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士恒青年學者支持計劃”正式揭曉,全國7所高校10名“青椒”獲此榮譽
來源:“云南士恒國學公益”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六九年歲次戊戌十一月初二甲戌
? ? ? ? ? ?耶穌2018年12月8日
? ? ?12月8日,第七屆士恒青年學者支持計劃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來自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三聯(lián)書店、北京師范大學、上海大學等機構學者,全國7所高校的10名獲得項目支持的青年學者、公益機構代表、企業(yè)界代表參加了活動。
楊立華教授
? ? 頒獎典禮上,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士恒基金會理事長楊立華先生致辭。
? ? 楊立華教授回顧了2007年起在云南地區(qū)開始的支教活動,曾經的一個心愿,具象化為士恒持久篤定的實踐。2008年北京大學儒行社成立,次年云南士恒教育基金會成立。今年是北京大學儒行社成立的10周年,而士恒青年學者支持項目也舉辦至第七屆。
? ? 堅持走出這樣一條道路,要感謝昆明銀海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創(chuàng)始人范雁佳先生、深圳市興正德公益基金會楊光先生、北京天星調良國際馬術俱樂部王薔女士等企業(yè)界人士以及士恒專家學者的支持。感謝士恒青年學者對學術的專注,為我們貢獻了可貴的精神財富,成就了一起去實現理想的機會。
? ? 我們選擇一種豐富的而不是雜多的人生,就要沿著一個專一的方向持續(xù)努力,“為物不貳,生物不測”,這樣才能達致一種有生命力的的豐富,儒行之路才能專注地走下去,對于青年學者的關注也才能持續(xù)下去。
楊光先生
? ? ?深圳市興正德公益基金會發(fā)起人楊光先生回顧了自己和企業(yè)界朋友因受到楊立華教授影響而發(fā)起成立深圳市興正德公益基金會的淵源。未來五年,興正德基金會將與士恒教育基金會在青年學者支持項目上進行深入建設,同時與深圳大學等機構合作,進行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和弘揚。
王薔女士
? ? ?北京天星調良國際馬術俱樂部王薔董事回顧了在個人的選擇與企業(yè)建設中,中國哲學都給予了不可或缺的滋養(yǎng)。她指出,企業(yè)家要對自己的責任與欲望進行要區(qū)分,清醒地認識到所處的“時”與“位”,盡自己的力量,去完成應該完成的任務。
李猛教授
? ? 士恒基金會學術委員會主席、北京大學哲學系李猛教授介紹了士恒青年學者支持計劃的推薦標準、評選方式以及本屆評選情況。
? ? 李猛教授說,學術本身是相當孤獨的,專業(yè)的研究,思想、學問的積累都需要獨立完成,別人很難給予最根本的支持。當我們看到其他學者做出的精彩的研究時,往往會由衷地感到快樂,但很多時候卻不能將這種快樂分享給那個創(chuàng)作者。學術工作者會有一些朋友,這些朋友與日常生活的朋友不一樣,他們可能會在某個地方等待你。學者借助無形的學院成為一個共同體,這個共同體能讓個體的學者保持自己進入學術的本心。
? ? 士恒基金會支持的學者來自不同的領域,不僅有理論研究,還有經驗層面的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我們希望通過學術共同體建設,為中國的過去與未來搭建橋梁,推動學術、文化建設。今天的青年學者,可能要面對比此前學者更多的干擾和困惑,但學術中最核心的部分還是特別簡單的,希望入選的青年學者能夠按照這個最簡單的邏輯把研究做好,學術朋友同樣也會在場。
? ?隨后,與會嘉賓及評審委員向獲得資助的青年學者頒獎。
第七屆士恒青年學者支持計劃獲得者
李成晴(清華大學人文學院)
田耕(北京大學社會學系)
謝琰(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
辛智慧(山東大學儒學院)
張城(中央黨校文史部)
曹潤青(中共中央黨校哲學部)
何博超(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
焦長權(北京師范大學社會學院)
吳功青(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
孫齊(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
? ? ?楊立華教授在致辭中指出,今年是北京大學儒行社創(chuàng)立十周年,林葉老師(現就職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許瀚藝老師(現就職于北京外國語大學)在就讀于北京大學期間,對北京大學儒行社、士恒教育基金會貢獻了寶貴的力量,他們?yōu)閲鴮W推廣活動譜寫的曲目,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傳習以及凝聚社團力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故本屆頒獎典禮,特為兩位老師設置“杰出貢獻獎”,向他們的努力表達敬意。
? ? 2017年9月,“士恒杯”《詩經》征曲比賽啟動,其中安安女士編寫的《詩經·關雎》、梁杰先生編寫的《詩經·鶴鳴》獲優(yōu)勝獎,海棠社九九編寫的《詩經·鶴鳴》獲最佳人氣獎。士恒基金會理事鄭捷先生向三位頒發(fā)了獎狀。安安、梁杰在現場對獲獎曲目進行了演唱。
? ? 最后,本屆兩位士恒青年學者代表做了精彩的學術報告。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謝琰的報告題目為《“不朽的焦慮—歐陽修的金石活動”》,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副教授吳功青的報告題目為《無目的的世界和永遠斗爭的人——斯賓諾莎對目的論的批判》。報告結束后與會學者對相關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謝琰老師
? ? ? 謝琰老師認為,“不朽”觀念在各種文化中都有不同表現,在中國北宋又有一番特殊光景。金石活動是中國古人實現“不朽”之愿的有力方式,而北宋仁宗朝諸賢的金石活動又包含特殊的行為方式、話語方式、思想內涵。演講從范仲淹名文《岳陽樓記》入手,描述了與其相關的諸多金石活動。進而以歐陽修為中心,勾畫了其金石活動的三個主要方面:為地方官創(chuàng)作記文并刻石,為逝者寫作墓碑墓志,為前人編纂《集古錄》。在這些活動中,歐陽修頻繁表達對于“易失”、“易壞”現象的敏感與憂懼。演講對此種焦慮心態(tài)的政治背景作出了初步分析:“速朽”的慶歷新政,“速朽”的同道,以及功業(yè)難成的地方治理。最后,演講提出了初步結論:“不朽”的焦慮的存在及其表現方式,能夠反映社會轉型時期新興階層的成熟進程,具有思想風候的意義。至于如何為北宋“不朽”觀念提供更扎實、更豐滿的解釋與例證,以及如何在中西對比中凸顯中國“不朽”觀念的獨特內涵與價值,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與探索。
吳功青老師
? ? ? 吳功青老師指出,中世紀晚期以降,亞里士多德的目的因邏輯逐漸瓦解,動力因取代形式因和目的因占據中心位置。作為笛卡爾哲學精神的繼承人,斯賓諾莎一方面繼續(xù)推進了動力因的革命,將自然理解為一個沒有目的的、完全由因果必然性支配的世界;另一方面徹底否定自由意志,祛除了道德生活中的目的論,將人類世界理解為一個由自我保存所支配的、永遠斗爭的必然世界。歷史地看,由斯賓諾莎主導的這場動力因革命,不僅有力地推進了自然科學的發(fā)展,而且在邏輯上導致了去倫理化的“超善惡”可能,對20世紀的虛無主義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第七屆士恒青年學者支持計劃專家委員會
楊立華(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李猛(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張志強(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干春松(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賀照田(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
舒煒(三聯(lián)書店副總編輯)
馮金紅(三聯(lián)書店編輯)
周飛舟(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吳飛(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劉寧(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
侯旭東(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
? ? ?士恒青年學者支持項目于2012年由昆明銀海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董事長范雁佳與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楊立華、李猛等學者共同發(fā)起。旨在為全國高校中國思想相關專業(yè)的青年學者提供支持,幫助他們改善科研條件,把學術的道路堅持下去,從而促進相關專業(yè)青年人才的培養(yǎng)。同時也為繁榮云南省文化提供高層次人才網絡。
? ? ? 該項目采取專家推薦制,青年學者由專家委員會提名,評委會復評,最終確定每年十名優(yōu)秀青年學者入選,目前每位青年學者的支持金額為三萬元。到2018年,該項目已連續(xù)舉辦七屆,共選拔出69名在全國高校及科研院所中極富學術潛力的新銳,他們逐漸成為中國學術界的領軍人物。
? ? ?士恒青年學者支持項目啟動以來,得到學界、企業(yè)界、公益屆有識之士的支持。自2012年起,昆明銀海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一直作為善款提供方。2015年、2016年中國美術學院風景園林建筑設計總院、四川廣元盤古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分別對第五屆、第六屆的士恒青年學者提供了支持善款。2017年第六屆、2018年第七屆士恒青年學者支持項目得到了深圳市興正德公益基金會和北京天星調良國際馬術俱樂部的支持。
責任編輯:劉君
【上一篇】景海峰主編《國學集刊》出版暨復刊詞(附一、二輯目錄)
【下一篇】【吳飛】《喪服鄭氏學》徵引文獻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