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怎么看待此時疫情?
作者:馮哲
來源:“四??鬃訒骸蔽⑿殴娞?o:p>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十一月廿五日乙巳
耶穌2022年12月18日
疫情在中國歷史看來,不過就是瘟疫,也從不曾欠缺良藥名方。但因為此次疫情拖延時日甚長,到了今天,疫情似已引起了社會普遍的不安,作為一名儒者,當以何種態(tài)度面對疫情?
這二、三年來,全國上下可說徹底履行了易經(jīng)干卦中所言:“終日干干,夕惕若”,效果雖未歸零,但勉強也稱得上“厲無咎”的程度。但或許民生經(jīng)濟,也或許其他國家已徹底放棄防治的緣故,一時之間,社會民心開始燥動不定了,似乎喪失了原有的目信,和曾經(jīng)有過世人稱羨的防疫成績。其實,這問題只出于人心的燥動!出于人心的猜疑與恐懼!
坤卦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o:p>
儒家告訴我們: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天道的流行原在于人心的平平!君子的“終日干干,夕惕若”,其基礎(chǔ)在于人心應(yīng)有坤道:直、方、大,這是大地的德性:端直、方正與博大。
我們豈能因為這點微弱的病毒而怨天尤人,豈能因為這點微弱的病毒,而動搖了我們內(nèi)心的寬容與方正。峰值之后,這應(yīng)是病毒最后的余波了。我們只要銘記坤德,便能時時“守陰”了。
責任編輯:近復(fù)
【下一篇】【王木林】王陽明理欲之辨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