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沈效敏】曾子之孝與曾氏家風

        欄目:家風家訓
        發(fā)布時間:2018-07-11 19:20:13
        標簽:

         

        曾子之孝與曾氏家風

        作者:沈效敏 

        來源:中國孔子網(wǎng)

        時間:孔子二五六九年歲次戊戌五月廿八日甲辰

                  耶穌2018年7月11日

         

        家風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良好的家風是社會和諧進步的強大推動力。所謂家風,就是一個家族世代相傳的道德風尚和審美風范,是家庭成員道德水平的集中體現(xiàn)。

         

        一般來說,一個家族的家風往往是由某一個出類拔萃深孚眾望人,其懿行嘉言得到家族其他成員所宗仰追慕,再經(jīng)過家族子孫代代相傳而形成的。曾氏家風的源頭就出自曾子。曾子的孝道思想奠定了曾氏家風的內(nèi)涵,曾氏家風又是靠孝來傳承、靠孝來光大的。

         

        一、以孝修德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推進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激勵人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奔绎L是與公民道德建設緊密相連的。曾子強調(diào)修身,修身即修德?!洞蟠鞫Y記》中的“曾子十篇”以孝命名的三篇,即《曾子本孝》《曾子立孝》《曾子大孝》,在分別講忠孝、禮孝、尊孝中重點講了個人品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建設,這就是曾氏家風的根基。

         

        1、《曾子本孝》——在“忠孝”中強調(diào)個人品德

         

        《曾子本孝》開篇說,曾子曰:“忠者,其孝之本與!”這個“忠”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意思,發(fā)自內(nèi)心是行孝的根本。行孝先解決自身的問題,加強個人品德修養(yǎng)。因此,《曾子本孝》接下來說:

         

        “孝子不登高,不履危,庳亦弗憑,不茍笑,不茍訾,隱不命,臨不指,故不在尤之中也。孝子惡言死焉,流言止焉,美言興焉,故惡言不出于口,煩言不及于己?!?/p>

         

        孝子不攀登高的地方,不走危險的地方,深的地方也不靠近。不隨便說笑,不隨便指責別人。在隱幽處與登高處不命令人,不以手指畫,以免給眾人帶來困惑,所以孝子能夠不陷入過錯之中。孝子遠離壞話,不說沒有根據(jù)的話,多說贊美的話,所以不對別人說惡言,別人氣憤不滿的話自然涉及不到自己。

         

        這就是說要謹言慎行,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墩撜Z·泰伯》記載:曾子的病越來越重了,他把學生們召集到身邊來,對他們說:“看看我的腳,看看我的手!《詩經(jīng)》說:‘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從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體不會再受到損傷了!弟子們?!痹优R終時讓弟子們看看自己的手腳都保護得很好,是教育學生終生慎行,恪守孝道。

         

        2、《曾子立孝》——在“禮孝”中強調(diào)家庭美德

         

        《曾子立孝》開篇說,曾子曰:“君子立孝,其忠之用,禮之貴?!?這是說,君子立志行孝,不僅要做到“忠”,還要做到“禮”。關(guān)于孝與禮的關(guān)系,曾子說:“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可謂孝矣。”(《孟子·滕文公上》)對待父母按禮制去做就是孝。什么是“禮孝”?《曾子立孝》篇接著說:

         

        “故為人子而不能孝其父者,不敢言人父不能畜其子者;為人弟而不能承其兄者,不敢言人兄不能順其弟者;為人臣而不能事其君者,不敢言人君不能使其臣者也。故與父言,言畜子;與子言,言孝父;與兄言,言順弟;與弟言,言承兄;與君言,言使臣;與臣言,言事君?!?/p>

         

        做兒子的不能孝敬他的父親,不敢說父親不能疼愛他的兒子;做弟弟的不能順奉他的哥哥,不敢說哥哥不能教誨他的弟弟;做臣子的不能服事他的君主,不敢說君主不能役使他的臣下。因此,與做父親的說話,談如何疼愛兒子;與做兒子的說話,談如何孝敬父親;與做哥哥的說話,談如何教誨弟弟;與做弟弟的說話,談如何服事哥哥;與做君主的說話,談如何役使群臣;與做臣子的說話,談如何服事君主。

         

        這里說到了三對關(guān)系,除君臣關(guān)系外,就是父子關(guān)系和兄弟關(guān)系,都是說的家庭內(nèi)部的關(guān)系,父子關(guān)系代表的長輩與后輩的關(guān)系,兄弟關(guān)系代表的平輩之間的關(guān)系,把家庭關(guān)系說全了。家庭成員之間怎么做才算合乎禮呢?就是父畜子、子孝父,兄順弟、弟承兄,也就是后世說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做到這些就是具有了家庭美德。這種關(guān)系推衍到君臣之間就是君使臣、臣事君。

         

        曾子終生按禮制去做,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抖Y記·檀弓上》記載曾子“臨終易簀”的故事:曾子臨終前知道自己所鋪的席子是大夫用的席子后,使出自己最后一點力氣叫兒子把席子換掉,讓自己合乎禮制地死去。結(jié)果,當抬起曾子換掉席子,再放回去時,還未放妥,曾子就去世了。這就以實際行動教育兒子一切按禮制去做。

         

        3、《曾子大孝》——在“尊孝”中強調(diào)社會公德

         

        《曾子大孝》開篇說,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不辱,其下能養(yǎng)。” 曾子把孝分成了三個等級:最高的孝是使父母受到尊敬,其次是不辱沒父母的名聲,最下等的孝是能夠供養(yǎng)父母。怎么才算使父母受到尊重呢?曾子作了個形象的解釋:“君子之所謂孝者,國人皆稱愿焉,曰‘幸哉!有子如此’,所謂孝也?!本铀f的孝,是讓一國的人都稱贊羨慕,說:“真幸運啊!有這樣好的兒子”,這是所說的孝。怎么做到使父母受到尊重呢?《曾子大孝》從反面提出了“五非孝”:

         

        “故居處不莊,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蒞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戰(zhàn)陳無勇,非孝也?!?/p>

         

        平時起居不端正,就不是孝;為國君做事不忠心,就不是孝;擔任官職不敬業(yè),就不是孝;對待朋友不誠實,就不是孝;參加戰(zhàn)斗不勇敢,就不是孝。這“五非孝”正過來說就是,居處莊、事君忠、蒞官敬、朋友信、戰(zhàn)陣勇,才是孝。

         

        《曾子大孝》還提到一“非孝”,這一是對自然說的:

         

        “草木以時伐焉,禽獸以時殺焉。夫子曰:‘伐一木,殺一獸,不以其時,非孝也?!?/p>

         

        草木要依照時節(jié)砍伐,禽獸要依照時節(jié)宰殺??鬃诱f:“砍伐一棵樹木,宰殺一只禽獸,不依照時節(jié),就不是孝?!?/p>

         

        很顯然上述的六個“非孝”,都是說的要遵守社會公德,立身于社會。

         

        二、以孝傳德

         

        孝的實質(zhì)是講傳承。從字形上看,“孝”字是“子”承“老”??鬃诱f:“夫孝也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保ā抖Y記·中庸》)《尚書·文侯之命》平王說:“追孝于前文人?!笨装矅鴤鳎骸袄^先祖之志為孝。”孝的本意就是繼承先輩之志。

         

        家風靠的就是對前輩意志的繼承才一代代傳下來的。就曾氏而言,相傳的途徑主要是家教、家訓、家規(guī)。實質(zhì)上,對前輩家教、家訓、家規(guī)繼承和遵守就是孝。曾子是注重家教家訓的。西漢劉向說:“孔子家兒不知罵,曾子家兒不知怒。所以然者,生而善教也?!保ā墩f苑·雜言》)下面,我們分別看看曾氏的家教、教訓、家規(guī)。

         

        1、家教

         

        在中國,重視家教應該首推曾子。《大學》說:“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奔医滩缓檬菦]有資格教化別人的。《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記有“曾子殺豬示信”的故事:曾子的妻子去趕集,她的兒子哭著要跟去。曾妻便哄兒子說:“你回家去,等我回來給你殺豬吃?!逼拮觿倧募谢貋?,曾子就捉豬準備殺掉。妻子制止說:“那只是哄騙小孩子的。”曾子說:“小孩子也不能哄騙。小孩子沒有識別能力,跟著父母學,聽父母的教導?,F(xiàn)在你欺騙小孩子,就是教孩子欺騙。母親欺騙兒子,兒子就不相信他的母親,就無法進行誠實教育了?!庇谑蔷桶沿i殺掉燒肉吃了。

         

        受曾子影響,曾子后裔形成了重視家教的傳統(tǒng)。下面舉兩個例子:

         

        一是曾穆約法三章。

         

        曾穆,曾子42代孫,北宋名相曾公亮的祖父,福建晉江人,曾任德化縣令。他有五個兒子。他對兒子歷來嚴于管教,約法三章:一是不得表露父親縣官身份,二是不得好逸惡勞,三是不拿取他人贈物。德化多山,地瘠民窮。當?shù)貎和倌杲?jīng)常上山拾柴草、挖野菜、采木耳等。身為縣官的曾穆并不讓兒子終日在縣衙苦讀書,反而鼓勵兒子隨同農(nóng)家孩童上山勞動,經(jīng)受磨練,從小體悟財物的來之不易,品嘗民間的辛苦。

         

        曾穆注重身教。他任德化縣令,德化地處閩中,窮鄉(xiāng)僻壤,交通閉塞,但他不辭辛勞,經(jīng)常深入鄉(xiāng)間,體恤民情。他發(fā)覺不少村民患有“粗腿病”,即“血絲蟲病”。他寢食不安,經(jīng)細心查訪和觀察,得知是飲水的溝渠污染,遂發(fā)動民眾清理衛(wèi)生,多鑿水井,保持水源潔凈,減少疾病滋生。

         

        由于曾穆教子有方,所以五個兒子皆走上仕途,其中三人榮登進士及第。之后宰相輩出,被敕封“一門十一公”。如此家族的榮耀,是與曾穆的良好家教分不開的。

         

        二是曾德慈捐家助子。

         

        北宋末有岳母教子,培養(yǎng)出民族英雄岳飛;南宋末有大義母親曾德慈教子,培養(yǎng)出民族英雄文天祥。

         

        文天祥的母親曾德慈,是泰和縣梅溪人,她小時候受過良好教育,懂得忠孝節(jié)義的道理。文天祥少年時,母親經(jīng)常用廬陵四忠歐陽修、楊邦義、胡銓和周必大的故事教育文天祥。文天祥剛考中狀元四天,父親卻去世了。按當時的規(guī)矩,文天祥在家守孝三年。文天祥很是悲傷,母親經(jīng)常勸導他說,應趁守孝的日子,多讀圣賢書,多想治國安邦的道理,今后為國為民多做些事情。

         

        公元1274年,北方的元朝丞相伯顏,帶領(lǐng)20萬大軍,兵分兩路向南宋進攻,攻占鄂州后順長江而下,威脅京城杭州。國難當頭,文天祥立即組織一支救國義軍,義軍的隊伍匯聚了5萬多人。隨著義軍的組成,需要大量的經(jīng)費。母親捐出全部首飾,后又變賣房產(chǎn)地產(chǎn),交給文天祥作軍費。

         

        文天祥母子毀家救國的事情一下子傳開了,許多人紛紛效仿,出資捐物,支持義軍。不久,浩浩蕩蕩的義軍順贛江而下,向北挺進,奔赴戰(zhàn)場。

         

        2、家訓

         

        平常曾子對子孫的訓導,文獻有零星記載。最集中的一次是《曾子疾病》篇所記述的曾子臨終前交待兒子的話。主要談了七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要寡言多行,講信;二是要重義輕利,講廉;三是要知其先后,講禮;四是要孝悌及時,講孝悌;五是要言主行本,講義;六是要近君子遠小人,講智;七是要力盡人事,講忠。

         

        按照曾子的家訓,曾氏家族制定了統(tǒng)一的祖訓: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三省誠身,道傳一貫。

         

        不同地方的曾氏家族還制定了本地曾氏比較具體的家訓族訓,如《瀘東曾氏宗譜》《石蓮曾氏族譜》等等。

         

        最著名的是晚清重臣曾國藩的八本治家。 

         

        曾國藩是曾子七十代孫,晚清名臣。其從小受家庭影響,半耕半讀發(fā)奮苦學成材,后因戰(zhàn)功卓著封侯拜相官至極品。他對祖父曾星岡遺下的“治家八字訣”甚為推崇:“書蔬魚豬,早掃考寶(即讀書、種菜、養(yǎng)魚、喂豬、早起、掃屋、祭祖、睦鄰八件事情)。”其住宅取名“八本堂”。八本即:讀書以訓詁為本,詩文以聲調(diào)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養(yǎng)生以少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居家以不晏起為本,居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這八本是曾氏書香門第家庭教育的精髓,曾國藩兄弟及其子孫后代終身行之不懈。

         

        曾國藩任侍郎,任總督,任大學士,直到封侯拜相,他的家庭生活,仍然和青少年時期當農(nóng)民一樣,克勤克儉,戒驕戒躁,從未絲毫驕奢。日常飲食,總以一葷為主,非客到,不增一葷,時人稱之為“一品宰相”。其穿戴更是簡樸,一件青緞馬褂一穿就是三十年。時時處處謙虛謹慎,再三告誡子孫后代必須“半耕半讀,勤儉持家,以繼承祖先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币麄冇H自參加打草、撿柴、拾糞、插禾、鋤地、收割等農(nóng)事勞動,不許仗勢欺人,不許使婢差奴。其妻子女兒,跟他同住江寧(今南京)兩江總督府。他規(guī)定她們白天下廚做飯菜,夜晚紡紗織麻到11點,日日夜夜如此,從未間斷。

         

        1864年7月,兒子曾紀鴻參加鄉(xiāng)試,曾國藩當時節(jié)制東南半壁江山,地位顯赫,但他在考前對紀鴻說:“考前不可與州縣來往,不可送條子。進身之始,務知自重?!痹谂芯碜悠陂g,曾國藩又怕兒子去活動,專門去信告誡他:“斷不可送條子,致騰物議。”(《曾國藩家書》)結(jié)果曾紀鴻連著幾次都沒考上,后來只是個副貢生。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取得顯著成效,其兄弟五房中涌現(xiàn)出有成就者大約240多位。

         

        3、家規(guī)

         

        曾氏的家規(guī)嚴應從曾子的父親曾皙說起,《孔子家語·六本》記載:“曾子耘瓜,誤斬其根。曾晳怒,建大杖以擊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就因為曾子不小心把瓜根鋤斷了就被父親曾皙打昏了。曾子的家規(guī)也是很嚴的?!蹲蛹艺Z·七十二弟子解》記載:“參后母遇之無恩,而供養(yǎng)不衰。及其妻以梨蒸不熟,因出之?!本鸵驗闉楹竽刚衾娌皇炀鸵哑拮有莸簟?/p>

         

        清代,曾氏制定了統(tǒng)一的家規(guī):

         

        孝親悅心,尊師撫幼;世襲立嫡,承嗣立長。

        嫡宗不婚,子嗣敏聰;撫子繼嗣,同宗擇侄。

        招贅為嗣,宗圣脈混;淫邪亂倫,圣規(guī)則罰。

         

        各地曾氏也有各自的家規(guī)家戒。如:《渫陽曾氏族譜》卷首有《宗規(guī)十六條》,《富順西湖曾氏祠族譜》卷一有《祠規(guī)參訂十六條》和《家條十戒》等等。

         

        嘉祥曾廟立有六十一代翰博曾繼祖曾氏永思碑銘碑。碑文開頭說:“永思碑者何?述祖德,紀國恩,敘世澤艱難之自,以詒諸后之人者也。”銘文說:

         

        “追思往事,時為泫然。慮我后人,知未忘顛。

        爰陳訓詞,示亡極焉。我聞世家,鮮克由禮。

        凌德以蕩,滅義以侈。遠悖家學,上乖國紀。

        安享厥成,罔恤厥始。用勒貞氓,藏之廟坻。

        思之思之,孫孫子子。”

        六十九代翰博曾毓墫寫有《家誡》:

         

        “出嫁之女降服期年,雖曰古禮,乃漢儒附會相沿已久,習而不察,不惟情理未允,實深違悖圣言。今已詳綱考核,刻石于宗圣府中,并記載譜中,勿庸贅述。吾家之女,應從夫家之便;吾家之婦,為其父母必服三年?!保ㄇ宓拦狻稘鷮幹彪`州志·雜稽志上》)

         

        嘉祥曾廟禁賭碑,曾毓墫撰:

         

        “我后世子孫,有敢賭博并酗酒失德者,即為忠孝兩虧之敗類,生不許入廟致祭,死不許葬先塋,謹記于此,以示后人?!?

         

        這些家教、家訓、家規(guī)、家戒,對于族人的約束力相當強大,大大促進了社會禮義道德規(guī)范的遵守、家族的團結(jié)和睦。

         

        三、以孝成德

         

        曾子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保ā墩撜Z·學而》) 慎終:謹慎的思考人生于天地之間的意義。追遠:看看老祖宗們都留下了些什么,在自身與先賢之間做一個對比,應效法先古圣賢。每個人都這樣的去思考,人民的道德就自然敦厚了。

         

        曾氏的家教、家訓、家規(guī)、家戒,大都是圍繞曾子的“孝悌忠信廉”等德目而進行的,因而“孝悌忠信廉”成為曾氏家風,涌現(xiàn)出許多典范。

         

        1、孝悌

         

        《孝經(jīng)》:“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曾氏以孝傳家,孝悌典型代不乏人,甚至在正史、野史列傳的所有曾子后裔,幾乎都有“孝”的影子。

         

        曾鞏孝友繼母弟妹  曾鞏,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也是北宋名臣,南豐曾氏名人。他早年喪母,父親曾易占因贊同北宋初期的“慶歷新政”,被構(gòu)陷去職,發(fā)配廣南衙前編管,后去世。家中只有曾鞏和繼母及四個弟弟、九個妹妹。他擔當起長兄的職責,他沒有因為繼母不是自己的親生母親而另眼相看,對弟妹不僅是撫養(yǎng),而是教他們讀書,使他們成才。培養(yǎng)出宰相曾布、吏部侍郎曾肇,歷史上著名的“南豐七曾”全出于他的門下。

         

        曾鼎舍命護母  曾鼎,江西泰和(今吉安)人。元朝末年,曾鼎奉母避難,他母親被賊人抓去,判為死刑。曾鼎趕到,哭著向賊人哀求,愿代母去死,賊人不聽。將行刑,曾鼎呼號著用身體護住母親。賊人叫曾鼎讓開,曾鼎不聽。賊人益怒,用刀砍向曾鼎。一刀,曾鼎不動;兩刀,曾鼎不動;三刀,曾鼎還是不動。一連數(shù)刀,曾鼎的頭上、肩上、腿上全是傷口,鮮血噴涌,慘不忍睹,曾鼎仍護住母親不放。這時賊人的頭領(lǐng)趕到,見狀不忍再殺,遂放過曾鼎母子。

         

        首屆山東省十大孝星曾昭廷  曾昭廷是生長在曾子故里嘉祥南武山村的曾子后裔。他是獨生子,妻子早年去世,他不僅獨自撫養(yǎng)三個孩子長大成人,更精心照料父母舒心開心。2001年,年屆九旬父親因病癱瘓,他床前床后精心伺候,一連兩天沒合眼,他變著花樣為老人做好吃的,并陪母親講上幾句笑話,寬慰二老的心。父親臥床5年,身上沒有一點褥瘡。后來母親病了,他一邊照顧生病的母親,一邊看護父親,像閨女一樣為母親梳頭、洗臉、換洗衣裳,還變著法子逗父母開心。

         

        堅守一個“孝”字,使曾氏的家庭和睦,家族興盛,也推進了社會的和諧。

         

        2、忠信

         

        曾子的忠信,就是忠誠于國家,忠實于民眾,就是愛國。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論語·泰伯》)為國要勇于擔當,生死存亡關(guān)頭不屈服不動搖。

         

        二千多年,曾氏族人名人輩出,多慷慨激昂、文采倜儻之士,很好地將曾參忠義、氣節(jié)繼承了下來,并有所發(fā)揚。

         

        滿門節(jié)烈  曾怘是曾鞏之孫。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遷任溫州通判,道經(jīng)越州。建炎三年(1129年),金軍統(tǒng)帥琵八率兵攻陷越州,勒令滿城文武官員于次日清晨前去帥府參拜,如有屆時不到或避而不見者誅殺無赦。第二天,惟獨曾怘傲然不往,遭金兵逮捕,被押往帥府見琵八。面對威脅利誘,他堅貞不屈,高聲痛斥敵酋背信棄義,卑鄙無恥。琵八惱羞成怒,命令左右將他牽出府外,連同家屬共四十口,一齊殺害于越州城南門外。曾怘從弟曾悟,為亳州士曹。金兵破亳州,曾悟被逮捕,他抗辭謾罵,被金兵亂刀砍成肉醬,尸體無存,妻子兒女同日被害,年僅33歲。

         

        英烈父子  曾亨應,江西臨川人,任職吏部文選主事。崇禎十五年(1642年)秋,被罷官回家。順治元年(1645年)清兵破南京,下浙江,連陷江西諸城。曾亨應募兵300余人,駐守家鄉(xiāng),抗擊清兵。一日,清將王得仁領(lǐng)兵突然包圍村莊。曾亨應不幸被捕。當時,他的26歲兒子曾筠及數(shù)名族人一同被捕。曾亨應對曾筠說:“振作起來!寧死不能投降!”曾筠說:“好?!蓖醯萌十斨響拿妫瑢⒃藜皵?shù)名族人殺害,然后再給曾享應松綁,勸他投降。面對血淋淋的屠刀,曾亨應沒有屈服,嚼血噴罵。王得仁大怒,將他五馬分尸。對于其他義兵,清兵也以刃加頸,逐一逼降,義兵齊呼:“不降,愿與曾公同死!”清兵便將他們?nèi)繗⒑ΑR粫r間,只見刀光閃閃,300多個人頭紛紛落地。

         

        曾憲梓的報國情懷  曾憲梓,1934年出生在廣東梅縣,依靠國家助學金完成大學學業(yè)。1968年到香港。幾經(jīng)拼搏創(chuàng)建了香港知名品牌“金利來”。創(chuàng)業(yè)成功后立志報效祖國。分別于1992年、2004年、2008年各捐贈1億港元設立曾憲梓教育基金、載人航天基金、曾憲梓體育基金,后又追加2億港元,此外,他還為第11屆亞運會捐贈100萬港元,為四川汶川地震災區(qū)捐款1000萬港元,投巨資為故鄉(xiāng)廣東梅州發(fā)展教育、發(fā)展經(jīng)濟。先后捐助項目超過800項,總計超過13億元。和平年代如何愛國,曾憲梓為我們能做出了榜樣!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每一個曾氏士人的家國情懷。愛國成為每一個曾氏后人的道德準則!

         

        3、清廉

         

        在曾子的哲學里,清廉是孝悌、忠信的進一步推衍。

         

        曾氏族人不忘曾子的教導,為官者廉吏居多。如,明代曾銑,嘉靖年間官至三邊總督,《明史》說“銑廉,既歿,家無余資”。曾朝節(jié)萬歷年間任禮部尚書,持身廉正,居處儉樸。每次他回臨武掃墓,鄉(xiāng)間的道路狹窄不能容車馬,大家商議擴修。曾朝節(jié)以“有傷農(nóng)田”,堅執(zhí)不允。

         

        清廉愛民曾受一  曾受一,廣東云浮人,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調(diào)任四川江津縣令,時江津遭遇連續(xù)三年大旱,百姓困苦。他首創(chuàng)“救命會”,帶頭捐俸賑災,激勵百姓生產(chǎn)自救,派人到粵地采購紅苕種苗回川,并偕夫人躬身下田教百姓栽植,使紅苕擴及全川以至鄰省,被百姓稱為“紅苕菩薩”。后又派人到江、浙購回桑苗蠶種,力倡栽桑養(yǎng)蠶,并勸民儲粟備荒。僅一二年光景,江津面貌大變。他還變賣田產(chǎn),資助維修江津城門、擴建九江書院,為江津培育人才。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他告老還鄉(xiāng),江津縣民籌二萬銀相贈,讓他回家復購田產(chǎn),他執(zhí)意不受。他啟程回鄉(xiāng)時,上千江津縣民遠至重慶送行,泣不忍別。

         

        剛正不阿曾衍東  曾衍東,山東嘉祥西關(guān)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42歲中舉。從51歲起,先后任湖北咸寧、江夏、當陽、巴東等縣知縣,為官清正。64歲時,在彝陵,見官吏聚賭成風,力剎賭風。因斷案與其上司發(fā)生爭執(zhí),被革職流放浙江溫州。在溫州以賣畫寫字為生。道光帝即位,得赦,無錢返還嘉祥故里,客死溫州。曾衍東博學多才,著有筆記小說《小豆棚》。在書中他揭露貪官污吏,上至大學士、巡撫、知縣,下至差役、奴仆,有的倚仗職權(quán),有的依附于靠山,欺壓百姓、草菅人命。如《楊汝虔》,寫一銀商靠捐資巨萬得為湖州知州,“獨能迎合上官,卑躬折節(jié),幾于吮舐”,白占田園千萬畝。書中對下層清明官吏進行贊揚?!渡鬯脠颉啡坏?40字,就把河北省清苑縣令邵嗣堯的“剛正不阿”,清廉從政的品格刻劃出來?!抖囝^》寫在公堂執(zhí)杖的差役不愿去掙那些昧著良心的“杖頭錢”,拒絕惡人以金賂杖的收買,讓普通黎民免受刑酷之苦。

         

        人民本色曾山  曾山,江西吉安人,曾任內(nèi)務部長等職。上海解放后,曾山擔任上海市副市長,負責經(jīng)濟工作。此時,由他經(jīng)手的錢物是成萬成億,但他不為所動。當時實行供給制,冬天,他穿的那件舊棉襖已經(jīng)破了,許多人勸他換一件,他堅持不換。后來那件破棉襖實在不行了,他就做了一件罩衫罩在外面。為了建設好、管理好上海,他夜以繼日地操勞,生活卻依然十分清苦,以至因勞累過度和營養(yǎng)不良,暈倒在樓梯上。他從不利用自己手中的權(quán)力為家人謀私利,女兒從江西老家到上海,他安排女兒到紗廠做工。紗廠的人說什么也不相信她是副市長的女兒。國民黨曾經(jīng)叫囂:上海是一座大染缸,要讓共產(chǎn)黨紅著進來,黑著出去。曾山抵制住了誘惑,保持了共產(chǎn)黨人的本色。

         

        正是曾子的孝道思想使曾氏良好的家風代代相傳,才有兩千多年曾子思想在曾氏族人中的傳承和弘揚,使近千萬人的大家族有一個統(tǒng)一的靈魂,成為延續(xù)兩千五百年的忠孝世家!

         

        責任編輯:柳君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