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科斯提卡·布拉達坦】逆流而上:論犬儒派哲學家第歐根尼

        欄目:他山之石
        發(fā)布時間:2023-02-05 19:40:54
        標簽:第歐根尼

        逆流而上:論犬儒派哲學家第歐根尼 

        作者:科斯提卡·布拉達坦 著 吳萬偉  譯

        來源:譯者授權(quán)儒家網(wǎng)發(fā)布

         

        犬儒派哲學家第歐根尼(DIOGENES THE CYNIC)有一次在演出結(jié)束時,其他人都在往外出,他偏偏試圖往劇場里走。當有人困惑不解,問他為什么這樣做時,第歐根尼回答說,“這是我一輩子的做派?!保ㄟ@個故事是在《杰出哲學家第歐根尼·拉爾修的生活》中記錄的,里面還有第歐根尼的很多其他故事。)

         

        就像每個犬儒派哲學家的“逸聞趣事”(在古希臘被稱為“玩笑”chreia)一樣,這里面潛藏著多層含義。

         

        首先,存在這樣一種觀念,哲學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表現(xiàn),就像少數(shù)無論古代還是現(xiàn)代的思想家那樣,第歐根尼是在身體力行一種哲學。在這個觀點看來,哲學不是需要思考的或者用晦澀難懂的術(shù)語描述的純粹理論性東西,而是一種生活方式或者行動方式。

         

        當他想證明一種哲學觀點時,第歐根尼不是使用話語而是整個身體,他在世界上的可感知的存在。要提出一種論證,你需要動起來----有時候是字面意義上的動起來。

         

        另外有個故事說,當有哲學家試圖在容易上當受騙的聽眾面前證明“運動不存在”時,第歐根尼沒有說一句話,而是“站起來走了出去”---這可能是最好的反駁,也是最經(jīng)濟的表達方式。

         

        在另外一個場合,有人看見他異常醒目地祈求雕像給他施舍。面對提問,第歐根尼回答說,“我在訓練如何接受拒絕?!碑斈愕耐枷穸炖锏难诺涞裣衲菢永淠疅o情時,你能假裝向石頭雕像祈禱而教導他們慈善是什么。

         

        第歐根尼的表演中很重要的方面是他策略性地不知羞恥。他在大庭廣眾之下心滿意足地做大部分人竭力要隱蔽起來的事,往往產(chǎn)生很強烈的修辭效果:吐痰、掏耳朵、撒尿、屙屎、手淫。這并不是說第歐根尼特別有暴露癖,而是他肯定發(fā)現(xiàn)嘲弄社會風俗習慣和社會規(guī)范的策略非常有效,能證明它們違反人性的本質(zhì)(這是犬儒學派的核心教義)。

         

        在第歐根尼參加的一次宴席中,“有客人就像喂狗一樣扔給他骨頭。”這位紳士顯然以嘲諷犬儒學派為能事。故事說,在那個晚上晚些時候,在離開時這位哲學家就像狗一樣“對著這位客人撒尿。”使用隱喻的時候,請你千萬小心看待,因為它們會不知不覺降臨到你的頭上。

         

        大約2300年之后,我們?nèi)匀辉谟懻撍囊恍┳屓擞X得丟臉的舉動,這說明第歐根尼不僅讓人吃驚,還有更嚴肅的觀點要講述出來。第歐根尼的動機初看起來或許是臭名遠揚的作品(succès de scandale) ,但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它具有某種更具深遠影響的東西。

         

        在這方面,第歐根尼稀里糊涂地成為聰明的愚蠢這個龐大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非常說明問題的追隨者有基督教隱士、蘇菲派酋長和佛教禪宗。當蘇菲派諷刺作家納斯雷丁·霍賈(Nasreddin Hodja)這個“神圣的傻瓜”曾經(jīng)倒騎毛驢,令人困惑不解時,他的回答似乎是從第歐根尼的書中借來的,他說,“不是我倒騎毛驢,是毛驢走錯方向了?!?o:p>

         

        通過如此明顯地踐行其哲學,第歐根尼贏得了皮埃爾·阿多(Pierre Hadot)所說的“作為生活方式的哲學”這個傳統(tǒng)的一席之地。阿多認為,古代哲學不是有關(guān)文本的生產(chǎn)和傳播,而是哲學學生在獲得某個觀念后內(nèi)心的塑造和改變。

         

        當某個赫格西亞人(Hegesias)詢問第歐根尼有什么專著時,這位犬儒派哲學家回答說,“赫格西亞,你這個笨蛋,因為你不選擇畫像,而是真實的人??赡愫雎粤苏嬲挠柧?,反而急匆匆地去閱讀有關(guān)他的作品。”

         

        第歐根尼沒有留下任何作品(如果假設他寫過這樣的東西),這似乎是合適的。其實,第歐根尼的骷髏顯露出神秘光環(huán)和憂郁之美,這與吸引我們欣賞缺了頭或胳膊的古代雕像的道理是一樣的。保存得完好無損沒有任何毛病的雕像,即便不是公然的造假,至少存在某種令人懷疑的東西。同樣,擁有著作全集在書架上的第歐根尼也令人覺得十分可疑。在這里,恰恰是缺席的部分是如此令人覺得有意義和滿足。

         

        在更深層次上,我們在演出結(jié)束時遭遇的就是逆流而上的叛逆者第歐根尼,他偏偏在這個時候進入劇場。蘇格拉底是他那個時代強有力的說不者,但第歐根尼比他更勝一籌。沒有什么東西比做與其他任何人都在做的事正好相反讓他更快樂的了。難怪在被問到“什么是世界上最美妙之事”時,第歐根尼的回答是“言論自由?!?o:p>

         

        在我們這個時代,人們理直氣壯地保持一致和維持普遍性地羊群效應,與眾不同的叛逆精神或許是拯救我們?nèi)松臇|西---無論是從政治上還是從文化上、思想上、精神上都是如此。叛逆精神顯示出,世上還存在其他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在任何社會,總會有人逆流而上,反對虔誠的謊言。

         

        在此,我們也看到犬儒派哲學家是沒有任何權(quán)力的人。這位是流浪者第歐根尼---一個沒有國家的人,既沒有權(quán)利,也得不到任何保護的人。在經(jīng)過了污損硬幣丑聞之后,家人似乎卷入其中,第歐根尼被當?shù)厝讼VZ佩(Sinope)驅(qū)逐出去,余生只好在雅典和科林斯(Corinth希臘海港城市---譯注)度過。他總是表現(xiàn)出根本不在乎的樣子。當有人提醒他這個丑聞時,他說,“正是多虧了它,你這個笨蛋,我成了哲學家?!?o:p>

         

        在被問到是哪里人時,他驕傲地回答說,“世界”Cosmopolitēs(我是世界公民),這可能是他自己創(chuàng)造的詞匯。

         

        但是,另一個故事告訴我們更多東西。拉爾修寫到,雖然他的舉動荒唐可笑,但雅典人仍然欣賞這位叛逆者居民。難怪,“當一個年輕人打破第歐根尼的木桶后,”這位年輕人受到了鞭笞的懲罰,并且為第歐根尼提供了新木桶。我們不難理解,這位哲學家已經(jīng)成為眾人嘲笑的對象和愚蠢玩笑的笑柄,后半夜狂歡者輕易找到的襲擊目標,甚至雅典少年顯示出一些跡象,似乎在無端地殘酷對待他。他總是現(xiàn)成的替罪羊。雖然像狗一樣汪汪叫,但第歐根尼是沒有任何防御能力的。

         

        第歐根尼的脆弱性是哲學本身的脆弱性,如果適當進行的話。它或許呈現(xiàn)出大無畏的勇猛外表,行動表現(xiàn)出什么都不在乎的樣子,但是在核心,哲學就像第歐根尼的木桶是很容易被打破的。正如第歐根尼的不設防并不能阻止他從事教導世人的危險行動一樣,哲學的脆弱性也不能阻礙它前去叮咬世人。

         

        譯自:How to Swim Against the Stream: On Diogenes  By Costica Bradatan

         

        https://lareviewofbooks.org/article/how-to-swim-against-the-stream-on-diogenes/ 

         

        作者簡介:

         

        科斯提卡·布拉達坦(Costica Bradatan),德克薩斯理工大學榮譽學院文科教授,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哲學榮譽研究教授,著有《生死之間:哲學家實踐理念的故事》(中央編譯出版社2018)和《失敗頌:謙遜的四個教訓》(哈佛大學出版社2023年)?!堵迳即墪u》宗教和比較文學版編輯,主編兩套叢書《哲學電影制片人》(布魯姆斯伯里出版公司Bloomsbury)和《無局限》(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民主豈是人能享受的?”收錄在《質(zhì)疑一切:哲人之石讀本》(Question Everything: A Stone Reader)中,其中文版發(fā)表在《愛思想》2019-07-17,  http://www.aisixiang.com/data/117192.html 《搜狐網(wǎng)》2021-07-28 https://www.sohu.com/a/333598337_100051266 

         

        本文得到作者的授權(quán)和幫助,特此致謝。——譯注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