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孫漢生】 嚴復教育思想對今天的啟迪

        欄目:快評熱議
        發(fā)布時間:2015-12-26 14:20:13
        標簽:



        嚴復教育思想對今天的啟迪

        作者:孫漢生(福建教育出版社副社長、副總編)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原載于《中國教育報》2014年11月20日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甲午閏九月廿八日乙未

                    耶穌2014年11月20日

         

         


        在嚴復看來,教育最終的目的,應是改變“民品之劣,民智之卑”,使之成人、立人、達人;成為國民、公民,能夠自立、自治;教育是養(yǎng)成人的第二天性,祛除人性的黑暗和煩惱的過程。

         

         

        嚴復從英國留學歸國之后,回到母校馬尾船政學堂任教習,一年后,也就是1880年被李鴻章招致麾下,到天津參與創(chuàng)辦北洋水師學堂,在北洋20年,從總教習做到總辦。1905年參與創(chuàng)辦復旦公學,歷任安徽高等學堂和復旦公學監(jiān)督(校長)。民國肇造,出任北京大學首任校長,后來又任學部名詞館總纂。始終是一位對教育有著深刻思考的教育工作者和領(lǐng)導者,直至今天,他對教育的闡述仍有很高的學習借鑒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甚至有振聾發(fā)聵的作用。

         

        嚴復首先思及、論及的是國民素質(zhì)教育問題。嚴復認為國家民族危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國民素質(zhì)——民力、民智、民德低下,為何低下?如何拯救?1895年嚴復集中發(fā)表的《論世變之亟》《原強》《救亡決論》《辟韓》等文章,分析認為國民素質(zhì)低下表現(xiàn)為腐敗、失德、無知、無戰(zhàn)斗力,這些正是甲午戰(zhàn)爭失敗的原因?;蕶?quán)專制、科舉制度和八股取士、落后的禮俗、貧窮是造成國民素質(zhì)低下的幾個主要原因。

         

        尤其是皇權(quán)專制,長期實行愚民政策,鉗制人民的思想和智慧,致使中國民智進步緩慢,國家競爭力衰退。其具體表現(xiàn),最主要的就是科舉制度和八股取士,其害是錮智慧,損民智;壞心術(shù),敗道德;滋游手,生蠹蟲。

         

        因此提高民德、民力、民智,嚴復的解決之道,是需要引進西學:西方民主、科學的價值觀念和思想方法,其具體內(nèi)容是包容萬象的群學,即社會學,主要是斯賓塞之學。嚴復的目標是以群學對中國國民進行系統(tǒng)的社會啟蒙和社會教育,以科學思維改造國民性,改造中國人民的思維方式,提升民力民智民德。具體舉措有:政治上建立自由民主制度,京師設(shè)立議院,郡縣公舉守宰。教育上廢科舉與八股,興辦新式學校,普及教育。風俗上改善中國飲食居處方式,當務之急是禁煙、禁纏足;提倡女子教育是提高國民教育的重要途徑。提倡辦報,以溝通中外和上下,集思廣益,提升民智。開路開礦興實業(yè)以救貧,大力倡導實業(yè)教育。

         

        隨著社會的演進,嚴復教育思想的重心由社會教育轉(zhuǎn)移到學校教育。戊戌變法雖然遭到鎮(zhèn)壓,但部分新政還是得到推廣,新式學校在中國社會開始廣泛興辦,嚴復開始大量論述學校教育。作為教育學和學校教育概念的德育、智育、體育,嚴復是最早的提出和推廣者之一。

         

        嚴復認為,民力是國家富強的基礎(chǔ),體育是智育、德育的基礎(chǔ),智育重于體育,而最重要的還是德育。嚴復呼吁普及基礎(chǔ)教育,提高國民文化素質(zhì)。普及的目標,就是人人識字。人民不識字,“則上流社會,縱極文明,與此等終成兩橛”。教育、科學與文化不能普及的結(jié)果是社會分裂,不能同心協(xié)力。嚴復認為德育是成人之目的,智育僅是其輔翼。德育內(nèi)容具有穩(wěn)定性、永久性,甚至永恒性。

        嚴復認為,德育屬于情感,智育屬于理性。教育的目的在于煉成強健的體質(zhì),養(yǎng)成情感和理性的和諧,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的人。文藝是養(yǎng)成情感的重要途徑,是德育手段。德育屬于感情范疇,所以道德說教難起作用,必須訴諸感情才能有效。

         

        嚴復認為,中國教育傳統(tǒng)只有德育,而無智育體育;重德育卻并不得法;只有藝術(shù),而無科學。就智育而言,在思維上演繹多于歸納;重知識積累而無心靈與思維開拓;重書本知識而輕實踐;重前人古訓而不重當今現(xiàn)實;信傳言而不體察;習慣于聽話、從眾,而不善獨立思考。嚴復的這些論述在今天的教育實踐中,仍能夠看到其嚴重的流弊。

         

        教育最直接的目的,在嚴復看來,應是改變“民品之劣,民智之卑”,使之成人、立人、達人;成為國民、公民,能夠自立、自治;教育是養(yǎng)成人的第二天性,祛除人性的黑暗和人生的煩惱的過程。

         

        中國傳統(tǒng)思想在教育目的論上本無偏頗,可是歷史事實卻出現(xiàn)偏差,讀書做官論占據(jù)了中國人的頭腦幾千年,嚴復用正確的教育目的論對之進行了深刻的批判:“中國自古至今,所謂教育者,一語盡之曰:學古入官已耳!”

         

        嚴復的教育目的論在于成人、立人,而對其“人”的具體要求,在民族危亡的時代背景下,肩負著救弱救貧救亡的時代使命,有著鮮明的時代色彩。這些論述的確能夠振聾發(fā)聵。

         

        關(guān)于教育內(nèi)容,嚴復提倡西學、外語與舊學并重并舉。教育內(nèi)容總是在教育目的這個指揮棒指引下選擇的結(jié)果。救亡圖存,需要引進西學,這個西學包括科學和自由民主,自由民主的價值觀念存在于西方的人文社會科學之中。嚴復認為要原汁原味地學習西學,必須精通西文。

         

        為糾傳統(tǒng)教育舍士無學、學古入官之弊,嚴復主張“農(nóng)工商各業(yè)之中,莫不有專門之學”,強調(diào)推廣實業(yè)教育,即推行近代科學和工商管理。其主要內(nèi)容在1906年于上海商部高等實業(yè)學校的演講《實業(yè)教育》有詳細表述:實業(yè)教育矯正科舉教育,消除科舉教育留下的后遺癥;實業(yè)教育貴在培養(yǎng)職業(yè)自豪感,樂業(yè)奉獻的精神。要讓學生認識到實業(yè)救國的意義;實業(yè)是干實事的,所以實業(yè)教育貴在實踐;求精勤,求堅毅忍耐,所以要求筋骨強健,因此更應注重體育。

         

        甲午戰(zhàn)爭失敗后,嚴復十分激憤,教育思想有全盤西化的傾向,對中國傳統(tǒng)教育內(nèi)容多有貶斥。戊戌變法失敗后,嚴復的激進思想有所改變,對中國舊學有了更多的溫情和敬意,提出“統(tǒng)新故而視其通,苞中外而計其全”。

         

        民國后嚴復進一步回歸傳統(tǒng),發(fā)表演說《讀經(jīng)當積極提倡》,又向參政院提相關(guān)提案。然而,嚴復的舊學,非食古不化的舊學,而是西學視野觀照之下的舊學——“自他之耀,回照故林”,

         

        嚴復受斯賓塞的影響,遵從天演進化規(guī)律,提倡自然教育的教育方法。自然教育方法實際是一種注重實證的科學方法,注重自我教育和自我發(fā)展,即自得。學生自得并不意味著教師不用作為,啟發(fā)與引導要求教師有更高的能力。

         

        學生個性和天資各異,不同年齡段也各有特征和演進規(guī)律,嚴復在《美術(shù)通詮》案語中稱:“天之所賦各殊……必即所優(yōu)之天分而培之?!眹缽团c斯賓塞一樣都反對死記硬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求異創(chuàng)新。

         

        作為首任北京大學校長,嚴復的辦學目標是向世界一流大學看齊,意識到在當時難以企及,但心存夢想。在辦學方針上他主張尊重多樣,兼收并蓄,廣納眾流,開啟蔡元培辦學思想之先河。嚴復主張的北京大學課程設(shè)置,體現(xiàn)了辦學思想的開放性:“大學文科,東西方哲學、中外之歷史、輿地、文學,理宜兼收并蓄,廣納眾流,以成其大。須所招學生于西文根柢深厚,于中文亦無鄙夷,先訓之思,如是兼治,始能有益?!?/p>

         

        嚴復對教科書、對家庭教育和女子教育等專題也有具體深刻的論述,其教育思想豐富而又全面,非本短文所能道盡。福建教育出版社新版十卷本《嚴復全集》在《嚴復集》和《嚴復集補編》基礎(chǔ)上進一步搜集佚文,全面體現(xiàn)了嚴復的教育思想。


        責任編輯:梁金瑞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