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嶺南書院文獻匯編》出版
書名:《近代嶺南書院文獻匯編》
主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總發(fā)行:廣東大沿海出版工貿(mào)有限公司
【內(nèi)容提要】
嶺南文化作為原生性文化,是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讵毺氐牡乩憝h(huán)境和歷史條件,嶺南文化以農(nóng)業(yè)文化和海洋文化為源頭,在其發(fā)展過程中不斷吸取和融匯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是中原文化、土著文化、西洋文化、南洋文化相互碰撞和融合的產(chǎn)物,逐漸形成自身獨有的“務實、開放、兼容、創(chuàng)新”的特點。
明清之際,嶺南三系文化相互融匯貫通,嶺南文化開始真正形成并顯露出自己獨立的風格、精神,在政治、哲學、學術、藝術、經(jīng)濟、工藝和生活各方面全面發(fā)展,至晚清達到了高峰時期。到了近代,嶺南得風氣之先,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津梁,多種文化思潮交錯,嶺南文化成為中國政治、思想、文化革命和發(fā)展的先導。
書院是中國古代教育的重要形式,從宋代到清末,歷時一千余年,幾經(jīng)興廢。其管理制度及教學方式,跟國子監(jiān)與太學等有很大的不同。它相當于今天的私辦大學,古代又稱為“精舍”、“精廬”,但以稱書院較為普遍,對歷史文化發(fā)展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
嶺南書院興盛于明代,在晚清達到高潮,極大地推動了嶺南地區(qū)文化的普及和學術的發(fā)展。近代嶺南書院作為當時著名的高等學府,是嶺南人民進行文化積累、創(chuàng)造與傳播的重要場所。其所培養(yǎng)的各類人才不勝枚舉,所編著刊刻的書籍更是汗牛充棟,但由于嶺南清代書院遍布于廣東各地,建院背景龐雜,辦學時限長短不一,所留存史料多少不均,考究和資料收集難度大,加之這些史料年份久遠加之受存藏條件所限,破損現(xiàn)象嚴重,瀕臨滅失,需要較長的時間搶救、整理和梳理,導致多年以來對嶺南清代書院的研究嚴重滯后,因此盡可能全面地搜集嶺南書院的文獻史料,將相關的稿本、鈔本以及有一定價值的刻本、印本匯編成冊,影印出版,供學人研究,可以填補該項學術領域之空白。也是客觀定位嶺南文化、發(fā)掘嶺南文化內(nèi)涵、全面了解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珍稀史證。
嶺南書院文化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奠定廣東的學術文化中心地位的基礎。全面和系統(tǒng)的搶救、整理、編纂、出版《近代嶺南書院文獻匯編》,對近代書院制度、教育史、學術文化的發(fā)展走向有相當?shù)膮⒖純r值和史學價值,對現(xiàn)今學術與政治、經(jīng)濟與文化如何協(xié)調(diào)及互動等諸多問題也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能讓人深切感受嶺南文化的魅力,催生新的學術觀點,促進學術繁榮,熱愛并宣傳嶺南文化,保護嶺南文化遺產(chǎn),做嶺南文化的的繼承者、傳播者和弘揚者。更有利于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嶺南文化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編輯說明】
1.《近代嶺南書院文獻匯編》是一部地方歷史文獻叢書,旨在搜集整理、搶救保護近代嶺南書院文獻,以推動學界對嶺南書院、教育、學術、歷史和文化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2.本書匯輯近代嶺南,即廣東省包括廣州府、韶州府、南雄府、惠州府、潮州府、肇慶府、高州府、廉州府、雷州府、瓊州府、羅定州、連州、嘉應州各書院相關文獻共八十余種,加以整理影印出版。
3.本書所收文獻以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藏書為基礎,海內(nèi)外其他公私藏書為補充。主要匯輯近代嶺南書院相關的專書(成本、成冊、成卷)文獻。部分課藝總集涉及書館及學堂,一并收錄。這些文獻系統(tǒng)反映近代嶺南書院歷史文化、規(guī)章制度、講學活動、藏書等情況,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和學術價值。
4.本書所收錄文獻按清道光《廣東通志》所列府州縣順序,依書院所在地編排,所在地相同的不同書院按書院創(chuàng)建時間先后排序。同一書院的不同文獻按院志、學規(guī)、章程、語錄、課藝(課卷、課題)、名錄、藏書目錄等排列。有明確印行時間的文獻在前,并按時間先后排列,無明確時間的文獻排后。涉及兩所或多所書院的文獻排最后。
5.為便于讀者查閱,首冊列全編總目錄,每冊再列該冊目錄;每種文獻于篇扉著錄書名、著者、版本及底本收藏者。
6.本書所收錄文獻,均以原件影印,對原件不做刪減,以反映文獻原貌,因作者所處時代及個人立場、觀點所致,個別言論或有失偏頗,還望讀者留意鑒別。另外,個別征集的文獻數(shù)據(jù),因原件裝訂中縫較緊,導致靠近裝訂線的文字變形或無法掃描,特此說明。
7.限于編輯水平和客觀原因,本書難免存在疏漏,敬請讀者不吝指正。
【總目】
第一冊
蓮峰書院景賢堂二十先生列傳匯鈔 一卷
文瀾書院紳士科名錄 一卷
文瀾書院紳士同人錄 一卷
第二冊
無邪堂答問 五卷
第三冊至第四冊
廣雅書院文稿 不分卷
第五冊
廣雅書院文稿 不分卷
廣雅書院東省諸生夏季功課部 一卷
廣雅書院課卷 不分卷
第六冊
廣雅書院諸生課題 一卷
第七冊
廣雅書院同舍錄 不分卷
廣雅書院藏書目錄 七卷 附廣雅書院督署發(fā)存書籍目錄 一卷
第八冊
羊城課藝 四卷
羊城書院試藝 不分卷
第九冊至第一〇冊
粵秀書院志 十六卷
第一一冊
粵秀書院經(jīng)史問答 四卷
粵秀書院課藝 二卷
粵秀書院課卷 不分卷
粵秀書院課卷 一卷
第一二冊
雙桂書院志略 四卷 附雙桂東齋志略 一卷
越華紀略 四卷
第一三冊
越華課藝 不分卷
第一四冊
學海堂志 一卷
學海堂專課章程 一卷 續(xù)增專課章程 一卷
學海堂集 十六卷
第一五冊至第一六冊
學海堂集 十六卷
第一七冊至第一九冊
學海堂二集 二十二卷
第二〇冊至第二一冊
學海堂三集 二十四卷
第二二冊
學海堂三集 二十四卷
學海堂四集 二十八卷
第二三冊至第二五冊
學海堂四集 二十八卷
第二六冊
學海堂四集 二十八卷
學海堂課卷 不分卷
第二七冊
學海堂課藝 三卷
學海堂課卷 一卷
學海堂課卷 不分卷
學海堂課題 不分卷
學海堂丁亥課士錄 不分卷
第二八冊
菊坡精舍新設經(jīng)費章程 一卷
菊坡精舍集 二十卷
第二九冊
菊坡精舍集 二十卷
菊坡精舍課卷 不分卷
菊坡精舍課卷 不分卷
菊坡精舍課卷 不分卷
菊坡精舍課卷 一卷
菊坡精舍課卷 一卷
第三〇冊
應元書院志略 一卷
應元書院課藝 不分卷
應元書院課藝 不分卷
應元書院課卷 一卷
應元書院課卷 一卷
鳳山書院課藝 不分卷
第三一冊
鳳山書院課藝 不分卷
第三二冊
景賢書院課卷 不分卷
景賢書院課題 不分卷
豐山書院課藝 二卷?
豐湖書藏四約 一卷
豐湖書藏目錄 六卷
第三三冊
金山書院課藝 不分卷
棉陽學準 五卷
崇文書院課卷 一卷
第三四冊
端溪書院志 一卷
端溪書院志略 六卷
端溪書院志 七卷
第三五冊
端溪課藝 一卷
端溪書院藏書目 一卷 附擬星巖書院章程 一卷
蔚文書院全志 六卷首一卷
第三六冊
連山書院志 六卷
梅東書院課卷 不分卷
梅東書院課卷 不分卷
乙未課藝日新 不分卷
第三七冊
乙未課藝日新 不分卷
第三八冊至第三九冊
丙申課藝日新 不分卷
第四〇冊
壬寅課藝日新 六卷
粵東五大書院時務課藝 四卷
第四一冊
粵東書院各館壬寅課藝日新 六卷
粵東書院新藝 四卷
第四二冊至第四三冊
新藝發(fā)硎 十二卷
癸卯課藝日新 六卷
第四四冊
癸卯正續(xù)課藝日新 六卷
粵東各館學堂甲辰課藝日新 六卷
第四五冊
粵東各館學堂甲辰課藝日新 六卷
乙巳課藝日新 六卷
第四六冊
廣雅星嚴課藝 一卷
廣雅書院學海堂菊坡精舍課卷 不分卷
菊坡精舍越華書院廣雅書院課卷 不分卷
第四七冊
學海堂菊坡精舍廣雅書院應元書院課卷 不分卷
九大書院各課錄 一卷
六大書院題名錄 一卷
責任編輯:近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