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殷慧】禮的教育:追憶陳戍國老師

        欄目:紀念追思
        發(fā)布時間:2023-01-16 09:36:16
        標簽:紀念陳戍國先生

        禮的教育:追憶陳戍國老師

        作者:殷慧(湖南大學(xué)岳麓書院哲學(xué)系教授)

        來源:「岳麓書院」公眾號2023年1月10日


        昨天上午驚聞噩耗時,我正在批閱本學(xué)期人文班的"《禮記》研讀"期末課程論文,不敢相信這是真的。想到疫情以來,都沒能再見到陳老師一面,真是百感交集,悲慟萬分。歷歷追憶起多年來陳老師的指導(dǎo),唏噓不已。

         

        2005年9月,跟隨自己的閱讀興趣和好奇心,我順利申請到書院攻讀專門史博士學(xué)位。在肖永明教授的指導(dǎo)下,選擇朱熹禮學(xué)思想作為畢業(yè)論文研究題目。2005-2006年我主修了陳老師開設(shè)的三禮研究專題課,其中《禮記》選讀聽了兩遍。一個個下午靜靜地坐在明倫堂古色古香的教室,聽著陳老師略帶鄉(xiāng)音、鏗鏘有力的講解,偶爾朝窗外望望綠苔、青草纏身的那棵“丫”字形百年楓樹,是我博士求學(xué)期間最難忘的上課記憶。

         

        我的三禮學(xué)啟蒙主要得益于陳老師的講授和指導(dǎo)。陳老師上課,都是一字一句讀,三小時連上,中間不休息,用的教材就是他的《禮記校注》《周禮儀禮禮記》(岳麓書社本)。有時他將書反扣在桌上,微闔雙眼,引申發(fā)揮,說點典故和趣事,表明一下自己的觀點,在我看來這是課中興味盎然處。

         

        我也是在那時,開始深入了解禮儀、體會禮義?!岸Y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薄叭逭卟蛔R禮,六經(jīng)皆茫然”(凌廷堪語)?!瓣]置善人,慎固封守,一切會歸于禮”(章太炎語)。這些話陳老師常常提及,使我認識到了禮學(xué)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毋不敬”,“勿輕議禮”,這也是陳老師反復(fù)強調(diào)的。陳老師不茍言笑,也歡迎大家提問。有一回我注意到《檀弓》上下的校注,43頁和66頁之間有一些不相容,不容易理解,便問陳老師。陳老師馬上說,的確可以協(xié)調(diào)修改一下。后來《四書五經(jīng)校注》合注本出版時,陳老師還親自送了一套給我,說是獎勵課上提了問題。

         

        課上陳老師常常講述他的為學(xué)歷程,碩士主攻古典文獻學(xué),畢業(yè)論文《詩經(jīng)芻議》就在關(guān)注以禮解《詩》。1989年入沈文倬先生門下,為沈先生第一個禮學(xué)博士。博士論文期間成果豐碩,不僅點校了《周禮儀禮禮記》《禮記質(zhì)疑》,還在三年之內(nèi)完成了博士論文《先秦禮制研究》,可見學(xué)習(xí)之刻苦。我記得他曾提到當年求學(xué)期間在火車上還在背誦《詩經(jīng)》。二十四史是通讀過的。他也常鼓勵年輕學(xué)者努力發(fā)奮,盡快取得博士學(xué)位。

         

        陳老師尊師重道,十分崇敬郭晉稀先生和沈文倬先生,也常常提到楊樹達、曾運乾、曹元弼等先生的學(xué)術(shù)貢獻。他自己也是踐行學(xué)禮的典范。記得陳老師曾講到博士期間每學(xué)期結(jié)束時,都要去跟沈先生叩頭告別。

         

        《中國禮制史》六卷本280萬字為何而作,《四書五經(jīng)校注》為何而作,《中國禮文學(xué)史》為何為作?我想:這一方面是陳老師自身有強大的學(xué)術(shù)魄力和精神追求,另一方面也是老先生們的言傳身教給了他巨大的動力。為了不負老師、不負所學(xué),他夜以繼日地讀書寫作,從不看電視。曾有法國等地的國際會議邀請,他也都放棄了,覺得耽誤時間。

         

        陳老師對年輕人都是十分關(guān)心和提攜的。2006年12月19日,我的博士論文《朱熹禮學(xué)思想研究》開題,邀請陳老師指導(dǎo)。陳老師給了明確的意見:


        (1)朱熹的禮學(xué)思想可能不光是他那些禮學(xué)著作方面。你就把朱熹的全集都要讀一讀。因為他的禮學(xué)思想不光是他的那兩本書和一些相關(guān)的論文。

        (2)《儀禮經(jīng)傳通解》并非朱熹的,要考慮哪些是他本人的。

        (3)拙作《中國禮制史》第五卷(宋遼金夏卷)在比較多的地方提到朱熹,不光是那兩部書,其他的也要看看。

        (4)對朱熹的禮學(xué)思想,我大部分是贊成的。

         

        在上課時,陳老師還有針對性地結(jié)合朱熹禮學(xué)來展開課程,提醒我謹慎處理《家禮》真?zhèn)螁栴}。這些指導(dǎo),我都是照單全收,逐條落實,果真進展順利,受益良多。

         

        2009年9月1日,我將博士論文初稿送給陳老師審閱。陳老師認真細致地閱讀了全稿,用紅色圓珠筆和鉛筆從頭到尾進行了批改。我記得當時拿到陳老師的批注稿時就十分激動,如獲至寶,決定好好保存。

         

        今天我跑回辦公室,很快找到了14年前陳老師的批注稿。只見270頁清晰地寫著“2009年9月8日下午壹時四分前后閱畢”。陳老師花了一周的時間在幫我批改!紅色圓珠筆和鉛筆同時(也許是先后)在批注,肯定不是一次兩次、一天兩天完成的。在282頁他還標注了許多頁碼,幫我估算了一下全文字數(shù),“336675字,有多無少?!?o:p>

         

        陳老師批注

         

         

        我想起當時拿到陳老師的審閱稿時,還有一個非常大的疑惑,就是許多處標注了“Cu”(今天特意數(shù)了一下,55處)。我一向敬畏老夫子(同學(xué)們背后的昵稱),當時不敢去問,也不知道這些地方是否需要修改,應(yīng)如何修改,只好拜托冠偉師弟。冠偉后來告訴我,他問了父親,這些地方不用改,是俄語發(fā)音,表示認同之意。我想起在開題時陳老師就說過,他對朱熹的大部分思想都贊同。我一顆懸著的心才放下來。當然也有幾處標著“不然”。

         

         

        陳老師批注

         

        論文通過盲審后,2009年11月18日,我順利進入博士論文答辯環(huán)節(jié)。會上陳老師主要提了四個問題,讓我修改和回答:


        (1)應(yīng)該關(guān)注《楚辭集注》、《詩集傳》中的朱熹禮學(xué)思想,至少要用五千字來說明。

        (2)論文中25頁余英時先生的論斷是否精當,我認為未必精當,請做出說明。

        (3)論文121頁余正甫認為士大夫可以祭遠祖,你認為呢?

        (4)朱熹為何沒有能夠?qū)ⅰ洞髮W(xué)》、《中庸》作為《禮本》冠于《儀禮經(jīng)傳通解》之首?

         

        這些問題我當時回答得如何,記憶已經(jīng)有些模糊了,但這些問題一直存在我的研究筆記文檔里,引導(dǎo)我不斷修改畢業(yè)論文,直到出版。今天回想起來,應(yīng)該說我在書院得到了良好的禮學(xué)教育,為后來進一步開展宋代禮學(xué)與理學(xué)、漢宋禮學(xué)、中國禮教思想史奠定了初步的基礎(chǔ)。這些都必須感謝陳老師!

         

        最后一次見過陳老師應(yīng)該是2019年底的離退休教師返院交流會后的聚餐。餐后為安全起見,我說送陳老師回家。那次我才發(fā)覺陳老師的背有些佝僂了,步履也有些蹣跚,暗暗為他的健康擔(dān)心。他一路上還在鼓勵我,也提到自己還在寫有關(guān)《儀禮》的課題論文,偶爾也看一兩小時電視。我跟他半開玩笑說,您現(xiàn)在應(yīng)該少寫論文,多含飴弄孫,安享晚年。他搖頭嘆息,停不下來呀。

         

        據(jù)說《早安隆回》這首曲子最近很火。我們今年過年工會福利發(fā)的物資中就有隆回白水洞村的大米??墒墙裉煳覀儏s無法再喚醒一位出生隆回、致力于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老先生!

         

        斯人已逝,斯文猶存!感念先生的教誨,愿陳老師安息!

         

        202318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