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熱是時代的聲音
作者:喬杉
來源:《北京晨報》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正月十一日乙丑
耶穌2017年2月7日
“詩詞綜藝熱”是時代的聲音,其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在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依然有著自己的受眾,其關鍵就在于有沒有人去做傳播工作,能不能創(chuàng)新傳播形式,做到既有意義又有意思。
這幾天的論壇上,諸多熱議指向一檔最初并不被特別看好的綜藝節(jié)目《中國詩詞大會》。從16歲“詩詞達人”到點評嘉賓,甚至主持人的串詞,皆成熱點。印象中,古詩詞除了學生課堂學習,似乎離社會生活有些遠。此番熱潮,很是出乎意料。(2月6日《解放日報》)
這個春節(jié),電視基本上被《中國詩詞大會》“霸屏”了。這檔節(jié)目,真正實現了“有意義”與“有意思”的融合,因為這檔節(jié)目,老少之間不僅增長了知識,而且增進了感情,這個春節(jié)很有可能因此而融入家庭成長記憶。
乍看起來,這檔節(jié)目的走紅,很有些出人意料。眾所周知,春節(jié)期間從來都不缺少綜藝節(jié)目。在傳統(tǒng)習見中,觀眾喜歡的綜藝節(jié)目類型,不外乎“一笑二鬧三跳四唱”——這也是當前市場供給的主要形式?!吨袊娫~大會》,聽起來就很有“文藝范”,似乎曲高和寡,應該“叫好不叫座”才是??墒聦嵔o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
任何一種流行現象的背后,都對應著復雜而深刻的社會現實和社會心理。很多不可思議,其實只是隔著一層窗戶紙。“詩詞綜藝熱”也是如此。仔細分析“詩詞綜藝熱”,并且據此作出文化供給調整,對促進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有著深遠的現實和歷史意義。
一段時間以來,我們接受了時代多元多樣的概念。但在很多時候,我們卻做著南轅北轍的事。拿文化供給來說,很多人往往認準庸俗流行主義,認為粗淺的才是市場的??稍谑聦嵣?,“下里巴人”和“陽春白雪”永遠并存。如果說過去,我們有意忽視了“下里巴人”,那么現在則表現出輕視“陽春白雪”的傾向。體現在熒屏上,出現綜藝節(jié)目,基本都是“一笑二鬧三跳四唱”。但在事實上,公眾也有高層次的文化需求,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娛樂至死”。而這部分需求,卻被有意無意屏蔽。
“詩詞綜藝熱”的出現,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正如語文教育專家所說,這一熱點與當代國人強烈呼喚傳統(tǒng)文化回歸的時代背景緊密相連,是國人文化自信的體現。其實,遠遠不止是《中國詩詞大會》,這些年來還曾流行過漢字聽寫大賽、成語大賽……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公眾并非一味喜歡流行,依然有著高層次的文化需求。當然并不是所有的傳統(tǒng)文化都會受到歡迎,這里還涉及到手段創(chuàng)新。但只要傳統(tǒng)文化找到好的表現方式,肯定受到歡迎,卻是毋庸置疑的。
一種流行現象的出現,往往是時代的聲音?!霸娫~綜藝熱”也是時代的聲音,其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在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依然有著自己的受眾,其關鍵就在于有沒有人去做傳播工作,能不能創(chuàng)新傳播形式,做到既有意義又有意思。對于傳播機構來說,通過創(chuàng)新的手段,讓傳統(tǒng)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何樂而不為?
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