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jīng)竟能激發(fā)國際政治新思維?成中英師徒推合著
作者:黃田園、郭偉玲
來源:鳳凰國學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十月廿八日丙子
耶穌2017年12月15日
世界思想文化交鋒中的中國哲學,特別是易經(jīng)哲學,如何貢獻中國方案、中國智慧、中國力量?一帶一路體現(xiàn)的中華文明觀是什么?如何運用易學思想詮釋人類命運共同體構(gòu)建?青年如何理解《易經(jīng)》的現(xiàn)代意義?
12月14日,《易經(jīng)文明觀:從易學到國際政治新思維》新書座談會在在北京林業(yè)大學學研中心舉行。該活動由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國際交流協(xié)會、東方出版社主辦,該書系著名哲學家、美國夏威夷大學哲學系終身教授成中英先生和他的弟子、美國夏威夷大學政治學博士黃田園合著完成,也是首次將《易經(jīng)》哲學運用于國際關(guān)系學領(lǐng)域的理論書籍。全書以“文明觀”的特殊人文視野和獨特的智慧視界,闡述和詮釋了《易經(jīng)》所蘊含的文明理論、和諧思想、道德力量、生生觀和創(chuàng)化論,以易學理論為第三只“智慧眼”,站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上透視、洞見和探尋當代國際政治與關(guān)系的紛繁復雜。
《易經(jīng)文明觀:從易學到國際政治新思維》
座談會上,成中英、黃田園與中國科學院戰(zhàn)略咨詢研究院康大臣博士、大外交青年智庫創(chuàng)始人王蓋蓋等嘉賓展開研討。成中英先生首先提到,“《周易》不僅是中國的,也是東方的,更是世界的;不僅是古代的,也是現(xiàn)代的,更是未來的?!薄爸腥A文明的精華、智慧以及道德精神,要有一個時代的表達。對我輩學人來說,更重要的是在與西方哲學進行比較、借鑒的過程中,揭示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新時代的價值,展示中華文明的深層次魅力,彰顯文化自覺、自信、自強?!?0多年前,成中英在夏威夷大學開創(chuàng)中國哲學各方面的專業(yè)課程,授課語言是英語,展現(xiàn)的是中國智慧。從古典儒學、宋明理學到易學、道學、禪學,再到近代中國哲學和中西哲學比較,成中英常年以極大的熱情研究、介紹中國文化。在《易經(jīng)文明觀:從易學到國際政治新思維》中,成中英先生為其弟子黃田園題寫:“知易行易”四字,有別于《尚書》所講的“知易行難”,也有別于孫中山先生提出的“知難行易”。成中英先生談到,易學一旦懂了,就會被它所影響,不僅可以增強信心,還可以增強自己的活力和潛力。《易經(jīng)》或許有些晦澀難懂,但是在晦澀難懂的表象下,《易經(jīng)》表達的是一種智慧、樂觀和謹慎。例如,“潛龍勿用”說的就是充實自我和等待契機;“亢龍有悔”就是有了好的成果,就要更加看到可能問題的出現(xiàn)。這種樂觀和謹慎的精神,在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中是一直存在的。而且《易經(jīng)?乾卦》講“自強不息”,不是說跟別人去爭,而基本上是通過自己的拼搏來創(chuàng)造自己的幸福,進而影響、帶動他人、這是一種仁道精神,也是一種王道精神,是要讓大家心服口服,而不是一味地暴力征服。從這個意義上而言,《易經(jīng)》是一部關(guān)于如何實現(xiàn)和平與和諧的經(jīng)典。
嘉賓大外交青年智庫負責人王蓋蓋先生談到,進入21世紀之后,中國國際關(guān)系學界對于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古為今用,創(chuàng)建"中國學派"、"中國國際關(guān)系理論"的呼喚明顯加強。風云大外交"微信公眾號,一直專注中國古代戰(zhàn)略思想在國際關(guān)系領(lǐng)域內(nèi)的學術(shù)影響。成中英先生和黃田園博士的新著《易經(jīng)文明觀:從易學到國際政治新思維》在這個方面提供了一個絕好的論述,將易經(jīng)哲學思想全面引入國際關(guān)系學科的研討,深刻闡述國際政治中的變化與變通、不同文明的源起與發(fā)展, 比較了“巧實力”與“道德力”、“沖突辯證法”與“和諧化辯證法”等等概念,基于“一部易經(jīng)和天下”的論述提出“儒家全球領(lǐng)導力”的概念, 是一本具有多個"首創(chuàng)"意義的重要著作。該書另一位作者黃田園博士表示,世界的繁榮或動蕩只是表象,而底層,是我們對“文明”的源起和未來的觀點截然不同。中華文化的“根源”決定了中國人的基本特點,也影響了我們對待世界的方式。中華民族之所以在21世紀蓬勃復興,中國在政治上、經(jīng)濟上取得這么大的成就,海內(nèi)外華人的聰明才智,勤勞勇敢,以及許多西方人不容易理解華人的東西,誤解華人的東西,都可以在《易經(jīng)》中找到答案或文化的根源。中華民族的偉大變革與復興,從宏觀上看,其文化的根源性動力是什么?是《易經(jīng)》。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生生不息的力量來源于《易經(jīng)》生生不息的哲學,成中英先生就特別強調(diào)《易經(jīng)》哲學的生生不息,特別強調(diào)“《易經(jīng)》是中華哲學思維的源頭活水”,從源頭活水講出“生生不息的中國哲學”,講出中國的今天, 也講出中國的明天。
黃田園博士特別強調(diào):“本書不僅要彰顯中華文化自身的美好價值,同時也要倡導易學思想的生發(fā),來促進人類文明的發(fā)展與世界和平的永續(xù)。中國哲學重視天地人的關(guān)系,怎么樣做人,怎么樣去‘和’天下?!兑捉?jīng)》特別強調(diào)人要自己去修為,修己安人。西方的個人主義,強調(diào)個人利益最大化;西方經(jīng)濟學,就是圍繞著個人利益最大化來的?!兑捉?jīng)》告訴人們,你追求利益最大化不一定就是吉,也有可能是兇?!秉S田園博士說,一個人要善于合作,樂于合作,不要太計較輸贏,才能“趨吉避兇”,行得穩(wěn),走得遠。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也是如此,狹隘的民族主義、霸權(quán)主義不可取。不要文明的對立和沖突,而要文明之間的共處、融合、互鑒、交流。比如:一帶一路,體現(xiàn)出我國的外交政策秉持著正確的義利觀。因為,一帶一路不具備排他性,不是以大欺小,不是以強凌弱,不是財大氣粗,不是把其他弱小國家作為我們實現(xiàn)私利的工具,而是充分尊重其他國家的文化和選擇,追求互利共贏。中國在一帶一路中做到了盡可能地尊重包容別國的要求或者價值觀,也特別強調(diào)“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盡量要教會弱小民族,讓當?shù)厝四軈⑴c進來,拉動當?shù)鼐蜆I(yè)和當?shù)氐慕?jīng)濟發(fā)展,他們發(fā)展好了,反過來對我們也是一種自然地促進。不能像賬房先生那樣算小賬,只算眼前。要立足長遠,樹立和鞏固威望和信任。而《易經(jīng)文明觀:從易學到國際政治新思維》中的“新”其實也就是說,從學術(shù)上,我們應該返本開新,提倡中國新理念,中國新思維,超越陳舊的國際政治邏輯,讓更多的人心靈上受到觸動,讓世界人民受到啟發(fā),助力“人類命運共同體構(gòu)建”。
責任編輯: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