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網】汾陽郡王郭子儀:居功不傲 忠勇傳家

        欄目:家風家訓
        發(fā)布時間:2018-02-08 20:09:45
        標簽:


        汾陽郡王郭子儀:居功不傲 忠勇傳家

        來源: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網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臘月廿三日辛未

                   耶穌2018年2月8日

         

        山西省汾陽市位于呂梁山東麓,瀕臨汾水。這里春秋置縣,秦漢時期隸屬太原郡,是中華郭姓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唐汾陽郡王郭子儀根祖汾陽,屬太原郭氏望族。其先祖因官遷于陜右(即陜西)。唐通天二年(697年),郭子儀出生于陜西華州(今陜西渭南華州區(qū))。

         

        郭子儀早年以武舉異等被朝廷擢用,歷官左衛(wèi)大將軍兼九原太守、朔方節(jié)度右兵馬使等,逐漸成長為大唐王朝鎮(zhèn)守北庭的高級將領。

         

        唐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fā),年近花甲的郭子儀奉詔率部平亂。七年間,他身先士卒,領軍浴血奮戰(zhàn),收復西京長安與東都洛陽,驅除外敵,力挽大唐于將傾,立下了再造唐室的豐功偉績。唐肅宗曾對郭子儀說:“雖吾之家國,實由卿再造!”高度評價了郭子儀保全李唐江山中的重要作用。唐德宗下詔褒揚郭子儀,詔書中云:“天祚有唐,奕奕重光。力扶天柱,唯賴汾陽”,并進尚父之尊號。

         

        郭子儀因功加司徒,封代國公,晉位中書令,封爵汾陽郡王,被李唐王朝倚為柱國之臣。逝世后,謚封忠武。后世稱其汾陽王,或郭忠武王。

         

        郭子儀八子七婿,且多以功名顯身,忠正立朝。郭子儀摯友李白曾有詩曰:忠武英聲振德威,恩光蕩蕩古今稀。八男受爵黃金印,七婿封官碧紫微……

         

        郭氏積慶如此之厚,與汾陽郡王郭子儀親身倡導踐行的郭氏家風族規(guī)有著莫大的關系。

         

        郭姓由虢轉而得之。虢國為匡扶周室,征戰(zhàn)四方,屢立戰(zhàn)功,以忠于王室、勇猛尚武著稱。忠勇是郭氏家規(guī)族訓中一以貫之的傳統(tǒng),歷代郭氏家規(guī)族訓對步入仕途者,必加以忠武之訓誡。

         

        郭氏家規(guī)《仕進篇》有這樣的規(guī)定:“仕進王朝,務盡忠報主,慎勿欺國嚼民……居官者必致身事君,出為忠臣,斯愈見處為孝子。夫然后可以報主,可以光宗?!?/p>

         

        郭氏家族之忠與孝互為表里,忠與勇統(tǒng)為一體,家國情懷共滋同生,忠勇之義更多體現(xiàn)于知行合一、恪盡職守、勇于作為、勤政為民。只有真正將修身之功化為安邦治國之為,忠心坦蕩,不欺其君;博愛蒼生,不嚼其民;公道守正,不生奸邪;淡泊利欲,不茍富貴。唯照此行,方可外為忠臣,內為孝子。

         

        郭子儀是郭氏家族忠勇家風的杰出典范。作為大唐中興名相,郭子儀功高權重,但他忠君愛國,居功不傲、勇于擔當、謙恭自省。

         

        他顧全大局,不計個人得失。相州兵敗,朝廷罷郭子儀兵權,他朝聞命,夕就道,毫無纖介?;鹿俪淘襁M讒離構,他不正面爭執(zhí),而是將代宗所賜千余篇詔書進呈,以明心跡。當朝廷國庫空虛之時,他用自己的俸祿購買軍馬,親自帶領士兵屯田種地、生產軍糧……贏得了當世與后人的敬仰。

         

        乾隆曾這樣評價郭子儀:自古大臣出將入相,為國安危者,必有忠誠之德,經世之才。唐之子儀,勛名顯爍,惟其忠義篤誠深限于心故也。

         

        一個人、一個家族忠勇之風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只有通過敬祖、睦族、孝悌、尚儉、力耕、課讀等系列的家教,歷經天長日久的家風熏陶,才能內化于心,而后外化于行。

         

        忠臣自古出孝子。孝是忠義形成的奠基石,敬祖孝親為做人之根本,因而孝道是歷代郭氏家規(guī)的重要組成部分。

         

        宋代麻岡《郭氏家規(guī)》要求族人必守大節(jié),其要義曰:“人生必恪守大節(jié),事親不可不孝,事長不可不悌,事主不可不忠,交友不可不信。”

         

        忠孝、悌信、謙和,勤儉、正大、光明、不求回報。郭氏家族秉承的這些家規(guī)族訓,也正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寶貴精髓。

         

        清廉不貪,勤儉不奢?!冻缜趦€》《戒奢侈》是歷代郭氏家規(guī)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要義曰:創(chuàng)者多儉德,守者多奢華。祖宗苦儉約,不知幾經積累,家道始克。裕及子孫,承其基業(yè),任意耗費,曾不旋踵。貨財立盡,雖曰家運,豈非人事使然。古人云勤可補拙,又曰儉可養(yǎng)廉,此語可為龜鑒。

         

        汾陽王長子郭曜,破虜有功,居家勤儉自處。曾孫郭承嘏官至刑部侍郎,秉承家訓,溫良謙讓,清白守正,及卒,家無余貲,全賴親友為辦,方入土為安。

         

        郭氏家規(guī)不僅要求仕宦者具有忠勇精神,對不入仕途者同樣要求嚴格,告誡要奉公守法,各盡其職。郭氏家規(guī)《歷臣職》篇中這樣要求:“不仕者,居王土,均王臣也。各當奉公守法,錢糧丁役,依期輸納,期為良民。毋得肆意拖延,攪侵欺侵,影射飛詭,上罹官刑,下累族償,切宜誡之?!?/p>

         

        禮樂傳家久,詩書繼世長。郭氏家規(guī)中的忠勇精神,在家族后代身上不斷發(fā)揚光大。

         

        清乾隆時,郭子儀長子郭曜后裔、汾陽市孝臣村郭繼傅,急國家所急,毀家紓難,一次為國捐金3000兩白銀,親自押送晉商捐獻的百萬軍資入川,支援金川戰(zhàn)事。乾隆感其繼承了先祖郭子儀忠君愛國之門風,賜其改名為郭繼儀。

         

        郭慶蘭,汾陽醫(yī)院高級護校畢業(yè),北平協(xié)和醫(yī)院護士。在晉察冀抗日根據(jù)地,先后與白求恩、柯棣華一道在生死線上搶救抗戰(zhàn)將士,后與印度友人柯棣華結為連理。作為中印兩國人民的友好大使,多次受到兩國領導人的接見。

         

        郭蘭英,原汾州府平遙縣人,以一曲《我的祖國》唱紅大江南北。這位人民藝術家對黨對國忠貞不渝,始終以忠于祖國、忠于人民為己任。

         

        汾陽王郭子儀忠武之家訓,也深刻影響了汾陽地區(qū)的民風民俗。有宋一代名將狄青,以郭公汾陽為楷模,十年征戰(zhàn),匡衛(wèi)大宋,成為柱國之臣。他忠勇、仁義、誠信,謚封武襄,是汾陽青史又一位良將忠臣。

         

        汾陽民間舞蹈地秧歌,別具一格,剛健硬朗,武氣英生,傳說為汾陽郡王郭子儀慶捷而創(chuàng),至今仍在汾陽舞動不息。

         

        從唐代開始,汾陽王郭子儀后裔向全國各地遷徙,歷經一千多年的繁衍生息,郭氏后裔遍全球,形成中華郭氏大家族。

         

        世界郭氏宗親會成立于1982年,菲律賓、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美國、越南等數(shù)十個國家的郭氏后裔,通過這個平臺,追尋根祖,共商發(fā)展。

         

        郭氏后裔 郭杰:

         

        我們希望后代能將“忠”“勇”二字代代相傳,不斷綿延發(fā)展。

         

        相國家聲遠,汾陽世澤長。汾陽王郭子儀居功不傲、忠勇清正之家風,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中一座歷久彌新的精神寶庫,生生不息,教育和影響一代又一代的子孫后輩!

         

        責任編輯:姚遠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