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事而信
作者:張藝瑤(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網站)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網站
時間:孔子二五七三年歲次癸卯五月十八日甲子
耶穌2023年7月5日
敬事而信,出自《論語·學而篇》,原文是:“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意思是說,治理一個具有千輛兵車的國家,要嚴肅治事并有誠信,要節(jié)約財用并愛護人民,要根據農時來使用民力?!熬词隆贝韲烂C的治事態(tài)度。在孔子看來,嚴謹認真地對待事情,以身作則,才能夠使人信服。
《說文》:“敬,肅也。從攴茍。”攴,治也,治事肅恭之意。茍,急也,通亟,有自我告誡、自我反省之意。今也有說法認為“茍”是“敬”字的初文?!熬础弊衷凇捌垺弊只A上累加義符而成,作為表示肅敬之義的專字,為端肅、敬慎之義。
“信”,《說文》解釋為“信,誠也?!北玖x為言語真實,引申指誠實,不欺,信用。在先秦文字中,信字從人、言,或仁、言,會“人言可信”之意。直到現(xiàn)在,我們還經常說“人言為信”,就是期望人言誠信,這或許也是造字者的初衷。
聽其言而觀其行。判斷一個人是否可信,要聽他說的話,古語講言為心聲,說出來的話,在很大程度上就表示了人的內心。還要觀察他的行為,言行是否合一,是判斷一個人品行的基本準則。如果一個人言行一致,真誠老實,對待任何事情都能嚴肅認真,忠實可靠,說到做到,那么他就可以稱得上是一個誠信之人了。
誠信之人,大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有一顆誠敬之心,故而能做到信實無欺,這恰恰源自于對待事物恭敬的心態(tài)和負責的態(tài)度。我們熟悉的“程門立雪”的故事,與其說是楊時延續(xù)自己拜二程為師的信諾,不如說是出于對老師之敬意、對求學之執(zhí)著。這種誠敬并不只是履行一個諾言,而是一種刻在骨子里的處世態(tài)度。
“敬事”之“敬”,可以理解為嚴肅真誠地對待。這種態(tài)度就是一種信用?!端臅戮浼ⅰ分?,朱熹引楊時的話說:“上不敬則下慢,不信則下疑,下慢而疑,事不立矣。敬事而信,以身先之也?!本词露啪褪且箢I導者做到以身作則,專心致志,敬慎奉事,那么自然上行下效,萬事可成。漢代飛將軍李廣身先士卒,打仗時遇到困難和危險,總是沖鋒在前,所以“其士卒亦佚樂,咸樂為之死”,士兵心甘情愿隨他一起去拼命,奮勇向前,從而戰(zhàn)勝敵人。太史公司馬遷對此評論道:“《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率先垂范的表率作用,是令人信服的最有力的力量。
“敬事而信者,敬其事而信于民也?!保ā端臅戮浼ⅰ罚靶拧笔强鬃咏逃龑W生的主要內容之一,在儒家思想中占據著重要位置。信,是誠實不欺、守信用,也是相信,是信任。對于治理國家而言,信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以嚴肅的態(tài)度,恭敬謹慎地對待政事,才能取信于民??鬃诱撝螄?,把敬事惠民列入首要。節(jié)約財用并愛護人民,根據農時來使用民力,這種對百姓負責的態(tài)度,就是對百姓有信的體現(xiàn)。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義無反顧地肩負起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歷史使命,這是初心、是承諾,也是矢志不渝的行動。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什么事就怕認真,什么事就怕較真。胸懷理想,誠敬擔當,就沒有戰(zhàn)勝不了的困難,就沒有實現(xiàn)不了的愿景。
責任編輯:近復
【下一篇】【尹傳政 孟泠兵】周朝“六廉”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