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陳力祥 祝夢琳】論王船山政治思想四位一體的邏輯展開

        欄目:學術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7-21 01:56:45
        標簽:存人立禮、王夫之、王船山、重法倡廉

        論王船山政治思想四位一體的邏輯展開

        作者:陳力祥 祝夢琳

        來源:《船山學刊》2019年第4期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庚子五月廿八日壬戌

        ??????????耶穌2020年7月18日

        ?

        作者簡介:陳力祥(1974-),男,湖南邵陽人,湖南大學岳麓書院教授,哲學博士,博士生導師,湖南長沙,410082;祝夢琳(1996-),女,江蘇連云港人,湖南大學岳麓書院研究生,湖南長沙,410082。

        ?

        內容提要:王船山哲學思想體系宏大而豐富。學術界關于船山政治思想之研究頗多,但對其政治思想之邏輯體系與邏輯建構的關注不多。明末清初之際,社會動蕩、矛盾交織的整體社會環(huán)境催生了王船山的政治思想。船山“推其故而別致其新”,創(chuàng)造性提出了其獨具特色的政治思想與政治邏輯結構體系:“道統(tǒng)”與“治統(tǒng)”并重的治國依據(jù);“存人立禮”的治國之本;“雙嚴清源”的治國舉措;“天下為公”的治國理想。船山政治思想因社會現(xiàn)實問題而起,并由理論度越到實踐,四個方面層層遞進,具有“一以貫之”的貫通性、四位一體的邏輯度越性。

        ?

        關鍵詞:王船山/王夫之/存人立禮/重法倡廉/天下為公/邏輯體系

        ?

        標題注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王船山遵禮之道研究”(16FZX012)。

        ?

        明清之際乃“天崩地解”“海徙山移”之時代。社會居于不得不變之勢??v觀此時期的社會狀況:在經(jīng)濟層面,呈現(xiàn)出向商品經(jīng)濟轉型的景象,農(nóng)業(yè)的商品化帶動了城市工商業(yè)的繁榮。政府亦制定和推行一系列的經(jīng)濟政策,進一步促進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蕭萐父指出:“明代中葉以后,經(jīng)濟商品資本和產(chǎn)業(yè)資本相結合已成為一種恒常持久的新趨勢。”[1]10經(jīng)濟發(fā)展呈現(xiàn)出與以往不同的新氣象和新特點。宋應星評價當時的經(jīng)濟:“幸生圣明極盛之世,滇南車馬,縱貫遼陽;嶺徼宦商,衡游薊北。為方萬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見見聞聞?”[2]2商品經(jīng)濟的繁榮景況可見一斑。此外,資本主義萌芽產(chǎn)生與新的經(jīng)濟因素增長,亦為思想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政治層面,官僚專制主義空前強化,統(tǒng)治階級專政腐朽,貪腐之風十分嚴重。清軍進關前,逃難官員卻是“十車細軟,一隊妖嬈”。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農(nóng)民起義的爆發(fā),導致愈發(fā)尖銳的社會矛盾,政治危機與民族危機日益加深。正如呂坤所描述的:“民心如實炮,捻一點而烈焰震天;國勢如潰瓜,手一動而流液滿地?!盵3]215社會矛盾交織,中國大地彌漫著濃重的戾氣和殺機。在思想文化層面,程朱理學成為官學的同時,失去其發(fā)展活力,逐漸演變?yōu)槲幕瘜V?。人們的思想拘囿于封建專制權威思想的框架之中。此外,在西學東漸的影響下,近代科學技術的傳入促進了人們思想的啟蒙。社會整體環(huán)境為王船山的政治思想提供了契機。思想的產(chǎn)生總是依存于它的時代。面對明朝滅亡的殘酷現(xiàn)實,王船山痛定思痛,懷著憂國憂民之心,“哀其所敗,原其所劇”[4]539。他通過不斷審視和反思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并總結歷史經(jīng)驗教訓,積極探索文化復興之路,從而形成了獨到的政治思想。

        ?

        王船山的政治思想作為中國古代政治思想的杰出代表,是對宋明理學的開創(chuàng)性總結。其不僅為當時統(tǒng)治階級治國理政提供理論上的指導與實踐層面的意義,也對后世治國理政產(chǎn)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傮w而言,王船山的政治思想可以展開成四個邏輯層次:“道統(tǒng)”與“治統(tǒng)”并重的治國依據(jù);“存人立禮”的治國之本;“雙嚴清源”的治國舉措和“天下為公”的治國理想。其具有明顯的現(xiàn)實性、開放性和實用性等特點。

        ?

        一、“道統(tǒng)”與“治統(tǒng)”并重的治國依據(jù)

        ?

        “君權神授”的“正統(tǒng)論”思想,是傳統(tǒng)儒家所主張的政權合法性依據(jù),正統(tǒng)學說源自鄒衍提出的“五德終始論”,王船山將此視為方術之士的邪說,為君子所不齒。蕭萐父指出:“王船山嚴厲地批判了作為專制政治之靈光圈的‘正統(tǒng)論’,認為所謂正統(tǒng)論不過是為篡竊、攘奪和夷狄之入主作辯護,神化專制統(tǒng)治權。”[1]619通過對“正統(tǒng)論”的批判,王船山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道統(tǒng)與治統(tǒng)并重的政治思想。朱熹曰:“蓋自上古圣神,繼天立極,而道統(tǒng)之傳有自來矣?!盵5]21圣人之統(tǒng)繼天立極,是傳統(tǒng)儒家一貫主張的立國依據(jù)。在王船山看來,“道統(tǒng)”指圣人的教化。而“治統(tǒng)”是指天子之位,尤指具有良好道德品性的圣明統(tǒng)治者。王船山曰:

        ?

        天下所極重而不可竊者二:天子之位也,是謂治統(tǒng),圣人之教也,是謂道統(tǒng)。治統(tǒng)之亂,小人竊之,盜賊竊之,夷狄竊之,不可以永世而身;其幸而數(shù)傳者,則必有日月失軌、五星逆行、冬雷夏雪、山崩地坼、雹飛水溢、草木為妖、禽蟲為蟹之異,天地不能保其清寧,人民不能全其壽命,以應之不爽。道統(tǒng)之竊,沐猴而冠,教猱而升木,尸名以徼利,為夷狄盜賊之羽翼,以文致之為圣賢,而恣為妖妄,方且施施然謂守先王之道以化成天下;而受罰于天,不旋踵而亡。[6]479

        ?

        王船山認為“治統(tǒng)”與“道統(tǒng)”的關系十分緊密,兩者對于治國而言都是相當重要而不可失的,天子之統(tǒng)如果被小人、盜賊與夷狄所竊,會使日月失軌,五星逆行,社會陷入失序混亂之中。天下難以保全清寧,人民難以保全性命。儒家之統(tǒng)被竊,矯飾虛妄、濫竽充數(shù)之風興起,小人假飾成君子,庸人偽裝成圣賢。良幣被劣幣驅逐,天下之亡亦近矣。

        ?

        “治統(tǒng)”與“道統(tǒng)”理應相合并行,互為興替,天下因此平治。王船山曰:“儒家之統(tǒng),與帝王之統(tǒng)并行于天下,而互為興替。其合也,天下以道而治,道以天子而明;及其衰,而帝王之統(tǒng)絕,儒者猶保其道以孤行而無所待,以人存道,而道可不亡?!盵6]568“道統(tǒng)”是“治統(tǒng)”存在的根本,“治統(tǒng)”是“道統(tǒng)”得以實現(xiàn)的基礎,“治統(tǒng)”與“道統(tǒng)”并重,共同為政權的合法性提供理論上的依托。

        ?

        二、“存人立禮”的治國之本

        ?

        王船山認為人是萬物的主持者,也是天地之心,道的彰顯需要以人為依。“不依乎人者,人不得而用之,則耳目所窮,功效亦廢,其道可知而不必知。圣人所以依人而建極也?!盵7]850王船山高度肯定了人作為主體性的價值,并基于人性的角度創(chuàng)造性提出了“繼善成性”與“性日生日成”的觀點。人性論是國家治理與道德文化建設的形上學基礎,因此一直受到廣泛關注和討論。王船山繼承了傳統(tǒng)儒家所主張的性善論觀點,并基于性、氣、理三者間的關系進行深入的闡述。他說:“理善則氣無不善;氣之不善,理之未善也。人之性只是理之善,是以氣之善;天之道惟其氣之善,是以理之善?!蜌鉃樵?,通氣為亨,化氣為利,成氣為貞,在天之氣無不善。天以二氣成五行,人以二殊成五性。溫氣為仁,肅氣為義,昌氣為禮,晶氣為智,人之氣亦無不善矣?!盵8]1054王船山在理氣合一的基礎上,將“性”與“理”置于同等位置,由人之理善、氣善推出性之善。他主張人性之善是天命本然之善,性離不開對天道之善性的領受與繼承。“繼善成性”,性是成善的表現(xiàn)。與此同時,性亦具有“日生日成”的特點?!袄^善成性”與“性日生日成”的主張,充分肯定了人本身就具有向善的潛在能力,從而為民眾性格之塑造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

        禮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歷來備受儒家知識分子的推崇。王船山繼承了自孔子以來的崇禮思想,將立禮視為治政安君的根基,強調禮是立國的大經(jīng)大法。禮正是基于道德層面,通過自正而后推及正人,從而能夠實現(xiàn)邦治國安的合宜社會?!岸Y所以治政;而有禮之政,政即禮也。故或言政,或言禮,其實一也。”[9]553王船山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政即禮”的政治主張,認為禮與政之間的關系是體用合一的關系,治政通過禮治得以貫徹實施,國家遵循禮治便可使尊卑有序、長幼有等。天人情理得以相通,社會平治得以實現(xiàn)。在此基礎上,王船山進一步闡發(fā)禮治所具價值的根本原因。他說:“仁義之施,所及各有量。惟根心以出,則立之有原,行之委曲詳盡,斯所及者廣而可久?!盵9]1326禮治不單單是形式上的教化與行為準則,禮治生發(fā)政治價值的根本就在于立人之極,凸顯了人的作用和價值??傮w而言,王船山將“存人立禮”的執(zhí)政主張視為治國之本,其具體包含三個層次的內容:

        ?

        首先,主張以禮正上,用禮來規(guī)范統(tǒng)治者。王船山說:“蓋人主之職,守禮法,慎言動,謹天戒,猶冢宰三司百官之有歲成也。一以百官受質之禮受之,立敬自上,而下莫敢不敬也?!盵9]351實施禮治的第一步便在于統(tǒng)治者自身的作為合乎禮之法度,不可妄動妄為,在遵循天之誡命的基礎上自上而下地推行禮治,將禮視為治國理政的重要規(guī)范與準則。“修明于上而下皆則之者,唯禮而已矣?!盵9]557

        ?

        其次,主張道德教化。孔子主張“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強調要以禮治國、為政以德的重要性,禮治與德教密不可分。王船山沿襲了傳統(tǒng)儒家政治哲學德主刑輔的基本路徑,主張執(zhí)政者重視教化,輕省刑罰,主要通過道德規(guī)范民眾的行為。他說:“故先王憂人心之易弛而流也,勞來之以德教,而不切聶之以事功;移易之以禮樂,而不督責之以刑名?!盵6]476王船山認為,倫理道德關乎著國家的興衰成敗。他提出“德立而后道隨,道立而后政隨”的執(zhí)政主張,重視道德教化對國家治理的重要意義。

        ?

        最后,注重民本主義思想。王船山認為君主應以民為基,若無民則君不立。民心的穩(wěn)定關涉到國家的根基,統(tǒng)治者應懷有恤民之心,并主動體恤生民之苦?!吧戏钐斓溃马樏裥摹盵8]981,在順應天道的基礎上,將體察民情,關心民意,穩(wěn)定民心放在治理國家的首位。以民為本是治國理政之內核。一方面,王船山主張統(tǒng)治者要以仁愛之心對待百姓,不以專制禁錮百姓思想。并以誠信安撫民眾,傾聽百姓的合法訴求,從而保障百姓的合法權益。他說:“道者安民以定國,至正之經(jīng)也”,安民之后方可使國家穩(wěn)定、社會平治,這是治理國家的正道。另一方面,他提出“寬以養(yǎng)民”的主張。通過總結漢魏王朝治國的經(jīng)驗與教訓,王船山認識到江山社稷之長久在于實行以寬柔為主的養(yǎng)民政策,“奉天以養(yǎng)民”[10]282是帝王的責任。他說:“漢之延祀四百,紹三代之久長,而天下戴之不衰者,高帝之寬,光帝之柔,得民而合天也?!盵6]407進而言之,統(tǒng)治者既要息兵養(yǎng)民,不誤農(nóng)時,從而為百姓的生活提供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也要儉以養(yǎng)民,通過減輕百姓的負擔來贍養(yǎng)民眾,“節(jié)養(yǎng)以息民,返不率以歸農(nóng),則民志定矣?!盵4]522在具體舉措方面,王船山主張通過薄賦輕役來養(yǎng)民。他指出:“輕之于租,民乃知耕之為利,雖不耕而不容偷窳以免役,于是天下無閑田,而田無鹵莽,耕亦征也,不耕亦征也,其不勸于耕者鮮矣”。[6]745賦稅的減輕可以使百姓勞有所余,因而能夠激發(fā)百姓勞作耕種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天下亦無閑田。王船山所主張的民本主義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減輕百姓的負擔,并保障百姓基本的生存條件。

        ?

        三、“雙嚴清源”的治國舉措

        ?

        在遵循“存人立禮”的治國理念的基礎上,王船山進一步強調法律對于治國理政的重要作用。他主張:“治道之裂,壞于無法”[6]654。王船山批判“任人廢法”的主張,認為這會造成“下以合離為毀譽,上以好惡為取舍,廢職業(yè),徇虛名,逞私意”[6]397的諸多弊端。他強調要建立法治,通過法治來約束官員的行為規(guī)范,使之不敢任意妄為。法律的作用便在于安上治民,移風易俗。二十世紀的中國思想家熊十力曾說:“儒家尚法治,獨推王船山?!盵11]27由此可見王船山對法治的重視。

        ?

        明朝末年,官場腐敗之風盛行,“宰相索之諸道,諸道索之州縣,州縣不索之窮民而誰索哉?”[6]1036從王公貴族到地方官吏,官官相護,上下相互勾結共同貪贓枉法,猶如蠹蟲,嚴重侵蝕國之根基。百姓因此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腐敗之風對國家的治理與社會的穩(wěn)定造成嚴重損害。王船山清楚認識到貪腐背后隱藏的政治危機,由此鮮明地提出重法倡廉的執(zhí)政主張。在王船山看來,“貪暴之吏,唯其所為,而清議不及,乃民夷積怨,一激以興,揭竿冒死,而禍延于天下?!盵6]792腐敗之風的盛行將會導致百姓積怨甚至是官逼民反,對國家政權有嚴重的危害性。王船山主張要嚴以治貪,肅本清源。執(zhí)政者應努力踐行清廉、謹慎、勤勉的工作準則。

        ?

        而治理貪污腐敗的關鍵是什么呢?王船山認為要從兩個方面著手:即嚴以治吏和選賢用能。王船山指出:“嚴者,治吏之經(jīng)也;寬者,養(yǎng)民之緯也;并行不悖,而非以時為進退者也。……故嚴以治吏,寬以養(yǎng)民,無擇于時而并行焉,庶得之矣。”[6]309嚴以治吏與寬以養(yǎng)民是兩條治國的綱紀,二者不可偏廢。王船山強調“嚴以治吏”的重要性,認為官吏隊伍的建設與發(fā)展直接關系到國家政權的盛衰和安危,“國家之敗,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寵賂彰也,可不戒乎!”[4]527與此同時,王船山明確主張,整飭吏治的關鍵在于嚴以治上官,“嚴下吏之貪,而不問上官,法益峻,貪益甚,政益亂,民益死,國乃以亡?!盵6]1102上官的貪污腐敗,是“賊害之所自生”[6]1102的根源,官吏欺壓盤剝百姓,源濁于上,流污于下,上官不正則下吏歪。嚴治上官,督促上官遵循法制律令,為下官的政治建設敲響警鐘,可以使貪污之風止息。

        ?

        此外,反腐倡廉的政策不僅表現(xiàn)在法制建設上,也體現(xiàn)在選官方面。在繼承儒家傳統(tǒng)的思想文化上,王船山進一步發(fā)展了舉賢才的用人觀念,并將其作為治國施政所要遵行的主要原則。他說:“以要言之,用人其尤亟乎!人而茍為治人也,則治法因之以建,而茍刻縱馳之患兩亡矣?!盵6]422廉政建設的根本在于執(zhí)政者能夠選賢用能與進賢遠奸。善則用之,惡則去之。執(zhí)政者應當積極選拔并重用忠賢之才,并為賢者提供良好的參政環(huán)境,以此來促進國家長治久安局面的形成。王船山主張“以天下之祿位公天下之賢者”,執(zhí)政者需要具備天下為公的寬廣胸襟,知人善任,進賢遠奸。王船山通過總結歷史的經(jīng)驗教訓,深入闡釋了宋徽宗敗亡的原因,“有財而不知所施,有兵而不知所用。無他,唯不知人而任之,而宋之亡,無往而不亡矣?!盵12]196從而進一步強調執(zhí)政者知人善任,進賢遠奸對于社會平治的重要性。進言之,在人才選拔的原則方面,王船山強調要格物致知、務實求真。他認為管仲“既非如霍光、寇準之不學無術,又非如釋氏之不立文字,瞎著去參;而其所以察乎事物以應其用者,亦可謂格矣;其周知乎是非得失,以通志而成務者,亦可謂致矣。以視小儒之專己保殘以精訓詁,不猶賢乎?”[8]621管仲的賢能在于能夠深入體察事物,在實踐中把握知識之精髓。他又說:“若以格物、致知之功言之,則圣門諸子,雖如求、路,必不能為管仲之所為,則亦其博識深通之有未逮?!盵8]623諸子在格物致知之功方面難以比擬管仲,但他們的博識多才、通達智慧的能力也值得肯定,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王船山十分贊揚“唯才是舉”的用人原則,一方面主張統(tǒng)治者在臧否人才時,要尊重客觀事實。另一方面,統(tǒng)治者不應拘囿于主觀視角或教條主義,而是要著重考慮人才的能力與價值。比如是否有真才實學,能否為國家作出實際貢獻等。

        ?

        譚嗣同高度贊揚了王船山的治吏措施,認為如果不整飭吏治,則會造成“吏事至煩苦,纖末苛謹,晰如牛毛,徒滋弊而擾民”[13]232的狀況。王船山由嚴以治貪的思想生發(fā)出嚴以治吏與選賢用能的政治主張,力求肅本清源,維護百姓的合法利益和社會的穩(wěn)定。從而使“吏安職業(yè),民無怨尤”[6]1102,則天下平治。他所倡導的建立回避制度與易地為官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執(zhí)法的公平性與準確性;此外,王船山認為法與情對立但不可偏廢。他批評情理高于法制的主張,在法和情相互沖突時,不可為私利執(zhí)法。王船山的法情觀也為嚴明執(zhí)法提供了保證??傮w來說,王船山所提倡的“雙嚴清源”的執(zhí)政主張,有益于安撫民心、嚴明綱紀和實現(xiàn)社會太平安定。此外,其對我國現(xiàn)代政治建設也具有相當大的啟發(fā)意義和實踐價值?!半p嚴清源”的執(zhí)政主張構成了其獨具特色的政治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

        四、“天下為公”的治國理想

        ?

        在義利關系方面,王船山認為:“立人之道,曰義,生人之用曰利。出義入利,人道不立,出利入害,人用不生。”[10]277義是人們應當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利是滿足人們物質生活需要的基本條件,二者不可或缺,離開了生人之用的利,人難以生存;離開了立人之道的義,人會喪失道德理性與禽獸無異。他認為,義與利之間的關系并非沖突對立,執(zhí)政者要辯證地對待義利關系。在此基礎上,王船山深入闡述義之理:“有一人之正義,有一時之大義,有古令之通義。輕重之衡,公私之辨,三者不可不察。以一人之義,視一時之大義,則一人之義私矣;以一時之義,視古今之通義,則一時之義私矣;公者重,私者輕矣,權衡之所自定也?!盵6]535他對義進行了三種層次的區(qū)分,三種層次之間有輕重公私之差,其中,國家民族利益是古今之通義,天下之大公。對國家與民族利益的維護與保障是治國理政的關鍵。王船山以“公天下”為標準,認為天下并非歸屬一人,而是天下人之天下?!耙恍罩d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盵6]669他強調“生民之生死”高于“一姓之興亡”,如果天子僅憑私欲治理國家,那么國家就會陷入混亂之中。王船山通過反思并總結歷史的經(jīng)驗教訓,指出秦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一己之私。他說:“若夫國祚之不長,為一姓言也,非公義也。秦之所以獲罪于萬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孫之長存,又豈天下之大公哉!”[6]68王船山強調不應以“一時之君臣”,廢除“古今夷夏之通義”。他主張統(tǒng)治者治理國家應循天下之公,“以天下論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盜逆之所可尸,而抑非一姓之私也?!盵6]1177王船山推崇禮治和法治的根本是為最終實現(xiàn)“公天下”的治國目標。為此,王船山主要從兩個方面提出了實現(xiàn)“公天下”的具體舉措。

        ?

        其一是惠民、利民、藏富于民。天下并非是統(tǒng)治者一人之天下,統(tǒng)治者在治理國家時不可為滿足一己之私,侵害廣大平民百姓的權益,從而給國家?guī)韲乐匦缘呢斦C與社會危機。以“公天下”的思想主張為標準,統(tǒng)治者應當正其心,傾盡中樞之力治理國家,從而使“族類強植,仁勇競命”[4]527,那么即使歷經(jīng)百世弱喪之危機,國家亦能煥發(fā)振興繁榮之生機。王船山說:“天地之產(chǎn),聰明材勇,物力豐犀,勢足資中區(qū)而給其衛(wèi)。圣人官府之,公天下而私存,因天下用而用天下,故曰‘天無私覆,地無私載,王者無私以一人治天下’,此之謂也?!盵4]508他指出財產(chǎn)、資源等都屬于天下人,所以要用之于天下。天無私覆,地無私載,君主要以天下為公。具體而言,統(tǒng)治者應該體恤民心,實行“惠民”與“保民”的政策,并注重藏富于民。王船山強調,唯有民眾富裕才能使民心穩(wěn)固。為此,王船山提出了一些很有見地的主張,如在土地問題上,反對皇室兼并農(nóng)民的土地,提出了“民有其田”的主張,使農(nóng)民有田可耕。另外在賦稅問題上,王船山主張薄賦輕役,減輕農(nóng)民生活負擔,使民眾留有余財。

        ?

        其二是環(huán)相為治,權力制衡。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王船山對傳統(tǒng)的君權論有著清醒的認識,認為如果一味強調君主權力的高度集中化,君主便會“縱欲”而“忘其民”,“忘其民”便會視民如草、隨意棄之。這進一步會造成上狠下怨、成乎交逆的局面。因此王船山主張要限制君權,采取相應的措施對統(tǒng)治者權力進行制約。王船山嶄新地提出了“君宰諫三者環(huán)相為治”的政治制度,其核心思想是分權而治。簡言之,分權而治是指中央簡政放權并與地方之間實行分級治理的政策。王船山反對權力的高度集中化,并嚴格界定了中央與地方各級之間的權力。他說:

        ?

        天下之治,統(tǒng)于天子者也。以天子下統(tǒng)乎天下,則天下亂。故封建之天下,分其統(tǒng)于國;郡縣之天下,分其統(tǒng)于州。州牧刺史,統(tǒng)其州者也,州牧刺史統(tǒng)一州而一州亂,故分其統(tǒng)于郡??な?,統(tǒng)其郡者也,郡守統(tǒng)一郡而一郡亂,故分其統(tǒng)于縣。上統(tǒng)之則亂,分統(tǒng)之則治者,非但智之不及察;才之不及理也。民至卑矣,其識知事力情偽至不齊矣。[6]599

        ?

        通過在中央與地方之間建立規(guī)范化的管理層級,中央和地方的州郡縣三級各司其職,不能有所逾越。各級之間如果相互侵擾,“上侵而下移”,就會導致權責不明的問題。并進一步為暴君污吏的產(chǎn)生提供肥沃的土壤,從而造成社會統(tǒng)治面臨崩潰,政治危機由此產(chǎn)生。“在分土分民之列者,莫不資以可競之勢也。天下無私競而競以諸侯,諸侯無私競而競以巨室?!盵10]400政治的優(yōu)劣在于制度的合理完善與否。分權而治的政治方案從制度層面維護和保障廣大民眾的合法訴求。

        ?

        王船山說:“宰相之用舍聽之天子,諫官之予奪聽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則舉而聽之諫官;環(huán)相而治,而言乃為功。諫官者,以繩糾天子,而非以繩糾宰相也。”[11]122鑒于明太祖廢相獨攬大權所造成的嚴重弊端,王船山具有創(chuàng)見性地提出了“君宰諫三者環(huán)相為治”的政治主張,極力強調設立宰相與諫官從而形成權力制衡的重要性。他說:“故唯宗社安危,賢奸用舍,生民生死之大司。宰相執(zhí)之,以弼正天子之愆,而自度其去就?!盵11]122宰相之職在于輔佐統(tǒng)治者并履行維護國家與人民利益的責任,諫官的主要職守在于監(jiān)督諫言并糾正統(tǒng)治者過失,以此匡正朝廷的綱常法紀。王船山認為“君宰諫三者環(huán)相為治”主張的施行,能夠有效制約君權,使人民的權益得到合法的保障,從而有益于實現(xiàn)國家的長治久安。其相對君權論的提出對傳統(tǒng)之綱常名教形成一定程度上的沖擊,對于后世的政治主張也具有重要的啟發(fā)意義。

        ?

        五、結語

        ?

        社會動蕩、矛盾交織的時代呼喚經(jīng)世之思想。作為一名繼往開來的啟蒙思想者,王船山深刻地審視和反思中國傳統(tǒng)的封建制度與思想文化,在此基礎上進行批判性地總結。并結合時代發(fā)展狀況,形成了自身獨具特色的政治思想。王船山以史為鑒,明得失,知興替,通經(jīng)世之略,以期收獲“述往以為來者師”之成效。可以說,王船山的政治思想代表著中國古典政治哲學發(fā)展的新高峰。具體而言,王船山的政治思想可以展開為四個邏輯層次:首先,王船山主張施行“道統(tǒng)”和“治統(tǒng)”并重的政治制度倫理,二者并行不可偏廢,并將其作為治理國家的依據(jù)。其次,王船山強調要以禮治為核心,將“存人立禮”視作治國的最高標準。他提倡以禮治國與為政以德,并主張從“恤民”“安民”和“養(yǎng)民”的角度開顯其民本思想。再次,王船山提倡“雙嚴清源”的執(zhí)政主張。在“存人立禮”的基礎上,強調整飭吏治與廉政建設對于治國安民、匡扶朝紀的重要性。最后,王船山從義利觀的角度闡明義之價值,在繼承傳統(tǒng)古代“大公”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了“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與“生民之生死”重于“一姓之興亡”的政治主張,因此執(zhí)政者要實施惠民、利民與藏富于民的政策,從而將天下之物用之于民。另一方面,王船山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君宰諫三者環(huán)相為治”權力分配制度,通過分權制衡統(tǒng)治者權力,從而實現(xiàn)“天下之公”的治國理想。王船山的這種政治主張在一定程度上能體現(xiàn)出現(xiàn)代社會所提倡的民主、公平與平等的理念,具有跨時代的價值。

        ?

        王船山的哲學思想體系博大而精深,晚清《船山遺書》的出版,使得其思想逐漸為人所知,并彰顯出愈發(fā)廣泛和深刻的影響力。王船山的政治思想是其哲學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蕭萐父和許蘇民認為:“王船山開了戊戌維新和辛亥革命時期中國思想界之新潮。”[1]637王船山的政治思想具有早期啟蒙的性質。譚嗣同作為維新變法的主要變革者,對于王船山的政治思想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他曾說:“三代以下無可讀之書。更以論國初三大儒,惟船山先生純是興民權之微旨;次則黃梨洲《明夷待訪錄》,亦具此義?!盵13]464處于異族專制統(tǒng)治之下,王船山雖不敢倡言民主,但其思想實質蘊涵著人本主義的內容。王船山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以民為本,由此生發(fā)出的執(zhí)政主張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歷史的超越性和普遍意義。近代的仁人志士曾國藩認為:“船山先生《宋論》,如宰執(zhí)條例時政、臺諫論宰相過失及元祐諸君子等篇,譏之特甚,咎之特深,實多見道之言?!盵14]69曾國藩十分推崇王船山的思想,認為其思想具有先見性、深刻性和現(xiàn)實性等特點,對于后世的為政者進行政治改革具有重要的啟蒙意義。由曾國藩所倡導的洋務運動便受到王船山政治思想的深刻影響??傮w而言,王船山的政治思想對于維護社會安定,政治清明與國家昌榮等方面大有裨益,通過研究王船山的政治思想,并結合時代發(fā)展特色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轉化與詮釋,彰顯出其政治思想四位一體的邏輯度越性。

        ?

        原文參考文獻:
        ?
        [1]蕭萐父,許蘇民.王夫之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7.
        ?
        [2]宋應星.天工開物.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76.
        ?
        [3]呂坤.呂坤全集:上.北京:中華書局,2008.
        ?
        [4]王夫之.黃書//船山全書:第12冊.長沙:岳麓書社,2011.
        ?
        [5]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
        [6]王夫之.讀通鑒論//船山全書:第10冊.長沙:岳麓書社,2011.
        ?
        [6]王夫之.船山全書:第10冊.長沙:岳麓書社,2011.
        ?
        [7]王夫之.周易外傳//船山全書:第1冊.長沙:岳麓書社,2011.
        ?
        [8]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船山全書:第6冊.長沙:岳麓書社,2011.
        ?
        [9]王夫之.禮記章句//船山全書:第4冊.長沙:岳麓書社,2011.
        ?
        [10]王夫之.尚書引義//船山全書:第2冊.長沙:岳麓書社,2011.
        ?
        [11]熊十力.熊十力全集:第1卷.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
        [12]王夫之.宋論//船山全書:第11冊.長沙:岳麓書社,2011.
        ?
        [13]譚嗣同.譚嗣同全集.北京:中華書局,1981.

        ?

        ?

        責任編輯:近復

        ?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