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靳大成】道行天下

        欄目:演講訪談
        發(fā)布時間:2016-01-08 10:10:24
        標簽:



        道行天下

        作者:靳大成

        來源:微頭條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乙未十一月廿七日丁亥

                   耶穌2016年1月6日

         

         

        作者簡介:1987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理論室任職至今,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儒學思想史、“壬辰倭亂”史。主要研究活動:2003年承擔文學所的重點項目“壬辰之役漢文獻研究”課題(已經結項);并作了國內第一部《東海三國志之李舜臣傳》。為完成此課題七赴韓國、一赴朝鮮、一赴日本做實地考察檔案調研和學術交流,發(fā)表論文多篇,并提出“東域學”研究的概念。2003至2008年為文學所“亞洲文化論壇”主持人,項目負責人,并在2005、2007年召開了兩次大型亞洲文化歷史方面的國際學術研討會。

         

        近年來一直積極參與組隊游學、采風,社會實踐,并參與和組織西部支教工作,率先倡導“以戲劇呈現為方法的經典閱讀活動”,在高校和西部支教地區(qū)受到熱烈歡迎,特別標榜為“戲劇禪”。

         


         

         

        靳大成主持國學沙龍活動


        讀《論語》和其他先秦儒家典籍,知道了從孔子開始出現學術下行的新現象,于是知識、教育活動由官府貴族的專享特供,下移到草野民間為眾人所共享,草萊開辟,實為開天辟地之壯舉,其意義怎么估量都不過份。

         

        青年孔子曾去過東周洛陽訪學,亦親見官方檔案文獻,系統地學習周代文化。自衛(wèi)返魯,雅、頌各得其所,把詩經刪述好,整齊了音樂。雖說他自謙述而不作,其實,他認認真真重新整理了歷史文獻資料,在傳授詩、書、禮、樂、易、春秋時,根據自己的理解加了他的解釋,擇取編訂,保存古代文獻。能夠親炙其學的七十子,至少他舉的四門十人,皆一時之選,都在他的這個游學團隊中各有所成且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師生相遇相隨,一時風云際會,真正構成了一個學習型團隊,使未墜于地的周道得以光大,在繼承中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了新的文化。

         

        五十多歲離魯外出行走。十四年間,他帶著游學團隊游歷各國,采風,觀俗,接觸各階層人,且觀山觀水,尋繹歷史遺跡。邊游走,邊采風,邊學習周代活的禮樂文化,并且時時演禮實踐,這個學習型團隊完成了中原大地千百年來的N多個第一。其影響當時就已超出了魯國而遍行于中原,各國慕名而來的學者,構成了這個學習社群具有真正國際化的文化品格。

         

        二十五年前,我讀日本作家井上靖的長篇小說《孔子》,驚異于書中第一人稱主人公蔫姜初見孔子的場面:那是一個雷雨大作的夏夜,雷鳴電閃中大家四散奔跑避雨不及。蔫姜無意中發(fā)現,在客房里,孔子帶著眾弟子安靜而肅穆地席地而坐,恭恭敬敬地等待雨停。當時不能理解為何井上靖選擇這個場景作為孔子的首次出場鏡頭,同時更不理解為什么作者一改當年創(chuàng)作的中國古代歷史小說的大開大闔、波瀾詭奇的風格,在這部小說中改為平鋪直敘的紀實風格,莫非江郎才盡?今天回首,特別是理解了儒家后學如孟子荀子等從“實用理性”出發(fā)解釋自然異象,進而也明白了夫子觀山觀水之意。孟子解釋清泉如何盈科不絕最后沛然決注于江海,比喻一個人求學求道,實踐仁學思想的完整人生進路。特別是他說“君子觀水觀其瀾也”,這句話對我的啟發(fā)特別具體而深遠。為什么說仁學的最基本的方法是近取諸譬?這個身體力行,通過行腳來走遍天下的學習方法,特別是“理論與實踐”不二,身土不二,言必信,行必果,吾欲仁斯仁至矣的范例,不僅模塑了中華民族兩千五百多年的文化心理,而且跨越歷史時空,在今天繼續(xù)發(fā)揮創(chuàng)造中國新文化、新人格的重要作用。象井上這樣七、八十歲的老人,曾經歷過戰(zhàn)爭的作家,對于時代風雨的敏感,怎能不使他以此為象征,以期刻畫孔子和他的學生們,在禮崩樂壞、王綱解紐的時代巨變中,保持自己獨立的立場和人格,靜觀時代風云變化,隨時準備在出現歷史機會時,來義無反顧地介入行動,創(chuàng)造歷史,拯救天下蒼生?

         

        孔子和孟子周游列國,遇到各色人等及不同的統治階層的領導者,對他們的經驗觀察,特別是對不同的統治者的建議與批評,是相當犀利而深刻的,有時甚至可以說是毫不留情面,直指對方的軟脅,讓對方下不來臺。對各國風俗、政治、社會狀況、文化藝術的觀察與分析,更顯出一個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且掌握有一套完整而系統的研究方法的人,對社會、歷史和人生的深刻觀察與思考。而那個時代生活的各個具體的人,包括隱士,逸民,武士,抱關擊柝者,封人,底層官吏,鄉(xiāng)老,農民,也對孔子團隊有很直觀的認識,由于各自立場不同,評價亦不一。而其中能夠認識到他們與眾不同且富于理想主義犧牲精神的高貴品質的,其數量也相當多。同時對孔子的批評意見,也反映了不同思想流派的分歧所在。在對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儒學的批判與對話中,不同的思想學派悠然而生,開創(chuàng)了先秦諸子百家爭鳴的偉大時代。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儒家學派(儒分為八)不僅為我們后代人提供了中國思想史上最為重要的學派,而且也為其他學派的誕生起到了助產婆的作用。墨學就是緊隨其后并以專門批判儒學思想為志職建立自己獨特思想風格的。

         

        這就是被漢代統治者乃至歷代統治者利用之前(經學化之前)的原始儒學的鮮活的生命力。它模塑我們民族精神至剛至中的浩然之氣。后代不論是誰,都必須面對它,誰也繞不過去。自晚清康有為氏以來,直至今日,各路思想家學者文人面對兩千年未遇之變局作出了各種不同的反應,包括從五四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到批林批孔再到今日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又一不同方式的誤讀和曲解,極其激進、粗暴、野蠻的歪打胡批,孔子一次次地被人試圖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甚至踩在腳下。但是,歷史證明,當年子貢說的話猶如預言般地不斷應驗,它讓我們面對這種泡沫四濺的風潮時,能夠保持一種超越當權者好事者的清醒態(tài)度,客觀理性地來認識歷史上和這一百年來思想史上的批孔鬧劇或丑?。?/p>

         

        “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如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絕也,其何傷于日月乎?”

         

        日升月落,四時代序。歷史證明,孔子偉大的仁學思想與中道觀,不僅永遠不會落伍過時,反而會永放光芒,逾加為世人所知所重,匯入那普世通行的核心價值規(guī)范,并繼續(xù)熔鑄著中國人的心魂。

         

        責任編輯:梁金瑞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