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古人為文不像現(xiàn)代人那么輕易,士大夫自珍文墨,凡所宣教者,非至德嘉行不足掛齒也,意在為盛德偉行存亡續(xù)絕耳。故碌碌愚庸,螻蟻茍且之命,本不應觀之,遑論起而效仿也!豈不知即如二十四孝之事,亦取絕德奇事宣諭至理而已,豈鄙夫愚婦可易知而樂效之者?昔日韓琦勸和兩宮,協(xié)調(diào)宋英宗與曹太后關系,宋英宗年輕氣盛,抱怨說,太···
讀《人民政協(xié)報》11月29日刊葉小文先生文章《何以中國,其命維新》,這篇文章寫得好。
我與陸樹銘先生是老鄉(xiāng),因此見面就多了幾分親近感。但一共也沒見幾次面,我也隨別人稱他為大陸。他個子高,塊頭大,的確堪稱大陸。
看到微博上一篇文章:宋朝歐陽修曾經(jīng)蒙受誹謗,被人誣蔑和兒媳婦有不倫之事。此事甚至驚動了皇帝,以至于歐陽修受了不當處分。所幸最終在朝廷的徹查下,真相大白。
古人云:“文人才士之口,頗多微詞;聽言參論之間,當明大義?!?/p>
聽了幾首主題戲歌,感覺出品方交了作業(yè)而已,可以說無一首能紅。
到底要說防疫,還是祭祀?你憑什么說你主張的就是文明?民間現(xiàn)行的傳統(tǒng)習俗就不文明?動不動就宣布自己文明、別人不文明的是什么文明?“聲色之于以化民,未也?!狈酪呤钱斍按笫?,固然。但是,防疫就是防疫,關文明不文明祭祀什么事!能不能好好學學中央文件?好好領會其中有關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精神?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喪禮隆重舉行。
自孔孟溯至上古,下至晚近,數(shù)千年間,諸圣諸賢如日月在天,而晚清不遠,曾國藩其人其功其言,遺澤未斬,二百年來,無出其右。
其實,用一次性杯子喝水才是浮夸奢糜,不守本分
在“深圳文藝評論家群”見到一篇推介新書的公號文:《蔡京XX》客觀描述歷史人物真實面目。一本寫宋代大奸相蔡京的新書。
昨日“中元節(jié)”,祭祀祖先成了一個話題。
汪先生的文字,貌似松散不經(jīng)意,卻動它不得,如田夫野老山間散步,卻輕易不可欺侮冒犯。多年前,曾遵師囑認真閱讀厚厚四冊現(xiàn)代名家散文叢書,邊讀邊用鉛筆逐篇圈刪其文,去贅字冗詞,以訓練文字之簡練峻潔,自白話以來所有名家,只有汪曾祺先生的文字,一字不可移易刪減。
那年正好有三次轉(zhuǎn)行的機會,至今都是人人羨慕的好部門。我當時已有選擇。不料一位心懷新聞理想的朋友說:人類只有一個香港,世上只有一次香港回歸,你應該見證歷史,記錄歷史。其他的以后還會有更好的。
詞作家喬羽先生逝世,見官媒報道,只說逝世時間,再提出生年月,而不言享年若干。
小時候,每當西街大姥姑來,就急忙等她進門坐下,便搶似的從她手里拿過她的拐杖玩兒。拐杖黑色細細的,手把處分三岔,兩平分,一樹立,像鹿角,剛好卡住虎口,手握著很舒服,應該是根樹做成的,并不名貴。大姥姑的脾氣特別好,至今想起她,清晰記得,總是黑色衣服,很干凈,面色白凈,見人總是和善地笑著。
有人問:老師可以預測一下明年(2023年)高考作文題嗎?
問題是,大學精神要重塑,可不是像塑像那么容易的。
原本不會對高考作文題再發(fā)表評論了。既沒有時間,也沒有興趣。
其實,當?shù)赜信运{之舟曰鳳艇,只不過水上搏擊,中國人向來不以女子為之,除了桀紂這樣的荒淫無道之君。故女子之鳳艇,以游玩為主,不尚競爭。風俗所忌,鳳艇嚴禁男子登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