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為官之本到居家之訓
——張岳崧的《家訓十則》
作者:張燕 寧波
來源:《學習時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六月十七日丁亥
耶穌2024年7月22日
張岳崧(1773—1842年),字子俊,瓊州府定安縣高林里(今海南省定安縣永豐鄉(xiāng)高林村)人。幼時聰慧好讀書,七八歲時,與孩童游釣,書不釋手,常?!芭约笆穫髦T書”“述古人事娓娓動聽”。嘉慶九年(1804年)31歲的張岳崧廣東鄉(xiāng)試中舉,5年后殿試一甲探花及第,傳臚唱名時,嘉慶皇帝特諭“何地無才”。
張岳崧是海南科舉史上的唯一探花郎,為官數(shù)十載,政績平實通達:選賢任能、賑濟救災、治理水患、修史撰志,晚年顯績?yōu)閰f(xié)助林則徐在雷州、瓊州禁煙。然而,家境的貧寒致使張岳崧18歲時便開始設帳授徒,赴京會試時坐館自給生活,41歲丁憂居家及候闕復官時先后講席于廣東瓊臺、肇慶、粵秀三大官立書院,50歲任翰林院編修,教習庶吉士??梢哉f“為官”與“育人”貫穿張岳崧的一生,勸士勉學和育人薦賢也是張岳崧最重要的實績與貢獻。
嘉慶十八年(1813年),張岳崧在服喪守制時受族人所托,重修族譜,守喪期滿后回京候選,為族譜題序時撰寫了《家訓十則》,其要義為:“略舉十事,原本五常,既用自箴,亦以共勉”,十則內容分別為“官箴、民則、勸孝、勸慈、勸友、勸恭、夫道、婦職、擇友、集益”,體現(xiàn)了張岳崧從為官之本到居家之訓的教育理念。
《家訓十則》的核心要義
正心修身、教化育人和經(jīng)世報國是張岳崧撰寫家訓的核心要義。張岳崧自幼熟讀儒家經(jīng)典,受儒家思想的影響,率先垂范修身正己,立志“勵循良以報國恩,建勛名而光族黨”,修身、耀祖和報國融合于張岳崧成長成才的歷程中。在《家訓十則·官箴》中,張岳崧強調:“讀圣賢書,任國家事,一命亦堪濟物,大官豈以庇身?既教養(yǎng)之恩受諸朝典,況忠愛之義得自性生。”在張岳崧的認知中“讀圣賢書、任國家事”是一個人的最高標準,然而“達則兼濟天下”經(jīng)世為官的目的,即便“一命亦堪濟物”,不以官職庇身,重要的是尋源教養(yǎng)之恩和忠愛之義,前者來自朝儀圣典,后者來自個體修為,將正心修身、教化育人和經(jīng)世報國的思想熔鑄于家庭教育實踐中。
受儒家思想影響,原本“五?!奔匆匀?、義、禮、智、信作為修身齊家的行為準則。“五?!闭Z出《 尚書·泰誓下》:“狎辱五常”,孔穎達疏云:“五常即五典,謂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笔聦嵣稀拔宄!眮碜匀寮业奈鍌愃枷耄瑩?jù)《孟子·滕文公章句上》載:“圣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王充《論衡·問孔》評議:“五常之道,仁、義、禮、智、信也?!敝炼偈鎰t將仁、義、禮、智、信的“五常之道”作為處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關系的基本法則,也是維持社會穩(wěn)定和人際關系和諧的行為準則。張岳崧自幼以儒家經(jīng)書啟蒙,在瓊山私塾時將《尚書》《易》《詩》《禮》等數(shù)部儒家經(jīng)典作為研讀重點,在粵秀書院讀書時遍覽經(jīng)、史、子、集各類書籍,最終張岳崧成長為儒學名士。因此,以“五?!睘楹诵牡娜寮覀惱硭枷胧菑堅泪隆都矣柺畡t》的指導思想,體現(xiàn)于“十事”教誡規(guī)勸的言辭中,目的是教化子孫明晰為官大義、為民要則、治家精髓、夫婦之道、擇友要義和言行規(guī)范,諄諄教誨、循循善誘引領子孫后代的綿延與成長。
把廉潔清正作為“入官之本”“臣節(jié)之基”
《家訓十則·官箴》記錄的是張岳崧學而優(yōu)則仕的從政箴言,反映了他結束翰林院學習、告假歸養(yǎng)父親、丁憂守制后入仕為官的志向和誓言,直接體現(xiàn)了其撰寫《家訓十則》“既用自箴,亦以共勉”的寫作意圖。
具體而言,《家訓十則》中《官箴》居首,目的是明君恩、析臣節(jié),全君臣之義。張岳崧規(guī)訓子孫“臣節(jié)”即為臣子的氣節(jié),表現(xiàn)為“六計尚廉操守,先乎臣節(jié)”。“六計”見于《周禮·天官·小宰》:“以聽官府之六計,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辟Z公彥疏:“六者不同,既以廉為本”,廉潔成為考察官員的首要標準。廉潔操守正是張岳崧《家訓十則》之《官箴》的核心要義,其言“茍簠簋弗飾”,是對為官者不廉潔的一種說法,見于《漢書·賈誼傳》:“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廢者,不謂不廉,曰‘簠簋不飾’。”為官不廉潔就如同簠簋這兩種重要的祭祀器物和生活器皿不清潔、不修飾、不整齊,其危害是“既蠹國而病民”,也就是禍國殃民。因此,廉潔的操守就是張岳崧勸誡子孫的“臣節(jié)”之基。不僅如此,“清、慎、勤,入官之本;才、智、勇,應務之資”,清廉、謹慎和勤奮是為官者的核心品質,才學、智謀和擔當是為政者的基本素養(yǎng)。
忠孝恭謹?shù)摹熬蛹抑枴?/span>
張岳崧《家訓十則》除官箴條目之外,民則、勸孝、勸慈、勸友、勸恭、夫道、婦職、擇友、集益等九項內容,均是千百年來家訓的常見內容,以儒家思想為指導,對家族成員行為的規(guī)范和勸誡,可以被視為“居家之訓”,旨在培育“家修克謹,即循禮奉法之民”。
具體而言,“居家之訓”中《民則》居首,是教育子孫忠于國家的行為準則,強調為民者要珍享盛世福利,要“守禮正俗,即以恪奉王章”,要“戒訟息爭,無非敬尊憲典”,將國法家規(guī)作為家庭教育的重點,將循禮奉法作為規(guī)范行為的關鍵。
《勸孝》《勸慈》《勸友》《勸恭》《夫道》《婦職》昭示千百年來家庭教育的精髓,規(guī)勸的是家庭成員日常生活中應當具有的行為規(guī)范?!秳裥ⅰ贰秳翊取窂娬{孝親的重要性,前者強調“天地之性人為貴,倫常之本孝為先”,為人子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孝親;后者強調育兒成才要以敬愛父母為前提,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言行篤實的優(yōu)良品質,最終因美質而成大器。《勸友》《勸恭》強調長幼尊卑之間的恭敬謙遜,前者強調:“手足之愛,兄弟是依”,兄友弟恭,休戚與共;后者講求“不藏怒,不宿怨”,長幼之間恭敬謙遜、互敬互愛,才是“涕泣而道”,也就是最動人的情感,有助于“和氣聚于門庭”,并將此“風化推之宗族”?!斗虻馈贰秼D職》強調“先明倡化之原,始盡齊家之道”,夫婦相敬、仁愛守禮是家庭興盛的源頭,也是齊家之道的根本。在闡釋夫婦關系及各自對家庭的貢獻和子女教育的責任時,張岳崧指出“嚴乎男女,倫紀重乎夫妻”,家庭中夫婦男女各守本分是夫妻關系最重要的法則;“以正為義者,夫之綱;以順事人者,婦之職”,受儒家綱常倫理思想的影響,對于夫妻之道的論述存在迂闊之嫌,但夫正妻賢卻成為家風建設綿延流長的精髓;夫妻合力“慎此觀型,庶彰風范”,謹慎地遵循夫妻處事法則,就會逐漸形成良好家風。
如果說上述“居家之訓”是圍繞個人成長和家庭育人的層面展開的諄諄教導,那么《擇友》《集益》篇章在將個人成長置于社會關系中,突出強調的是為人處事的良好品質和原則。張岳崧強調“同道為朋,同志曰友”,交友要“先明慎交之義,更陳集益之方”,要知道“君子之交如水”“同心之言如蘭”,將仁、義、禮、智、信作為交友的準則,才能獲交正直、忠厚、博學的朋友。無論是仕者、學者、曲藝之人還是耕種農人,無不需要知交良友,真正的朋友“善勸過規(guī),其大者在倫紀綱常之要;觀摩砥礪,其深者即身心學問之資”,往往會以“倫紀綱?!眮肀舜藙裾],以規(guī)范的言行來彼此學習、相互勉勵,深交的這類朋友是一個人身心成長、學問精進的資本。
千百年來,在維系家族延續(xù)的諸多要素中,家訓是歷史演變中家族生存之道的經(jīng)驗總結。同樣,隨著秦漢以來漢族移民陸續(xù)進入瓊崖,來自中原家族文化中的家訓文化在海南落地生根,這些或書于典冊,或口耳相傳的家訓,成為哺育后代、凝聚族人的文化力量。張岳崧的《家訓十則》距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受時代限制存有瑕疵,但去蕪存菁、汲取精華,其中所蘊含的廉潔從政為官,奉公守法為民,孝親和睦為家,恭謹謙讓為友等思想,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積累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中華文化精髓所在。
責任編輯:近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