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孔子誕辰2569年,西昆村舉行祭孔大典傳承千年文脈
來源:“幸福福鼎”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六九年歲次戊戌八月廿一日乙丑
耶穌2018年9月30日
今年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學創(chuàng)始人孔子誕辰2569周年。
《周禮》云:“禮有五經,莫重于祭”。9月28日,江南孔裔第一村——西昆村格外熱鬧,來自四面八方的嘉賓和西昆村民相聚在這個歷史文化名村,參加戊戌年孔子文化節(jié)紀念孔子誕辰2569周年祭孔典禮,恭祭孔子這位中華至圣先師。
9時許,全場肅立,鳴金擊鼓。擊鼓三次后,在鳴贊唱念聲中,充滿歷史厚重感的禮樂聲響起,身穿漢服的執(zhí)事者、監(jiān)禮官、正獻官、陪祭官、分獻官等參祭者,滿懷對圣人的崇敬之情在孔廟門前列班就位。
伴隨著一聲洪亮的“啟戶”,家廟的紅漆大門緩緩打開。祭師們依次入內,眾人按照執(zhí)事者、監(jiān)禮官、陪祭官、分獻官、正獻官排序入廟。在莊重的氣氛烘托下,來觀禮的現(xiàn)場嘉賓和觀眾也屏息凝神,莊然肅立。
在廟內,主祭官盥洗,迎圣,其余人步行至祭孔“核心區(qū)”——家廟大廳。
典禮中最吸引人目光的是三獻禮,主祭人到孔子香案前上香鞠躬,鞠躬作揖時男的要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女的要右手在前左手在后。所謂三獻,分初獻、亞獻和終獻。初獻獻爵(酒)、帛,由正獻官將爵、帛供奉到香案。其后,祭師們正衣冠,各行三鞠禮。亞獻和終獻都是獻爵,程序和初獻相當。
“吾國文明,淵源何遠!洪荒無征,蒙昧萬年。既歷三皇,五帝相銜;賢哲冥思,歸之鬼天。吾儕何來?終將何還?何者為福?何者為善……”恭讀生念誦祭文的聲音,穩(wěn)沉而宏亮,在孔廟內回蕩,仿佛穿越了時空,將人們從現(xiàn)實生活中帶入神秘遙遠的古代,將歷經2500余年的文化積淀與傳承的至圣孔子和儒家思想帶到了世人眼前。
在經過飲福受胙、叩首禮、撤饌、送圣、忘燎等儀式后,眾參祭者依序退散,秩序儼然。當家廟的大門再次關上時,禮炮齊鳴,祭孔典禮才圓滿禮成。
此次祭孔儀式除了吸引了本地群眾外,更有來自外地的友人。來自陜西的蘭明利是傳統(tǒng)文化愛好者,兩個月前來到西昆村,他喜歡這里的儒家文化,目前留在德成學校任教。“以前我都不知道在福建竟然有這樣一個長期傳承儒家文化的美麗村子。我也是第一次在孔廟參加祭孔儀式,特別榮幸。如此肅穆的祭孔儀式,讓我深切感受到了西昆人對先賢的崇敬。”祭孔大典禮成后,蘭明利激動地說。
管陽鎮(zhèn)鎮(zhèn)長許平說:“近年來我們大力支持西昆孔子文化的挖掘和保護,西昆村先后成立了西昆孔子文化研究會和德成學校。舉辦孔子文化節(jié)暨祭孔大典,不僅是紀念和緬懷偉大的先賢,更是傳承并發(fā)揚優(yōu)秀的儒家文化和傳統(tǒng)經典,深入挖掘儒家文化的當代價值和歷史使命,豐富廣大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當天,文廟祭孔儀式禮成后,還進行了文藝匯演,表演者均是來自西昆德成學校的學生。這樣莊嚴的場景,讓西昆德成學校的老師感悟頗多。德成學校的老師說,儒家文化博大精深,祭孔活動可以讓學生對孔子有更深的了解,激發(fā)他們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
古人云:“頌詩三首,不如一祭。”
祭孔,已成為西昆村的文化特色,被列入寧德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當天的活動期間,頒發(fā)了寧德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管陽鎮(zhèn)西昆祭孔典禮代表性傳承人命名證書,還進行了第四批福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管陽果酒傳統(tǒng)釀造技藝、管陽西昆麥芽糖制作技藝授牌。
責任編輯: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