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山西省忻州實驗中學舉行紀念孔子誕辰2573周年暨第三屆“相約《論語》 文化中國”大型公益活動

        欄目:2022年度全球祭孔
        發(fā)布時間:2022-10-25 00:07:09
        標簽:相約《論語》 文化中國

        忻州實驗中學舉行紀念孔子誕辰2573周年暨第三屆“相約《論語》 文化中國”大型公益活動

        來源:“忻州實驗中學?!蔽⑿殴娞?o:p>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九月初三日甲申

                  耶穌2022年9月28日

         

         

         

        為傳承文脈,致敬先賢,弘揚敦品厚學、尊師重教之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xiàn)“立德樹人”育人目標,9月28日清晨,我校隆重舉行紀念孔子誕辰2573周年典禮暨第三屆“相約《論語》文化中國”大型公益活動。郭波平校長、楊寶鈞書記、田文生副校長、趙國峰副校長、仇立華副校長和全體師生一起參加活動。此次活動由中華傳統(tǒng)文化誦讀工程主辦,旨在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全面復興傳統(tǒng)文化這一重大國策,響應國家“書香中國”“文化強國”號召,傳承中華文明,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當代儒學網(wǎng)、人民日報等大型媒體對這項活動都給予高度關注,并進行報道。

         

         

         

        ▲孟金松老師主持儀式

         

         

         

        ▲校領導、管理干部與全校師生共同誦讀《論語》

         

        一年一度秋風勁,寥廓江天萬里霜。

         

        活動上,師生正衣冠肅立,孟金松老師致辭,作《喜迎二十大經(jīng)典潤華夏》開場序言,宣讀祭孔暨“相約《論語》文化中國”主旨、意義,在音樂《故宮的神思》中向“至圣先師、萬世師表”孔夫子行三鞠躬禮,然后集體誦讀《論語·學而第一》《論語·為政第二》《禮運大同篇》。

         

        典禮現(xiàn)場莊嚴肅穆,古樂悠悠,古風浩蕩,延續(xù)了古代書院的祭孔精神。以簡約、質樸的方式,表達對孔子的感念、尊崇與景仰。

         

        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祭孔是華夏民族為了尊崇與紀念孔子舉行的隆重祀典,迄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慎終追遠,見賢思齊。新時期舉行祭孔典禮,是為了緬懷先圣先賢,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繼承中創(chuàng)新,從延續(xù)中開拓,提高民族素質,增強民族自信,振奮民族精神,厚植家國情懷,推動社會進步。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墩撜Z》誦讀是我校開展傳統(tǒng)文化進校園的一項重要活動。潤物無聲,潛移默化,學校生態(tài)、師生面貌發(fā)生了可喜的變化,中、高考成績節(jié)節(jié)攀升。

         

        童蒙養(yǎng)正,少年養(yǎng)志。實驗中學全校師生以經(jīng)典勵志,每天下午的14:35—14:50是全校經(jīng)典誦讀時間,初、高中每周一節(jié)經(jīng)典誦讀課。在傳統(tǒng)節(jié)日到來之際,播明書院都會為師生講解禮儀常識。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我們將繼續(xù)堅持經(jīng)典誦讀,秉承“文化興?!钡膽?zhàn)略構想,在傳承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傳承,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以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自勉,進一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創(chuàng)建誠信、公正、擔當、包容、和諧、進取的的文明校園而堅守信念,不忘初心,繼續(xù)前行。

         

        現(xiàn)場花絮

         

         









         

        責任編輯:近復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