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陳明做客上海外國語大學,講述儒教文化與中華文明的結構關系

        欄目:會議講座
        發(fā)布時間:2019-10-18 00:52:56
        標簽:上外中國學、中國傳統(tǒng)政治之道、陳明教授

        原標題:陳明教授做客上外中國學,講述中國傳統(tǒng)政治之道

        來源:“上外中國學”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九月二十日戊子

                  耶穌2019年10月17日

         

        2019年10月14日下午,大陸新儒家代表性人物、湘潭大學陳明教授應上外中國學研究所武心波所長之邀,做客上外中國學碩博沙龍,做了題為“霸王道雜之:儒教文化與中華文明的結構關系略說”的學術講座。

         

        此次講座由中國學研究所所長武心波教授主持,國關學院程亞文教授出席。中國學專業(yè)碩博生和國關學院部分碩博研究生近20人參加了本次講座。陳明教授為在場的師生奉獻了一場思想盛宴。

         

         

         

        陳明教授提出,中國傳統(tǒng)政治中存在帝道、王道和霸道三個不同層次的治理理念。其中秦國通過商鞅變法,以霸道的理念統(tǒng)一中國和治理國家,霸道的核心是以法為教,以吏為師。秦朝的中央集權為中華文明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但由于只是簡單采取霸道,沒有王道,秦朝治理成本過高,導致二世而亡。漢代在汲取了秦朝滅亡的教訓后,重新恢復儒家在國家思想結構中的位置,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改造原始儒學。漢家治國“則以霸王道雜之”,即統(tǒng)治階層將儒家學說作為指導思想,同時儒學接受了秦漢的新政治體系。

         

         

         

        隨后,陳明教授引入儒教發(fā)展史,魏晉時期,佛教的引入對原本的儒教地位產(chǎn)生了巨大的沖擊,但佛教本質上是“反政治的政治”,不可能取代儒教成為政治生活的準則。鑒于儒學的衰退,韓愈、朱熹等學者奮起反擊,抨擊佛教和改造儒學,隨后發(fā)展成為宋明理學。但宋明理學局限于心性之學,對儒學如何對接現(xiàn)實政治的探討不足。陳明教授認為,近代以來,中國受到外來思想沖擊,馬列主義的組織性有利于中國重新實現(xiàn)國家整合。進入當代,中國共產(chǎn)黨把自身定義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開啟了儒學進入當代中國思想和精神結構的可能,中國的發(fā)展必須從本土的思想資源中汲取智慧。

         

         

         

        講座過程中,武心波教授和程亞文教授不時與陳明教授積極互動,現(xiàn)場氛圍十分活躍。同學們紛紛表示從陳教授精彩的講座中獲益匪淺,加深了對中國文化的理解。


        講座在熱烈討論和掌聲中結束。

         

         

        責任編輯:近復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