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讀過一本制度史方面的書,里面說到唐朝的科舉效果是最好的,絕大多數(shù)時候,唐朝科舉考試都是公正的。我一直深信不疑。直到后來自己專門去了解科舉制度史,才發(fā)現(xiàn)事實恰恰相反:唐朝的科舉考試其實是最不公平的,也是最腐敗的。
無錫蕩口古鎮(zhèn),是學者錢穆的故鄉(xiāng)。粉墻黛瓦的街區(qū),恰如兩片青色衣襟覆蓋在河道兩側。一座座石拱橋、石梁橋似紐襻,把它們緊緊相連。蒼顏斑駁的賣魚橋,是從前進行魚鮮交易的地方。天明時分,漁民們搖著小木船,陸續(xù)從湖蕩那邊進鎮(zhèn),淺艙里水花四濺,銀光閃爍。剛剛在橋堍纜好船,手挽竹籃的主婦就圍攏來了。
此次該校與元氏縣攜手,旨在重振封龍書院的歷史輝煌。該校將以此次揭牌儀式為起點,逐步安排優(yōu)秀文科類博士生到封龍書院學習、生活,開展科學研究,通過開展高端學術論壇、中外學術交流、各類學術會議等形式,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強力提升封龍書院影響力,充分展現(xiàn)書院的歷史價值和時代魅力,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呈現(xiàn)文化自信。
王與霸是中國古代政治哲學的重要主題,如宋儒張栻所言,學者“論治體”,則須先“明王伯(霸)之辨”。
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最為精要的理論概括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史觀”,這一歷史觀由《史記》而確立其在中國史學中的主流地位?!妒酚洝ぬ饭孕颉氛f,其撰著“述陶唐以來”,“自黃帝始”,即以黃帝起始的古代世系記述為根基,建立中國上古史的年代學坐標。這一古史系統(tǒng)的建立基于深厚的中國史學傳統(tǒng),其學術淵源可上溯孔子。
說明:因所勘誤之書為繁體字,故本文亦用繁體。
為更好地結合社群主義與儒家思想塑造現(xiàn)代權利觀念,必須首先為儒家權利觀念的存在辯護。當然,儒家權利觀念有其獨特之處,這主要體現(xiàn)在等級性與倫理性兩個方面。雖然,其有別于社群主義權利觀所具有的平等性、普遍性和政治性,但卻不能就此對儒家權利觀念加以否定。
張祥龍對孝道哲學研究的新推拓之“新”可用批判熔鑄與匯通轉化這兩個詞來概括。具體言之,即批判中西哲學,熔鑄科學、哲學,甚至文學,匯通古代文獻與現(xiàn)代學術,以現(xiàn)象學的方法解剖古代文獻中的孝道意義世界,將文獻中折射出的孝道真理作現(xiàn)代解讀,將孝道研究與人類學、心理學、認知科學等學科的新進展相溝通
《儒家郵報》系公益性非贏利的電子出版物,編輯人員亦系義工,刊登、轉載任何作品皆不提供稿費及其它版權數(shù)據(jù),著作權、出版權事宜完全歸作者自行處理。投稿郵箱:rujiayoubao@126.com;訂閱《儒家郵報》請發(fā)一封空白電郵至rujiayoubao@126.com,標題為“訂閱”;退訂《儒家郵報》請發(fā)一封空白電郵到:rujiayoubao@126.com,標題為“退訂”。
齊魯文化合流分為三個階段。在合流的后兩個階段,荀子主要發(fā)揮了文化批判與理論熔鑄的巨大作用。 他從解構與重構的道統(tǒng)、傳經(jīng)與弘道的學統(tǒng)、建構與影響“禮義之統(tǒng)”政統(tǒng)三個維度對儒家“三統(tǒng)”的形成、傳承做出了重要貢獻,也對齊魯文化合流作出了卓越貢獻。
認真地接受古代作家給我們的智慧,那種閱讀使我們協(xié)調適應理想的美,不僅優(yōu)美而且表達美的方式也令人印象深刻。這是一種培養(yǎng)人性的閱讀,只有通過我們作為讀者實踐這種人文學科研究,踐行謙恭和慈善的闡釋學,我們才能希望發(fā)現(xiàn)作家中真正的道德智慧,而這些是我們這個世界迫切需要的東西。
因岡田朝太郎對中國傳統(tǒng)法律文化缺乏深刻認知,其主導完成的大清新刑律草案呈現(xiàn)出一味追隨西方先進法制文明、忽略本國固有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特征,在實用性上頗受局限。當代中國的法治建設必須尊重我國法治歷史與現(xiàn)實國情,同時積極吸收域外先進法治文化,如此方能取得有效成果。
本書主要圍繞律典和條例的構造、功能及適用原則等問題對明清律典在國家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加以系統(tǒng)性地探討。首先從概念和體系入手,對涉及我國傳統(tǒng)法律價值觀的若干概念作了闡釋并粗線條地勾勒出明清發(fā)源體系地宏觀框架。接下來對律例的修定、體例、版本、律例關系及實用狀況作了詳盡的描述和分析。*后透過晚清以來西法東漸所造···
孟子在回答梁惠王的文本中提出了儒家以民為本的王道政治理想,以“義利之辨”作為王道政治的道德原則,將道德自由與政治自由勾連在一起。借助于對孟子文本的詮釋,指出孟子的王道政治思想內部含有由道德自由導向政治自由的邏輯關聯(lián),同時也可通過仁義內在和天道為本突破主體二重性困境,從而使王道政治不僅是理想政治的模型,并且得以落···
端午節(jié)在天象上,是二十八宿的東方蒼龍七宿的主星“大火”,即心宿二,上升到正南方天空的中天,這就是《周易》乾卦九五爻的“飛龍在天”。乾卦為《周易》之首卦,象征天和天道的運行,即“天行健”;而“人道”取法“天道”則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即是“天人合一”之根本所在。
誦讀,尤其是誦讀經(jīng)典,對于一個人的影響不可謂不大。誦讀可以提高我們的文學素養(yǎng),拓展我們的眼界,讓你足不出戶就可以領略到宇宙的浩瀚。誦讀可以極大地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我們在文海中徜徉,沉醉于文字中的風土人情,仿若也身臨于那些瑰麗的時代,觸摸到了另一時間的文化脈搏。
駕車要均馬力、和馬心,治國要均齊民力、和安民心,“以六官總治”達到“事治而功成”的目的。為達到政治管理效果,孔子把治國之術分為政治管理框架的御政之術、進退緩急的權力運行過程、施政效果保障的治國之要三個層面,并指出應把握“治國之要”,懂得“治世之待”,才能實現(xiàn)善治。
劉澤華、葛荃二位先生主編之《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作為國家教育部推薦之研究生教學用書,其修訂本已由南開大學出版社于二〇〇一年出版,現(xiàn)訂正其若干舛誤如下。以上所舉,多為劉、葛二先生之書因考據(jù)而致誤者,然劉、葛之書最大之病,則不在考據(jù),而在不識古人之大體,此當有另文以駁之。
蔣慶先生所著《公羊學引論——儒家的政治智慧與歷史信仰》一書,西歷一九九二年由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蔣書之論學,暇瑜互見,考史則多疏誤,今略舉數(shù)例以駁正之。蔣君論公羊今文之學,有扶微繼絕、護翼儒學之心愿,此固極可稱譽,然其論學之弊、考史之疏,則多有不得不與之辨析者。至于蔣君言儒家思想與現(xiàn)代政治之關系,雖多書生意氣,···
從道德境界的角度看,要遏制“天人二分”的自然主義道德觀和對道德境界追求喪失的獨斷道德理性主義,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生態(tài)道德理念;從道德規(guī)范的角度看,要擺脫百弊叢生的“人類中心主義”和“非人類中心主義”,堅持辯證的有機的自然觀;從道德實踐的角度看,要糾正錯誤的“滅天理,窮人欲”的道德實踐原則和反對膨脹的極端物質主義與極端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