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十三年苦心孤詣,傳“二程”文化精粹——修建“二程文化園”的故事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九月初八日丁亥
耶穌2017年10月27日
新落成的“二程文化園”大門。本報記者 王勝昔 攝/光明圖片
【中華文化溯源·理學】
10月1日,河南省伊川縣。細雨蒙蒙中,望著到“二程文化園”絡繹不絕參觀的人群,無償捐贈3.2億元修建文化園的程道興感慨萬千:十三年苦心堅守,數(shù)不清的不眠之夜,多少次精心推敲……飽含心血和汗水的“二程文化園”,終于完整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
從2004年開始論證、設計,到2011年和河南省伊川縣政府簽約,無償捐贈建設“二程文化園”,到今年春天基本建成,前不久開始部分開放,程道興走過了一條不尋常的文化堅守路。
“二程”用盡一生創(chuàng)立“天理”學說
“二程”,即程顥、程頤兄弟,二人開創(chuàng)“洛學”,為北宋理學的奠基者。他們用盡一生創(chuàng)立了“天理”學說,認為“理”是世界的本原,包括仁、義、禮、智、信等內(nèi)容,是所有人固有的先天本性。由于程頤、程顥二人長期在洛陽講學、潛心研究理論,人們便把他們的學派和理論稱為“洛學”;本是地方性學派的“洛學”,以其義理的普遍性、哲學系統(tǒng)的開放性而具有了向多方向發(fā)展的特質。后世歷代對他們推崇有加,“天理”學說也逐漸演變成了我國古代封建社會后期近千年的正統(tǒng)思想。程頤、程顥被世人尊稱為“二程”和“曠世大儒”。
“二程”去世后,被門徒們合葬在今伊川縣城西荊山腳下,當?shù)厝朔Q“程林”。該園建于宋,興于明清,毀于“文革”期間。到2004年,該園滿目瘡痍,僅存前殿三間。
要讓“二程”文化“活起來”
從執(zhí)著收集、編纂“二程”思想文化書籍,到捐贈巨資修建“二程文化園”;從平面到立體,從抽象到具體,從單一到全面,“二程文化園”像一棵大樹,把程朱理學等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立體而完整地展現(xiàn)出來了。這里就是一個完整的儒學、理學、心學的展覽館、博物館。在這里參觀,不知不覺會被理學心學文化所熏陶,所感化。
儒學理學心學,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但這些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人們大都是從書籍或者學者講座中得到的。如何讓人們能有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平臺,如何讓人們在旅游參觀中不知不覺接受教育,讓“二程文化”活起來,實現(xiàn)理學心學的復興,飛入尋常百姓家,是程道興多年來思考的問題。
“名垂青史者,非達官貴人、帝王將相,而是思想文化大家?!背痰琅d說,這座重建的“二程文化園”,將成為弘揚理學思想的研究場所,這里有中原作為中華文明原點的精彩。
十三年堅守
程道興認識到,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fā)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十三年來,程道興幾乎放棄了實業(yè),把全部心血和精力都投入到了“二程文化”的挖掘弘揚上。
“2004年,我單槍匹馬去伊川縣談我要無償捐贈建設‘二程文化園’的時候,大家都不敢相信:拿幾億元無償捐建文化園?直到我鄭重其事反復強調,他們才相信是真的。”程道興說。
程道興年輕時在部隊曾經(jīng)榮立三等功,并帶領全班榮立集體三等功。后來,創(chuàng)業(yè)投資成功的程道興出任世界程氏宗親聯(lián)誼會會長。
六年論證,七年建設,十三年來程道興可謂嘔心瀝血、堅守初心。園內(nèi)每一個設計,每一塊石碑,他都親自和專家一起,覓史書、找出處,力求與歷史吻合。邀請知名專家教授對雕刻人物像、殿名、對聯(lián)、碑文多次研討論證,挖掘史實,精益求精,不留遺憾。
“以后文化園里每年還要舉行理學文化節(jié),邀請專家共同研討,讓理學中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世人熟知,進一步發(fā)揚光大?!背痰琅d說。
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