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邵雅忠】春耕園儒學教育實踐

        欄目:民間儒行
        發(fā)布時間:2016-06-24 17:40:19
        標簽:

         

         

        春耕園儒學教育實踐

        作者:邵雅忠(春耕園書院院長)

        來源:“春耕園書院”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五月十九日丙子

                   耶穌2016年6月23日



         

         

         

        一、學校介紹

         

         

         

        1、概況。學校前身系深圳明道國學培訓中心,己丑年(公元2009年)春遷至圣城曲阜,改為今名。春耕園者,文化復興之春機已動,學校育人猶如農夫耕耘;天南海北師生共聚一園,為文化復興之業(yè)只問耕耘,不問收獲之謂也?,F(xiàn)有教職工四十余人,學生一百三十余,全部全日制寄宿。設蒙學、經學兩部。蒙學部學制六年,招收六至十二歲兒童,教之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jié)及書數(shù)之文。經學部學制十年。前八年以宋元人注四書五經,及史記、漢書、通鑒等史書為教材,教之以窮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后二年淺涉子部、集部及西方哲學,以粗略了解古今中外其他文化現(xiàn)象。另有師資班歸經學部,隨到隨跟經學課程。兩部皆設琴棋書畫等課程??傊纻鹘y(tǒng)教育之方式,學生于灑掃應對進退實踐中養(yǎng)正,于琴棋書畫習練中涵養(yǎng),于經史學習中窮理正心、修德立人。以期知類通達,強立不反,成為家國天下有用之才。


         

         

        學校成立至今,得到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特別是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普及委員會,從教育理念、教學資源到教學資金、教學場地等,都給予了大力支持。

         

        2、基本想法。(1)孔子曰:聲色之于以化民,末也。故春耕園教育,不做社會道德教化工作,而在童蒙養(yǎng)正基礎上,依先儒注釋,逐字逐句講明經義,并將儒家整體精神貫穿其中,以引導正學。從儒家精神體會,社會教化非民間組織之功能,亦非其所能成就其功。乃君行于上,政治推動,上行下效,方能風行草偃??酌现苡瘟袊?,尋找明君,以其偌大教育集團,人才濟濟,而不自行社會教化,即此意乎?春耕園有學生請教,欲敦促家鄉(xiāng)興祭祀、修家譜等云。師謂之曰:今爾窮小子一個,何以服人而使人聽信?孔孟之圣,尚且明君未遇之下,退而修詩書、繼學統(tǒng)而已也。然此并非否定今民間組織對儒家文化興起之推動。(2)孔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為己者,修身為本也;為人者,辭章之學也??鬃又?,當修身而為己。故春耕園教育,不采用考據研究之方式,以避免學生追求外在知識。而是在經典學習中,重義理之思辨,體儒學之大道,使學生體會圣人之心。加之因材施教,糾正其性格偏向等,以使德性漸化,各有所得。是為為己之學。為貫徹此精神,學校不進行經典章句考試,惟恐其重于經文注言,而輕于感受體會、糾己之偏,從而提高德性而變化氣質也。如此學習,或其所得者實,可直接用于自身生活,乃至治國平天下事業(yè)。

         

         

        3、創(chuàng)造總體氛圍。辦學之指導思想,必須把握準確。差之毫厘,則謬以千里矣。學校之整體氛圍,必須配合主導思想,以整個環(huán)境,塑造人格。如此,為己之學之教學方法方能落實。(1)學校管理層及老師們,對儒家理念,要有深刻的體會,不至于在管理老師和學生方面,與經學課程所學相悖。為此,學校組織所有管理層和一線老師,要求必須跟上經學課程。師生同修,教學相長,則理念相協(xié)和矣。(2)學校管理,循德高者位尊,功大者祿重之古訓。功德別,上下明,則管理思想易落實。且君臣上下心氣順矣。心氣順,則管理學生之心寬厚。(3)課余音樂,謹慎選擇,以古琴曲及體現(xiàn)華夏民族恢宏氣勢之歌曲為主。使師生在此氛圍中工作、學習,以代古之樂教,安定師生之心。而刺激性音樂,亂亡人心者也。(4)儒家學問,主以涵養(yǎng)德性。涵養(yǎng)之法,重在順乎人情。故對學生管理,張馳有度,御之以寬。導而弗牽,不拔苗助長。強而弗抑,使不生逆氣。開而弗達,使進德不止。如此,學生對學習不以為負擔,不至抵觸,而漸感興趣,則可立志向學矣。(5)學校以經學教育為主,而經師難尋。為此,學校給經師足夠之尊重,《中庸》所謂敬大臣,前述所謂德高者位尊也。以示全校學生好好學習經學,修養(yǎng)德性,《學記》所謂誘而御之也。(6)知學之難成,故學校教育不急功近利;知君子求諸己,故學校不追求浮華之聲譽。等等。

         

        上述種種,在無形中皆引導著學生心之所之。如此而久,堅持不懈,按部就班,循序而進,不大聲以色,學生則朝著沉穩(wěn)好學、文雅善問、敦厚、真誠、坦蕩方向發(fā)展。而新生入學,也自然而化,在不自覺中改變。所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也。本學期有一新生,自己不愿來春耕園學習,父親想辦法說服他,許他僅學一個月。因孩子心有逆氣,學校幾乎不對他作過多要求,只是跟著課程而已。一個多月后,學生回家辦事,家人朋友都說,幾年來未見這么好的精神狀態(tài)。而且辦完事,又自覺回春耕園學習。這種變化,學生本人是不知覺的。

         

        二、蒙學部之養(yǎng)正教育

         

        童蒙時期,貪欲少,雜念稀。天生麗質,猶如一張白紙。此時對老師之教導易接受,故更易施教。隨著年齡增長,私念、欲望及逆氣逐漸增加,猶如白紙上涂鴉已滿,再糾正其問題則難。《學記》曰:時過而后學,則勤苦而難成。故童蒙時期,關在養(yǎng)其本來之善,不使受污,是為養(yǎng)正教育。童蒙養(yǎng)正教育,除學禮樂射御(今已不存)書數(shù)之文之外,重其灑掃應對進退之節(jié)。

         

        1、就灑掃而言,各班保潔區(qū),各自課桌、床鋪等,要求干凈整潔,不許有垃圾污穢。久之,學生們養(yǎng)成衛(wèi)生習慣,則心不容垃圾污穢。以此期其以后修養(yǎng)身心時,心不容雜念與不善。每天看著六七歲孩子搶著掃帚掃地,或者不協(xié)調地提著與身體比高的垃圾簸箕倒垃圾,老師們欣慰孩子們的成長過程。

         

         

         

        2、在細小生活中養(yǎng)育德性。例如,上課看課桌正不正,不正的調整好。書本、學習材料擺放整齊,然后再坐下。養(yǎng)成此習慣,心中就能種下正的種子。生活習慣上的正能養(yǎng)好,社會上非禮、不正、邪惡的事心中都存不下,更不愿意行。上述習慣,還期養(yǎng)成學生一生,無論思想還是做事的條理和秩序性,養(yǎng)成凡事認真的態(tài)度。

         

        3、輕松愉快中學習應對進退之節(jié)。既然養(yǎng)正教育以存養(yǎng)為主,故不多修。讓孩子學會遵守學?;镜募o律即可。孩子本性皆善,用外在的條條框框衡量評定孩子,很可能把本來天真的心帶向虛偽。故《弟子規(guī)》教育不作強硬要求,不以違反哪一條指責孩子。僅讓其知道當循《弟子規(guī)》而行而已,不以教條評定孩子。如此,對學生日常管理輕松愉快,學生則以輕松愉快的心情,與老師和大同學相處與交流。其結果自然養(yǎng)成真誠平和之態(tài)度,自然做到師長呼,應勿緩之類,以及當進則進,不膽怯;當退知退,有眼色。此其所謂應對進退之小學功夫也。

         

        4、真誠的力量。子曰:“巧言令色,鮮以仁?!惫什还膭詈⒆幽苎陨妻q。學校從總體氛圍中,注重學生的實際行動,鼓勵學生的真誠。有一位十一歲的學生,上課好做小動作,老師觀察他許久,未批評他。一次下課后與老師同行,老師不經意地問他:“我看你上課精力不集中,自己意識到沒有?”他說:“老師,我每次上課,僅在開始五分鐘能把精力集中起來,后來就散了。”老師說:“你這孩子真是個誠實的孩子。能做到誠實實在不容易。但是你知道,精力不集中,什麼也學不了,總不是辦法。以后一生的路還長著哪。這樣,我教你一個辦法。開始五分鐘后精神快散時,提醒自己,再堅持五分鐘。集中精力時間從五分鐘向十分鐘努力,以后再向二十分鐘努力,你看怎么樣?”他說:“好,老師?!比绱藘蓚€月之后,該學生成為學校最認真聽課的學生之一。

         

        5、就實踐效果而言。養(yǎng)正教育不重外在知識學習,而德性進步猶如自然如此,所謂少成若天性也。故不好評價教育實踐之效果。若與體制學校比較而言,春耕園蒙學部學生,年齡六至十二歲,相當于體制教育的小學。畢業(yè)后一部分學生進入本校經學部,一部分進入體制學校之初中。入初中的學生普遍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其反饋情況為:(1)、能約束自己,守紀律,有定性。(2)、比同齡孩子思考問題成熟,處事獨立,生活自理能力強。(3)、剛入校時不適應考試,成績都在班級后幾名。一般兩個月左右,成績就上升到班級前幾名。例如李彥昆同學,從小在春耕園學傳統(tǒng)文化。初三入曲阜實驗中學,因成績突出學校主動提出幫助建立學籍。2012年考入曲阜最好的高中----曲師大附中,現(xiàn)上高二,成績是現(xiàn)在班級第一名。

         

        三、經學部之為己之學

         

        圣賢道德存乎經典之中。學傳統(tǒng)文化,不學經典,就無從談起。春耕園從2011年開始,依宋元人注引導學生學習經學,為十三歲以上經學部的學生講解四書五經。

         

        1、教學的方法與理念。

         

        在經學老師引導下,藉助宋元大儒之傳注,逐句逐章體會四書五經之言。萬事萬物之理,皆在圣經賢傳之中。每個章句都有一個或若干個義理在。義理細微而深刻,必須老師引導,學生方能體會進去。換個說法,即是讓學生體會圣賢之心,圣賢何以如此說?何以如此做?如此體會,則可達至君子知幾(萬物義理之細微不顯處),知命(萬物發(fā)展所趨之吉兇悔吝),知道(萬物義理之當然)。由此,學生的心越來越深刻,越來越明于萬物義理之所在。這樣,隨著學習深入,學生逐漸會發(fā)現(xiàn)自己以前認識之偏頗,發(fā)見己心及性格之偏頗。既已發(fā)見,則心不容己不糾正。而糾正過程,即是儒學切磋琢磨、精一執(zhí)中之功夫。隨著己偏之糾正,對圣經賢傳之理解,因之愈深。如此交互作用,則德性愈高矣。換言之,德者,得也。本性之善、本性之明得之于心也。天命之性人人有之,皆為善性,善性之心本明如鏡,然因私欲之障蔽,人心之偏邪,故而不善不明。儒家之修學,即是存天理(天理即人性),去人欲,以修去障蔽;以圣賢之心作標桿,使己心之偏邪歸正。如此,性善心明皆復得之于心,是之謂德。有德性,則心之所發(fā)皆善,以心識辨萬物之理皆明。在現(xiàn)實紛繁復雜的事務中知道何者為是,何者為非,何者可謂善,何者視為惡。如此,在善心明德之下,事上磨練,使己心自然合乎天理人性,合乎萬物之道義,而人生幸福、事業(yè)成功亦在其中矣。由上述可見:

         

        (1)儒家教育是德性教育。不同于外在知識的學習。這和現(xiàn)代教育區(qū)別很大?,F(xiàn)代教育像職業(yè)培訓,而傳統(tǒng)教育是復性教育,即回歸本性的教育。復性是一個過程,圣人至誠無息的境界并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然而我們能復多少都有其現(xiàn)實的意義。修到一個道德層次就有這個道德層次的德行,就有與這個道德層次相應的言行和功業(yè)。事業(yè)和人的德性一定是相配的。

         

        (2)儒家學問是為己之學。學生學習,是在老師輔助下,修正自己。故學文必須與個人的身體力行相結合,否則體會不到經文傳達的深刻的義理。義理既化入心中,自然會促使自己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行有所感,再對應體會圣賢之言。如此交互作用,德行才能提高。在同齡人還迷于游戲,思想淺薄不知生活為何物的時候,我們十五、六歲的學生在聽經學課的過程中,開始思考自身、家族甚至家道的問題:我能不能倡導修家譜?父親和叔叔有矛盾,我怎么做能使家族和諧?有一個深圳的學生課后問老師,父母離異后,母親和姥姥不讓我見父親,我如何盡孝?等等。


          


        (3)儒家教育是因材施教。學習就是糾每個學生的偏處,而每個學生的偏處都不同。一者在學習經典中,學生自我體會發(fā)見己偏的方向和程度,進行自我調整。二者,許多同學向老師請教說:已知自己之偏處,但就是糾正不過來。老師根據他們的情況加以點化。在經學課之后,同學們總是圍著老師請教類似問題。如此就能各有所修,各有所得。經學部學生來源不同,有從蒙學部升學,基礎比較好的;有從體制學校轉學,習慣為考分而學的;有父母認為是問題學生(厭學、逆反)而送來的;還有企業(yè)管理人員、大學老師來學習,他們主要是受民主自由思想影響的。大家都上同一門經學課,卻都能有各自不同角度的收獲。(后附部份感想)

         

        (4)儒家經學寓教于課堂上下。經文豎版繁體,晦澀難懂,而其所講義理深刻,講師語氣平和。就豎版繁體之經文,學生每學必面對,久之可練就耐心細致的功夫;就晦澀難懂之經文,聽課前要預習,聽課后要復習,皆須逐字逐句體會,久之可練就平心靜氣之德性;就其義理之深刻,聽課稍一疏忽,老師所講前后之言則不能接續(xù),因而不能聽懂,久之養(yǎng)成認真態(tài)度,而思想亦逐漸變得深刻。講經老師語氣平和,平和之氣通過課堂傳達給學生,則可糾正當代人普遍存在之心浮氣躁,使學生心氣日趨平和。如此教學,學生即使如子路不善學文,其德性之進,亦非學外在知識之可比。

         

         

         

        2、教學的進度及效果。

         

        就進度而言,春耕園學生聽經學課三年,講完了四書和《詩經》,現(xiàn)正學《尚書》。大多數(shù)學生能從經典中體會其義理,并且在現(xiàn)實生活中去辨別義理,辨別是非善惡,使自己行事能合乎義理。

         

        就效果而言,以下實例或可體會。

         

        (1)學校沒有對學生作一些行為上的要求和規(guī)范,學生下課總有人幫老師倒好茶,走到路口會讓,等等。這些看起來是小事,關鍵是發(fā)自內心,在沒有要求和倡導的情況下所做。

         

        (2)一位同學在學期總結中提到:“性格上的很多偏失,現(xiàn)在自己能發(fā)見出來,但又不能盡改,時不時還會跑出來。做事情也不粗枝大葉了,但又不敢擔當太多,怕自己做不到,或不能有始有終、善始善終地做好。我會不斷地慢慢地再消化修正。”

         

        (3)有一女同學,假期回家跟母親說:上學期聽了《詩經》課,完全改變了我的家庭觀、婚姻觀、戀愛觀。以前您整天跟我說不要早戀,我聽不進去,入不了心,學了《詩經?國風》,我自己認識到早戀的壞處,無論如何也不會早戀了。

         

        (4)有一惠州學生,母親堅持送他來春耕園上學,家里其他人都不太認可。暑假,祖母生病,一直是他在照顧,早晚侍候非常盡心。祖母說:我七十多歲的人,誰孝順,誰不孝順,一眼就看出來?,F(xiàn)在十五歲的孩子,哪個能做到這樣天天侍候!家人因此而支持孩子學習傳統(tǒng)文化。

         

        (5)很多人誤解,認為離開體制學校,學生會與社會脫節(jié)。我們認為學習的目的是提升德行以用于解決現(xiàn)實問題,這與當代之文憑沒有任何關系。圣賢教育下培養(yǎng)出的有德行的人,我們稱他君子。君子的心態(tài)是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做任何事存一個敬心,不敢大意,一切事都能做得合義合理,都能做好。社會最需要的就是這樣的人才。學校有一學生初中時家長安排進體制學校,放假回春耕園,很感慨地說,我現(xiàn)在才知道春耕園學習對我的意義,專注、認真、謹慎、負責,這才是與現(xiàn)代最接軌的。

         

        (6)很多人在社會上總是碰壁,原因都是自以為是。真正的謙下是內在很深的東西?!秾W記》云:“學,然后知不足?!蓖ㄟ^學習,真正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心才能真正謙得下來,一生受用無窮。學校平時對學生沒有太多外在禮儀上的要求,但明顯能感受到學生對老師的恭敬。有一位老師很感慨地說:我們的學生真好,內在的敬多過外在的禮。這是真正的恭敬和謙下。學校組織春游去臺兒莊,當?shù)芈糜尉职才盼覀兒蛣e的學校學生一起,二天時間,帶隊工作人員一直對我們老師說:你們學校的學生太不一樣了,有秩序,善服從。吃飯不浪費,心氣平和。不比較,我們也沒感覺有何不同,因為這就是我們的日常生活。

         

        (7)春耕園現(xiàn)在已有幾位學生,正式參與學校的工作。有的只有十六、七歲,他們有經學基礎,能體會春耕園辦學理念,工作非常認真負責。其中一位同學負責整個蒙學部十幾位教職工、六十多名學生的管理和教學工作。學校也希望能有更多自己培養(yǎng)的老師參與學校工作。

         

        總之,從春耕園教育實踐中,可總結一下幾條:

         

        1、童蒙養(yǎng)正教育,雖不重知識之積累,然養(yǎng)正之德性下,學習知識易如反掌。

         

        2、經典雖然晦澀難懂,義理博大精深,在善喻老師引導下,十三歲以上學生皆能聽懂,且產生興趣。

         

        3、理解經典基礎上,學生皆能自覺與自身踐行相結合。

         

        4、師資班學員職業(yè)不同,學歷深淺差異。然其聽任何一部經,不僅能聽懂,產生興趣,而且深感經言義理對自己人生有無窮指導意義。

         

        5、講經教育本身,即是對學生所施之教化。學生言行舉止、氣質變化非常明顯。當然,此非社會教化。

         

        6、學生之所得,皆為實得于己者,非外在之強加。相信如此可直接培養(yǎng)出合格人才,且適應當代。

         

        我們期望,未來傳統(tǒng)文化教育,向此種實學轉變。而隨著我校教學深入,亦會有更多實踐經驗與大家探討和分享。

         

        責任編輯:姚遠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