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山書院:清代民族地區(qū)儒學教化的重鎮(zhèn)
作者:周文焰
來源:《學習時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四月初三日甲戌
耶穌2024年5月10日
書院是我國古代獨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組織。在千余年的久遠傳承中,書院對我國的學術發(fā)展、文化傳承、民俗風情都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教化功能是書院的主要功能之一,尤其是在民族地區(qū),書院更具有貫徹“大一統(tǒng)”理念與傳播“正學”的職責和訴求。清代,位于少數(shù)民族聚居之地的廣東省連山縣的連山書院即是其中的代表。
康熙年間的連山縣是廣東的一個邊遠州縣,三省交界,連山民風剽悍、刀耕火種、風俗澆漓。加之連年的動亂,使得本來不多的人口更為稀少。據(jù)李來章《連陽八排風土記》記載,當?shù)赜写笮∨哦灿幸磺Ф偃思?,男女人丁共計五千二百七十五名。當?shù)鼐用裰饕且袁幾?、壯族為主。居民以“排”為單位,分大排和小排,聚居于半山或山頂較為平坦之地。風俗上,當?shù)鼐用穸嘧调仵凶?,衣著異于中原,婚喪嫁娶風俗與中原殊異,只有近城市中心者,漸具華風。言語上,當?shù)鼐用穸嘀v瑤語,信巫蠱而讀書者少。即便有少量讀書者,也因教育資源落后而遭埋沒。
興賢育才,貴在得人,當?shù)亟逃浜蟮拿婷仓钡嚼顏碚戮腿慰h令才得以改觀。李來章,河南襄城人,名灼然,號禮山。嘗學于魏象樞,繼而受教于孫奇逢、李颙??滴跏哪辏?675年)中舉人,選廣東省連山縣知縣,官至兵部主事。其學以合天為歸,克己為要,慎獨為先。學者尊稱為“中州八先生”之一,著有《洛學編》《敕賜紫云書院志》《連陽八排風土記》《連山書院志》等。
李來章有豐富的書院教育經(jīng)驗。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李來章應中州名儒耿介和冉覲祖的邀請,到嵩陽書院講學“幾二載”,與耿介、冉覲祖合稱“中州三君子”??滴跞辏?691年),李來章被南陽知府朱璘聘主講南陽書院,作《達天錄》及《南陽書院學規(guī)》,嚴格教育學生。在《學規(guī)序言》中,張潤民以及竇克勤都有提到,李來章所作學規(guī)中有規(guī)勸士子勤加研讀《孝經(jīng)》《小學》《圣諭十六條》諸書的要求。不久李來章就因母親年老需人奉養(yǎng)而辭教職。歸家之后,李來章重新修葺祖?zhèn)鞯淖显茣?,生徒慕名而來,倡明道學于中州。書院規(guī)定每月逢二、六日講書,初九會文。纂有《敕賜紫云書院志》??滴跛氖辏?703年),李來章被任命為連山縣知縣。
在上任后,李來章攜帶干糧,親入煙瘴之地,考察民情疾苦達兩旬余。其間,李來章了解到當?shù)厥棵窠逃潭容^低,童蒙對于儒家經(jīng)典“《五經(jīng)》《四書》《孝經(jīng)》《小學》一字不肯讀”。而平日排師所教者皆是《閻羅科》《上橋書》以及扶道降神等鄙俚不堪之書。即便與科舉相關的書籍,也僅限于腐爛時文。再加上排師貪財好事,唆使當?shù)鼐用衽c官軍作戰(zhàn),瑤民本就民風剽悍,再加上邪師教唆,更助長其兇悍之氣。
經(jīng)過實地考察,李來章意識到,“學宮為人才淵藪,教化為根本”。只有改變當?shù)亟逃浜鬆顩r,使民眾懂得禮儀規(guī)矩,革除陋習才有實現(xiàn)的可能。因此,李來章非常注重學校的建設,他捐俸為倡創(chuàng)建連山書院,“得隙地于西郭大塘之上,予捐俸六兩買之,創(chuàng)建連山書院,正殿三間,祀純公明道、正公伊川、文公考亭三子于中,扁曰‘洙泗源流’”。并且“仿鹿洞之規(guī),采蘇湖之教,以存誠主敬為要,以正誼明道為則”,以學習儒家經(jīng)典促進教化。
在瑤漢雜處的連山,李來章特建連山書院,延師授課,推行教化。具體有以下措施。
第一是革陋習。針對當?shù)嘏艓煛⑿皶竞Ξ數(shù)鼐用裼绕涫悄贻p人的情況,李來章有計劃地革除陋習。在巡視各排時,李來章搜輯、焚毀邪書,拘禁并驅逐邪師,斬斷其禍害之源。
第二是崇正學。李來章為書院學子制定學規(guī),聘請通儒講授儒家經(jīng)典書籍。為了更有效地指導書院學子學習,讓其學有本源,學有指歸,李來章為書院制定《書院學規(guī)》《學要十箴》《為學次序》《讀書次序》等規(guī)章制度,使得書院學子有所遵循。學子每旬兩會于書院,李來章讓其相互砥礪學問,參與考課,并親自批改生童試卷,啟掖后進,“于科舉一道,不敢倦怠”。李來章“集民瑤生童,相與講明程朱之學,期以上溯洙泗,歸墟在望,庶無迷津之嘆”。李氏還捐俸為倡,購買書院學田以及儒家典籍,購置諸如《四書》《五經(jīng)》以及《孝經(jīng)》《小學》等書,并且聘請儒師為約正赴各排,教授瑤童。不僅如此,李來章還注重對書院生童的禮儀教化,增強其儒家信仰。讓書院受學者入學前先赴先圣(孔子)殿行四拜禮,朔望日同樣進學宮拜謁夫子像,并且讓學子在院期間正衣冠以重觀瞻,進退揖讓之間循循有禮。除聘請儒師外,李來章也多次親赴書院,與諸生講解儒家典籍,隨時開釋,教育教化諸生。
第三是宣圣諭。李來章在連山以“土音訓注其下”,并以通俗、淺顯的語言,結合當?shù)赝琳Z宣講圣諭。李來章置辦公服、頂帽給排目及約副,讓約正、副各排為瑤童朝夕啟迪,無所倦怠,每逢朔望,集合排中老幼細心講解圣諭,讓瑤人盡皆通曉。
在李來章努力之下,初步改變當?shù)夭涣暆h語、信巫蠱、輕舉業(yè)的習俗,這些舉措,也使得當?shù)噩幟駶u知向學,“日漸月摩,轉移變化”,讀書之聲響徹山谷。風氣上,“今排中子弟已知大義,頓革舊習,與臨壤咫尺,風氣迥別,亦可見圣化”。說明李來章在連山的教育教化取得實質性效果,其離任時,當?shù)厥棵窀魅ニ急员磉_對其依依不舍之情。
當前,在當年連山書院的舊址上建立的壯族瑤族自治縣連山中學,仍然為民族地區(qū)教育發(fā)光發(fā)熱。
責任編輯:近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