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筆書院2024年第十期讀書簡報
——師生研讀《史記·殷本紀》
來源:“海南落筆書院”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三月十九日辛酉
耶穌2024年4月27日
2024年4月21日上午九點,落筆書院開展了本學期線下第八次讀書會,全體師生行禮過后,再次齊聚一堂共同閱讀《史記》。本次讀書會采用創(chuàng)新的新形式,首先由大家依次翻譯,其他師生再發(fā)表各自觀點共同討論。
同學們首先翻譯解釋,全面的概述了《史記?殷本紀》,大家從玄鳥誕商開始說起,到盤庚之遷,又到“網(wǎng)開一面”的故事,最后《史記?殷本紀》在“紂王自焚”和“太史公曰”中結束,之后大家便紛紛開始發(fā)表了自己對于本章的看法。
馬克思主義學院的王宏海老師提議,在研讀類似于《史記》一類的讀物時,如果要切實的了解當時歷史的演變,社會的變遷,因為人物的行為大多受時代影響,并受制于社會制度及其運行機制。
例如,在漢代重孝重德的時代,司馬遷寫《史記》肯定有諸多考慮,書中的字節(jié)縫隙里也能透露出大漢風骨的氣質,如果想要對《史記》的內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就需要多角度看歷史,平民有平民的見解,反抗者有自己獨到的看法,君主治國也有自己的不同政見。若是了解史實,就應當把自己帶入曾經(jīng)古人的腦中,而如果想要汲取精華,就要結合內容揆諸當下。
由此接著延伸到了接下來的討論,關于到了古代中國的政治問題,延伸到了,政治結構,姓氏,合法性等等問題?!疤饭八抉R遷的春秋筆法繪出了當時的生活背景,暗示著古中國塵封的一角,雖是記錄古代各朝大家的《史記》,但字里行間仍是煙火氣,從何而來?王朝興衰運多舛,黎民水火人盡知。
學術中心的陳彥君老師接著繼續(xù)講了下去,從人民經(jīng)濟聊到了社會文化,從古老集市再到神鬼文化,老百姓永遠藏在字里行間,由史可觀國風,殷商紂王便是生動的例子,雖是殘暴無道,草芥人命,酒池肉林,但也不能忽視他其實聰慧過人,力拔山兮,能力過人。
兩位老師講解道,或許司馬遷并非只是單單的要告訴我們史實,還要向我們傳輸一種價值觀念,告誡我們,以史為鑒,從而避免相似的悲劇再次發(fā)生,不單單是《史記》或許記錄歷史的意義不是告訴如何進行權利的斗爭或者普及中式哲學,更多的是一種與道德倫理的融合與教化,書本所指出的不是我們該做什么,而是不該做什么,為什么?一個合理的解釋的是,讓我們不再走歷史的倒車道,這就是歷史為人們樹立的道德價值,也正因如此歷史被賦予了全新的意義。
而后同學們開始談論起了“帝”“王”二字,老師解答到:所謂王天下歸王之為王,要得民心得大家的擁護,是周代時理念發(fā)生了變化,以及天命平常為德是福??傻搅饲爻瘯r觀念又一次轉變了,為了自己的家族能夠繼承萬世家業(yè),渴望傳之于萬世,便和德失去了聯(lián)系,完全變?yōu)榱恕凹姨煜?,”甚至認為“功過五帝,”故實現(xiàn)了名稱由“王”到“皇帝”的轉換。
“王”“帝”之論結束后李晉同學拋出了一個問題—關于“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wǎng),”而湯“乃去三面?!彼J為這是商湯身為統(tǒng)治者的一種“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一種對于臣子的敲打,而其他人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認為商湯是仁之君,并非拿野獸與人作比實施敲打,僅僅表明態(tài)度而已,只是賦予了屬下選擇的自由,這是他身為領袖的一種遠見和為人高尚的道德,大有“愿者上鉤”的意味。
老師們則是換了另一種角度來解讀,他拋出了一個例子,在君王開始打天下時,類似于商湯這樣對于人心的安撫與收買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聚攏了各種各樣的人才才是更有利的做法,而當天命所歸,已然身居至高廟堂之上時,就需要恩威并濟了,這是一種具有權力性質的轉變,從“革命派”成為了“執(zhí)政派,”若不加以管制或是施以恰當?shù)耐?,則難以鞏固自己的政權,容易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從古代所謂的“天命”到近代的“民族主義”都是在一定程度之上闡述政權的合法性,老師用風云迭起,政權林立的宋代舉例,為何少數(shù)民族“漢化”正是為了這一份合法性。
最后的話茬落在了“時宜”兩字之上,紂王在此擔任了反派的角色,書中記錄了他收集天下奇珍異獸的故事,之后又談論到隋朝的京杭大運河,若是“收集奇珍異獸”是為了普及知識,那么也變得順理成章,京杭大運河勞民傷財固然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隋朝的覆滅,但在后世成就了江南千年的繁華,一名君主,一項舉措,好不好,壞不壞,斷不能據(jù)一時利弊斷其優(yōu)劣,更要結合時代背景評判是非。因人制宜,因時制宜,因地制宜,以人民為中心才能成就不朽千古。
在三個小時中同學們積極討論,共同品會了前人智慧的不朽,由史明今,仰古今之事通天下之變,俯春秋之法解千古之言,司馬遷史筆繪千秋,時至今日,歷久而彌新。
本周所讀原文及譯文
殷的始祖是契(xiè謝),他的母親叫簡狄,是有娀(sōng松)氏的女兒,帝嚳(kù酷)的次妃。簡狄等三個人到河里去洗澡,看見燕子掉下一只蛋,簡狄就揀來吞吃了,因而懷孕,生下了契。契長大成人后,幫助禹治水有功,舜帝于是命令契說:“老百姓們不相親愛,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之間五倫關系不順,你去擔任司徒,認真地施行五倫教育。施行五倫教育,要本著寬厚的原則。”契被封在商地,賜姓子。契在唐堯、虞舜、夏禹的時代興起,為百姓做了許多事,功業(yè)昭著,百姓們因而得以安定。
契死之后,他的兒子昭明繼位。昭明死后,兒子相土繼位。相土死后,兒子昌若繼位。昌若死后,兒子曹圉(yǔ語)繼位。曹圉死后,兒子冥繼位。冥死后,兒子振繼位。振死后,兒子微繼位。微死后,兒子報丁繼位。報丁死后,兒子報乙繼位。報乙死后,兒子報丙繼位。報丙死后,兒子主壬繼位。主壬死后,兒子主癸繼位。主癸死后,兒子天乙繼位。這就是成湯。
從契到成湯,曾經(jīng)八次遷都。到成湯時才又定居于亳,這是為了追隨先王帝嚳,重回故地。成湯為此寫了《帝誥》,向帝嚳報告遷都的情況。
成湯在夏朝為方伯(一方諸侯之長),有權征討鄰近的諸侯。葛伯不祭祀鬼神,成湯首先征討他。成湯說:“我說過這樣的話:人照一照水就能看出自己的形貌,看一看民眾就可以知道國家治理得好與不好?!币烈f:“英明啊!善言聽得進去,道德才會進步。治理國家,撫育萬民,凡是有德行做好事的人都要任用為朝廷之官。努力吧,努力吧!”成湯對葛伯說:“你們不能敬順天命,我就要重重地懲罰你們,概不寬赦。”于是寫下《湯征》,記載了征葛的情況。
伊尹名叫阿衡。阿衡想求見成湯而苦于沒有門路,于是就去給有莘氏做陪嫁的男仆,背著飯鍋砧板來見成湯,借著談論烹調滋味的機會向成湯進言,勸說他實行王道。也有人說,伊尹本是個有才德而不肯做官的隱士,成湯曾派人去聘迎他,前后去了五趟,他才答應前來歸從,向成湯講述了遠古帝王及九類君主的所做所為。成湯于是舉用了他,委任他管理國政。伊尹曾經(jīng)離開商湯到夏桀那里,因為看到夏桀無道,十分憎惡,所以又回到了商都亳。他從北門進城時,遇見了商湯的賢臣女(rǔ汝)鳩和女房,于是寫下《女鳩》、《女房》,述說他離開夏桀重回商都時的心情。
一天成湯外出游獵,看見郊野四面張著羅網(wǎng),張網(wǎng)的人祝禱說:“愿從天上來的,從地下來的,從四方來的,都進入我的羅網(wǎng)!”成湯聽了說:“噯,這樣就把禽獸全部打光了!”于是把羅網(wǎng)撤去三面,讓張網(wǎng)的人祝禱說:“想往左邊走的就往左邊走,想向右邊逃的就向右邊逃。不聽從命令的,就進我的羅網(wǎng)吧?!敝T侯聽到這件事,都說:“湯真是仁德到極點了,就連禽獸都受到了他的恩惠?!?/span>
就在這個時候,夏桀卻施行暴政,荒淫無道,還有諸侯昆吾氏也起來作亂,商湯于是舉兵,率領諸侯,由伊尹跟隨。商湯親自握著大斧指揮,先去討伐昆吾,轉而又去討伐夏桀。商湯說:“來,你們眾人,到這兒來,都仔細聽著我的話:不是我個人敢于興兵作亂,是因為夏桀犯下了很多的罪行。我雖然也聽到你們說了一些抱怨的話,可是夏桀有罪啊,我畏懼上天,不敢不去征伐。如今夏桀犯下了那么多的罪行,是上天命令我去懲罰他的。你們眾人說:‘我們的國君不體恤我們,拋開我們的農事不管,卻要去征伐打仗。’你們或許還會問:‘夏桀有罪,他的罪行究竟怎么樣?’夏桀君臣大徭役,耗盡了夏國的民力;又重加盤剝,掠光了夏國的資財。夏國的民眾都在怠工,不與他合作。他們說‘這個太陽什么時候消滅,我寧愿和你一起滅亡’!夏王的德行已經(jīng)到這種地步,我一定要去討伐他!希望你們和我一起來奉行上天降下的懲罰,我會重重地獎賞你們。你們不要懷疑,我絕不會說話不算數(shù)。如果你們違抗我的誓言,我就要懲罰你們,概不寬赦!”商湯把這些話告訴傳令長官,寫下了《湯誓》。當時商湯曾說“我很勇武”,因此號稱武王。
夏桀在有娀氏舊地被打敗,奔逃到鳴條,夏軍就全軍崩潰了。商湯乘勝追擊,進攻忠于夏桀的三(zōng宗),繳獲了他們的寶器珠玉,義伯、仲伯二臣寫下了《典寶》,因為這是國家的固定財寶。商湯滅夏之后,想換掉夏的社神,可是社神是遠古共公氏之子句龍,能平水土,還沒有誰比得上他,所以沒有換成,于是寫下《夏社》,說明夏社不可換的道理。伊尹向諸侯公布了這次大戰(zhàn)的戰(zhàn)績,自此,諸侯全都聽命歸服了,商湯登上天子之位,平定了天下。
成湯班師回朝,途經(jīng)泰卷時,中壘(huǐ悔)作了朝廷的誥命。湯廢除了夏的政令,回到國都亳,作《湯誥》號令諸侯?!稖a》這樣記載:“三月,殷王親自到了東郊,向各諸侯國君宣布:‘各位可不能不為民眾謀立功業(yè),要努力辦好你們的事情。否則,我就對你們嚴加懲辦,那時可不要怪罪我。’又說:‘過去禹、皋陶長期奔勞在外,為民眾建立了功業(yè),民眾才得以安居樂業(yè)。當時他們東面治理了長江,北而治理了濟河,西面治理了黃河,南面治理了淮河,這四條重要的河道治理好了,萬民才得以定居下來。后稷教導民眾播種五谷,民眾才知道種植各種莊稼。這三位古人都對民眾有功,所以,他們的后代能夠建國立業(yè)。也有另外的情況:從前蚩尤和他的大臣們在百姓中發(fā)動暴亂,上帝就不降福于他們,這樣的事在歷史上是有過的。先王的教誨,可不能不努力照辦??!’又說:‘你們當中如果有誰干出違背道義的事,那就不允許他回國再當諸侯,那時你們也不要怨恨我。’”湯用這些話告誡了諸侯。這時,伊尹又作了《咸有一德》,說明君臣都應該有純一的品德;咎單作了《明居》,講的是民眾應該遵守的法則。
商湯臨政之后,修改的歷法,把夏歷的寅月為歲首改為丑月為歲首,又改變了器物服飾的顏色,崇尚白色,在白天舉行朝會。
商湯逝世之后,因為太子太丁未能即位而早亡,就立太丁弟外丙為帝,這就是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逝世,立外丙的弟弟中壬為帝,這就是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逝世,伊尹就擁立太丁之子太甲為帝。太甲,是成湯的嫡長孫,就是太甲帝。太甲元年,伊尹為諫訓太甲,作了《伊訓》、《肆命》、《徂后》。
太甲帝臨政三年之后,昏亂暴虐,違背了湯王的法度,敗壞了德業(yè),因此,伊尹把他流放到湯的葬地桐宮。此后的三年,伊尹代行政務,主持國事,朝會諸侯。
太甲在桐宮住了三年,悔過自責,重新向善,于是伊尹又迎接他回到朝廷,把政權交還給他。從此以后,太甲帝修養(yǎng)道德,諸侯都來歸服,百姓也因此得以安寧。伊尹對太甲帝很贊賞,就作了《太甲訓》三篇,贊揚帝太甲,稱他為太宗。
太宗逝世后,兒子沃丁即位。沃丁臨政的時候,伊尹去逝了。在亳地安葬了伊尹之后,為了用伊尹的事跡垂訓后人,咎單作了《沃丁》。
沃丁逝世,他的弟弟太庚即位,這就是太庚帝。太庚逝世,兒子小甲即位;小甲帝逝世,弟弟雍已即位,這就是雍已帝。到了這個時候,殷朝的國勢已經(jīng)衰弱,有的諸侯就不來朝見了。
雍已逝世,他的弟弟太戊即位。這就是太戊帝。太戊任用伊陟(zhì治)為相。當時國都亳出現(xiàn)了桑樹和楮(chǔ儲)樹合生在朝堂上的怪異現(xiàn)象,一夜之間就長得有一摟粗。太戊帝很害怕,就去向伊陟詢問。伊陟對太戊帝說:“我曾經(jīng)聽說,妖異不能戰(zhàn)勝有德行的人,會不會是您的政治有什么失誤?。肯MM一步修養(yǎng)德行?!碧炻爮牧艘邻斓囊?guī)諫,那怪樹就枯死而消失了。伊陟把這些話告訴了巫咸。巫咸治理朝政有成績,寫下《咸艾(yì義)》、《太戊》,記載了巫咸治理朝政的功績,頌揚了太戊帝的從諫修德。太戊帝在太廟中稱贊伊陟,說不能像對待其他臣下一樣對待他。伊陟謙讓不從,寫下《原命》,為的是重新解釋太戊之命。就這樣,殷的國勢再度興盛,諸侯又來歸服。因此,稱太戊帝為中宗。
中宗逝世,兒子中丁繼位。中丁帝遷都于隞(áo熬)。后來河亶(dàn旦)甲定都于相,祖乙又遷至邢。中丁帝逝世,他的弟弟外壬即位,這就是外壬帝。這些曾有《仲丁》加以記載,但現(xiàn)已殘佚不存。外壬帝逝世后,他的弟弟河亶甲即位,這就是河亶甲帝。河亶甲時,殷朝國勢再度衰弱。
河亶甲逝世,他的兒子祖乙即位。祖乙帝即位后,殷又興盛起來,巫咸被任以重職。
祖乙逝世,他的兒子祖辛帝即位。祖辛帝逝世,他的弟弟沃甲即位,這就是沃甲帝。沃甲逝世,立沃甲之兄祖辛的兒子祖丁,這就是祖丁帝。祖丁逝世,立弟弟沃甲的兒子南庚,這就是南庚帝。南庚帝逝世,立祖丁帝的兒子陽甲,這就是陽甲帝。陽甲帝在位的時候,殷的國勢衰弱了。
自中丁帝以來,廢除嫡長子繼位制而擁立諸弟兄及諸弟兄的兒子,這些人有時為取得王位而互相爭斗,造成了連續(xù)九代的混亂,因此,諸侯沒有人再來朝見。
陽甲帝逝世,他的弟弟盤庚繼位。盤庚即位時,殷朝已在黃河以北的奄地定都,盤庚渡過黃河,在黃河以南的亳定都,又回到成湯的故居。因為自湯到盤庚,這已是第五次遷移了,一直沒有固定國都,所以殷朝的民眾一個個怨聲載道,不愿再受遷移之苦。盤庚見此情況,就告諭諸侯大臣說:“從前先王成湯和你們的祖輩們一起平定天下,他們傳下來的法度和準則應該遵循。如果我們舍棄這些而不努力推行,那怎么能成就德業(yè)呢?”這樣,最后才渡過黃河,南遷到亳,修繕了成湯的故宮,遵行成湯的政令。此后百姓們漸漸安定,殷朝的國勢又一次興盛起來。因為盤庚遵循了成湯的德政,諸侯也紛紛前來朝見了。
盤庚帝逝世,他的弟弟小辛即位,這就是小辛帝。小辛在位時,殷又衰弱了。百姓們思念盤庚,于是寫下了《盤庚》三篇。小辛帝逝世以后,他的弟弟小乙即位,這就是小乙帝。
小乙帝逝世,他的兒子武丁即位。武丁帝即位后,想復興殷朝,但一直沒有找到稱職的輔佑大臣。于是武丁三年不發(fā)表政見,政事由冢宰決定,自己審慎地觀察國家的風氣。有一天夜里他夢見得到一位圣人,名叫說(yuè悅)。白天他按照夢中見到的形象觀察群臣百官,沒有一個像是那圣人。于是派百官到民間去四處尋找,終于在傅險找到了說。這時候,說正服刑役,在傅險修路,百官把說帶來讓武丁看,武丁說正是這個人。找到說之后,武丁和他交談,發(fā)現(xiàn)果真是位賢圣之人,就舉用他擔任國相,殷國得到了很好的治理。因而用傅險這個地名來作說的姓,管他叫傅說。
有一次武丁祭祀成湯,第二天,有一只野雞飛來登在鼎耳上鳴叫,武丁為此驚懼不安。祖己說:“大王不必擔憂,先辦好政事?!弊婕哼M一步開導武丁說:“上天監(jiān)察下民是著眼于他們的道義。上天賜給人的壽運有長有短,并不是上天有意使人的壽運夭折,中途斷送性命。有的人不遵循道德,不承認罪惡,等到上天降下命令糾正他的德行了,他才想起來說‘怎么辦’。唉,大王您繼承王位,努力辦好民眾的事,沒有什么不符合天意的,還要繼續(xù)按常規(guī)祭祀,不要根據(jù)那些應該拋棄的邪道舉行各種禮儀!”武丁聽了祖己的勸諫,修行德政,全國上下都高興,殷朝的國勢又興盛了。
武丁帝逝世,他的兒子祖庚帝即位。祖己贊賞武丁因為象征吉兇的野雞出現(xiàn)而行德政,給他立廟,稱為高宗,寫下了《高宗肜(róng榮)日》和《高宗之訓》。
祖庚帝逝世,他的弟弟祖甲即位,這就是甲帝。甲帝淫亂,殷朝再度衰落。
甲帝逝世,他的兒子廩辛即位。廩辛逝世,他的弟弟庚丁即位,這就是帝庚丁。庚丁逝世,他的兒子武乙即位,這時,殷都又從亳遷到了黃河以北。
武乙暴虐無道,曾經(jīng)制作了一個木偶人,稱它為天神,跟它下棋賭輸贏,讓旁人替它下子。如果天神輸了,就侮辱它。又制作了一個皮革的囊袋,里面盛滿血,仰天射它,說這是“射天”。有一次武乙到黃河和渭河之間去打獵,天空中突然打雷,武乙被雷擊死。武乙死后,他的兒子太丁帝即位。太丁帝逝世,他的兒子乙帝即位,乙帝即位時,殷朝更加衰落了。
乙帝的長子叫微子啟。啟的母親地位低賤,因而啟不能繼承帝位。乙帝的小兒子叫辛,辛的母親是正王后,因而辛被立為繼承人。乙帝逝世后,辛繼位,這就是辛帝,天下都管他叫“紂”,因為謚法上“紂”表示殘義損善。
紂天資聰穎,有口才,行動迅速,接受能力很強,而且氣力過人,能徒手與猛獸格斗。他的智慧足可以拒絕臣下的諫勸,他的話語足可以掩飾自己的過錯。他憑著才能在大臣面前夸耀,憑著聲威到處抬高自己,認為天下所有的人都比不上他。他嗜好喝酒,放蕩作樂,寵愛女人。他特別寵愛妲己,一切都聽從妲己的。他讓樂師涓為他制作了新的俗樂,北里舞曲,柔弱的歌。他加重賦稅,把鹿臺錢庫的錢堆得滿滿的,把鉅橋糧倉的糧食裝得滿滿的。他多方搜集狗馬和新奇的玩物,填滿了宮室,又擴建沙丘的園林樓臺,捕捉大量的野獸飛鳥,放置在里面。他對鬼神傲慢不敬。他招來大批戲樂,聚集在沙丘,用酒當做池水,把肉懸掛起來當做樹林,讓男女赤身裸體,在其間追逐戲鬧,飲酒尋歡,通宵達旦。
紂如此荒淫無度,百姓們怨恨他,諸侯有的也背叛了他。于是他就加重刑罰,設置了叫做炮格的酷刑,讓人在涂滿油的銅柱上爬行,下面點燃炭火,爬不動了就掉在炭火里。紂任用西伯昌、九侯、鄂侯為三公。九侯有個美麗的女兒,獻給了紂,她不喜淫蕩,紂大怒,殺了她,同時把九侯也施以醢(hǎi海)刑,剁成肉醬。鄂侯極力強諫,爭辯激烈,結果鄂侯也遭到脯(fǔ斧)刑,被制成肉干。西伯昌聞見此事,暗暗嘆息。崇侯虎得知,向紂去告發(fā),紂就把西伯囚禁在羑(yǒu有)里。西伯的僚臣閎(hóng宏)夭等人,找來了美女奇物和好馬獻給紂,紂才釋放了西伯。西伯從獄里出來之后,向紂獻出洛水以西的一片土地,請求廢除炮格的酷刑。紂答允了他,并賜給他弓箭大斧,使他能夠征伐其他諸侯,這樣他就成了西部地區(qū)的諸侯之長,就是西伯。紂任用費仲管理國家政事。費仲善于阿諛,貪圖財利,殷國人因此不來親近了。紂又任用惡來,惡來善于毀謗,喜進讒言,諸侯因此越發(fā)疏遠了。
西伯回國,暗地里修養(yǎng)德行,推行善政,諸侯很多背叛了紂而來歸服西伯。西伯的勢力更加強大,紂因此漸漸喪失了權勢。王子比干勸說紂,紂不聽。商容是一個有才德的人,百姓們敬愛他,紂卻黜免了他。等到西伯攻打饑國并把它滅掉了,紂的大臣祖伊聽說后既怨恨周國,又非常害怕,于是跑到紂那里去報告說:“上天已經(jīng)斷絕了我們殷國的壽運了。不管是能知天吉兇的人預測,還是用大龜占卜,都沒有一點好征兆。我想并非是先王不幫助我們后人,而是大王您荒淫暴虐,以致自絕于天,所以上天才拋棄我們,使我們不得安食,而您既不揣度了解天意,又不遵循常法。如今我國的民眾沒有不希望殷國早早滅亡的,他們說:‘上天為什么還不顯示你的威靈?滅紂的命令為什么還不到來?’大王您如今想怎么辦呢?”紂說:“我生下來做國君,不就是奉受天命嗎?”祖伊回國后說:“紂已經(jīng)無法規(guī)勸了!”西伯昌死后,周武王率軍東征,到達盟津時,諸侯背叛殷紂前來與武王會師的有八百國。諸侯們都說:“是討伐紂的時候了!”周武王說:“你們不了解天命。”于是又班師回國了。
紂更加淫亂,毫無止息。微子曾多次勸諫,紂都不聽,微子就和太師、少師商量,然后逃離了殷國。比干卻說:“給人家做臣子,不能不拚死爭諫?!本蜆O力勸諫。紂大怒,說:“我聽說圣人的心有七個孔。”于是剖開比干的胸膛,挖出心來觀看?;右姶饲樾魏芎ε?,就假裝瘋癲去給人家當了奴隸。紂知道后又把箕子囚禁起來。殷國的太師、少師拿著祭器、樂器,急急逃到周國。周武王見時機已到,就率領諸侯討伐殷紂。紂派出軍隊在牧野進行抵抗。周歷二月初五甲子那一天,紂的軍隊被打敗,紂倉皇逃進內城,登上鹿臺,穿上他的寶玉衣,跑到火里自焚而死。周武王趕到,砍下他的頭,掛在太白旗竿上示眾。周武王又處死了妲己,釋放了箕子,修繕了比干的墳墓,表彰了商容的里巷。封紂的兒子武庚祿父,讓他承續(xù)殷的祭祀,并責令他施行盤庚的德政,殷的民眾非常高興。于是,周武王做了天子。因為后世人貶低帝這個稱號,所以稱為王。封殷的后代為諸侯,隸屬于周。
周武王逝世后,武庚和管叔、蔡叔聯(lián)合叛亂,周成王命周公旦誅殺他們,而把微子封在宋國,來延續(xù)殷的后代。
太史公說:我是根據(jù)《詩經(jīng)》中的《商頌》來編定契的事跡的,自成湯以來,很多史實材料采自《尚書》和《詩經(jīng)》。契為子姓,他的后代被分封到各國,就以國為姓了,有殷氏、來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等??鬃釉?jīng)說過,殷人的車子很好,那個時代崇尚白色。
責任編輯:近復