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章翼】弘毅知行會歷史小記

        欄目:高校社團
        發(fā)布時間:2016-07-04 12:25:41
        標簽:

         

        弘毅知行會歷史小記

        作者:章翼(湖南科技大學2012屆哲學系本科生)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六月初一日丁亥

                   耶穌2016年7月4日


         

        在2009年,湖南科技大學土木學院06級學生鄧聶在長沙高校接觸到一個誦讀經(jīng)典的活動,他認為科大應該,也可以有一個類似的活動。這便是弘毅知行會的起因事件。

         

        他聯(lián)系到人文學院中文系07級學生王靖云(男生),兩人開始尋找老師來支持誦讀經(jīng)典活動的進行,但屢遭碰壁,最后找到了哲學系的教授:張晚林,這個活動才足以啟程。晚林老師碩士是文學,博士轉(zhuǎn)為了哲學。他深受儒家文化吸引,接受了儒家的基本觀點和立場,他的學術(shù)及社會活動都與儒家有關(guān)。而這也是他答應兩位學生的要求,并一直堅持至今,認為自己對此負有責任的原因。

         

        第一次活動的召開是在09年4月中旬,地點是10教302,讀的是《弟子規(guī)》,人數(shù)大約問15人。關(guān)于活動的名稱,鄧聶的想法是“蓮城夜話”,但這和傳統(tǒng)經(jīng)典沒有關(guān)系。晚林老師定之為弘毅讀書會,后又取知行合一,成為了弘毅知行會。

         

        萬事開頭難,可以想象到,一個剛發(fā)起的活動,一個格調(diào)雖高卻很難得到回應的活動,一個有助于科大人文建設(shè)但沒有官方支持的“非法活動”,在初期究竟是怎樣的一個狀況。誦讀需要讀本,最開始的文本是鄧聶和王靖云自己出資打印的,而這并非關(guān)鍵性的問題。讀本最開始是《弟子規(guī)》,《三字經(jīng)》,在后來才變成了以四書為專門的讀本(09年9月份),而其后還有同學認為還可以加入道佛兩家的典籍,但晚林老師認為,佛道對于沒有根基的人而言,可能并無好處,而儒學乃強基固本之學。

         

        活動的地點更為波折,舉辦過活動的地點有一教教學樓的教師休息室、團委會議室、北校圖書館大廳、10教4樓,連南校圖書館前的草坪都去過,現(xiàn)在落戶到10教613。唯一沒有太多改變的是活動的流程,一直就具有主講人這種活動設(shè)置,可能開始并沒有明確的概念,但每次活動都有人承擔這個任務(wù).但有段時間弘毅的頻率是兩周一次,后又改回一周一次。至去年,每次活動由主持人頌開篇辭,以示敬意,辭曰:

         

        知人明世,修身弘道!歡迎大家來到弘毅知行會,讓我們一起聆聽圣賢的教誨,立乎其大,達乎至善!

         

        前期的發(fā)展唯一比較良好的是老師這一塊。在晚林老師的鼓動下,2009下半年,西方哲學的張東輝老師進入弘毅,2010上半年,中國哲學的溫航亮老師進入弘毅,按晚林老師的話講,溫老師是以禮學的視角進來的。而截止到2016年,陸續(xù)有焦自軍老師,賀昭平老師,顏中軍老師等參與過弘毅,后因各種原因,很少參加討論活動。而東輝老師于2014年離開科大,在上海教學,故也不能參加活動,現(xiàn)在只有晚林老師和溫老師到場。而學生這一塊,在前期的波動很大。人多的時候可能多達40余人,但也有一兩個學生的情況發(fā)生。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xù)到2012年,在2012—2013年間,活動的各方面趨于穩(wěn)定。這對于弘毅來說很重要,這說明科大的弘毅人經(jīng)歷了3年的風雨飄搖后,找到了可以一直保留的東西。而活動程序和安排的逐漸成熟以及時間地點的固定,也是促成這一變化的原因。

         

        同時,在2012年3月9號這一次的活動中,在溫老師的主持下,弘毅選出了3位負責人(除彭毅外,其余兩位因為后來很少來弘毅而被遺忘)。這個事件的重要性不在于對后來的影響是否重大,而是在于其本身是一個很重要的標志,標志著在諸多弘毅人的心中,弘毅完成了從一個活動到一個組織的轉(zhuǎn)變。我們可以回溯過去,從鄧聶、王靖云,到劉雪宇,他們都在扮演著負責人的角色,維持著弘毅的召開,但是他們的身份以及具體事務(wù)是模糊的,這種模糊性正是弘毅前期的一個明顯特征。

         

        在彭毅過后,是李明接任了下一年度的主持人。他做了一些工作,促使弘毅更加的規(guī)范。他的接替除了表明負責人/主持人的制度更為貫徹,還說明弘毅的具體事務(wù)并不多,負責人一個就夠了。而在李明的身上還具有另一種色彩,在后面會提到。

         

        在很多場合,晚林老師幾乎等同于弘毅知行會。這不僅僅是因為他本人年復一年的堅持,而且也因為,以他為代表,包括溫老師,東輝老師等人,標志著哲學系與弘毅之間一種深入骨髓的緊密關(guān)系。

         

        這種緊密關(guān)系在弘毅的發(fā)展過程中還體現(xiàn)在學生上。受老師影響,每一次都會有哲學系的學生參與活動。每一屆的哲學系人數(shù)大約為25—30人,每一屆參與弘毅的哲學系學生都比較少,但在每次活動中,參與弘毅的四個級的哲學系學生加起來,對于弘毅來說就極為可觀了,而這也是弘毅活動人數(shù)能穩(wěn)定的原因。在負責人的安排上,李明雖然是土木專業(yè),但他對哲學極富興趣,其哲學素養(yǎng)在本科哲學生中都算高的。在他之后,章翼、趙麗鑫(杜玉敏負責弘毅賬戶)都是哲學專業(yè)的學生。在2012年里,弘毅正式掛靠在隱山哲學社下,從此,弘毅不再是一個“非法組織”,而隱山哲學社得到了一個重點項目,以此來承擔自身在中國哲學這一塊的責任。

         

        這諸多現(xiàn)象,從思想上看是因為哲學與儒學的相通之處,從現(xiàn)實層面,是晚林老師在弘毅持續(xù)影響下的結(jié)果。而哲學系的學生相較于其他專業(yè)的學生,對儒學及其相關(guān)概念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更強一點。

         

        哲學系和弘毅知行會的這種血緣關(guān)系指涉到這么一個矛盾:哲學專業(yè)的學生多了,對弘毅的發(fā)展不利,其他專業(yè)的學生多了,會導致討論的漫無邊際,失去學習的作用,這個矛盾是無法解決的。類似的矛盾也出現(xiàn)在老師和學生之間。不論是否是哲學專業(yè),還是人文類專業(yè),學生對于經(jīng)典文本的陌生導致的是對文本的粗糙解讀,從而降低了弘毅討論的質(zhì)量,溫老師說過他們來弘毅也是有收獲的。但我認為這種收獲是出于學生給出疑難,老師們在自己講解的過程中的自我進步,并非是學生們有好的啟發(fā)。這個問題放大來看,所有的大學國學社團都面臨著這種窘境,而且大學本身無法解決這個問題,只能期望社會在大學之前的教育體系中加大對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比重,讓進入大學的學生對儒學有著基本的了解,才能使像弘毅這樣的大學社團得到下一步的發(fā)展。

         

        至2016年7月1日,弘毅經(jīng)典會講已進行了236次,“四書”一字一句地解讀了近2次,前后陸續(xù)參加的學生近500人。7年前一次不經(jīng)意的舉動,生成了今天鍥而不舍的堅持,回想起來,不禁令人唏噓。如今我畢業(yè)了,流行歌曲《傳奇》有一句是:“只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再也沒能忘掉你的容顏”。我此刻的心情蓋如是也。

         

        愿弘毅之精神在湖南科技大學發(fā)揚光大。

         

        責任編輯:姚遠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