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整理本《五禮通考》出版

        欄目:新書快遞
        發(fā)布時間:2020-12-22 17:51:34
        標簽:五禮通考

        整理本《五禮通考》出版

        ?

        ?

        ?

        書名:整理本《五禮通考》

        點校:方向東、王鍔

        出版社: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2020年11月

        ?

        書籍信息


        清秦蕙田《五禮通考》268卷,方向東、王鍔點校,中華書局2020年11月出版,全二十冊,32開精裝,定價1990元。

        ?

        ?


        ?

        整理本《五禮通考》書影

        ?

        作者簡介

        ?

        秦蕙田(1702—1764),字樹峰,號味經(jīng),江蘇無錫人。乾隆元年(1736)一甲三名進士,官至刑部尚書,加太子太保。二十五年(1760)、二十八年(1763),兩任會試正考官。二十九年(1764),秦氏兩以病請致仕回籍,乾隆一再挽留,及準請,回家途中于九月九日巳時在滄州去世,謚曰文恭。秦氏為官三十年,“治事以勤,奉上以敬,剛介自守,不曲意徇物”,為人稱道。

        ?

        ?

        ?

        秦蕙田先生像

        ?

        成書概述?

        ?

        中國文化的核心是經(jīng)學,經(jīng)學的核心是禮學,儒家經(jīng)典《三禮》即《儀禮》《周禮》《禮記》包括《大戴禮記》是中華禮樂文明的源頭,也是兩千多年來歷代王朝政府制定禮儀制度的根據(jù)。唐代以來,杜佑《通典》、陳祥道《禮書》、朱熹《儀禮經(jīng)傳通解》、黃榦《儀禮經(jīng)傳通解續(xù)》、徐乾學《讀禮通考》皆以《三禮》為依據(jù),梳理西周以來禮制變遷,然限于時間條件,多有未備。所以,朱熹說:“禮樂廢壞二千余年,若以大數(shù)觀之,亦未為遠,然已都無稽考處。后來需有一個大大底人出來,盡數(shù)拆洗一番,但未知遠近在幾時?!鼻厥贤ń?jīng)能文,尤精《三禮》,他就是這位“大大底人”,在錢大昕、戴震、王鳴盛、盧文弨、蔡德晉、盛世佐、吳鼎、方觀承、盧見曾、宋宗元、褚寅亮等人襄助下,歷時三十八年,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編纂完成《五禮通考》。他說:“吾之為此,蓋將以繼朱子之志耳,豈徒欲作徐氏之功臣哉!”

        ?

        ?

        ?

        點校者方向東先生

        ?

        ?

        ?

        點校者王鍔先生

        ?

        內(nèi)容概要?

        ?

        《五禮通考》正文262卷,加《目錄》2卷、卷首《禮經(jīng)作述源流》和《歷代禮制沿革》4卷,合計268卷。正文前有《凡例》十四條,陳述編纂緣由和原則。全書上自先秦,下訖明代,立足《三禮》,按吉禮、嘉禮、賓禮、軍禮、兇禮分為五大類,大類下細分小類,將《十三經(jīng)注疏》《二十二史》《通典》《文獻通考》等經(jīng)史子集四部有關禮學資料剪裁析出,先經(jīng)后史,部以類別,按照時代,先后排比,下附案語,發(fā)表己見。如卷169-177是“學禮”,又細分天子五學、門闈小學、鄉(xiāng)遂學、諸侯學、諸侯鄉(xiāng)學、教學之法、入學、考校、簡不率教、西漢國學、后漢國學、三國國學、晉國學、南北朝國學、隋國學、唐國學、后唐國學、宋國學、金國學、元國學、明國學、歷代郡縣學、天子諸侯視學、歷代視學、世子齒學、經(jīng)筵日講、取士、兩漢取士、魏晉至隋取士、唐取士、五代取士、宋取士、遼金取士、元取士、明取士、養(yǎng)老之禮、優(yōu)老之事、歷代視學養(yǎng)老之禮、歷代優(yōu)老之事等三十九個細目,先秦至明代教育、學禮、考試、養(yǎng)老制度,若網(wǎng)在綱,一目了然,“學禮”一類,即是一部先秦至明代教育史。其他類別,無不如此,堪稱研究中華禮學之寶藏。

        ?

        ?

        ?

        方向東先生(左)與王鍔先生(右)對談照

        ?

        學者評價

        ?

        顧棟高評價《五禮通考》說:“皇哉唐哉!此數(shù)千百年來所絕無而僅有之書也,顧實有先得余心者?!彼膸祓^臣說:“蕙田之以類纂附,尚不為無據(jù)。其他考證經(jīng)史,原原本本,具有經(jīng)緯。非剽竊饾饤、掛一漏萬者可比。較陳祥道等所作,有過之無不及矣。”王鳴盛說:“秦公味經(jīng)先生之治經(jīng)也,研究義理而輔以考索之學,蓋守朱子之家法也。嘗嘆徐氏《讀禮通考》頗為整贍,乃仿其體,以吉、嘉、賓、軍、兇分禮為五,編次而書。而徐氏之書,詳于史而略于經(jīng),公則為之矯其弊。且兇禮之別有五,而荒禮、吊禮、禬禮、恤禮,徐氏俄空焉,公則為之補其闕。”方觀承說:《五禮通考》“上自六經(jīng),下迄元明,凡郊廟、禋祀、朝覲、會同、師田、行役、射鄉(xiāng)、食饗、冠昏、學校,各以類附,于是五禮條分縷析,皆可依類以求其義。”曾國藩稱:“秦尚書蕙田遂纂《五禮通考》,舉天下古今幽明萬事,而一經(jīng)之以禮,可謂體大而思精矣?!?o:p>

        ?

        底本信息

        ?

        《五禮通考》版本有稿本、清味經(jīng)窩初印本(簡稱“味經(jīng)窩本”)和通行本(簡稱“乾隆本”)、《四庫全書》本、清光緒六年(1880)江蘇書局本(簡稱“光緒本”)、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湖南新化三味堂本等。此次整理,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之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以味經(jīng)窩本、乾隆本、光緒本為對校本,點校整理。點校本主要做了三項工作:一是對全書施加新式標點,包括加專名線;二是對《五禮通考》征引《十三經(jīng)注疏》《二十二史》《通典》《文獻通考》等之資料,進行核對,訂正謬誤;三是利用味經(jīng)窩本、乾隆本、光緒本進行對校,訂正底本訛誤,補缺改正,皆寫校記,說明依據(jù)。整理本前,撰寫整理前言、凡例,書尾附錄有關序跋,為讀者研讀提供了便利。

        ?

        責任編輯:近復

        ?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