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柯小剛】《詩經(jīng)·羔羊》:自由的無條件性比動物的自然還要自然

        欄目:散思隨札
        發(fā)布時間:2024-03-14 19:49:14
        標簽:
        柯小剛

        作者簡介:柯小剛,男,西歷一九七三年生,湖北大冶人,字如之,號無竟寓,北京大學(xué)哲學(xué)博士?,F(xiàn)任同濟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教授,創(chuàng)建道里書院、同濟復(fù)興古典書院,著有《海德格爾與黑格爾時間思想比較研究》《在茲:錯位中的天命發(fā)生》《思想的起興》《道學(xué)導(dǎo)論(外篇)》《古典文教的現(xiàn)代新命》《心術(shù)與筆法:虞世南筆髓論注及書畫講稿》《生命的默化:當代社會的古典教育》等,編有《儒學(xué)與古典學(xué)評論(第一輯)》《詩經(jīng)、詩教與中西古典詩學(xué)》等,譯有《黑格爾:之前與之后》《尼各馬可倫理學(xué)義疏》等。

        《詩經(jīng)·羔羊》:自由的無條件性比動物的自然還要自然

        作者:柯小剛

        來源:“寓諸無竟”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二月初二日甲戌

                  耶穌2024年3月11日

         

        委蛇行道與返回的自然:讀《羔羊》之二

         

        柯小剛(無竟寓)

         

        《詩之為詩:詩經(jīng)大義發(fā)微卷一》節(jié)選

         

        羔羊之皮,素絲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絲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縫,素絲五總。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詩經(jīng)·召南·羔羊》)

         

        人的具體性或者說有限性,首先就體現(xiàn)在吃飯之上,其次體現(xiàn)在穿衣上,再次體現(xiàn)在居室、最后體現(xiàn)在行走上。常言所謂“衣食住行”在《羔羊》篇都有體現(xiàn)?!案嵫蛑?,素絲五紽”是衣,“退食自公”是食,公所或退而居家是住,“委蛇委蛇(yí)”是行。衣食住的緊迫需求,在從容自得的行道中得到適度的滿足和節(jié)制。《羔羊》全篇的旨歸,就在行道委蛇之象。

         

        行道幾乎是絕大多數(shù)詩篇發(fā)生的機緣。詩篇所寫,也多在路上?!蛾P(guān)雎》入室琴瑟鼓樂之前,經(jīng)歷了漫長的“左右流之”“寤寐求之”;《葛覃》歸寧父母,連起興之葛也從山谷的一邊延施到另一邊;《卷耳》“置彼周行”“陟彼高岡”,是在路上的深思和遠望。《鵲巢》嫁娶,卻只寫車馬的往來,“百兩御之”“百兩將之”;《采蘩》《采蘋》寫祭祀,卻多著墨于山野祭品的采摘,“于沼于沚”“于彼行潦”。有道路,然后有世界。是道路把天地之間的莽原敞開為人類的生活世界。行走,然后望見遠方,而不是反過來。為什么詩謂之“風(fēng)”?作詩謂之“行吟”?觀夫《詩》三百多在路上,可知矣。

         

        路上的行走可以是從容的,也可以是急迫的?!囤L(fēng)·北風(fēng)》“既亟只且”是急迫,“其虛其邪”是從容(“邪”即“徐”)。急迫是迫于情(無論是感情還是處身情勢),從容是適于性?!蛾P(guān)雎》“輾轉(zhuǎn)反側(cè)”“寤寐思服”是迫于情,“悠哉悠哉”“琴瑟友之”是適于性。《野有死麕》“有女懷春,吉士誘之”是迫于情,“舒而脫脫兮,無感我?guī)溬狻笔沁m于性。道路的遙遠可以緩解情的急迫,行道的節(jié)律有助于找回適性的從容。為什么一個手足無措的孩子,當他投入游戲就可以忘懷陌生環(huán)境帶來的焦慮?為什么“駕言出游”即可“以寫(瀉)我憂”(《邶風(fēng)·泉水》)?這些日常經(jīng)驗可以幫助我們思考,為什么道路這樣一種司空見慣的事物可以成為中國思想的基本取象?

         

        不吃,人會餓死;無衣,人會凍死;沒有房子和“房事”,人甚至不會出生。衣食住往往相關(guān)于急迫的情勢和欲望,而行道并非無之即死的基本生理需求。在《論語·先進》侍坐章的各言其志中,子路、冉有的志向陳述涉及饑飽貧富,公西華談及服飾禮儀,都是國計民生之必須,而曾點之對則涉及一次貌似無關(guān)緊要的暮春出游、悠游行道??鬃印拔崤c點也”之意,在肯認無用的“游”帶來生命的從容。這種從容并不是可有可無的飯后甜點,而是決定吃飯本身是否屬于人類文明活動的關(guān)鍵,因為,通過“游”獲得的從容節(jié)度可以緩解衣食欲望的遽迫,并把它們納入到禮樂生活的寬裕溫柔、中和節(jié)制之中。

         

        從子路、冉有的觀點來看,以及從荀子《禮論》、黃宗羲《原君》的觀點來看,《羔羊》的“委蛇委蛇”是豐衣足食的結(jié)果;而從“與點之意”出發(fā),卻可以看到相反的一面:在本源的意義上,“委蛇委蛇”恰恰是衣所以豐、食所以足的前提。如果不能委蛇自得,雖豐足而猶遽迫;如果能“委蛇委蛇”,自適其性,則可以“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論語·雍也》)。顏回之所以能豐衣足食于簞食瓢飲,安居于陋巷,是因為他首先已經(jīng)是自由人,真正的自由人,無條件的自由人。這種自由的無條件性比動物的自然還要自然,因為它是返回的自然。返回的自然就是人們已經(jīng)說濫了的但并不真正理解的“自由”。這種自由是對自然本性的回歸。

         

        《莊子·逍遙游》里的“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不是鷦鷯、偃鼠說的話,是許由對堯說的話。這句話表面上說的是動物的自然,實際說的是人的自由。動物自足其性,但不自知,是為自然;人能自知其自足,復(fù)其本性,是為自由或返回的自然。自知,所以能自由,所以能不自由。正因為有不自由的可能性,自由才是自由或返回的自然,而不是直接的自然。自知,所以能自失,故人能貪得無厭、奢靡無度、喪心病狂、倉皇遽迫,這便是不自由;自知,亦所以能自反,能自誠明而自我成就,能成己而成物,這便是自由。鷦鷯、偃鼠之所以能自足,是因為它們自在其性,未離自然;顏回之所以能不改其樂,是因為他能自知其性,返回自然。

         

        同樣,“儵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莊子·秋水》)并不是魚說的話,而是莊子說的話。在這一點上,惠施是對的。但惠施只關(guān)心自然或魚是否快樂或人是否知道魚快樂不快樂,而莊子觀魚的焦點卻是人的自由或返回的自然。莊子說“我知之濠上”,而非知之水中。濠上觀魚之樂的本質(zhì)是自由之樂或返回的自然之樂?!皟~出游”是魚的自然,知“魚之樂”是人的自由返回于自然的投射,“從容”則是自由與自然的融合:“從容”既是對“儵魚出游”的自然摹狀,也是觀魚者的自由對自然情態(tài)的返回。與之相反,或者說與之相同,《羔羊》的“委蛇委蛇”則既是“退食”之人的自由摹狀,也是其自由表現(xiàn)為一種類似于“儵魚出游”的自然情態(tài)。

         

        鷦鷯、偃鼠所喻指的生活狀態(tài),首先是因為有了“委蛇委蛇”,然后一枝之木、滿腹之水才是富足的。相反,一個殺盡鄰居、獨占山頭的居者,一個斷流取利、沿流設(shè)卡、巧立名目、魚肉百姓的飲者,卻永遠是不可能富足的。即使擁有十萬大山,他也會感覺無處可居;即使擁有整條富春江,他也會感覺無水可飲。他一心所想的,是去占有更多山林和河流。他永遠是自己的欲望和所占有之物的奴隸,因此他既不自由,也遠離自然。淺層的自由是對自然的擺脫,深層的或真正的自由卻是對自然的返回[ 關(guān)于自由和自然的關(guān)系,可參張軒辭“席勒論自由、自然與人性的整全:從《散步》詩的解讀出發(fā)”,見《關(guān)東學(xué)刊》2021年第2期]。如果不能返回自然,停留在反自然的淺層自由中,那么,他擁有越多,就越陷入貧窮。這不是寓言,這是人類生活的實情。

         

        《羔羊》之人何以能節(jié)儉?以其能委蛇行道。反之亦然:何以能委蛇?以其能節(jié)儉衣食。節(jié)儉并非違反衣食天性的自然,恰恰相反,惟節(jié)儉能復(fù)歸衣食需要之天性自然。鷦鷯巢林于一枝,偃鼠飲河止?jié)M腹,這是天理自然,自適而不害物,委蛇委蛇;獨占山頭,斷流取利,這是人欲,賊物而自戕,害性傷生,使自己和他人都處在一種褊急相殘的關(guān)系之中。一旦如此,則勤奮致富會變成貪得無厭,節(jié)儉美德會變成吝嗇褊急。

         

        所以,《羔羊》詩義的要點,并不在“素絲五紽”的節(jié)儉(如《詩經(jīng)原始》所論),而在“委蛇委蛇”的寬裕從容?!段猴L(fēng)·葛屨》《唐風(fēng)·蟋蟀》都是勤勞節(jié)儉的典型,而毛詩以《葛屨》為“機巧趨利”“儉嗇褊急”,以《蟋蟀》為“儉不中禮”,正是因為二者都缺乏《羔羊》的寬裕從容。至于巴爾扎克筆下的葛朗臺,更是早期現(xiàn)代生活方式建立之初的吝嗇富豪典型。韋伯的《資本主義與新教倫理》也論證了現(xiàn)代形式的勤儉與資本主義生產(chǎn)生活方式的關(guān)系?,F(xiàn)代性驅(qū)使傳統(tǒng)的勤奮美德異化為高強度的緊張勞動,使節(jié)儉異化為成本控制和勞資矛盾。在這個問題意識背景重讀《羔羊》,可以促使我們思考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文明生活方式究竟應(yīng)該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態(tài)?

         

        責(zé)任編輯:近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