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儒家網(wǎng)每日微言】儒家議懺悔,兼論”大一統(tǒng)“(2015-10-8)

        欄目:散思隨札
        發(fā)布時間:2015-10-09 22:54:50
        標簽:
        微言

        作者簡介:“微言”是儒家網(wǎng)特設(shè)的一個欄目,主要搜集整理發(fā)布儒家學者和儒門同仁發(fā)在微博、微信上的信息。



        【儒家網(wǎng)每日微言】儒家議懺悔,兼論”大一統(tǒng)“(2015-10-8)

        整理者:成章

        來源:儒家網(wǎng)師友會微信群

        時間:孔子2566歲次乙未八月廿七戊午

                      耶穌2015年10月9日

         

        #儒家議懺悔#

         

        經(jīng)禮堂ufe】:

         儒家說悔,就如同說吝、咎、兇一般,是狀態(tài),是對事實的無奈何,只能努力將來不貳過。而耶教佛教都生出一番手段,一方面是說那罪過很重,不是自家說個不貳過就可以解脫,一方面又要你找神職人員作法或見證,然後那罪過便消失了。所以懺悔這種宗教詞彙,儒者慎用。 

         

        【光武後族】:

        懺悔不一定是找神職人員來見證,罪過就可消失。懺悔更本質(zhì)的意義是對自家生命的清洗,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后種種譬如今日生。在內(nèi)修的精神超升上,懺悔法門極具意義,大儒劉宗周于《人譜》中對此深有體會。

         

        正宗的耶教名相一般不用懺悔一詞,而是多用認罪悔改。就是承認自己是一個罪人,自己一無是處,惟有把自己全部交給神,求主悅納,因神擁有一切主權(quán),祂應許赦免你的罪你即可卸下重擔。用懺悔一詞最多的是佛教,佛教的懺悔法門又分為事懺與理懺,以理懺為究竟,所謂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就是了悟空性則罪過亦滅。儒家雖少用懺悔此一名相,但儒家義理也不應排拒懺悔法門。人日進其德就是在對過去的不斷反省中瑧于圓滿,而人若無惻隱之心,是不會對其過去的過錯感到羞愧的。所以懺悔或不能因此就能把所犯過錯一筆勾銷,但就其為良知之發(fā)用而言,儒者應保任之,其對性命之學的成長至關(guān)重要,不能因佛教多用此詞而忌諱之也!

         

        #論“大一統(tǒng)”#

         

        慕朵生】:

        《評金綱<再說大一統(tǒng)>》 統(tǒng)者,始也。始者,政教之始也。政教之始,西人謂之政治合法性。大一統(tǒng),即以統(tǒng)為大,即以政教之始為大,即以政治合法性為大。儒家政教合法性,繼天奉元,以正為始,此天人之大本而萬物之所系。竊以為,春秋公羊大一統(tǒng)之論,寓神教政教為一體,即寓政治神學政治哲學為一體,實是儒家政治精神之集中體現(xiàn),中國政治傳統(tǒng)之最高標準。

         

        附:

        再說大一統(tǒng)

        獨立學者 金綱

         

        大一統(tǒng),是史上鐵律,三千年來,無人可以撼動。如果承認傳統(tǒng)功能的正當,大一統(tǒng),作為一種實然經(jīng)驗和應然愿景,也不應該撼動。

         

        漢字、漢語,史籍、史心,儒經(jīng)、儒學,是吾土文化之核,保障大一統(tǒng)之理念不墜,有賴于此。

         

        大一統(tǒng)之近代表述,是47憲法。臺陸關(guān)系與未來,只能如此敘事。舍此,必有期待后王者。蓋地緣態(tài)勢,不取決于主人與客卿之人數(shù)多寡也。

         

        今無明王,遂使豎子播亂;但正是亂局中,可誕育明王一一明王者,擘畫吾土百年復興大綱之政治精英也。此語看似大言炎炎,實為往古不易之經(jīng)驗也?!稗晌液?后來其蘇”,三千年屢驗不爽。即使在現(xiàn)代憲政條件下,政治精英挽救族群淪陷,也是值得期許的美政。

         

        山寨自由主義下的個人主義與邪惡極權(quán)主義下的個人主義,并不同構(gòu),但卻同樣消解著保守主義的權(quán)威認同,是大一統(tǒng)的政治天敵。

         

         

         責任編輯:梁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