相信,我將透明成為一片永恒的光明。
【惡必狹】仁者恕,惡必狹。狹隘,是古今中外惡人惡勢力的又一大共同點,越惡越狹隘。邪惡,必無仁恕之心和容人之量,必然好斗和內(nèi)斗,沒有敵人就創(chuàng)造敵人,把親人友人戰(zhàn)友把自己人打成敵人。自相殘殺是惡勢力無法擺脫的宿命。惡到極致,就是剩下一個人,也會自殘自殺。
【擊蒙】或認為,沒有秦朝的一統(tǒng)就沒有中華。這個觀點錯誤。統(tǒng)一有正邪善惡之別,自堯舜至西周都是正善的統(tǒng)一,一統(tǒng)于道統(tǒng)之下。暴秦的統(tǒng)一則是反中道、反中華的,其指導思想是以君為本、強君弱民的法家邪說,政為暴政,反仁義而動;制為惡制,背禮樂而馳。
【開蒙】或謂儒家忠孝思想影響人格獨立。這是不明儒學真諦、忠孝真義的誤會。
儒學是人格主義哲學,最重視人格的培養(yǎng),最強調(diào)人格的健美,追求“從心所欲”的道德自由。孝順并非一味順從,惟父母之命是從;忠的第一要求是忠于良知。真正的忠孝者,必是大本確立、人格獨立的“而立”君子。
【擊蒙】某報說“言論自由決不能與國家安全對立”?;斐?!如果言論自由居然與國家安全對立,說明國家反常之極,成了自由之敵,人民之敵;說明政治反動之至,經(jīng)不起真話、真相和真理的沖擊。這種情況下,正確的做法是改革政治和制度,改惡從善,而不是剝奪人民的言論自由,怙惡不悛。
【答客】既然人人皆可以為堯舜,為什么古來堯舜罕見,圣賢罕見呢?答:根本原因有三:一無緣聞道,二聞而不信,三信而不行。信而不行,也是因為信之不堅,信仰不堅定,不能付諸實踐。不道不信不行,人就很容易被惡習牽著鼻子走,成為長不大的小人甚至負成長的惡人。
【忠孝】公開倡導不忠不孝、直接鼓吹背叛忤逆的學說是沒有的。耶教也講孝,只是當孝順和信仰產(chǎn)生矛盾時,教徒必須唯神,這是神本主義的邏輯必然。法家馬家也講忠,但它們只講忠于君和忠于黨,而不講忠于良知。所以它們的忠,要么虛偽,偽忠,不誠不信;要么愚昧,愚忠,不仁不義。
【儒眼】積惡越多越危險,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惡貫滿盈,那就意外多多,危險重重,防不勝防,甚至會自我暴露、自我爆炸或自行了斷。市長吸毒之后產(chǎn)生幻覺,自己報警而露了真相,這就是自我暴露。那些自殺的官員,就是自行了斷。無論被誰被什么所滅,無非天滅,無非自滅。
【架子】在惡人惡勢力面前不妨端點架子。東海有詩自題曰:架子偏朝高處大,梟心自詡古來雄。在三種人面前必須放下架子。哪三種人?美人、君子、弱者也。在美人面前端架子,最是無趣;在君子面前端架子,最是無品;在弱勢群體面前端架子,最是無聊。
【有感】討論問題、爭鳴觀點時,應就事論事,就理說理,最忌將道理爭鳴上升為道德攻擊。這么做很無聊也很容易制造不必要的矛盾。曾有人表示很尊崇我,要大力支持儒家事業(yè)。交流之后,發(fā)現(xiàn)其人很自以為是,竟妄言兩位值得尊重的儒者為偽,仿佛天下之儒唯東海獨真。這引起了我警惕,端茶送客。
【有感】或說東海天不怕地不怕膽大包天。殊不知除了三畏,我還有二怕:一怕得罪正人,只要對方是正人君子,寧愿受辱,也不計較;二怕冤枉好人。任何人包括歷史人物若有冤屈,都讓我不快。君子豪杰蒙冤,尤其令人痛心。儒家追求
王道平平,向往天下太平,前提是消除各種大不平。
【告誡】儒家雙講:講道理,講倫理。論及大道正理,于父母于師長,都可以當仁不讓。但必須有話好好說,不能無禮更不能人格侮辱和道德攻擊。對東海如何無所謂,對其他儒者尤其是儒門長輩則不可無禮。有不同觀點見解,可以提出來討論商榷,態(tài)度要恭敬友好。這是儒門倫理。
【看中國】毛左文章有一個共同點:熱衷于強詞奪理無限上綱,歸結(jié)為人身攻擊道德批判。任何立場觀點不同者,都會被打成國家和人民的敵人,打成漢奸罪犯賣國賊。一般毛粉則喜歡耍橫耍狠,喊打喊殺,又很有針對性,往往針對知識分子、老弱婦孺和弱勢群體。
【生育】自堯舜以來,中華文明新新不已,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歷劫長存,有賴于儒家文化(中道文化)源源不絕的滋養(yǎng),而旺盛的生育意愿和對傳宗接代的高度重視,是儒家一大特征。舜不告而娶,本屬非禮不孝,但為了生命和家庭的傳續(xù),不告為宜。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告而不能娶,就應不告而娶。
【錢穆】錢穆對西方民主既有一定批評又有高度肯定,認為傳統(tǒng)政治是“一種自適國情之民主政治”。張君勱曾指出,錢穆處處以西方憲政民主制度的若干特征來比附傳統(tǒng)政治機構(gòu):“吾讀錢著深入有所感者,其書名曰傳統(tǒng)政治,意在探討舊歷史之真相,然其衷心所崇拜者,實為現(xiàn)代西方政治?!痹啤?nbsp;
【答客】東海說儒家不反對暴力的暴力指的就是武力。暴字多義,有急躁沖動兇惡殘酷糟蹋損害諸義,本義是強大而突然,即說文解字所說“疾有所趨也”。暴力有二義,一指侵害他人人身財產(chǎn)的強暴行為,二意謂采取強制手段包括迅猛武力以達到目的。在政治學上暴力武力近義,皆中性詞。
【我見】為朱明江代擬的奏折頗顯才華,然有三個小問題:一、臣民有別,明江似應自稱為民才對;二、東海關(guān)注的焦點在民和族,不在江山。馬邦“江山永固”非我之意,應該也非明江之愿。三、“義以正法、仁以包蒙”是儒家王道仁政,非馬國馬政所能望塵。幫主縱有尊儒之意,亦無回天之力也。
附sb方舟子:【代擬奏折】臣@朱明江01 以@儒者余東海 赤心為國,清議督俗,非懷悖逆,敢明布于篇章者。然有司指摘字句,目為謗訕,猝罹焚禁之禍,殊非國家義以正法、仁以包蒙之意。今仰見圣明廓然大度,如神之哲,伏請圣上于精明嚴肅之中,布優(yōu)游寬大之政,緩東海之罪,天下幸甚,江山永固矣。臣明江愚戇死罪,謹奏
【儒眼】基督教以神為本,讓人上炎而神化(神叨叨化);馬主義以物為本,讓人下流而物化,都是無根之學,迷信之說。比較而言,后者錯誤更深,危害更大。以物本主義批判神本主義,一似以毒攻毒,前毒未去,劇毒又增;二則襯托出了神本主義的好,無異為人作嫁,為火澆油。
【儒眼】文革當然有罪魁禍首,但人民不是無辜的羔羊。文革和歷次運動的罪惡
是全民性的。那些實踐暴政、長君之惡的各級官員都已非人化,那些歌頌暴力、逢君之惡的知識分子,那些批孔滅儒、欺師滅親的紅衛(wèi)兵,那些參與過打砸搶的暴徒,都非善類,都是罪人。
【看中國】“初三女生好心扶老太被訛 反捐助其千元?!边@個女生非常善良,自有后福;這個老太極其無恥,不僅為老不尊和無禮而已。老而不死是為賊,說的就是這種人。若不知悔改,難免遺禍子孫。人本應越老越有覺悟,而在馬邦,愚昧卑劣的老頭老太特別多。
【看中國】或說:一些老頭老太不知羞恥,是因為窮,窮斯濫矣。答:窮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文化和政治才是決定性因素,邪說的熏陶和惡制的摧殘,早已泯滅了他們的良知。這些老頭老太,如果有錢有勢,只怕更濫更無恥,不僅碰碰瓷、欺負欺負學生而已。邪說惡制也是他們貧困的要因。
【看中國】在馬邦,不僅政治人特別腐惡,知識人特別卑劣,連老百姓都普遍無知無畏無德,上上下下惡成一團。底層之惡,庸眾之惡,老頭老太之惡,特別可悲可恥,特別觸目驚心。這是馬主義入憲的必然結(jié)果,唯物主義教化和極權(quán)主義政治使然。上梁不正,下梁難直也。
【定律】有什么樣的因,造什么樣的業(yè),就會結(jié)什么樣的果。個人有個人的因果,社會有社會的因果。個人的命運由個人自造,社會的命運由全體共造。愚昧是通往罪惡的捷徑,罪惡是滋養(yǎng)苦難的熱土。一個社會苦難深重,也必然是高度愚昧、罪孽深重的。
【獨尊】在信仰層面,獨尊是必須的;在第一義和最高法上,不能腳踩兩只船或多只船。如果有人說對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都信仰,其實是沒信仰,或會導致人格分裂。國家也一樣,主體和主導文化只能是一種,不能也不可能把儒家、自由主義和馬列主義等等一視同仁地列為指導思想。那會國格分裂的。
【看中國】馬邦人有一個特點:小怨天天鬧,大仇付一笑。一點小恩怨沒完沒了,一句話得罪也會記恨一輩子。對于毀家毀族的大辱,殺父殺兄的大仇,或健忘得很心無掛礙;或大肚能容一笑了之。某人親父親兄皆蒙冤而死,只歸咎于時代,表示無怨:“都過去了,不在意了?!焙纹錈o心無肺乃爾。
【看中國】中國知識群體對中共只有兩種動作:罵和舔。極權(quán)派只知道舔,舔不知恥,以舔求榮;民主派只知道罵,以罵為戰(zhàn),以罵為榮。一些人逢共必罵,對相對健康的尊儒傾向、反腐運動和改良努力也亂罵一通,毫無實事求是之心,只有嘩眾取寵之意。任何與他們口徑不一致者,都會被歸于舔的范疇。
【態(tài)度】易經(jīng)蒙卦,有發(fā)蒙、擊蒙、包蒙三個概念,可以代表對待不同蒙昧者的不同態(tài)度:對學生和蒙人,儒者都有發(fā)蒙之責,其中對官員可擊蒙,對民眾宜包蒙。蒙,蒙昧幼稚義。發(fā)蒙即啟蒙,啟發(fā)教育;擊蒙,擊打蒙昧,態(tài)度比較猛烈,或輔之以輕微懲罰;包蒙,包容愚昧。
【儒眼】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個苦字換成樂字才正確。學而時習,不亦樂乎。讀書學習應該是一件特別快樂的事,書生苦讀,以苦名讀,其實是苦中有樂,樂在其中。如果讓大量學生產(chǎn)生痛苦之感,甚至因之自殺,那一定是教育體制和教學內(nèi)容出了問題。歪理邪說確實容易增添煩惱和導致精神反常。
【辟耶】或說:“如果把神理解為某種比人類更高級的外星生命,基督教有神論未嘗不能成立?!贝穑杭僭O(shè)存在更高級的外星生命,耶教有神論同樣不成立。各種生命能力有高低之別,本性都是平等的。外星生命最高級,也是乾元道體生生不息的產(chǎn)品。那種具有創(chuàng)世造人大能的上帝,只是耶教的虛構(gòu)。
【態(tài)度】對自由主義和馬列主義都不認同,然并非同等看待。對自由主義有否定有肯定,是不完全認同;對馬主義是完全不認同,完全否定。對前者是善善,擇善而從,從善如流,對后者是惡惡,疾惡如仇,辟邪如劍。表明這個中道態(tài)度,是為儒家和國家負責,為天下后世負責,歸根結(jié)底為良知負責。
【儒眼】自由和秩序,相反相成,缺一不可。與秩序為敵的社會,是叢林;與自由為敵的國家,是監(jiān)獄。前者是無政府主義,后者是極權(quán)主義。兩害相權(quán)取其輕,寧可無政府,不取惡政治。無政府社會或不乏某些自發(fā)性秩序,慢慢有序起來,極權(quán)國家則是一片絕望的死水。
【境界】世俗都怕病怕窮,但有些人不僅不怕,還從病中嘗出趣味、從窮途走出境界來。古人云:“病中之趣味不可不嘗,窮途之境界不可不歷?!辈贿^,“不可不”三個字下得重了,境界雖高非最高。“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這才是最高境界。
【擊蒙】有人尊崇孔孟而否定朱熹,斥朱熹為偽人和罪人。這實質(zhì)上否定了孔孟。因為理學是孔學與時偕宜的開展,雖側(cè)重點有所不同,但本質(zhì)與孔學一脈相承。朱熹作為理學集大成者,論文化高度和歷史貢獻,都無愧于道統(tǒng)傳承者。反理學就是反儒學,反孔孟之道。
【有感】服務(wù)人員素質(zhì)會被低素質(zhì)客戶拉低。不小心聽到一段對話,笑噴了:一個寬帶用戶滿口污言,持之以恒,終于把本來彬彬有禮的寬帶服務(wù)人員激怒了,也跟著滿口穢語起來??尚Φ氖牵蛻暨€指責服務(wù)人員素質(zhì)低。有什么樣的客戶就有什么樣的服務(wù),這句話一定程度上是成立的。
2015年4月21-24日余東海
責任編輯:葛燦燦
【上一篇】 【微言】儒家微博每日推薦(201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