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天道與禮法”工作坊紀要
來源:“燕園禮學”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庚子十月廿二日癸未
耶穌2020年12月6日
2020年 11月20日,“天道與禮法”工作坊在山東曲阜孔子研究院召開。
開幕式上,吳飛教授代表北京大學禮學研究中心同孔子研究院簽訂了合作協(xié)定。開幕儀式結(jié)束后,為期一天半的研討活動旋即展開。
方凱成
芝加哥大學博士生方凱成發(fā)表了《天道以為法:塞涅卡哲學中的“自然狀態(tài)“》的報告。方凱成回顧了既有研究中有關(guān)“自然狀態(tài)”作為一個現(xiàn)代獨特概念的主張,他認為,這種主張可能忽視了古代政治思想中有關(guān)前政治之人性思考的面向。通過引述奧維德、西塞羅、塞涅卡等人的文本,方凱成概述了古代思想中思考“自然狀態(tài)”幾種類型,并指出其在塞涅卡政治思想處的意蘊。評議人洪哲泓認為,方凱成的報告對于理解亞里士多德傳統(tǒng)外其他思考自然與政治關(guān)系的古代思想頗具啟發(fā),針對三種自然狀態(tài)敘事在何種意義上等構(gòu)成前政治的人性敘事等問題,洪哲泓提出了疑問。與會者隨后就古代詩歌中“黃金時代”的人性論、自然到政治的過渡等進行討論。
李曉璇
中國社會科學院的李曉璇博士發(fā)表了題為《從德運到天時——再論西漢太一祭祀》的報告。李曉璇在報告中集中討論了漢武帝建立太一祭祀的歷程,她認為太一祭祀的建立使具有“明時正度”之功的星官太一地位大為提高,最終代替五天帝成為至上天神,這不僅擺脫了秦人舊畤建立漢家制度,更重要的是在國家祭祀層面以象征時間的太一,超越了五行、五方及五帝,這成為西漢后期儒家郊祀禮制改革的基礎(chǔ)。評議人王燕彬認為文章對國家祭祀變化脈絡的討論和對太一祭祀意義的闡發(fā)頗具啟發(fā),并提問如何理解漢武帝改歷與立太一之祀的關(guān)系,以及西漢初年雍五畤體系中祭祀的五帝之天與漢武帝創(chuàng)制的太一祭祀中的太一之天是否對“天”的理解不同。與會者就太一祭祀的建立中方士的角色、太一祭祀對五德終始的超越等議題展開了討論。
褚葉兒
來自杭州師范大學的褚葉兒博士就張載氣本論下的禮學思想展開了討論。褚葉兒在報告概述了張載禮學的基本取向。她認為,張載的禮學奠基于其氣學思想之上,禮為氣之條理,太虛的兩一結(jié)構(gòu)的構(gòu)成了禮樂中差等與仁和之原則的本體論基礎(chǔ)。評議人黃秋怡認為報告對張載禮學對待經(jīng)文審慎傾向的揭示頗有啟發(fā),但其禮學傾向與氣本論的關(guān)系究竟為何值得進一步討論。隨后,與會者就張載氣本論與其禮學的關(guān)聯(lián)、以及“禮”“理”之關(guān)系展開熱烈討論。
許瑞
多倫多大學博士生許瑞的報告探討了阿維森納與亞里士多德對世界永恒性的不同論證思路及其背后對世界的理解差異,評議人熊江滔提出了阿維森納區(qū)別于亞里士多德的理論動機,與會者就論題涉及的潛能與現(xiàn)實、可能與必然等概念進行了辨析。
黃文力
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黃文力的報告圍繞馬基雅維利在《君主論》中對殘酷這一品質(zhì)的討論展開,分析了殘酷的具體意涵及其在政治中發(fā)揮的作用。評議人王詩瑜針對報告中對人民天性的解讀提出了質(zhì)疑,其他與會者則圍繞古代思想家對殘酷的理解、君主和人民的關(guān)系、馬基雅維利自身的道德立場等問題展開了討論。
洪哲泓
北京大學哲學系碩士研究生洪哲泓發(fā)表了題為《黑格爾<法哲學原理>論君主的決斷》的報告。洪哲泓基于對黑格爾自由概念的重述,勾勒了君主權(quán)力及其決斷在倫理國家中的限定性。方凱成就報告中有關(guān)“自由”概念同君主理論關(guān)聯(lián)的論述提出了批評,圍繞黑格爾君主之憲政形象與專制危險、自由概念在政治話語中的變形等問題,與會者展開了討論。
雷天籟
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雷天籟的報告對張載《西銘》哲學意義進行了重新檢討,他深入辨析了《東銘》與《西銘》的關(guān)系,認為《西銘》之“父母”實為理解“天地”簡易方便之言,在張載處,天地與父母有著截然的區(qū)分。評議人李明真就報告對《東銘》《西銘》關(guān)系提出質(zhì)疑,其他與會者隨后就張載處天道與人倫的關(guān)系、氣本論中的同一與區(qū)分等問題展開討論。
研討活動中,吳飛教授對報告進行了逐一點評并參與討論。
吳飛教授點評與會者報告
與會者合影
研討活動后,與會者拜謁孔林,參觀了孔子博物館,圓滿地結(jié)束了本次工作坊活動。
責任編輯:近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