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三純齋主人】《春秋》三傳通讀入門之僖公十五年(2)

        欄目:經(jīng)學新覽
        發(fā)布時間:2024-09-05 22:22:55
        標簽:

        《春秋》三傳通讀入門之僖公十五年(2

        作者:三純齋主人

        來源:“三純齋”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八月初一日庚午

                  耶穌2024年9月3日

         

        [春秋]十有一月壬戌,晉侯及秦伯戰(zhàn)于韓,獲晉侯。

         

        魯僖公十五年,《春秋》最后一條記錄是秦國和晉國的韓原之戰(zhàn)。“十有一月壬戌,晉侯及秦伯戰(zhàn)于韓,獲晉侯?!表n,也稱韓原,大致在今天的陜西韓城和山西芮城一帶。十一月壬戌,晉惠公帥軍隊與秦穆公率領(lǐng)的秦國軍隊在韓地交戰(zhàn),晉國戰(zhàn)敗,晉惠公被秦國俘虜。

         

        雖然此前在解讀的過程中,已經(jīng)多次提到秦國和秦穆公,但相關(guān)記錄都是在《左傳》中出現(xiàn)。這是秦穆公甚至秦國第一次正式出現(xiàn)在《春秋》的記錄中。在魯桓公四年講述芮伯萬事件的時候,已經(jīng)講述過秦國此前的歷史,當時秦國的國君是秦寧公。按《史記·秦本紀》記載,秦寧公四年,對應(yīng)魯隱公被弒殺,即為魯隱公十一年。秦寧公立十二年去世,大庶長弗忌、威壘、三父等聯(lián)手廢了太子,擁立了本不是太子的寧公三子出子,此時出子還是個五歲的小孩。出子六年,三父等又弒殺出子,擁立了故太子,即秦武公。

         

        秦武公三年,誅殺了三父等人并其三族。秦武公立二十年卒,開創(chuàng)活人殉葬先例,按照《史記·秦本紀》的記載“從死者六十六人?!彼ナ篮蠹次坏氖瞧涞艿?,史稱秦德公。秦德公立二年卒,其長子即位是為秦宣公。秦宣公即位十二年后去世,即位的是其弟,史稱秦成公。秦成公立四年去世,即位的是其弟,即此處的秦伯秦穆公,秦穆公元年也是魯僖公元年。秦晉韓原之戰(zhàn)這一年是秦穆公十五年。

         

        再回到《春秋》這條記錄。《公羊傳》對這條解讀如下:

         

        此偏戰(zhàn)也,何以不言師敗績?君獲不言師敗績也。

         

        偏戰(zhàn),此前已經(jīng)解釋過,不再贅述。《春秋》為何沒有在這里明確寫晉國打了敗仗呢?因為國君已經(jīng)被俘虜了,就不必再強調(diào)軍隊打了敗仗了——最高首領(lǐng)都被俘虜了,不用問,就是打了敗仗了。

         

        《榖梁傳》的觀點則略有不同:

         

        韓之戰(zhàn),晉侯失民矣,以其民未敗而君獲也。

         

        韓原之戰(zhàn)的時候,晉惠公早已經(jīng)失去了民心。這次戰(zhàn)爭晉國的百姓并未戰(zhàn)敗,君主卻被秦國俘虜了——言下之意,似乎晉國總體實力上并未受到大損失。

         

        《左傳》則很詳細的交代了這次戰(zhàn)爭的始末:

         

        晉侯之入也,秦穆姬屬賈君焉,且曰:“盡納群公子?!睍x侯烝于賈君,又不納群公子,是以穆姬怨之。晉侯許賂中大夫,既而皆背之。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東盡虢略,南及華山,內(nèi)及解梁城,既而不與。晉饑,秦輸之粟;秦饑,晉閉之糴,故秦伯伐晉。

         

        卜徒父筮之,吉,涉河,侯車敗。詰之,對曰:“乃大吉也,三敗必獲晉君。其卦遇‘蠱’,曰:‘千乘三去,三去之馀,獲其雄狐?!蚝M,必其君也?!M’之貞,風也;其悔,山也。歲云秋矣,我落其實而取其材,所以克也。實落材亡,不敗何待?”三敗,及韓。

         

        晉侯謂慶鄭曰:“寇深矣,若之何?”對曰:“君實深之,可若何?”公曰:“不孫!”卜右,慶鄭吉,弗使。步揚御戎,家仆徒為右。乘小駟,鄭入也,慶鄭曰:“古者大事,必乘其產(chǎn),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訓(xùn)而服習其道,唯所納之,無不如志。今乘異產(chǎn),以從戎事,及懼而變,將與人易。亂氣狡憤,陰血周作,張脈僨(fèn)興,外強中干。進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备ヂ牎?/span>

         

        九月,晉侯逆秦師,使韓簡視師,復(fù)曰:“師少于我,斗士倍我?!惫唬骸昂喂??”對曰:“出因其資,入用其寵,饑食其粟,三施而無報,是以來也。今又擊之,我怠秦奮,倍猶未也?!惫唬骸耙环虿豢舍穑╪iǔ),況國乎!”遂使請戰(zhàn),曰:“寡人不佞,能合其眾而不能離也,君若不還,無所逃命?!鼻夭构珜O枝對曰:“君之未入,寡人懼之,入而未定列,猶吾憂也。茍列定矣,敢不承命。”韓簡退曰:“吾幸而得囚?!?/span>

         

        壬戌,戰(zhàn)于韓原,晉戎馬還濘而止。公號慶鄭。慶鄭曰:“愎諫違卜,固敗是求,又何逃焉?”遂去之。梁由靡御韓簡,虢射為右,輅秦伯,將止之。鄭以救公誤之,遂失秦伯。秦獲晉侯以歸。晉大夫反首拔舍從之。秦伯使辭焉,曰:“二三子何其戚也?寡人之從君而西也,亦晉之妖夢是踐,豈敢以至?”晉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實聞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風。”

         

        穆姬聞晉侯將至,以大子罃(yīng)、弘與女簡璧登臺而履薪焉,使以免(wèn)服衰絰逆,且告曰:“上天降災(zāi),使我兩君匪以玉帛相見,而以興戎。若晉君朝以入,則婢子夕以死;夕以入,則朝以死。唯君裁之?!蹦松嶂T靈臺。

         

        大夫請以入,公曰:“獲晉侯,以厚歸也。既而喪歸,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且晉人戚憂以重我,天地以要我。不圖晉憂,重其怒也;我食吾言,背天地也。重怒,難任;背天,不祥。必歸晉君?!惫涌{曰:“不如殺之,無聚慝焉?!弊由T唬骸皻w之而質(zhì)其大子,必得大成。晉未可滅而殺其君,只以成惡。且史佚(yì)有言曰:‘無始禍,無怙亂,無重(zhòng)怒?!嘏y任,陵人不祥?!蹦嗽S晉平。

         

        晉侯使郤乞告瑕呂飴甥,且召之。子金教之言曰:“朝國人而以君命賞,且告之曰:‘孤雖歸,辱社稷矣。其卜貳圉(yǔ)也?!北娊钥蕖x于是乎作爰(yuán)田。呂甥曰:“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憂,惠之至也。將若君何?”眾曰:“何為而可?”對曰:“征繕以輔孺子,諸侯聞之,喪君有君,群臣輯睦,甲兵益多,好我者勸,惡我者懼,庶有益乎!”眾說。晉于是乎作州兵。

         

        初,晉獻公筮嫁伯姬于秦,遇“歸妹”之“睽(kuí)”。史蘇占之曰:“不吉。其繇曰:‘士刲(kuī)羊,亦無衁(huāng)也。女承筐,亦無貺(kuàng)也。西鄰責言,不可償也。‘歸妹’之‘睽’,猶無相也。'‘震’之‘離’,亦‘離’之‘震’,為雷為火。為嬴敗姬,車說其輹(fù),火焚其旗,不利行師,敗于宗丘。‘歸妹’‘睽’孤,寇張之弧,侄其從姑,六年其逋(bū),逃歸其國,而棄其家,明年其死于高梁之虛?!奔盎莨谇兀唬骸跋染魪氖诽K之占,吾不及此夫?!表n簡侍,曰:“龜,象也;筮,數(shù)也。物生而后有象,像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數(shù)。先君之敗德,乃可數(shù)乎?史蘇是占,勿從何益?《詩》曰:‘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僔(zǔn)沓背憎,職競由人?!?/span>

         

        震夷伯之廟,罪之也,于是展氏有隱慝焉。

         

        冬,宋人伐曹,討舊怨也。

         

        楚敗徐于婁林,徐恃救也。

         

        十月,晉陰飴甥會秦伯,盟于王城。秦伯曰:“晉國和乎?”對曰:“不和。小人恥失其君而悼喪其親,不憚?wù)骺樢粤⑧鲆?,曰:‘必報仇,寧事戎狄?!訍燮渚渥?,不憚?wù)骺樢源孛?,曰:‘必報德,有死無二?!源瞬缓汀!鼻夭唬骸皣^君何?”對曰:“小人戚,謂之不免。君子恕,以為必歸。小人曰:‘我毒秦,秦豈歸君?’君子曰:‘我知罪矣,秦必歸君。貳而執(zhí)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懷德,貳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納而不定,廢而不立,以德為怨,秦不其然。’”秦伯曰:“是吾心也?!备酿^晉侯,饋七牢焉。

         

        蛾析謂慶鄭曰:“盍行乎?”對曰:“陷君于敗,敗而不死,又使失刑,非人臣也。臣而不臣,行將焉入?”十一月,晉侯歸。丁丑,殺慶鄭而后入。

         

        是歲,晉又饑,秦伯又餼之粟,曰:“吾怨其君而矜其民。且吾聞唐叔之封也,箕子曰:‘其后必大。’晉其庸可冀乎!姑樹德焉以待能者?!庇谑乔厥颊鲿x河?xùn)|,置官司焉。

         

        第一段講述晉惠公如何得罪多人并最終引發(fā)這次戰(zhàn)爭。秦穆姬,就是申生的姐姐,嫁給了秦穆公。賈君,從后面說“晉侯烝于賈君”看,本來應(yīng)該是晉獻公的女人、是晉惠公的庶母。賈君可能跟穆姬的私交比較好,所以穆姬才托付晉惠公照顧她,但沒想到這一照顧就照顧過頭了,直接照顧到床上去了。秦穆姬叮囑這個弟弟回去后要“盡納群公子”,就是希望他即位后能修正父親晉獻公當年誅殺宗室的錯誤,將那些被迫流亡在外的公室子弟重新接回來。杜預(yù)認為這里的“群公子”是“晉、武獻之族”,但我個人傾向于主要是此前被逼出奔的重耳等晉獻公的公子們——但晉惠公估計是覺得群公子回來了對他會構(gòu)成威脅,所以并未去做。從后來晉國的發(fā)展看,秦穆姬的這個建議其實非常好,如果采納了晉國的公室勢力不至于一直衰弱以至于后來大夫坐大三家分晉。秦穆姬與晉惠公同父異母,秦穆公之所以當初愿意扶助晉惠公即位,雖然有晉國割地賄賂的緣故,但估計跟這層親戚關(guān)系的存在也有很大干系。得罪了穆姬,意味著此后秦晉之間發(fā)生矛盾的話,晉惠公就失去了一個很好的中間人斡旋。

         

        “中大夫”,參照《國語·晉語·里克殺奚齊而秦立惠公》里記載,當初晉惠公跟秦國公子談判希望秦國支持自己的時候,曾說“中大夫里克與我矣,吾命之以汾陽之田百萬。丕鄭與我矣,吾命之以負蔡之田七十萬?!彼詴x惠公“既而皆背之”的中大夫應(yīng)該是指里克?鄭等?!昂油饬谐俏濉?,指黃河以南的五座城池,站在晉國角度黃河以北、以東是河內(nèi),以南、以西是河外?!皷|盡虢略,南及華山,內(nèi)及解梁城”是當初答應(yīng)宋公秦國的河外五城的區(qū)域,虢略即虢國的邊界;解梁,就是今天的山西省永濟市解州,所謂河?xùn)|解州就是這里,這里后來出了大名鼎鼎的一個人物,就是武圣人關(guān)羽。

         

        晉惠公能被晉國內(nèi)部接納,外有秦國支持,內(nèi)靠賄賂權(quán)臣。但是當初給大夫們畫了個餅,最后卻不落實,這就有點小氣不會做事了,得罪了內(nèi)部勢力集團。至于承諾的秦國河外五城不給,不光是得罪了秦國,更重要的是失信,意味著此后晉惠公或者晉國對諸侯做出的任何承諾,別人都信不過。秦晉之間因為饑荒問題,對對方災(zāi)情做出截然不同的反應(yīng),此前已經(jīng)講述,此處不再贅述。但這也進一步加劇了秦晉之間的矛盾,成為這次戰(zhàn)爭爆發(fā)的直接起因。

         

        第一段意思說,當初晉惠公回國繼承君位的時候,秦穆姬叮囑他要對賈君多加照顧,并且說:“你要把群公子都接納回晉國。”晉惠公回國之后,與賈君私通,而且沒有接回群公子,所以穆姬對他心生怨恨。當初晉惠公曾許諾繼承國君之位后給中大夫們厚禮致謝,但后來也違背了承諾未做到。當初曾經(jīng)許諾秦國以黃河之外五座城池作為酬謝,范圍是東起虢國邊界,南到華山,晉國這邊到解梁城,但做了國君之后也不給秦國。晉國發(fā)生了饑荒,秦國運送糧食給晉國救援,秦國發(fā)生饑荒,晉國卻不肯賣糧食給秦國,故而秦穆公攻打晉國。

         

        第二段主要講述了秦國在戰(zhàn)前對此次戰(zhàn)爭結(jié)果進行占卜的情況。卜徒父,是秦國負責占卜的官員。筮,是用蓍草占卜。大河,就是黃河。蠱,是六十四卦之一,卦象是上艮下巽,其六爻自下而上分別是初六、九二、九三、六四、六五、上九。其中最上面三爻構(gòu)成艮卦,最下面三爻構(gòu)成巽卦。“吉,涉河,侯車敗”和“千乘三去,三去之馀,獲其雄狐”這兩句卜辭,不是出自《易經(jīng)》,或許這位卜徒父的占卜理論另有師承?!啊M’之貞,風也”的貞,指內(nèi)卦,即下面三爻組成的卦;“其悔,山也”的悔,指外卦,即上面三爻組成的卦。蠱卦的卦象是上艮下巽,即貞(內(nèi)/下)卦是巽卦,巽卦最基礎(chǔ)的象征是風?;冢ㄍ?上)卦是艮卦,艮卦最基礎(chǔ)的象征是山。按照后面卜徒父說的“我落其實而取其材”,可以推出來這里的貞(內(nèi)/下)卦巽卦,代表了秦國;悔(外/上)卦艮卦,代表著晉國——實際上占卜的時候,就是內(nèi)卦代表主方,外卦代表客方。秦穆公攻打晉國,是在秋季,所以卜徒父認為這是利于風而不利于山的季節(jié),因為秋風起山上樹木的果實都會被吹落,樹木自身也未必禁得住風寒,大部分會有枯萎乃至死亡的可能——正如杜預(yù)注釋至此說的“風吹落山木之實,則材為人所取?!睂τ隰挢韵笳鞯臅x國而言,這顯然不是好兆頭。雙方接觸后的前三仗,相比較后來的韓原之戰(zhàn)顯然不是重點,所以“三敗,及韓”就略過。

         

        第二段意思說,卜徒父用蓍草占卜,結(jié)果是吉。卜辭說“渡過大河,晉侯的車子毀壞?!保ㄇ啬鹿﹩査敿毜慕忉?,卜徒父回答說:“占卜的結(jié)果是大吉大利。打敗他們?nèi)?,必將俘虜晉國國君。這一卦是蠱卦,占卜的結(jié)果說‘打敗千乘之國三次,三次之后就會獲得對方的雄狐’。雄狐,就是對方君主的象征。蠱卦的內(nèi)掛是風,外卦是山。此時正是秋季,我們的風從他們的山上吹過,吹落山上的果實,取得他們的木材,所以我們必然克敵制勝。他們的果實落地,木材喪失,不打敗仗更待何時?”雙方開戰(zhàn),打了三仗之后,晉軍敗退至韓。

         

        第三段和第四段可以說是韓原之戰(zhàn)的前奏。第三段主要是講述晉惠公和慶鄭之間的矛盾。步揚,杜預(yù)注釋說是“郤犫之父?!编S犫在后面《左傳》里會多次出現(xiàn),到時候我們再細說。家仆徒,從名字看似乎本身屬于某個人的家臣,但也有人認為就是晉國的大夫,其名就是這樣而已。小駟,是鄭國人送給晉惠公的馬名。

         

        第三段意思說,晉惠公對慶鄭說:“敵人已經(jīng)深入我們晉國了,怎么辦?”慶鄭回答說:“是國君您的所作所為才導(dǎo)致這樣的局面,我們能怎么辦?”晉惠公說:“你這個人很無禮?。 弊屨疾房凑l適合做他的車右。占卜的結(jié)果是慶鄭最適合,晉惠公不愿意用慶鄭為車右。于是讓步揚駕戎車,家仆徒為車右。用小駟駕車,小駟是鄭國送的。慶鄭說:“古人遇到大事,必定用本國的馬匹來駕車,因為生于本地熟悉水土知曉人心,會安心的服從主人的教訓(xùn),順服的去熟悉道路,隨便在哪驅(qū)使,沒有不按主人心愿來的。而今用異國送來的馬匹駕車作戰(zhàn),一旦遇到意外變故馬匹必然驚懼,就會與駕車人的意愿相違背,緊張得亂噴氣,變得暴躁不安,體內(nèi)的血液全身沸騰流動,血管暴漲凸起,表面看著強壯實際上卻很虛弱。進退不聽指揮,不能靈活周轉(zhuǎn)掉頭,國君將來必定會后悔的?!睍x惠公沒聽他的建議。

         

        慶鄭應(yīng)該是比較親秦的,而且此前在救援秦國饑荒一事上也表現(xiàn)出了卓越的遠見。所以晉惠公在敗退至韓原的時候就征求慶鄭的意見。但慶鄭在回答的時候,表現(xiàn)出了對晉惠公此前行為的不滿,晉惠公說他“不孫?。ㄗⅲ簩O通遜,即謙遜恭敬的意思)”,倒也是事實。

         

        晉惠公無奈之下,做出要與秦國決戰(zhàn)的決定,并且做了準備工作。但就后面對車右、戰(zhàn)馬的選擇看,他此時有點意氣用事,缺乏冷靜和理智。車右執(zhí)戈矛負責消滅近身的敵人,在戰(zhàn)場上就是國君最貼身的保鏢,對于這樣的重要崗位,他本想通過占卜選擇一個好的人選,但因為占卜的結(jié)果是慶鄭,這使得晉惠公很不爽,于是他任性了一把,不聽天意而是遵從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人為地另選了——迷信的說這是違背天意,不是個好兆頭。因為在我們后人的角度看,占卜最大的作用是精神暗示,以天意的形式堅定大家對做出的決定的信心,所以如果不遵循占卜的結(jié)果,其結(jié)果就是影響士氣。慶鄭對用小駟做戰(zhàn)馬一事發(fā)表了一番言論,這番言論即使我們今天的人看,也是非常有科學道理的,并非迷信胡說八道。可惜晉惠公對慶鄭已經(jīng)有了偏見,慶鄭說啥他都不會聽的。成語“外強中干”的出處就是慶鄭論小駟這段話。

         

        第四段講述韓簡對秦晉這一戰(zhàn)的預(yù)判和秦晉之間的一次言辭交鋒。韓簡,杜預(yù)注釋說是“晉大夫韓萬之孫?!濒敾腹曛v述曲沃代翼的陘庭之戰(zhàn)時,《左傳》有“韓萬御戎”的記錄,按杜預(yù)說法韓萬是曲沃莊伯的弟弟,則論輩分與晉惠公的父親晉獻公是一輩——他的后代,就是三家分晉之一的韓氏。

         

        第四段意思說,九月,晉惠公帥軍隊迎戰(zhàn)秦國軍隊。派韓簡去偵察秦國軍隊的情況。韓簡回來匯報說:“秦國的軍隊人數(shù)比我們少,但能打仗的勇士,是我們的一倍?!睍x惠公問:“為何這樣說?”韓簡回答說:“當初您流亡秦國是他們資助的您,您能回國做國君也是秦國對您的寵愛支持,我們晉國遇到饑荒的時候是秦國人援助了我們糧食。秦國給我們晉國三次大恩,但我們沒有報答,所以才來攻打我們。如今我們反而去還擊人家,我們軍士懈怠,恐怕秦國勇于戰(zhàn)斗的戰(zhàn)士比我們多一倍都不止?!睍x惠公說:“一個人尚且不可以侮辱,何況一個國家!”于是派人去跟秦國人請戰(zhàn),說:“寡人不才,能聚集我們的人而沒法讓大家退去,您如果不退回去,(真要開戰(zhàn)了)將來會沒地方可以逃命?!鼻啬鹿晒珜O枝對答說:“貴君當初沒有回國為國君的時候,寡人就為您擔憂,回到晉國之后君位還沒有安定,我還為您擔憂。假如您覺得如今君位已定,(執(zhí)意要戰(zhàn)),我們不敢不應(yīng)戰(zhàn)。”韓簡退下,說:“我如果將來只是被俘虜就已經(jīng)是幸運了!”

         

        從這段記錄看韓簡也是個親秦派,不過他說的也都是事實。晉惠公顯然對韓簡偵察敵情回來后說的一番話很不滿——倒也不怪晉惠公,韓簡這番話明顯是長敵人銳氣滅自己的威風,嚴重影響軍心。說句不客氣的,即使韓簡言之有理,此時拉出去斬了也不過分。所以才氣呼呼懟了韓簡一句“一夫不可狃,況國乎!”狃,是羞辱的意思。言下之意,這次交戰(zhàn)涉及到堂堂晉國的尊嚴,怎么能任秦國人羞辱呢?至于請戰(zhàn)的說辭,看起來是威脅,實際上是自欺欺人,以晉惠公身邊人的表現(xiàn)看,晉惠公這句“能合其眾而不能離”就是睜著眼說瞎話么。秦國顯然對晉惠公的威脅不以為然,懟回去的話明顯帶著揶揄嘲諷。韓簡說“吾幸而得囚”是個省略句,完整的表達應(yīng)該是類似“茍被囚,亦吾幸矣”這樣——比起命喪疆場,被俘虜囚禁當然更幸運。

         

        第五段,交代了韓原之戰(zhàn)的經(jīng)過。壬戌日,秦、晉雙方在韓原開戰(zhàn)。晉惠公戎車的戰(zhàn)馬陷入泥濘之中無法前行。晉惠公呼叫慶鄭,慶鄭說:“您剛愎自用不聽勸諫,違背占卜的意愿,這次打敗仗是自找的,又能逃到哪呢?”于是自己離開了。梁由靡給韓簡駕車,虢射為車右,攔住了秦穆公,眼看就要抓住秦穆公了,慶鄭呼叫他們?nèi)ゾ葧x惠公,結(jié)果失去了捉住秦穆公的機會。秦國俘虜了晉惠公后回國。晉國的大夫們披散著頭發(fā),拔營跟在后面。秦穆公讓人去辭謝他們說:“你們何必如此憂傷呢?寡人跟你們的國君往西行,只是你們晉國的妖夢要應(yīng)驗了而已,我怎么敢將來做得太過分?”晉國的大夫們就三拜叩首說:“貴君腳踩后土頭頂皇天,皇天后土都聽到了您說的話,我們這些臣子怎么敢不等在下風聽從您的吩咐。”

         

        從這段記錄看,戰(zhàn)爭開始后,果然,此前慶鄭對于晉惠公用鄭國小駟做戎車戰(zhàn)馬的判斷應(yīng)驗了。晉惠公呼叫慶鄭,顯然是叫慶鄭來救援自己。但是在國君生死存亡之際,慶鄭不光不去施救,居然又冷冷懟了自己國君一次——只能說這個人很個性?!般怪G違卜”是兩件事,愎是剛愎自用的意思,愎諫就是因為剛愎自用而不聽勸諫——指此前晉惠公不聽自己勸諫堅持用小駟駕車;違,是違背的意思,違卜就是違背占卜的結(jié)果——指晉惠公不遵從占卜的結(jié)果,不愿意用慶鄭做車右。關(guān)鍵是懟完他并沒有施救,反而自行離去——作為臣子而言,慶鄭此時確實做得過分了,臣子的本分是盡忠,這時候無論如何都應(yīng)該救助自己的國君——這也是當年為何陳賡會在戰(zhàn)場上冒死也要背著蔣先生逃生的緣故。

         

        但是戰(zhàn)爭并不是一邊倒的。梁由靡、韓簡、虢射的組合就差點出彩?!拜`秦伯,將止之”的輅是迎上去的意思,說明晉國也差點俘虜了秦穆公——要不是慶鄭以救晉惠公為理由,從中作梗引開救兵的話。這里我不知道慶鄭到底是不是秦國的臥底晉國的豬隊友,只能善意的猜測,慶鄭雖然前面懟了晉惠公,但還是沒忘記臣子的職責,怕自己一人無法救下國君,所以跑過來找?guī)褪至恕斎?,陰差陽錯的救了秦穆公,否則韓原之戰(zhàn)的結(jié)果就是另一種寫法了。這也解釋了為何《榖梁傳》會認為韓原之戰(zhàn)是“其民未敗而君獲”。

         

        國君被俘虜之后,晉國大夫們主動放棄了抵抗,秦穆公押著晉惠公往秦國走,這些晉國的大臣就以罪人的形象默默跟在后面,“反首拔舍”的反首,即披散頭發(fā);拔舍,即拔營起寨。秦穆公之所以說“寡人之從君而西”是因為秦國在晉國西面。他說晉惠公被秦國俘虜是“晉之妖夢是踐”,意思就是此前申生鬼魂給狐突托夢預(yù)言此時成真了。但晉國大臣的夢何以秦國的國君都知道呢?所以這段記錄的真實性很值得懷疑和玩味,我覺得大概率是后人附會的?;侍旌笸粒际侵袊裨拏髡f中的神仙,其實說白了就是天和地。晉國群大夫以皇天后土之詞答復(fù)秦穆公,其實就是告訴秦穆公,您說的話天和地可都聽見了,以后萬一您食言對我們國君做出過分舉動,小心遭報應(yīng)——這里晉國大夫擔心的秦國會做出的過分舉動是什么,即秦穆公承諾給他們的“豈敢以至”是什么,后面我們就明白了。

         

        第六段講述了穆姬救晉惠公。太子罃,就是后來的秦康公。免服衰絰,指身穿喪服——跟前面說的許僖公降楚的時候“大夫衰絰,士輿櫬”一個道理,都是表明了不惜一死的決心。靈臺,杜預(yù)注釋說“在京兆鄠縣,周之故臺?!比绻沁@樣,則意味著秦穆姬安置晉惠公的地方離秦都雍城還有數(shù)百里遠,似乎不大可能。楊伯峻先生認為應(yīng)該是秦國都城郊外的建筑。從秦穆姬派人傳遞給秦穆公的威脅信息內(nèi)容看,我覺得楊先生的說法更可信些。

         

        第六段意思說,穆姬聽說秦軍俘虜了晉惠公就要回到秦國了,于是帶著太子罃、弘及女兒簡璧登上高臺,腳下踩著柴薪,派人穿著喪服去迎接秦穆公,告訴秦穆公說:“上天降下了災(zāi)禍,讓我們秦國和晉國兩國的國君不能和平相處而要兵戎相見。若晉君早上入城,那婢子晚上就死;晉君晚上入城,則婢子(第二天)早上就死去。請國君您自己決定吧。”(秦穆公)于是把(晉惠公)安置在了靈臺。

         

        穆姬攜帶子女以自焚威脅秦穆公,說明對晉惠公這個同父異母的兄弟,穆姬還是很照顧很掛念——即使晉惠公此前已經(jīng)得罪了穆姬,但生死關(guān)頭穆姬還是不計前嫌想著救下他。姐姐對弟弟的愛,真的就是如此啊。

         

        第七段,講述秦國大夫們就如何處置晉惠公進行討論,以及秦穆公最后的決定?!按蠓蛘埲搿笔÷粤速e語,聯(lián)系上文顯然完整的句子應(yīng)該是“大夫請以晉侯入”,因為晉惠公是此次戰(zhàn)爭最大的戰(zhàn)利品,按照當時的禮儀,得勝歸來要在太廟祭廟獻俘,甚至殺掉俘虜中地位尊貴的來給神靈獻禮——這就是當初晉國大夫們擔心秦國對晉惠公做出的過分舉動。這也是為何穆姬一聽說晉惠公被俘虜就要帶著孩子以自焚威脅,不許讓秦穆公帶著晉惠公進入都城。因為一旦進入都城,在當時的禮制風俗下,在狂熱的大夫們的壓力下,秦穆公是否能頂住壓力而保全晉惠公,那就真不好說了。秦穆公說的“既而喪歸,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指的也是穆姬以死要挾這件事。公子縶,是秦國的大夫,但沒有查到他的父親是哪位秦國國君,大概率是秦穆公三兄弟之一。他主張殺了晉惠公,以免晉惠公將來又生事端,顯然做出這個判斷的基礎(chǔ)是結(jié)合此前晉惠公的表現(xiàn),使得他對晉惠公的人品持懷疑態(tài)度。子桑則比較理智,提出晉國用太子做人質(zhì)換回晉惠公,換取晉國的重謝。在當時的情況下其實這是最優(yōu)解。畢竟晉國是大國,又與秦國唇齒相依,“晉未可滅而殺其君,只以成惡”是秦國不得不考慮的現(xiàn)狀。子桑提到的史佚,是周武王時期的太史。按照《史記·天官書》的記載,“昔之傳天數(shù)者:高辛之前,重、黎;於唐、虞,羲、和;有夏,昆吾;殷商,巫咸;周室,史佚、萇弘;於宋,子韋;鄭則裨灶;在齊,甘公;楚,唐眛;趙,尹皋;魏,石申。”說明史佚應(yīng)該也是主要負責天文觀測的官員,因其職業(yè)的特殊性,所以成為了歷史上著名的智者。有人認為史佚就是當初記錄周成王桐葉封弟留下了“君無戲言”的那位史官。另外這里提到的很多人物如萇弘、子韋、裨灶等,都是他的同行,后面在《左傳》里也會都看到相關(guān)記錄,到時候我們再細說。子桑引用史佚說的“無始禍,無怙亂,無重怒”,是很厚道的與人相處注意事項。無始禍,即自己不要首先挑起事端;無怙亂,即不要借助發(fā)生動亂的機會謀取利益;無重怒,即不要加重別人的憤怒,因為人憤怒的時候容易失去理智被情緒左右,做出極端的事情來。如果不遵從這三原則,就會出現(xiàn)“重怒難任,陵人不祥”的后果。史官在當時屬于高級知識分子,又有大量的前代文獻案例可以研究,總結(jié)出來的人生經(jīng)驗都是血的教訓(xùn)。“無始禍,無怙亂,無重怒”三原則核心就是與人為善。

         

        第七段意思說,秦國的大夫們請求把晉惠公帶進都城。秦穆公說:“我們俘獲了晉侯,帶著豐厚的戰(zhàn)利品回來了。如果接著因此發(fā)生喪事,這次戰(zhàn)爭的勝利又有什么用呢?對諸位大夫而言又有什么益處?而且晉國人為他們國君非常擔憂感動了我,用對天地的盟誓來約束我。不考慮晉國人的擔憂,會加重他們的憤怒。我如果食言,就是違背了對天地的承諾。對方的憤怒加重了,我們就難以承受;違背對天地的誓言,則不吉利。我一定會讓晉君回到晉國的?!惫涌{說:“不如殺了他,免得將來他又生出禍端?!弊由Uf:“把他送回晉國,但讓他的太子來做人質(zhì),這樣他們必然會給我們優(yōu)厚條件來講和。如果不能滅掉晉國但殺掉了他們的國君,只會使雙方關(guān)系惡化。而且史佚曾有言,說:‘無始禍,無怙亂,無重怒。’別人的憤怒加重了我們就難以承受,欺凌別人不吉祥?!庇谑乔貒鈺x國求和。

         

        第八段,講述了晉國內(nèi)部幾個能干的大臣如何應(yīng)對當時面臨的困境實現(xiàn)轉(zhuǎn)危為機的。子金,即瑕呂飴甥,字子金,就是此前出現(xiàn)過的陰飴甥,也稱呂甥或呂飴甥。郤乞,是晉國的大夫,此前應(yīng)該是追隨晉惠公身邊所以才能被派回晉國傳遞信息。圉,是晉惠公的兒子,也就是后面呂甥說的“征繕以輔孺子”的孺子,后來即位為晉懷公。爰田,杜預(yù)注釋說“分公田之稅應(yīng)入公者,爰之于所賞之眾?!本褪前驯緛砉业耐恋胤纸o大家。

         

        第八段記錄意思說,晉惠公派郤乞把情況告訴了瑕呂飴甥,召喚他前來。子金教郤乞怎么跟國人說話,說:“把國人聚集在一起,以國君的名義賞賜他們,并且告訴大家說,國君說了:‘我即使回來了,但辱沒了江山社稷矣。你們占卜一下,還是立圉為國君吧’。”果然,眾人聽說后都大哭起來。晉國于是分了公田的稅賦來賞賜大家。呂甥說:“國君流亡在外不為自己擔心,而為我們?nèi)撼紦鷳n,這是莫大的恩惠。我們應(yīng)該做什么呢?”眾人都問:“我們能做什么?”呂甥回答說:“征收賦稅,輔助幼主。諸侯聽說后,知道我們雖然失去了國君但又有了新國君,群臣團結(jié)一致軍隊人數(shù)增加。過去與我們交好的國家會勉勵我們,與我們交惡的國家會害怕我們,這樣做應(yīng)該對晉國有好處吧!”眾人都很高興(就按照他說的去做)。晉國乘機改革了兵制。

         

        從這段記錄看,首先晉國雖然國君被俘虜,但國家的根本沒有被動搖,政局依然平穩(wěn),說明國基牢靠。其次瑕呂飴甥這個人很懂得心理戰(zhàn),一番蠱惑性言論,巧妙的轉(zhuǎn)危為機。而且在這種悲情渲染下,還故意給大家好處,拿出本來應(yīng)該是入國庫的公田稅賦賞給大家,進一步收買人心,這樣一對比,國君這么愛護我們,大臣們怎么不可能報答國君?呂甥趁機發(fā)出的“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憂,惠之至也。將若君何?”這一靈魂拷問,誰都會被他牽著鼻子走了,明知道是坑也只能跳了。所以在眾人的追問下,呂甥進一步提出了應(yīng)對之策,獲得了上下的支持。應(yīng)對之策無外乎富國強兵。晉國采取的政策一是“征繕”。稅賦、軍賦為征,整頓政治為繕。二是“作州兵”。即改革軍隊兵制,擴大軍隊數(shù)量??傮w來說就是改革稅賦、兵制及行政管理能力。我記得之前讀一本外國人寫的《亞洲史》里面提到一個觀點,大致意思說,稅賦和軍隊是支撐國家政權(quán)的兩個最基本要件,晉國恰好也是重點從這兩方面入手的,可見我們老祖宗的政治智慧還是非常厲害。

         

        第九段,講述了一段此前發(fā)生的占卜。伯姬,就是秦穆姬。史蘇,此前在《左傳》里沒有出現(xiàn)過,但我們講述晉國歷史的時候提到《國語·晉語》里有過幾處關(guān)于他的記錄,都是預(yù)言驪姬亂晉的,從相關(guān)記錄看,這個人應(yīng)該主要生活在晉獻公時代。韓簡引用的 “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僔沓背憎,職競由人”出自《詩經(jīng)·小雅·十月》。僔,是聚集在一起的意思;沓,表示說話多;背,是背過去的意思;憎,是憎惡。僔沓背憎,即表面上親熱話多,背過去則互相憎恨。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當面人背后鬼。詩句大致意思說,百姓們遇到災(zāi)害,不是由于老天降罪。人們都是當面說好話背后說壞話,災(zāi)禍都是人們自己互相傷害造成的。

         

        第九段意思說,當初晉獻公要把伯姬嫁給秦國,用蓍草占卜。得出的本卦是歸妹,變卦為睽,史蘇占卜說:“不吉利。這個繇詞說‘士刲羊,亦無衁也。女承筐,亦無貺也?!鹭宰兂呻x卦,就如離卦變成震卦。震是雷,離是火,說明嬴姓打敗了姬姓。車子脫落了伏兔,大火燒毀了旗子,預(yù)示著不利于行軍打仗,將會在宗丘打敗仗?!畾w妹’變?yōu)椤ァ?,有孤獨的征兆,敵人張弓射向我們,侄子要依從姑姑,六年后要逃離,逃回自己的國家,但拋棄了自己的家庭,第二年死在了高梁這個地方的廢墟中。”等到晉惠公被秦國俘虜了,他說:“當年先君要是聽從了史蘇占卜的結(jié)果(不與秦國結(jié)親),我也不至于有今天這下場?!碑敃r韓簡在身旁服侍他,回答說:“用龜甲占卜,得出的結(jié)果是象形,用蓍草占卜,得出的結(jié)果是數(shù)字。萬物都是出生就有了形象,有了形象后才可以滋潤生長,滋生以后才有了數(shù)字。先君自己道德敗壞,難道是卜筮的緣故嗎?史蘇占卜的結(jié)果,即使不依從,又有何益處?《詩經(jīng)》說:‘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僔沓背憎,職競由人?!?/span>

         

        這里又遇到了一次算卦,本卦是歸妹,變卦是睽。歸妹是震上兌下,六爻依次是初九、九二、六三、九四、六五、上六。睽是離上兌下,六爻依次是初九、九二、六三、九四、六五、上九。兩卦之間的差異就是歸妹卦的上六變?yōu)榱祟ヘ缘纳暇?。歸妹卦的上六爻辭是“女承筐,無實;士刲羊,無血。無攸利?!眲l,是用刀割殺的意思。爻辭意思大致說,女子捧著框子卻沒有東西可以盛,男子拿刀殺羊,卻不流血——顯然都是徒勞無功的意思。所以結(jié)論是“無攸利”,即得不到好處。史蘇說的“士刲羊,亦無衁也。女承筐,亦無貺也”的衁,還是血的意思;貺,是賜予、給予的意思。與爻辭表達的含義是一致的。我看到有資料對此進一步解釋說,古代婚禮中,新娘手持提籃,里面盛上棗、栗、干肉等物品,作為拜見公婆的禮物;男子要在婚禮上宰羊,作為婚禮宴飲的菜肴。這句卜辭,就意味著新娘子沒有禮物,婚禮上沒有菜肴——對于婚禮而言,這顯然不符合正常的情形,不是個吉利的兆頭。

         

        至于“西鄰責言,不可償也”,應(yīng)是說把女兒嫁給西邊的鄰居,但占卜顯示不吉利,如果別人因此有怨言,也沒法辯解——實際上西方的鄰居看到了不會有怨言的,因為占卜的結(jié)果是對晉國不利而對西方的鄰居有利。秦國,就在晉國的西邊,挨著晉國,就是這里的“西鄰”?!啊畾w妹’之‘睽’,猶無相也”,是因為“歸妹”卦象下邊的兌卦象征少女,上面的震卦象征長男,兩卦相疊組成的歸妹卦,本身是婚姻之象。但變成睽卦之后,下面是兌上面是離,所謂的“‘震’之‘離’,亦‘離’之‘震’,為雷為火”,說的就是歸妹變睽。睽卦的下面是兌卦,象征水澤,上面是離卦象征火,所謂水火不相容,睽就是“對立暌違”的意思,既然彼此相克不相容,自然是不會互相幫助,故而有“‘歸妹’之‘睽’,猶無相也”的結(jié)論。

         

        史蘇前面得出的這些結(jié)論,還好解釋。但后面得出的結(jié)論,就精準得讓人難以解釋了——而這幾條結(jié)論,可以說提前預(yù)言了韓原之戰(zhàn)的各種細節(jié)。首先,為何能得出“為嬴敗姬”——即秦國打敗了晉國——這樣的結(jié)論?畢竟前面卦象看,我們只能得出這個女兒嫁給秦國,對晉國而言不是好事。但無法看出就一定意味著是秦國跟晉國發(fā)生沖突。因為按常理結(jié)了姻親之后,關(guān)系應(yīng)該更親近才是。杜預(yù)在注釋到此的時候解釋說“震為雷,離為火,火動熾而害其母,女嫁反害其家之象。故曰為嬴敗姬?!贝笾乱馑颊f,歸妹變?yōu)轭ヘ裕淖兊氖巧厦娴恼鹭宰優(yōu)榱穗x卦,離卦象征火,火這個東西,越旺盛,反而越會對自己的母體造成傷害(注:因為燃燒的就是自己),這一卦就是女兒出嫁了反而對娘家造成傷害的意思,所以說“為嬴敗姬”。我自己琢磨,覺得無論是歸妹,還是睽,內(nèi)卦都是兌,沒有發(fā)生變化。前面說了,內(nèi)卦代表本國,即卦象預(yù)兆晉國沒有發(fā)生什么變化。但歸妹變?yōu)轭?,象征對方的外卦則從震變成了離,變成離之后水火不相容,彼此對立的程度明顯加深,意味著成為了敵對雙方。所以,即使“為嬴敗姬”最基礎(chǔ)的意思是說,因為出嫁到了嬴姓國家而導(dǎo)致姬姓國家衰敗,是想表達這樁婚姻如果成了對晉國不利而已,所以睽卦預(yù)示著秦、晉反目。而無論是象征雷電的震,還是象征火的離,對于象征水澤的兌而言,都是自上而下的打擊。兌處于下,屬于被動承受打擊的一方。所以得出晉國被打敗的結(jié)論似乎就能說得通了。

         

        史蘇關(guān)于韓原之戰(zhàn)精準預(yù)言的第二個結(jié)論是,“車說其輹,火焚其旗,不利行師,敗于宗丘?!边@里的“說”,讀作“脫”,意思也是脫落。輹,是車伏兔,就是古代戰(zhàn)車上墊在車箱和車軸之間的木塊,上面承載車箱,下面呈弧形,架在軸上?!败囌f其輹,火焚其旗,不利行師”,就是說車子毀壞了,火燒了旌旗,打了敗仗了——這就是精準的預(yù)言了晉惠公在韓原戰(zhàn)場上的窘境。

         

        為何會得出“車說其輹”?因為歸妹卦上面的震,也象征車。《國語·晉語》里有一篇《重耳親筮得晉國》,講重耳占卜自己未來,司空季子解讀卦象時提到有“震,雷也,車也”,說明震可以象征車在當時應(yīng)該是共識。而下面的兌,也象征毀損(注:《十翼》里有“兌為澤、為少女、為巫、為口舌、為毀折”的說法)。“車說其輹”,就是車子下面毀壞了。

         

        但是如何解釋得出“火焚其旗”的結(jié)論,就有點難。只能大致猜測是因為睽卦上面的離代表火,也象征兵災(zāi)(注:《十翼》里有“離為火、為日、為電、為中女、為甲胄、為戈兵”)。但是這個“旗”是從哪里得出的象征,不得而知了,只能猜測說此時的兌卦代表著旗子,旗子在下面火在上面,就是旗子被火燒著,而旌旗往往象征軍隊。

         

        “敗于宗丘”說明打敗仗的地方是宗丘。我看很多人解釋說宗丘是韓原的別稱,如果是這樣,晉惠公就會對這個地方保持足夠的警惕。因為如果之前申生托夢狐突預(yù)言晉在韓打敗仗這一靈異事件,真的是很早之前就發(fā)生且傳的大家都知道了,晉惠公不可能不警惕韓這個地名,如果晉惠公沒有警惕,只能說相關(guān)的靈異事件都是后來添油加醋的結(jié)果。我傾向于宗丘并不是具體的地名,只是大致劃一個范圍而已,即有晉國宗廟的地方,說白了,就是說戰(zhàn)爭發(fā)生在晉國境內(nèi)。所謂的宗丘是韓原的別稱說,我覺得是后人硬附會理解的。

         

        史蘇關(guān)于韓原之戰(zhàn)精準預(yù)言的第三個結(jié)論是準確預(yù)言了韓原之戰(zhàn)的后續(xù)影響,即“‘歸妹’‘睽’孤,寇張之弧,侄其從姑,六年其逋,逃歸其國,而棄其家,明年其死于高梁之虛”。

         

        “‘歸妹’‘睽’孤,寇張之弧”,這兩句大致應(yīng)該是從睽卦的上九爻——即睽卦與歸妹卦唯一不同的一爻——的爻辭得出的結(jié)論,睽卦上九爻的爻辭是“上九,睽孤,見豕負涂,載鬼一車,先張之弧,後說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則吉?!弊置嬉馑即笾抡f,上九爻,預(yù)示著非常孤獨?;秀敝锌匆娯i一身泥濘,看見一輛車上滿載著鬼,于是拉開弓要射,后來又放下了弓,因為不是盜寇,而是來婚配的。往前走,遇到下雨就會吉利。因為“先張之弧”是上九爻,上九爻屬于外卦,代表對方,所以就有“寇張之弧”的結(jié)論。

         

        但是,怎么接著得出“侄其從姑,六年其逋(注:逋,是逃亡的意思),逃歸其國,而棄其家,明年其死于高梁之虛”這么精準的結(jié)論,即使我站在后人的角度明知道結(jié)果如此,也無法從結(jié)果反推出原因,只能說史蘇另有一些不為我們所知的秘術(shù)。

         

        晉惠公在秦國做囚徒,想起了這一卦,開始抱怨他爹晉獻公,明知道穆姬嫁給秦國不是好事還要嫁。結(jié)果被韓簡懟了一頓。韓簡說的“龜,象也;筮,數(shù)也。物生而后有象,像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數(shù)”,是當時人們對龜甲占卜和蓍草占卜的態(tài)度,因為象是事物的本源,所以普遍認為龜甲占卜更準確、更神圣。故而晉獻公四年,占卜娶驪姬一事的時候,卜人說“蓍短龜長”,就是代表兩種方式占卜結(jié)果不一樣的時候,更傾向于相信龜甲占卜的結(jié)論。韓簡說的“先君之敗德,乃可數(shù)乎?史蘇是占,勿從何益?”意思就是先君道德敗壞是本源(注:即“象也”),蓍草占卜出來的結(jié)果已經(jīng)是注定的,跟從不從史蘇這一卦沒任何關(guān)系,都改變不了這必然的結(jié)果。

         

        我個人對于史蘇當初卜嫁伯姬這一卦的分析,大致就是這樣。從后來結(jié)果看,史蘇這一卦非常精準,我們站在后人的角度去分析,也會覺得他說的確實有道理。但實際上我們是因為站在了后人的角度知道了結(jié)果,反向去推的史蘇之所以會得出那些結(jié)論的原因,如果當初我們就在史蘇跟前,估計除了史蘇自己,別人誰也解釋不清卦象為何能精準的預(yù)言那么多未來的事情——類似的情形后面我們還會看到,《左傳》記錄的所有精準應(yīng)驗的卦象,我們后人去逆推,都能得出合理的解釋,但我還是那個觀點,我始終認為這些精準的卦象,是后人根據(jù)事態(tài)發(fā)展的結(jié)果,在事后附會的。

         

        晉惠公直到被俘也沒覺得自己做事有問題——即使此前慶鄭、韓簡等人多次譏諷勸諫都沒聽進去,反而把責任推給已經(jīng)去世的老子晉獻公。倒是韓簡懟他說,都是你自己自作自受,跟先君算卦有個毛關(guān)系——可見當時人也對于算卦的態(tài)度,也是僅供參考而已,更看重做人做事是否合情合理,合情合理了老天自然會照顧。

         

        《左傳》接下來的“震夷伯之廟,罪之也,于是展氏有隱慝焉”、“冬,宋人伐曹,討舊怨也”、“楚敗徐于婁林,徐恃救也”,則與秦晉之間的這次戰(zhàn)爭無關(guān),是對本年度《春秋》相關(guān)記錄的解讀,前面已經(jīng)說過,此處不再贅述。

         

        第十三段,講述秦晉達成和解。王城,杜預(yù)注釋說“秦地,馮翊臨晉縣有王城,今名武鄉(xiāng)。”則大致在今天的陜西大荔縣一帶。陰飴甥說的君子,指身居高位的官員;小人,則指老百姓、普通人。君子的恕,就是儒家說的“君子之道,忠恕而已”,其實就是換位思考、推己及人。秦穆公給晉惠公的七牢,即牛、羊、豬三牲各七。之所以此處強調(diào)是“七牢”,因為《禮記·禮器》說“諸侯七介七牢?!鼻啬鹿o晉惠公送七牢,意味著秦國不再當晉惠公是囚徒,而是以諸侯之禮相待,也就是承認他依然是晉國國君的身份。

         

        這段意思說,十月,晉國的陰飴甥會見秦穆公,雙方在王城結(jié)盟。秦穆公說:“晉國內(nèi)部和睦團結(jié)嗎?”陰飴甥回答說:“不和睦。小人們因為失去了國君感到恥辱,因為喪失了親人而悲痛,不怕征戰(zhàn)也要擁立圉做國君,說:‘必需要報仇,哪怕我們因此去事奉戎狄。’君子們愛戴自己的國君也知到他的罪責,不怕征繕以等待秦國的命令,說:‘一定要報答(秦國)的恩德,即使死也不能有二心?!虼苏f國內(nèi)不和睦?!鼻夭f:“晉國人怎么看待國君?”回答說:“小人們擔憂,認為國君難免遇難。君子們推己及人,認為國君必定會回到晉國。小人們說:‘我們傷害了秦國,秦國怎么可能送回我們的國君?’君子們則說:‘我們知道自己的罪責了,秦國一定會送回我們的國君。如果再有二心就擒拿了他,服罪認錯了就赦免了他,沒有比這更大的恩德了,沒有比這更威嚴的刑罰了。服罪的人會感懷別人的恩德,有二心的人會畏懼刑罰。經(jīng)過這一場戰(zhàn)爭,秦國可以稱霸了。把(晉君)送回晉國而不安定他的君位,廢除他的君位而不立新的國君,這是把恩德變成仇怨,秦國不會這么做的?!鼻啬鹿f:“你說的正是我心里想的?!庇谑歉纳屏藭x惠公居住的條件,讓人送給他牛、羊、豬各七頭。

         

        陰飴甥確實很會說話,對秦穆公講述的這番話,雖然表面說晉國內(nèi)部意見分裂,其實綿里藏針。秦穆公也不傻,聽出來了,對方意思就是如果秦國愿意跟我們和好,晉國有一批君子,愿意努力維護好雙方的關(guān)系。但是秦國如果執(zhí)意要結(jié)仇,那晉國的小人們本來就因為國仇家恨而群情激奮,甚至寧可事戎狄也要與秦國一戰(zhàn),結(jié)果必然是兩敗俱傷。陰飴甥更厲害的一點在于,甚至通過“納而不定,廢而不立,以德為怨,秦不其然”這樣的馬屁,斷絕了秦國在晉國另立傀儡的后路。陰飴甥成功說服秦穆公,當下的成效就是給晉惠公爭取來了生活條件的改善,而且秦穆公給晉惠公“饋七牢焉?!?/span>

         

        第十四段記錄,交代了晉惠公回國后慶鄭的下場。蛾析,是晉國的大夫。這段意思說,蛾析問慶鄭說:“你為何不逃走?”慶鄭回答說:“我使得國君陷于失敗,打了敗仗我沒有赴死,(如果再逃跑了)又使國君沒對我予以刑罰,這不是一個臣子應(yīng)有的行為。作為臣子沒有盡到臣子的職責,又能逃到哪里呢?”十一月,晉惠公回到了晉國。丁丑,殺死了慶鄭后進入了都城。

         

        蛾析能問慶鄭為何不逃走,顯然是意識到晉惠公回來后,肯定會處置慶鄭。慶鄭明顯也預(yù)測到了這些,但他給出了自己的解釋,并且明知必死而不逃,說明這個人還是很有原則的。我還是蠻喜歡慶鄭這個人,雖然他懟起國君不留面子,但無論是見識還是骨氣,都值得欽佩,很有點知識分子的孤傲,有點像楚國的鬻拳。但是書生氣太重了些,相比較之下,陰飴甥更具備一個政治家的稟賦。

         

        最后一段記錄,講述秦國再次以德報怨。河?xùn)|,即黃河以東,也就是當初晉惠公承諾送給秦國的“東盡虢略,南及華山,內(nèi)及解梁城”的河?xùn)|五城。這段意思說,這一年,晉國再次發(fā)生饑荒。秦穆公又送糧食給晉國,說:“我怨恨的是晉國的國君,但哀憐晉國的老百姓。而且我聽說當初唐叔受封的時候,箕子說了:‘他的后代必定昌盛強大。’晉國的后福應(yīng)該是可以希冀的。我們姑且樹立好德行,等待晉國將來出現(xiàn)能人?!边@時候,秦國開始在晉國的河?xùn)|一帶征收稅賦,并設(shè)置了官員進行管理。

         

        秦國能“始征晉河?xùn)|,置官司”,說明此時晉國的河?xùn)|一帶,已經(jīng)劃給了秦國,這應(yīng)該就是晉惠公回國付出的代價之一。

         

        秦穆公確實是非常有遠見的人,并且把與晉惠公之間的恩怨,歸結(jié)為個人恩怨,這是非常難得的,因為當時傳統(tǒng)的觀點,國君代表的就是國家,諸侯和國家是一體的。他也清醒地認識到,此時秦國還不具備吞并晉國的實力,所以寧愿化干戈為玉帛,給秦國多一個朋友少一個敵人。

         

        《左傳》關(guān)于這次韓原之戰(zhàn)的來龍去脈到此交代完畢。

         

        《史記·秦本紀》對秦晉韓原之戰(zhàn)也有詳細記錄,并且明確說了這次秦國領(lǐng)兵的將領(lǐng)就是?鄭的兒子?豹——終于遂了?豹的心愿。此外,明確說了秦國本來就是準備殺了晉惠公來祭祀上帝,反倒是周襄王念在同姓的份上,向秦國求情,且穆姬也向秦穆公求情。秦穆公是在周天子和夫人的雙重求情下,才同意了放晉惠公回國。《史記·晉世家》則還交代了晉惠公被俘虜后安排繼承人等細節(jié),有晉惠公說“孤雖得歸,毋面目見社稷,卜日立子圉”的記錄——以晉惠公的人品和見識,讓他說出這樣的話不大可能。倒是《左傳》說的,陰飴甥假借晉惠公之名說出來更可信。不過比之《左傳》,《史記》這段故事里另外多交代了一個細節(jié),即晉惠公被釋放回國后認為重耳是威脅,派人去狄人那里刺殺重耳,逼得重耳出奔齊國。這個細節(jié)說明晉惠公其實在這段時間里是對晉國的內(nèi)部局勢做了深刻反思的,他清楚的認識到內(nèi)部的反對勢力相當強勢,必須對這一派進行打擊了,否則后面自己會舉步維艱——韓原之戰(zhàn)慶鄭和韓簡的表現(xiàn),已經(jīng)說明這倆人也不是晉惠公的死忠,重耳勢力已經(jīng)滲透到晉惠公身邊了。所以,斬草除根擒賊擒王,殺掉重耳斷絕這些人的念想就是一個必然的選擇。但是很遺憾,不知道是天意,還是晉惠公派出的人不得力,甚至也許殺手就被重耳一派勢力成功策反了,總之重耳順利躲過一劫——大難不死必有后福,這句話后來在重耳身上得到了應(yīng)驗。

         

        在《國語·晉語》里對于秦晉韓原之戰(zhàn)也有個《秦侵晉止惠公于秦》的記錄,按照《國語·晉語》的說法,韓原之戰(zhàn)后秦穆公之所以釋放晉惠公回國,是采納了公孫枝的建議。另外對于后來的晉惠公歸國、斬殺慶鄭等,《國語·晉語》里也分別有《呂甥逆惠公于秦》和《惠公斬慶鄭》與之對應(yīng),基本情節(jié)與《左傳》和《史記》的記錄沒太大差別,此處不再贅述。

         

        也是這一年,齊國一個重要的人物——管仲——去世了。《史記·齊太公世家》特意交代了管仲臨終前與齊桓公關(guān)于齊國人事安排的對話,感興趣的可以翻看一下。從管仲與齊桓公的對答看,管仲應(yīng)該知道齊桓公心中有人選,而且顯然也清楚自己雖然對齊桓公的人選不同意,但自己的勸諫齊桓公大概率不聽——這也是為何齊桓公向他征求推薦人選的時候,他說了句“知臣莫如君”,但當齊桓公真提出易牙、開方、豎刁三給人選的時候,責任心使他還是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后來的事實也說明,齊桓公確實沒有聽取管仲的意見,但管仲的對這三個人的判斷都沒有錯——君臣之間對這三人看法不一致,這個細節(jié)也說明這對君臣此時已經(jīng)不是那么默契一致了。而齊國的衰落,也在本年管仲去世之后拉開了帷幕。

         

        責任編輯:近復(fù)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