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郭齊勇作者簡介:郭齊勇,男,西元一九四七年生,湖北武漢人,武漢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武漢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哲學學院院長,現(xiàn)任武漢大學國學院院長、教授。社會兼職全國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等。著有《中國哲學史》《中國儒學之精神》《中國哲學智慧的探索》《中華人文精神的重建》《儒學與現(xiàn)代化的新探討》《熊十力哲學研究》《熊十力傳論》《守先待后》《文化學概論》《現(xiàn)當代新儒學思潮研究》等。 |
懷念梁漱溟先生
作者:郭齊勇
來源:《長江日報》1988年7月10日副刊
時間:孔子二五六九年歲次戊戌五月十五日辛卯
耶穌2018年6月28日
一九八六年八月十日于北京木樨地二十二號樓梁宅
梁漱溟先生6月23日在北京逝世。驚悉噩耗,不禁潸然墮淚。近幾年數(shù)次拜晤,多承教誨,其情其景,歷歷如在目前。
1984年3月,為研究熊十力先生哲學思想,搜尋有關資料,我曾冒昧地給梁老寫信,表示了拜訪的意向。沒想到,幾天之后就收到梁先生的親筆回函。信中說:“我曾寫有《讀熊著各書書后》一文,又編有《熊著選粹》一冊,如承足下來京面談,自當奉以請教也?!毙庞妹P寫在兩張白箋上,字跡工整,筆力蒼勁,很難相信它是出自一位歷經(jīng)坎坷的九十一歲老人之手。
4月1日,我與李明華同志在木樨地一幢大樓的九層樓上首次探訪了梁先生。居住在這里的大約都是落實政策的對象,梁老的芳鄰就是丁鈴夫婦。先生記憶力很好,蔡元培治下的北京大學的風貌,陳獨秀、胡適之、熊十力的軼事,先生娓娓道來,如數(shù)家珍。梁老個子不高,清瘦,但很有精神。先生祖籍桂林,卻生長在北京,一口京腔,說話一板一眼,鏗鏘有力。頗有意思的是,他不喜歡人家打斷他的話,一談兩小時,毫無倦容。
丙寅九月初九梁漱溟先生壽誕日于梁宅
以后我每次去京,必去梁府拜望。他給我詳細講了早年參加同盟會,與陳獨秀、胡適之辯論東西文化,為李大釗治喪,在河南、山東做鄉(xiāng)村建設,赴香港辦《光明報》,兩度赴延安,籌建民主同盟,調(diào)查李公樸、聞一多血案等經(jīng)歷。解放初期,毛澤東很念舊,常常把他和章士釗先生等請到中南海聊天,往往要談及楊懷中先生。梁先生還與我談到1953年他與毛澤東的一場很不愉快爭論的始末……
梁先生給人以一種巨大的人格上的感召力。1974年“批林批孔”期間,他竟發(fā)表《今天我們應當如何評價孔子》的報告,遭受批判時,脫口而出的是“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他把這種剛直的風骨,獨尋真知的正氣,不附和平庸的多數(shù)的意志力,留給了中國人民。梁先生遇事豁達,寵辱不驚,什么時候都沒有失去心理的平衡,且又事事認真。迄至晚年,寫一篇紀念與他交游近半個世紀的老友熊十力的短文《紀念熊十力先生》,也不肯應景,一定要批評熊先生理論上的不周密之處,否則他便認為對不起學術事業(yè)!
我是一個外地青年學子,與梁老素昧平生,卻得到他六次接談,親賜舊著原版《中國文化要義》和新著《人心與人生》,并親筆為拙著《熊十力及其哲學》題箋。由是可見其為人。
1985年梁先生為郭齊勇著《熊十力及其哲學》題箋
1985年梁先生為首屆熊十力學術討論會題字
去歲重陽,北京初雪,香山紅裝素裹,我隨蕭萐父教授出席中國文化書院主辦的慶祝梁先生九五初度和從教七十周年暨學術討論的國際會議,得以與海內(nèi)外學者讜論梁學,縱橫中西。不想那次在香山飯店與梁老相會,竟成訣別。今音容永隔,不禁撫然。(附1987年重陽節(jié)中國文化書院于香山飯店舉行討論梁漱溟先生思想國際會議組圖)
在香山飯店內(nèi),左起:郭齊勇、蕭萐父、林毓生等
香山飯店大門,左起:郭齊勇、張立文、楊憲邦、石峻、虞愚、蕭萐父、金春峰
香山,左二起:陳俊民、周策縱、蕭萐父、郭齊勇等合影
責任編輯:姚遠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