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心如自固,外物豈能遷”談心物關(guān)系開始 :程顥心學思想奠定陸王心學基礎(chǔ)
作者:辛世?。ㄠ嵵荽髮W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來源:《河南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五月廿八日戊戌
??????????耶穌2019年6月30日
“中心如自固,外物豈能遷”是程顥10歲時寫的詩句。這句詩看似簡單,卻與程顥理學思想有密切關(guān)聯(lián),在今天仍有重要思想啟迪。
要堅守道心,使其始終如一
這句詩的起因是程顥母親為其講述晉朝廉吏吳隱之寫的《酌貪泉》詩的故事。吳隱之赴廣東上任的時候,路過石門這個地方,見到一處泉水,當?shù)厝私小柏澣?,一般官員不喝,說是喝了以后就會變貪。吳隱之不但喝了,還寫了《酌貪泉》詩:“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币馑际钦f,古人說這水是貪泉,喝一杯就會貪千金??墒且尣暮褪妪R(商朝人,不食周粟,餓死在首陽山)喝了這水,也不會變貪。程顥讀了《酌貪泉》后,用“中心如自固,外物豈能遷”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實際上涉及到心物關(guān)系問題。
古代人所講的心,是指思想、意識、意志等,當然是對外物的反映,但意志一旦形成,就會產(chǎn)生巨大的能量。古代的修身,其實就是修心。“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是說人的欲望往往干擾道心,改變道心,因此,要堅守道心,使其始終如一?!安煌跣?,方能始終”就是強調(diào)心的巨大作用。心這個“主宰”如果不堅定,就會為物欲所困擾,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二程理學在處理心物關(guān)系上強調(diào)心的作用,這與孔子提出的“君子不器”“不義而富且貴,與我如浮云”“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等思想完全一致,也與孟子的“吾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說法一脈相承。
要有與天地同一的心胸,沒有私欲
程顥不是一般地承認心的作用,而是進一步認為他所要“自固”的心是公心。程顥說:“圣人致公,心盡天地萬物之理,各當其分。圣人循理,故平直而易行?!本褪钦f,圣人致力于公義,心就會盡力符合天地萬物之理,使萬物都有自己發(fā)揮作用的地方。圣人遵循事物規(guī)則行事,所以道路平直易行?!爸凉珶o私,大同無我。雖渺然一身,在天地之間,而與天地無異也?!敝凉娜藷o私心,追求天下大同的人不考慮個人。雖然渺然一身立于天地之間,卻與天地渾然一體。程顥說,所謂“天理”,就是天地萬物普遍遵循的理,沒有公心,是不能有“天地萬物一體”這樣的“天下觀”的。程顥說:“公者同,私者異。同者天心也?!薄袄欢蠊?,物來而順應。”廓然大公,就是要有與天地同一的心胸。出于公心,可以使人眼界開闊,登高望遠,不為物累,不為情擾,可以明理達道。
程顥為官多年,始終把“視民如傷”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他在仕途生涯中,每到一個地方,就在大堂上懸掛“視民如傷”的匾額,意思是說,如果對百姓的疾苦能像對自己受傷那樣關(guān)愛有加、感同身受,解決百姓的困苦,百姓就能安居樂業(yè)。程顥在提出“以大公無私治天下”的同時,還把“無私”提到“天理”、天德的高度。他說:“理者,天下之公,不可私有也。天理無私。一入于私,雖欲善其言行,皆無禮。”意思是說,體現(xiàn)天下的公理,不可有私意,一有私意,雖然想使自己的言行有善,卻都不符合禮義的標準。
要不斷養(yǎng)心,不為外物所動
“中心如自固,外物豈能遷”中的“自固”是指意志堅定,而堅定的心是需要不斷養(yǎng)護的。程顥在《識仁篇》和《定性書》中都闡述了要以大公之心隨順天理這一人生哲學的重要問題?!岸Y儀三百,威儀三千,非絕民之欲而強人以不能也。所以防其欲,戒其侈,而使入道也。”有那么多的禮儀、威儀,并非是為了杜絕老百姓的欲望而強制約束人,而是為了節(jié)制人的欲望,戒其奢侈,使之進入道德的規(guī)范。
對于如何約束人的欲望,程顥說:“學莫貴于思,惟思能窒欲。曾子之三省,窒欲之道也?!背填U也指出:“心猶種焉,其生之德,是為仁也。”就是說,心好比種子,養(yǎng)育出來的是仁心。而要養(yǎng)育出仁心,就要使人氣正。程顥說:“學者須先識仁。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智、信皆仁也。識得此理,以誠敬存之而已,不須防檢,不須窮索。若心懈,則有防,心茍不懈,何妨之有!”私欲、懈怠是人性的弱點,只有與懈怠作堅決的斗爭,才能做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生生之理,自然不息,革故鼎新,凡變皆有益。程顥說:“學在知其所有,又在養(yǎng)其所有?!边@告訴我們,只有不斷養(yǎng)心,提升心靈品質(zhì),才能保持定力,不為外物誘惑所動。只有立心、護心、養(yǎng)心,定心,開通心路,才能路路暢通,達到較高的境界。程顥開心學之先河,為陸王心學奠定了基礎(chǔ),這是程顥對中國哲學的最大貢獻。
責任編輯:近復
【上一篇】【吳建設】二程理學的核心思想與當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