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圣”之隱
作者:孫奧麟
來源:作者授權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原載于 “欽明書院”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六九年歲次戊戌正月廿五日癸卯
耶穌2018年3月12日
高島吞象,又名高島嘉右衛(wèi)門,1832年生于江戶,是日本明治維新時期涌現(xiàn)的易學大師,在日本有易圣之稱,他利用《周易》廣泛進行占卜,小到尋物、天氣,大到國家的軍事、政治、國際關系,有事必占,幾乎每占必中,許多占斷結果被日本天皇、內(nèi)閣總理和各省大臣所采納。
(圖為高島吞象照片)
高島氏一生的占卜實錄,記錄在其著作《高島易斷》之中,遍觀其書五百多個占卜實例,幾乎無不奇中,令人拍案叫絕。五百余個占例中,唯有姤卦三爻的占例,亦即三浦中將奉命為朝鮮公使,臨行前向高島氏占問對朝外交政策的一卦,竊怪高島氏語焉不詳,似有所隱晦。
以下引自《白話高島易斷》:
明治二十八年六月,三浦中將奉命為朝鮮公使,臨行的時候占問對朝鮮的外交政策,筮得姤卦,變?yōu)樵A卦。占問后上呈給內(nèi)閣總理大臣。
斷卦說:卦名叫姤,是遇的意思。當今海關的禁制大為開放,友好往來,正是眾多國家相會相遇的時候。卦體為五個陽爻在上,一個陰爻在下,是孤陰為眾陽所制伏,有大國提攜和威服小國之象?,F(xiàn)在值三浦中將出使朝鮮,為他占問兩國外交方略。公使去國外,應當以我國為外卦,以朝鮮為內(nèi)卦。內(nèi)卦為巽,柔順無力,可見朝鮮的弱小。臀在身后,屬于隱伏的位置,有后宮之象,主有嬪妃擅權,侵害朝政。“無膚”即剝膚,屬于切近的災難,以致無法安坐深宮。天下大勢,應當去舊圖新,力圖富強,而朝鮮卻因循守舊,要改革又不改革,屬于“其行次且”。國勢的危險因此更加嚴重,所以說“厲”。三爻居巽的終位,為乾體的開始,即將化為陰柔,在內(nèi)卦而順從外卦。三爻又以二四兩爻為上下鄰爻。朝鮮一向?qū)儆谥袊?,四爻即中國,因為無所包而發(fā)生兇險;二爻本來屬于乾體,指我國,因為能包而無咎。朝鮮盛衰的樞機,從卦中歷歷可以看到。我國的外交方略,也不外于這些情況。
檢之史冊,與本占例直接相應者,為三浦梧樓赴朝鮮并刺殺閔妃即明成皇后一事。
《易斷》中前來問占的三浦中將,名為三浦梧樓,號觀樹。其人是明治、大正時代的陸軍中將、政治家。一生曾任東京鎮(zhèn)臺司令官、陸軍士官學校校長、朝鮮住在公使、樞密院顧問官等職。
(圖為三浦照片)
三浦中將從高島處問占之后,便遠赴朝鮮,在其人做駐朝公使期間,主持朝鮮朝政的正是朝鮮近代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閔妃。甲午戰(zhàn)爭之后,閔妃欲與俄羅斯合作對抗日本,因而引發(fā)“乙未事變”,亦即1895年10月8日,三浦梧樓策劃日本浪人及亂軍入侵景福宮,于乾清宮殺害閔妃,用煤油焚毀其遺體并脅迫高宗廢她為庶人,直至兩年后1897年,高宗改國號為“大韓帝國”,自稱皇帝,才將閔妃復位并追謚為“明成皇后”,厚葬于漢城東郊清涼里的洪陵。由于明成皇后早期主張開放、后期力抗日本并身死殉難,故深受后世韓國人民的尊崇。
(圖為明成皇后照片及影視劇中的形象照片)
今據(jù)高島氏當時所得的姤卦三爻重新斷卦,則姤者,遇也。象三浦身為公使,得以與閔妃相過從。
彖辭“女壯,勿用取女”,指初爻所象之閔妃陰居陽位,雖未成氣候,然上剝之勢昭然,日本政府忌諱其人攝政之能,見一陰始發(fā)于下,必欲除之后快。
《大象》曰:“天下有風,姤,后以施命誥四方?!笔份d閔妃頗有政治才干,大權在握而能發(fā)號施令,三浦行刺為受命而行,由此亦可見。
三浦于高島處所占得之姤三爻,本已過剛不中,又居巽體之末,巽究為躁卦,可謂剛惡險暴已極?!巴螣o膚”,言其乘渡輪遠涉重洋;“其行次且”,言其謀劃周密,不敢妄動?!皡枴?,言其鋌而行兇;“無大咎”,言其暴行雖可誅,然幕后有日本政府及頭山滿等輩斡旋撐腰,故能免責。
統(tǒng)觀全卦,外卦乾為武人,象三浦,內(nèi)卦巽為長女,象閔妃,外內(nèi)有乾金克巽木之象。三爻變,則內(nèi)卦化坎,坎為盜寇,為血卦,有偷襲之象。三爻變,則初爻之上現(xiàn)一離卦,離為火,與事變后以煤油焚燒閔妃尸體相應。倒卦為夬,夬者決也,“揚于王庭,孚號有厲”也,此為暴徒突襲王宮,宮人奔走呼號之象。
此爻變,則化為訟三爻,訟三爻曰:“食舊德,貞厲,終吉?;驈耐跏?,無成?!贝税赴l(fā)生后,朝日兩國輿論爭訟不已,歐亞諸國皆深表關注,三浦亦被起訴,然因其人于日帝國有鷹犬之勞,終以證據(jù)不足為由獲釋,此為“食舊德,貞厲,終吉?!逼浜?,三浦仍積極為政府出謀劃策,然淡出公眾視野,暗居幕后,是為“或從王事,無成?!?/p>
卦象爻辭與史實若合符節(jié),竊謂高島氏此占或有斷卦未精之失,或有避重就輕之嫌。然而編撰《易斷》之時,此例大可不錄,置于《易斷》流傳后世,莫非亦怕真相終不得彰顯?
縱觀高島氏一生行徑,可謂志士楷模,惜其人不免當時軍國思想,未可輕許以仁。且高島氏儒者,每每為尊者諱,如涉及本國政治之例,高島氏從未對五爻君位有所指摘。對此,讀者宜加注意。
白璧呈前,瑜瑕自不相掩。斯人已逝,斯編在手,是非功過全在讀者心中,倘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高島氏有知,想來也會欣然首肯。
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