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中國紀檢監(jiān)察雜志】陳龍正治家:重蒙養(yǎng) 善自治

        欄目:家風家訓(xùn)
        發(fā)布時間:2017-07-27 22:11:05
        標簽:


        陳龍正治家:重蒙養(yǎng) 善自治

        作者:卜憲群(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

        來源:《中國紀檢監(jiān)察雜志》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五月廿八日庚辰

                   耶穌2017年6月22日

         

        陳龍正是明末著名學者,浙江嘉善人。在他生活的時代,百姓生活疲敝,社會矛盾尖銳,國家困難重重。他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匡扶時弊,輔助鄉(xiāng)里,一方面在家鄉(xiāng)推行慈善救濟事業(yè),一方面嚴格約束族人和子孫,留下了一部規(guī)范家族成員言行和品性的短篇著作《家矩》。這部書31節(jié),言辭簡練,意涵卻樸素深長,不僅在當時廣為流傳,還傳于后世,成為明清家訓(xùn)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注重蒙養(yǎng) 近善避惡

         

        陳龍正約束族人,主張確立規(guī)矩,尤其在意對子侄幼小階段的蒙養(yǎng)。他在題為《惠蒙》的短文中,就討論了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家庭氛圍和照顧受教者心理這兩方面的問題。陳龍正說,“人自十五六以下,志識未定,記性偏清,一善言入耳,終身不忘;一邪言入耳,亦時時動念,先入為主,年少其尤?!边@段話的意思是人在十五、六歲以下時,志識未定,聽了好的話,終身不忘;聽了不好的邪言,也會時時動念,形成先入為主的惡劣影響。因此,陳龍正要求長輩們要眼光長遠,一定不要在家中當著幼童的面談?wù)摗笆芯隆?,更不要涉及“媟穢之談”。他堅持,在家里就要宣揚“賢圣高蹤”,或者講述“古今治跡”;如果遇到闖禍、犯過這類緊急情況,則要“兼?zhèn)浞ń洹?,動用懲戒的手段了。但施加懲罰也有策略:要照顧人情和受懲者的心理因素,要“詳于所是,略于所非”,批評也要周詳穩(wěn)當,言辭不要過于露骨,最好“微其辭而弗露”,達到以微言大義收獲言傳意會的效果。

         

        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不僅僅需要長者在言辭上措意,更要家長善于擇友,慎重邀請訪客到家;如果有難以謝絕的來訪者“開口淫穢或泛濫市井”,就要有應(yīng)對之法。按照陳龍正所說,如果客人口出惡言,“何可令幼稚見聞”!他說:“與其得先入之言而復(fù)洗濯之,不如無入之為愈也”。也就是說,與其在受了不好的影響之后,加以引導(dǎo)教育,不如盡量營造純凈的環(huán)境,讓子侄近善避惡。于是,陳龍正說:“凡遇此惡客,在座子弟自十五六以下,權(quán)詞令之回避?!蓖瑫r,也要讓這些口無遮攔的客人不能隨意放言。

         

        動靜得宜 善于自治

         

        陳龍正對子侄的日常行為,也做了細致而嚴格的要求,旨在符合凡事“各有常度”、動靜得宜的標準。他說,午前氣清,宜于“觀書索理”,仔細思考讀書所得和人生道理;午后易于疲倦,應(yīng)該靜養(yǎng)休息,以養(yǎng)精氣;到了傍晚,應(yīng)該“簡點一日所為”,總結(jié)得失。陳龍正特別提到,飯后如果有二三好友,聊一聊天,闡述“義理”之學,對一天的學習都有好處。

         

        陳龍正規(guī)范子侄的日常行為,注重從源頭著手,特別在胎教階段,懷孕的母親就該刻意留心。在《胎教》中,陳龍正說,子在腹中,“成形成性,皆依于母胎”,因此要求孕婦“目無邪視,耳無邪聽,勿多語,勿大笑,勿盛怒”。陳龍正堅信,只有從人生的開始便注重端正言行、純潔品行,才能“事逸而功百”,孩子長大了,才能習慣成自然。

         

        在對外物的看法上,陳龍正在《愛惜之誤為暴殄》中提出了原則性的看法。他對充分掌握外物的特點,恰到好處地為我所用上,有過細致的思考。他說“愛惜、暴殄本是兩意”,但卻有分不清這兩者區(qū)別的時候,既不能節(jié)約,也不能物盡其用。陳龍正舉了兩方面的例子,說“如飲食剩余,宜趁鮮香之時,分給于下,敝衣故履,未至無用,宜散于仆從或貧寒之人”。陳龍正建議,這種對外物的處理方法,要家長時時講解,提醒子侄,讓他們明曉物盡其用的道理,不致由愛惜而生暴殄。

         

        從陳龍正要求族人的種種看法和做法上看,他秉持的根本原則是“自治所以治人”“全交乃在好學”,認為只有對自己嚴格約束,善于學習者,體悟出外物和自我之間的道理,才有能力規(guī)范他人,教育子侄。

         

        清正忠誠 經(jīng)世巨品

         

        晚明社會動蕩,陳龍正在當時的環(huán)境里,雖然有學識、有見識,卻始終未曾得到施展才華的機會。他屢次向朝廷進言,評論時政,提出改善的方法,但都不被重視,更沒能施行而見于時效。相反,他卻多次受到他人的詆毀,仕途也受到影響。雖然為官的經(jīng)歷不太順暢,但陳龍正對國家的忠誠和對時事的擔憂,卻并沒有因個人的遭遇受到影響。

         

        在學術(shù)上,他曾追隨無錫高攀龍研習身心之學,體會出為學為人之道的宗旨是以“存誠”為本,以“愛人”為用。他進而以這種體悟和認知作為人生準則,將其運用到為官的生涯中和造福桑梓的事業(yè)里。陳龍正做官的時間并不長,在崇禎甲戌科中進士之后,他只做了中書舍人、南京國子監(jiān)丞這樣位階不高的文官,但他以“有體有用”的經(jīng)世之學,反哺鄉(xiāng)親,在家鄉(xiāng)成就了一番口碑極佳、影響深遠的救荒賑濟事業(yè),因此得以寄名史籍,為后人所稱道。

         

        正是由于陳龍正治家有方,他的兒子陳揆從小就受到這種氛圍的熏陶,自幼勤奮好學,善于自治,成年后頗有成就。陳揆匯編了其父的《幾亭全書》60卷行世,他還編撰了《陳祠部公家傳》等著述。在清代學者宋犖的《筠廊二筆》中,將陳揆與另外三位東林儒者一并稱道,說他們“俱見幼學”,言行端莊,對陳龍正的家庭教育給予了肯定。(解揚)

         

        卜憲群點評

         

        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性本惡,是一個爭論了二千多年的話題。孟子從“仁”屬于人的本質(zhì)規(guī)定性認識出發(fā),認為仁義禮智是人“固有之也”,故云:“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惫拭献觾A向于性善說。荀子不同意孟子的看法,認為“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生而有疾惡焉,順是,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焉,順是,故淫亂生而禮義文理亡焉。”顯然荀子是從性惡說的。其實,單純的善惡說都無法解釋無限復(fù)雜的人性,純粹的性善說解釋不了人性中的惡,純粹的性惡說也說明不了世上那么多的善,還是應(yīng)當從教育、從環(huán)境入手。中國歷史上諸如《三字經(jīng)》《千字文》《弟子規(guī)》《增廣賢文》等蒙學著作,就是歷代注重從教育層面從小培育孩子品質(zhì)修養(yǎng)的典型表現(xiàn),注重從小給孩子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塑造孩子的品格。認識到教育在人成長中的重要性,也自然無所謂善惡說了。

         

        陳龍正約束族人,主張確立規(guī)矩,注重蒙養(yǎng),對后人產(chǎn)生了良好影響。他的有些做法雖存在偏激的地方,如“使一切玩好游戲絕于見聞”,這樣的做法難免會使孩子缺少增長見聞的機會,但他看到蒙學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這一點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如讓孩子近善避惡,動靜得宜,不在孩子面前談?wù)撌芯?,甚至這些要從胎教開始等等,都有其寶貴的現(xiàn)實價值。注重蒙學,至今仍然不失為教育子女的一條好經(jīng)驗。

         

        責任編輯:姚遠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