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耶穌曲阜見孔子
作者:左小刀
時間:2010-12-26
來源:儒教復興論壇
據(jù)新華網(wǎng)報道,山東曲阜將在距離孔廟3公里的一片樹林蓋一座名為圣三一的基督教堂,為曲阜本地及來自世界各地的基督教信徒提供禮拜場所。曲阜圣三一教堂占地4畝,高41.7米,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曲阜市宗教部門表示,教堂能容納3000人,有望在兩年內(nèi)建成。消息一出,網(wǎng)上即展開了一場熱議。
一批文化保守主義學者首先聯(lián)名發(fā)表《關于曲阜建造耶教大教堂的意見書》,呼吁“尊重中華文化圣地,停建曲阜耶教教堂”。他們認為,孔子是中華文化的象征,曲阜是儒教文明的圣地,而“三孔”是中國五千年文化命脈與道統(tǒng)象征之所在,是億萬海內(nèi)外炎黃子孫心理情感與精神寄托之所系,并為東亞各國政要與民眾文化朝圣之所宗。在“三孔”之地建造耶教大教堂,唐突了中華文化圣地,傷害了儒家文化信眾情感,有違海內(nèi)外炎黃子孫心愿,不合建設“中華文化標志城”和“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初衷。 國際儒學大會等機構也響應此呼吁。
自由主義知識精英則認為,反對在曲阜建立大教堂是對儒家文化的不自信,如果儒家文化經(jīng)不起如此競爭,理當被淘汰。并且指出,基督教入華百余年,并沒有對中國造成危害,反對建教堂是文化排外。更何況,近幾年來,中國在近90個國家和地區(qū)建立了280所孔子學院。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圣三一教堂是要建在孔府的旁邊,遠遠高于孔廟。而曲阜規(guī)劃建設“中華文化標志城”,在其中建基督教大教堂,雖能展現(xiàn)中國文化的包容性,但似乎讓“中華文化標志城”的“標志”意義消逝。
當然,無論是反對派,還是主建派,在不應由政府主導,而應尊重民眾意愿上,是有共識的。
對在曲阜建教堂,曲阜市基督教會主任豐宗杰教師說,圣三一教堂是曲阜歷史上首座真正意義的基督教堂,用以改善當?shù)鼗叫磐交顒訔l件,同時,教堂將配套建設基督教和儒家文化交流中心,打造中西文明交流平臺。
那么,民眾的意愿如何呢?信仰自由與文明間互相尊重是否得到了兼顧呢?對此,鳳凰網(wǎng)和共識網(wǎng)分別進行了投票調(diào)查。
截至201年12月26日 凌晨一時,參與鳳凰網(wǎng)調(diào)查的有15787 人,四個調(diào)查問題的結果如下:
76.9%的投票者(12143人)認為自己“不能接受”在曲阜建一座高度遠超孔廟大成殿的教堂,“能接受”的僅占17.4%(2753人),當然,還有5.7%的投票者(893人)覺得無所謂;
62.7%的投票者(9891人)認為,在這一事件中,信仰自由與文明間互相尊重“未得到兼顧”,僅18.5%的投票者(2918人)認為“得到兼顧”,當然,對此不確定,選擇“不好說”的也有2978人,占了總票數(shù)的18.9%;
58.1%(9179票)的投票者認為若孔子有知,也會反對這一工程;26%(4102票)的投票者認為孔子不會反對;15.9%(2506票)的人認為“不好說”。
共識網(wǎng)的調(diào)查在一個問題當中涉及了多個方面的因素?!扒肥袑⑴d建一座大型基督教堂,引發(fā)爭議。對此,您如何看?”
截至12月26日下午五時,參與投票人數(shù)為594人。其中,18.18%(108票)的投票者選擇“在‘三孔’之地附近興建外來宗教建筑,顯示出中國文化的開放和包容”;33.67%(200票)的投票者認為“為維護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標識和象征,在”三孔“之地附近興建突出的宗教建筑為不妥當之舉”;35.35%(210票)的投票者選擇“無論興建與否,問題的關鍵在于政府不應主導”;另有11.28%(67票)的投票者選擇了“應去除文化或宗教之爭,從景觀設計、城鄉(xiāng)規(guī)劃、建筑布局角度審視是非”。
好了,“民意”調(diào)查結果出來了,那么基督教教堂在孔廟附近還能不能建呢?答案是肯定的,但不是現(xiàn)在。
首先,民間反對聲音大于支持的聲音,政府應該尊重民意;
其次,也要搞清楚,“三孔”中華民族的,還是曲阜的?是作為國家規(guī)劃,還是作為地方規(guī)劃?從整個民族的文化感情上考慮,當前民眾還不能接受在圣地附近建來自西方的基督教教堂,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僅作為地方規(guī)劃,目前的調(diào)查是有待進一步深入的,因為涉及的僅僅是當?shù)孛癖姷淖诮绦叛龊屠鎲栴}。如果進一步考察,當?shù)氐幕浇掏綌?shù)量龐大,此項目進行民意測驗的可能性會大大的增加,那樣的情況下,外界人是無話可說的。
再次,政府在這個過程中應當承擔一個什么角色呢?無論是出于宗教信仰、開發(fā)旅游,還是文化的交流母的,政府都必須充分考慮民意。根據(jù)報道分析,目前此項目至少是有曲阜市基督教三自教會的背景下進行的,政府主導不是不可以,但政府必須充分考慮民意,當然也可以向民眾解釋清楚建立基督教堂的意義,經(jīng)過民意的表決通過才能開建。
最后,知識精英如何自處?無論是文化保守主義還是自由派知識人,但凡關注此事的,反應都未免過于強烈。文化保守主義因傷害文化感情和民族尊嚴而抵制,自由派主張宗教自由和文化多元而支持,并對文化保守主義進行反駁。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偏偏忽視了事件所涉及的民眾意見,而均憑主觀臆斷把公眾利益代表了一把。知識精英要想對此施加影響,首先要了解民意,在認為民眾可能存在狹隘的排外或盲目的引入想法時,可以通過對建教堂與否的意義進行闡釋,以爭取民意。沒有民意基礎,任何決策和空洞的說辭都是一種“霸權”。知識精英經(jīng)常批評政府綁架民意,民眾一直被“代表”著,那么,今天是不是需要讓民眾出一次場呢!
在文明的對話到來之時,何不讓文明內(nèi)部先來一次真誠的對話呢!遺憾的是,目前文明看到的只是權力的霸道,精英的傲慢。人民還未真正上場!
來源:儒教復興論壇http://www.rjfx.net/dispbbs.asp?boardid=4&id=12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