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長泰石銘村東遼文廟舉行2020年祭孔儀式
來源:長泰文廟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庚子八月廿七己丑
耶穌2020年10月13日
金秋十月,山川聚秀,古村祭孔,嘉賓云集。為紀念至圣先師,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今日上午,在長泰“邑山之主”梁岡山腳下的長泰縣石銘東遼文廟廣場,一場簡樸而隆重的祭祀典禮在這兒舉行。這是福建省長泰縣巖溪鎮(zhèn)石銘村東遼文廟重建后,首次隆重舉辦祭孔儀式。
出席今天儀式的嘉賓有長泰縣政協(xié)原副主席、縣老科協(xié)會長薛明發(fā),長泰縣供銷社黨組書記、主任洪春榮、黨組成員、副主任楊忠誠,巖溪鎮(zhèn)副鎮(zhèn)長徐海發(fā),長泰縣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二級主任科員林冠福,長泰縣文廟服務中心主任黃志亭等。出席今天祭孔儀式的還有來自石銘村兩委、各村民小組男女組長、石銘小學師生代表、東遼理事會成員及部分村民200多人。典禮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
一、孔子行教像揭幕儀式
上午九點整,隨著主持人宣布儀式開始。石銘小學師生在廣場兩側肅立,大聲誦讀《論語》篇章。
主持人宣布孔子行教像揭幕儀式正式開始
徐海發(fā)致辭
薛明發(fā)、徐海發(fā)、黃志亭、王海成移步圣像前,一起為孔子圣像揭幕,禮花綻放,鞭炮齊鳴。隨著紅幕慢慢拉開,由山東曲阜孔廟專家制作的孔子行教像緩緩的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的形象展示了孔子博大與儒雅。揭幕后,在場嘉賓一起向至圣先師行三鞠躬禮。
二、圣土圣水交融儀式
土是生命之根,水是生命之源。石銘村黨支部書記王海成、村委會主任陳美生一同將來自曲阜尼山的圣土圣水與石銘村水土融為一體,敬獻孔子像前。
樹,枝繁葉茂,繁榮鼎盛;樹,扎根泥土,踏實穩(wěn)重;樹,昂揚正直,頂天立地,堅強無畏,默默無聞,堅韌不拔,與人類和合共生。樹的這些良好特質,正是儒家文化一種體現(xiàn)。薛明發(fā)、徐海發(fā)、黃志亭、王海成共同為來自長泰文廟的四棵圣樹培土,圣樹種植到石銘東遼文廟,寓意著儒家文化在石銘村大地上落地生根,枝繁葉茂。
王海成、陳美生、陳和坤、王建松一起為圣樹澆灌圣土圣水。融合后的水土,由薛明發(fā)、徐海發(fā)、黃志亭、石銘村黨支部書記王海成澆灌在孔子行教像前的圣樹之下。
孔子出生地曲阜尼山夫子洞的圣土圣水,代表了孔子儒學思想的源頭活水,長泰梁岡山是長泰縣主山,是長泰歷史文化的重要發(fā)源地。兩地水土第一次合二為一,象征了儒學文化與千年古村落石銘鄉(xiāng)土文化的相遇相融,同放光芒。
三、祭孔儀式
隨之舉行的啟戶儀式。
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千百年來,無論帝王將相,文人墨客,布衣百姓,無數個朝拜者來到文廟,虔誠朝圣。各位領導、嘉賓、朋友,謹懷致誠致敬之心,前來拜謁至圣先師孔子。吉——時——已——到,啟——戶——
伴隨著主持人洪亮的聲音,石銘東遼文廟的大門徐徐開啟。頭戴十二冕旒,身著十二章服的孔子坐像漸漸映入在場嘉賓的眼簾。
在場的師生再次在廣場兩側肅立,大聲恭誦《論語》篇章。
薛明發(fā)代表長泰縣老科協(xié),黃志亭代表長泰文廟,徐海發(fā)代表巖溪鎮(zhèn)黨委、政府,王海成代表石銘村黨支部、村委會,陳和坤代表東遼社,王建松代表石銘東遼文廟基金會向至圣先師孔子敬獻花藍。
隨后,黃志亭恭讀祭文:
維公元2020年10月13日,農歷八月二十七,孔子誕辰吉日,石銘村民并各界嘉賓、有識之士,齊聚文廟,謹以鮮花果蔬粢盛庶品,祭告于至圣先師,辭曰:“維公元2020年10月13日,農歷八月二十七,孔子誕辰吉日,石銘村民并各界嘉賓、有識之士,齊聚文廟,謹以鮮花果蔬粢盛庶品,祭告于至圣先師,辭曰:
伏維先師,至圣至明,生民未有,爰集大成,
仁愛無疆,無遠弗屆,石銘古村,蒙惠有曾。
泰邑名山,首推梁岡,千峰萬壑,云巒層層。
梁岡山下,石破天驚,蛟血玄黃,天書石銘,
石銘古村,以是得名。天戴其蒼,地履其黃,
山川壯麗,阡陌縱橫,人民質樸,耕讀傳承。
隋唐之際,獠寇作亂,梁岡圣王,智勇以平,
百姓安居,文化啟蒙,肇建文廟,儒學方興。
而今石銘,繼往開來,上下同心,奮發(fā)精誠,
產業(yè)興旺,風俗文明,尊師重教,古廟重營。
時屆金秋,天朗氣清,靈像入廟,水土遠迎,
村民嘉賓,共聚廟門,身謹心誠,恭稟圣明,
先師英靈,當鑒斯誠,護佑家邦,昌盛石銘。
伏維尚饗!
誦讀完畢,在悠揚的古樂聲中,全體祭祀人員向至圣先師行三鞠躬大禮。儀式圓滿禮成。
來賓參觀文廟,自行到文廟內祭拜先圣先賢。
這次祭孔典禮,除了圣土圣水與石銘水土的首次相融外,在長泰縣文廟服務中心的大力支持下,石銘村祭孔儀式獨具匠心,巧妙融入千年古村落的歷史文化,演繹出一套獨具閩南風格的祭孔儀式。
責任編輯:近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