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東亞書院與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杭州萬松書院舉行
來源:橙柿互動網
時間:孔子二五七四年歲次癸卯九月廿六日辛未
耶穌2023年11月9日
11月9日,第十屆“東亞書院與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中國書院學會2023年年會在杭州萬松書院召開。
本次會議由中國書院學會、韓國書院學會擔任指導單位,由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qū)管委會、湖南大學岳麓書院主辦,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qū)鳳凰山管理處萬松書院承辦。
來自韓國學中央硏究院韓國學大學院、韓國國立慶尚大學校師范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山東大學、湖南大學等國內外高校專家學者,以及岳麓書院、嵩陽書院、鵝湖書院、萬松書院、筼筜書院、七寶閣書院、尼山圣源書院等傳統書院和現代書院代表近百名學者參會。
大家圍繞“東亞儒學與書院文化”這一會議總主題展開研討,進一步推動中國書院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傳承中華書院優(yōu)良傳統,促進當代書院建設與發(fā)展,加強國內外書院文化交流與合作。
書院作為儒家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的重要載體,承擔著文化傳承、學術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等重要功能,對中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qū)的文化傳承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自2006年由湖南大學岳麓書院、韓國國民大學校韓國學研究所舉辦首屆“東亞書院與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以來,廣邀中國、韓國、日本等國家的書院專家學者及各類書院管理者匯聚一堂,共同交流與探討書院文化,持續(xù)推進書院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與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qū)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孫國方在致辭中指出,杭州西湖、萬松書院希望與各位書院同仁一道,通過共同探索“東亞書院與儒學”這一重要課題,加強書院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學習借鑒在書院文化研究、傳播、利用等方面的先進經驗。為傳承優(yōu)秀傳統文化、推動當代中華文化繁榮發(fā)展、增強中華文化自信、復興中華文明發(fā)揮積極作用。
中國書院學會副會長、湖南大學岳麓書院教授鄧洪波表示,“東亞書院與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已達十屆,歷屆會議致力于搭建國內外書院之間交流和合作的平臺,持續(xù)增強中國與韓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qū)的書院研究學者、傳統書院與當代書院管理者的交流與合作,推動全球書院文化的研究與傳播。期待杭州萬松書院在新時代不斷煥發(fā)青春,在做好書院文化普及、文旅融合的基礎上,能夠進一步加強學術研究,為推進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及書院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與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做出更大貢獻、更上層樓。
韓國書院學會會長、韓國學中央硏究院韓國學大學院教授金鶴洙認為,韓國與中國書院學界聯系密切、交流頻繁,之前已共同舉辦了九屆東亞書院與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期待今年第十屆會議圓滿成功,成為加強中韓兩國學術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平臺。
“東亞書院與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將東亞書院模式與西方書院模式進行比較,成為將來韓國書院學會研究的主要方向和課題,直觸文化本質,在韓國形成綜合研究的浪潮。相信通過此次會議,會使得我們看清韓國書院在東亞書院領域里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對今后的學術研究產生非常重大的成果。
杭州市人大副主任羅衛(wèi)紅介紹,近20年來,在“八八戰(zhàn)略”指引下,杭州的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了全面的保護與弘揚。亞運會后,杭州市將進一步支持開展亞洲文明交流互鑒活動。今天我們在杭州萬松書院舉辦第十屆“東亞書院與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又為東亞書院與儒學文化交流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期待書院這個平臺更好地發(fā)揮展示中華文化、促進世界文化交流中的積極作用,推動千年文脈薪火相傳。
開幕式之后的第一場主旨報告,由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魯小俊,中國書院學會副會長、廈門筼筜書院與朱子書院創(chuàng)院院長王維生共同主持。
專家學者分別就“韓國書院的人文性與西方修道院比較”“朱子講學賦詩與書院的學術功能”“書院學與科舉學”“王陽明與書院”“儒學在日本的接受傳播”“晚清書院士子的報刊閱讀與知識轉型”等主題進行了多維度、多視角深刻闡述了書院文化對中國、韓國、日本等國家文化傳承發(fā)展的重要影響與價值,為后續(xù)會議主題研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本次會議的分會場討論在萬松書院正誼堂一樓、二樓會議室及芷蘭軒舉行,共設立韓國與日本書院研究、當代書院建設與藏書研究、陽明學與浙學、書院文化轉化發(fā)展、書院專題研究、博士生研討等專場。
三個分會場的與會學者從不同角度圍繞“書院與儒學”會議總主題展開交流,涉及思想史、文獻學、哲學史、社會學、文學史等多個學科研究領域。與會學者深入探討了書院文化在中國、韓國、日本等國家或地區(qū)的傳播與發(fā)展,全面梳理書院前世今生及未來走向,并積極為傳統書院與當代書院轉化發(fā)展建言獻策,持續(xù)推進書院文化在新時代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與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責任編輯:近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