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九淵如何開講座
作者:胡發(fā)貴(江蘇省社會科學(xué)院研究員)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三月初九日庚辰
耶穌2019年4月13日
△陸九淵像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中國古代講學(xué)者甚多,而能讓聽眾情動以至淚崩的卻不多見。宋代心學(xué)代表人物陸九淵,就是這樣一位高手,史稱他的“講義”往往“掀動一時,聽者多靡”(《宋元學(xué)案》),還常出現(xiàn)情激泣下的場面。
一
“陸丈”是時人對陸九淵的尊稱。當(dāng)時講學(xué)者不少,但在人們的印象中,他的講學(xué)最為特別。有一位叫湯倉的小吏,曾與“陸丈”有過問學(xué)對話,一聽之下,大為感慨,“次日謂幕僚曰:陸丈近至城,何不去聽說話……陸丈說話甚平正,試往聽看。某于張、呂諸公皆相識,然陸丈說話,自是不同”(《陸九淵集》)。還有一位聽眾一聽之下竟然七日難眠:“一學(xué)者聽言后,更七夜不寢。或問曰:如此莫是助長否?(陸)答曰:非也。彼蓋乍有所聞,一旦悼平昔之非,正與血?dú)鉅幷髦??!边@固然是特例,并非每位弟子都如此,但它也表明“陸丈說話”的強(qiáng)烈震撼力。
當(dāng)然,這種震撼力更為生動的體現(xiàn),是使聽者當(dāng)場泣下。茲舉三例。其一,最著名的當(dāng)屬白鹿洞書院講學(xué),讓朱熹弟子動情流淚。那是淳熙八年,陸氏受朱子之邀講“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一章。他后來回憶:當(dāng)時自己講得酣暢淋漓,“先生云:講義述于當(dāng)時發(fā)明精神不盡。當(dāng)時說得來痛快,至有流涕者。元晦深感動,天氣微冷,而汗出揮扇”。朱子的回憶也與此相契合:“元晦又與楊道夫云:曾見陸子靜義利之說否?曰:未也。曰:這是子靜來南康,熹請說書,卻說得這義利分明,是說得好……說得來痛快,至有流涕者?!逼涠?,讓自己的弟子泫然流涕。在陸氏不太長的學(xué)術(shù)生涯里,除上述白鹿洞書院外,他還多次讓弟子情熱噙淚。如早年在寫給《與舒元賓》的信中,陸子有這樣的描述:“比來所得朋書,多好氣質(zhì),講切端的,亦自覺稍進(jìn)……見李淑潤,與之言惡俗交戕之處,泫然流涕,感激良深,自此亦可以為學(xué),第恨相處不久耳?!逼淙f哭百姓。陸九淵54歲時任職荊門軍,在當(dāng)?shù)貫?00多百姓吏卒做了場公開講演,主題是“為民祈?!?,“發(fā)明人心之善,所以自求多福者,莫不曉然有感于中,或為之泣”。
如上述,陸九淵的講學(xué),既悚動大儒如朱子,又泣其弟子,還燃情平民。讓不同階層、知識背景的受眾,認(rèn)同、誠服,甚至動情,“陸丈”的講學(xué)一定有其過人之處。
二
陸九淵的學(xué)問特色鮮明,此誠如王陽明所揭示:“簡易直截,真有以接孟氏之傳?!倍懯现v學(xué),更是真誠直切。
先說直截。他曾自道,“今歲都下與朋友講切,自謂尤更直截如前日”,并毫不掩飾自己“明目張膽糾正之”“惻怛豈弟感悟之”的講學(xué)風(fēng)格。朱熹回憶陸氏白鹿洞書院講學(xué),“至其所以發(fā)明敷暢,則又懇到明白,而皆有以切中學(xué)者隱微深痼之病,蓋聽者莫不悚然動心焉”。文中“切中學(xué)者隱微深痼之病”一語,就顯露出陸氏犀利之風(fēng)。其實(shí),陸氏對長自己近十歲且名重天下的大儒朱子,論學(xué)辯道時也絲毫不減鋒芒:“晦翁之學(xué),自謂一貫,但其見道不明,終不足以一貫耳。嘗與晦翁書云:揣量模寫之工,依放假借之似,其條畫足以自信,其節(jié)目足以自安。此言切中晦翁之膏肓?!?o:p>
這種狂狷犀利風(fēng)格更直白流露于他與弟子的書信中。如《與張輔之書》:“充子之踐履,識者觀之,正有可愧可恥,不能戒慎,不能恐懼,莫甚焉?!庇秩纭杜c舒元賓書》:“比來所得朋舊,多好氣質(zhì),講切端的,亦自覺稍進(jìn)……某觀之,甚不謂然。諸公雖各不同,然學(xué)失其正,一也。嘗論其說均為邪說,其行均為诐行。”對弟子的批評,如此不講情面,尖銳犀利,想弟子們捧讀之下,不能不汗流浹背,情緒涌動,深極處泫然涕下,洵然難免。
次說“雕出心肝”。除上述“切中”的尖銳外,“雕出心肝”的深情真誠,是陸九淵講學(xué)動人的又一大要因。他曾自道,自己講學(xué)“直截是雕出心肝”,換言之,即是掏心窩說真話。如上述白鹿洞書院,朱子就現(xiàn)場感受了陸九淵入情入理剖白的“胸襟之辭”:“元晦又與楊道夫云:曾見陸子靜義利之說否……卻說得這義利分明,是說得好。如云:‘今人只讀書便是利,如取解后,又要得官,得官后,又要改官。自少至老,自頂至踵,無非為利?!f得來痛快,至有流涕者?!蔽闹小罢f得來痛快”,實(shí)就是陸氏講話“直截是雕出心肝”的特色。陸九淵在荊門軍對民眾的“講義”,也是如此情深意切。他宣揚(yáng)福不在神佛之佑,而在自求多福;求福的關(guān)鍵是心正,“心正,無不是福。此心若邪,無不是禍”。因為“其心若正,其事若善,是不逆天地,不逆鬼神,不悖圣賢之訓(xùn),不畔君師之教,天地鬼神所當(dāng)宥,圣賢君師所當(dāng)與,不辱父祖,不害其身,仰無所愧,俯無所怍,雖在貧賤患難中,心自亨通。正人達(dá)者觀之,即是福德”;相反,“若其心邪,其事惡,是逆天地,逆鬼神,悖圣賢之訓(xùn),畔君師之教,天地鬼神所不宥,圣賢君師所不與,忝辱父祖,自害其身”。這番話渲染了“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的古訓(xùn),并以“君師之教”強(qiáng)化了行善與得福之間的必然現(xiàn)實(shí)關(guān)聯(lián),使得德福一致的說服力更強(qiáng);而且關(guān)鍵的是,陸九淵是結(jié)合生活中的人倫物理來宣講的,“心善—事善—合禮守法—光宗耀祖—身達(dá)心安”的邏輯揭示,大體是符合生活實(shí)際的,也是人們身邊屢屢演示的故事。在古代集權(quán)宗法社會,這一邏輯是有說服力的,也是非常契合人們的德福報一致的心理和價值預(yù)期的,自然易于說服和打動人。
三
“陸丈說話,自是不同”,還有一個更為深刻的因素,那就是他頗為自許的“血脈上動人”:“吾與人言,多就血脈上感移他,故人之聽之者易,非若法令者之為也。如孟子與齊君言,只就與民同處轉(zhuǎn)移他,其余自正。”文中“血脈上感移他”一語,曾多次在《陸九淵文集》中出現(xiàn),有時又作“血脈上感動他”。文中所謂“聽之者易”之“易”,有容易明白的意思,但也包含了共鳴、感動與興起之意。這里就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即在陸九淵本人看來,他的“與人言”之所以使人感興、傾倒甚至淚崩,要在“多就血脈上感動他”,這是陸丈講話、講書、講學(xué)的關(guān)鍵。
陸氏所謂“血脈”,是個比喻的說法,意指根本,如“讀孟子須當(dāng)理會他所以立言之意,血脈不明,沉溺章句何益”。也含主宰意,“凡事莫如此滯滯泥泥,某平生于此有長,都不去著他事,凡事累自家一毫不得。每理會一事時,血脈骨髓都在自家手中”。要言之,陸氏所謂“從血脈上感移他”,即從人的本質(zhì)或說靈魂深處來觸動人,這用他心學(xué)的語言來表達(dá)即是“先立乎大者”。
所謂“先立乎大者”之大,即是心。因為心具萬理,“人心至靈,此理至明,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統(tǒng)具萬理,也就意味著心涵攝著萬千世界。故陸九淵又強(qiáng)調(diào)“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合一于吾心,吾心當(dāng)然也就成為世界的根本。由此陸九淵講學(xué),著意“啟人心之固有”,其大端是:
其一,“剖剝磨切,清明本心”。因心具萬理,故人是先驗至善的,應(yīng)加“剖剝磨切”的功夫,去除習(xí)染,恢復(fù)本心之靈之明:“此心本靈,此理本明,至其氣稟所蒙,習(xí)尚所梏,俗論邪說所蔽,則非加剖剝磨切,則靈且明者曾無驗矣。”陸九淵堅信,只要“剖剝磨切”徹底,人心定會澄明:“人心有病,須是剝落得一番,即一番清明;后隨起來,又剝落,又清明,須是剝落得凈盡方是?!标懯现v學(xué),言辭尖銳,直刺痼疾,深中肯綮,正是這種“剖剝磨切”功夫的體現(xiàn),寄意所在正是摒除習(xí)染,清明本心,故使人心悸而心動。
其二,自作主宰。宇宙與吾心合一,人是世界的主宰,更是自己的主宰。故陸九淵非常重視“收拾精神,自作主宰”。他認(rèn)為:“人精神在外,至死也勞攘。須收拾精神,自作主宰,收得精神在內(nèi)時,當(dāng)惻隱即惻隱,當(dāng)羞惡即羞惡,誰欺得你?誰瞞得你?”由此主宰而來的主動性,實(shí)凸顯了人修身立德的可能與必要性。正如孟子所比喻:挾泰山以超北海是不可能的,但為長者折枝是完全可為的;心具理,心本明,收拾精神,恢復(fù)本心,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明此理,則自要“收拾精神”,尋求良心之固有,從根本上使人興起,即從“血脈上發(fā)動”!這恰呼應(yīng)了人的主體性,喚醒了精神的激情,故人之感奮也易。
其三,堂堂地做人。心具理,吾心與宇宙合一,人既是世界的主宰,也是自足、至善的存在,故人為貴:“儒者以人生天地之間,靈于萬物,貴于萬物,與天地并而為三極?!奔热蝗藶椤叭龢O”之一,那么人理應(yīng)實(shí)踐并呈現(xiàn)這一至上價值。所以陸九淵強(qiáng)調(diào)人要“做得人”:“上是天,下是地,人居其間,須是做得人,方不枉?!彼€有一句更加生活化的生動表達(dá):“若某則不識一個字,亦須還我堂堂地做個人?!睆钠湫膶W(xué)邏輯來看,“堂堂地做個人”,亦是“心至靈、心具理”的應(yīng)然顯現(xiàn),更是“收拾精神、自作主宰”的必然選項;換句話說,吾有是心,即當(dāng)然可以堂堂地做人,也理應(yīng)堂堂地做人。陸九淵從“心本”的大體上,賦予每個人堂堂做人的光榮,也警醒每個人堂堂做人的責(zé)任,故使聽者頓生共鳴,血脈涌動,往往多靡。
責(zé)任編輯:近復(fù)
【上一篇】【瞿英華、魯洪生】論《履》卦的象征意義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