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者不可諫 來者猶可追
——慢廬經典讀書會《論語·微子》通講
來源:“洙泗社”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一年歲次辛丑十一月十二日丁酉
耶穌2021年12月15日
2021年12月11日下午,第十八期“洙泗書院·慢廬經典讀書會”——《論語·微子》通講如期進行。本次讀書會由泰山學者青年專家、孔子研究院副研究員魏衍華老師擔任主講,泰山學者青年專家、曲阜師范大學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心副主任宋立林教授擔任與談人。四十余位專家學者、書院同道及儒學愛好者們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參與活動?;顒佑汕穾煼洞髮W博士研究生陳岳主持。
魏衍華老師
通講伊始,魏老師先對本篇進行了概說。魏老師認為,本篇主要講述了一些不為社會所知、所容的仁人、逸民,講述了他們如何在逆境中保持自身高潔的品格。本篇首章通過“殷有三仁”來說明“仁人”或有不同選擇,但卻同出于至誠惻怛之仁心。第二章借用魯國賢人柳下惠來說明仁人尊道而行,直道事人,不可則止。第三到第七章記載了孔子和他所遇見的隱士,表現出孔子是具有上古仁德精神、不為社會所了解的真正隱士。接著講述了上古“逸民”,敘說對“逸民”的態(tài)度,“逸民”或有才干,或有道德,應當盡力招攬、募求。本篇與《陽貨》一樣,貫穿了孔子主張選擇時機,保持獨立的政治品格,不屈節(jié)以事人等思想。
“微子去之”章,列舉了孔子心中的三位仁人——微子、箕子、比干。這三人都未得到執(zhí)政者的重用,結局各有不同,表達了“君子亦仁而已矣,何必同”的思想。魏老師認為以此三人為例,表現出春秋時期禮壞樂崩、孔子之道難以施行,所以“嘆孔子之道窮而斯民之不能脫于禍亂?!北酒源藶槭渍拢瑸槿獌热莸於怂枷牖{、建立了一個中軸。
陳岳博士
關于“柳下惠為士師”章,孔子“數稱柳下惠”,并將其作為仁人的代表。魏老師引錢穆先生語,點明本篇記古之仁賢隱逸之士,皆可與孔子對看。孟子謂“柳下惠不恭”,異于孔子,孔子是可行則行,可止則止。故孟子稱柳下惠為“圣之和者”,稱孔子為“圣之時者”。魏老師指出,本章可與“臧文仲其竊位者與”章聯(lián)系思考,通過以柳下惠為代表的仁人,來品鑒修身之道、為政之道。
“齊景公待孔子”章,記魯昭公時孔子在齊國不被任用之事。魏老師引《史記》指出孔子一生中有三次機會出仕:一是齊景公欲用尼溪田封孔子;二是魏國以六萬石糧待孔子;三是楚國欲以七百里地封孔子。齊景公之所以沒有用孔子,其實是受到了當時齊國上大夫的阻撓。魏老師特別指出,從這一章開始,編者就把政治上一直郁郁不得志的孔子作為榜樣,為第八章的敘述作鋪墊。
關于“齊人歸女樂”章,魏老師認為“孔子行”不僅與本章所記之事有關,還與魯國執(zhí)政者不顧及禮,不分祭肉予孔子有關。魏老師引用《孟子·告子下》“孔子為魯司寇,不用。從而祭,燔肉不至,不稅冕而行。不知者以為為肉也,其知者以為為無禮也”,點出孔子非為“燔肉”,而是因為為政者之無禮離魯,踏上了周游列國之路。本章通過對孔子形象的描述,表現了圣人之道、中庸之道。
在“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章,魏老師指出接輿用“鳳鳥”喻“孔子”,是以此來“譏其不能隱為德衰”。鳳鳥是明王之世的標志,但當時禮壞樂崩,鳳鳥本應隱匿于世,卻在此時出現,這是德行衰敗之兆。魏老師認為,雖然孔子知道類于接輿之人不會與自己合作出仕救世,但還是想與其談論,來表明自己的苦悶之心,這正體現出孔子深厚的仁愛之心。
現場聽眾
“子路從而后”章中,關于“大倫”具體指什么?魏老師認為“大倫”指的是社會中最重要的人際關系,結合上下語境指的應該是“君臣之義”。這些隱士明白社會無道,所以避世而居,但他們的品格“亦足起敬”,“想其清風”??鬃邮冀K為拯救無道的天下而努力,“道之不行,已知之矣”,這是點題之句。魏老師指出,無論是對于孔子還是隱士,都不要輕易批評,要心懷敬意。
關于“逸民”章,魏老師認為這章集中展現了孔子對君子在亂世中的不同選擇所做出的評價。伯夷、叔齊在這七人當中品格為最高,“下圣人一等”。柳下惠、少連則稍遜于此,但二人品行“言中倫,行中慮”,也符合君子的標準。第三等是虞仲、夷逸,他們隱居、不言語,但其立身行事合乎清潔之道,自我廢棄合于權變之道。六人形成三種評價,而這三種評價是層層遞降的。魏老師指出,面對“節(jié)行超逸”的高人、逸民,孔子的態(tài)度是“我則異于是”,即孔子和此七人之間,品格有不同,志向有殊分,行為上也有差異??鬃幼匝裕骸盁o可無不可”,此即孟子說:“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可以久則久,可以速則速,孔子也?!笨鬃訜o論處何時何地,都懷有以仁心入世的積極態(tài)度,在為人處世上中道而行。最后魏老師指出,對于個人的評價,儒家更看重個人德業(yè)而非個人功業(yè)。
關于“周公謂魯公”章,魏老師認為本章有四層含義:第一,君子勿使親眷離棄;第二,勿使肱骨之臣有怨言;第三,勿隨便處理、舍棄故舊相識;第四,勿把人看得十全十美,求全責備,要知人善任,第四層意思也是本章的章眼。魏老師指出,居上位的天子、諸侯有責任和義務來培育和保護故舊大臣,使其“通其情而合乎義”,最終才能達到親眷、大臣、故舊、庶民百姓“無離散違叛之心”的結果。此章編在這里是孔子“深致慨于魯之衰微”的結果。
隨后,在主持人陳岳博士的組織下,現場聽眾就自己的感悟和問題積極發(fā)言討論。魏老師、宋老師對聽眾的感想和疑惑,分享了自己的理解與心得。
聽眾分享
分享環(huán)節(jié)結束后,宋立林老師進行了點評和補充。宋老師認為,從《衛(wèi)靈公》到《季氏》,然后再從《陽貨》到《微子》,層層下轉,整個社會所謂“天下無道”的局面越來越顯現、越來越突出、越來越嚴重。面對天下無道、禮壞樂崩的社會環(huán)境,這一篇實際上是用歷史和現實中很多具體的人物來彰顯孔子的進退出處之道、儒家的進退出處之道。
宋立林教授
“慢廬經典讀書會”是洙泗書院新推出的公益經典閱讀活動,書院秉“君子以朋友講習”的讀書理念,圍繞儒家經典為中心“以文會友”,力爭將學習繼承儒家文化與發(fā)展創(chuàng)新相結合,挖掘儒家經典的當代價值。接下來,書院也會繼續(xù)敞開大門,保持每周一篇的進度,繼續(xù)邀請?zhí)┥綄W者青年專家共讀《論語》。
歡迎有志同道一起相約慢廬,共品經典。今后,我們將陸續(xù)推出“悅·讀”經典書會、“思·享”雅集等活動,在學術研討、文化交流和國學傳承等方面搭建平臺,為國學愛好者提供更多優(yōu)質文化資源和服務。
責任編輯:近復
【上一篇】【林冠群】大儒丘濬:中興賢輔垂青史
【下一篇】宋立林老師在《論語·微子》篇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